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沉锋 于 2025-1-19 01:05 编辑
昨夜在探索版已经发了自己的最终解释,但是又不知道被下沉到哪里去了,也补充在这里吧(同时也进一步细化了一下):
魔方在作者自己的想法其实有两种,一个指的就是“你”那颗代词,寓意是“读者”(这是2009年我在诗生活论坛其实就和人说过的一种解释),另一个指的是就“汉字”本身;
因为作者的写作更多服从语感,很多时候其实是不由自主的,觉得更像是诗神在写,诗神也就是格桑;格桑是作者心中的“诗神”,主要是自身写作长年飘零孤单,后来就自己设定了一个倾诉对象,也就是“诗神”,格桑也就是她在作者内心的具象,
尤其在白开水的写作当中,有很多的“你”其实都是“格桑”,实际应该很多人也有类似的经验:诗歌的写作经常需要一个倾诉对象的,她(他)会让我们不再孤单,对于作者而言,因经历所致,唯有选择自设了一个在内心深处永远不会辜负自己的诗神、
于是诗神用“你”也就是用读者(转动魔方也就是驱使读者),让读者写出了很多基于对作者的很多诗歌的阅读的诗歌(小孩),但它们相对于诗神和本篇而言,浅表易化,融化;或者是她用“汉字”(转动魔方,也就是使用汉字),写出了作者的很多诗歌(小孩),但也一样,因为往往被人刻意埋没而一样的容易消失或者说易化,融化,于是她都会伤心落泪,
而基于作者自己为她设定的单纯或者说纯洁纯真纯粹(连汉字都不认识,因为真正的诗歌也应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眼泪给人的感觉的具象,也就是最纯净的蓝色忧伤的小花(也是作者杜撰的格桑花,其实我根本没见过格桑花,只是喜欢格桑这个词),
可是作者其实并不仅仅喜欢蓝色的美,但是因为作者本身为她所设定的那些自己也最认同的高洁神圣仿佛雪山一般的特质阻碍,以及世俗本身也如雪山一样的隔膜,它们也就只能是默默无闻延展成大地上的蓝色花海最多到达雪山,无法抵达真正灿烂的星空……
这些,总体上也就是作者自己的总结,仓促的,大致的总结,因若要细表很多机理,其实更长篇幅也挡不住,也其实还有其他歧义可解……,实际也是事后的总结,写作之初一样的其实并无所想,只是顺从语感和乐感自然的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