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诗歌大马蜂 发表于 2024-7-30 15:45 本来就是如此。存在即合理。
使用道具 举报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4-7-30 18:38 阅读也是一种学问
诗歌大马蜂 发表于 2024-7-30 18:51 比如轮子兄说的“文本结构”问题,要有效地解决它,不需要那么的“弯弯绕”,掌握了“借势与造势”的真谛 ...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4-7-30 19:08 你能介绍一下借势吗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4-7-30 10:51 你的所谓常态化,我的理解是无限接近口语,但不是口语
诗歌大马蜂 发表于 2024-7-30 07:29 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于诗歌的读与写,还是涉及作者、读者与文本排位的关系。诗歌,在重视从众性的同时 ...
滚轮子 发表于 2024-7-31 07:24 作者——作品——读者,这个秩序是存在的。平等来看,都需要尊重,不能向哪个过于偏颇。但文学艺术品是有 ...
滚轮子 发表于 2024-7-31 07:16 我的看法是,如果有问题,意识构思方面占据的问题大,文本技法方面问题少,后者可以改善,前者往往“尘埃 ...
诗歌大马蜂 发表于 2024-7-30 19:16 你不会故意考较我吧? 我个人以为,所谓的诗歌借势指的是根据题目给出的环境来建造文本的结构,从 ...
诗歌大马蜂 发表于 2024-7-31 07:38 "输出的渠道”固然重要,但“接纳的能力”也很重要。因为,它们均存在方式方法的差别 ...
滚轮子 发表于 2024-7-31 09:39 我的意见是并不强迫作者盲目迎合读者,而是文本要有基本的让读者进入的能力,至于诗的内质相左,这个都不重 ...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4-7-31 10:58 这就是文本需要通透、明朗,而不造作和晦涩的基本要求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2-23 19: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