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59|回复: 3

品诗(当代中国诗可以这样写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7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品   诗
    诗是一个民族步入文明的标记。《荷马史诗》是西方文明的肇始。巴比伦虽已灭亡,史诗《吉尔伽美什》却向今天的人们展示着这个古老文明曾经的辉煌和成就。古印度的《摩诃波罗多》与《罗摩衍那》两部史诗为伟大的释迦牟尼奠定了智慧思辨的基础。提到唐宗宋祖你可能不清楚,但是唐诗宋词你却肯定能背上几段。可是什么是诗,又该如何写诗,何等诗才算是好诗呢?
    首先,诗应当是表达真实感情的文学形式,而不是故作呻吟。孔子曾经将诗歌创作用六个字来概括,这就是:“诗言志,歌咏言。”因此诗的首要目的是表达作者的感受,卓越的文采只是表达的手段而已。没有真实感情的诗,即使格律再整齐,词藻再华丽,也无法使人感动。诗词创作需要文史素养,但更需要创作者真实情感的积累。感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迸发,此时的作品往往会引起有相似心境者的共鸣。怀才不遇者会念念不忘李白那“拔剑四顾心茫然,举杯停箸不能食。”的诗句。遭受强敌入寇的抗日志士会泪流满面的高唱岳飞那“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悲歌。对于一往情深又追不到的女孩,会有人无奈的默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诗人创作时的感受有多么强烈,对有相同感受的读者的感染就有多么深刻。
    其次、诗是民族性的。有人讲“诗是不可以被翻译的文学作品。”这种民族性首先表现在形式上,即韵律上。律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汉语有平仄两个声调,所以汉语的发音有抑扬顿挫之感。英语就没有仄声调,所以他们把“北京”念成“杯京”。汉语在字数、意义、音节上可以形成完美的对仗形式,这是使用字母文字的民族所无法实现的。反复使用对仗来表达一种感情可以增强感染力。除此以外,一些代表古老意义的词汇也是无法翻译的,翻译过去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他们就像是一个民族的密码一样。比如:气、境界、太极等词汇。项羽在《垓下歌》中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将这一句诗翻成英语就变成了两句:“My strenth uprooted mountains.My spirit overtoped the world.”。汉语中的“气”被翻成了“spirit”这是很遗憾的,原有的气魄、气势这些抽象的意义已经荡然无存了,只剩下精神和勇气的意思。所以在写现代诗的过程中,既不应当囿于旧有的诗词格律,也不应当完全抛弃韵律、对仗,或者过于强调通俗易懂,完全将诗白话化、市井化、西式自由化。而是应当非常自然的在诗中表现这些民族性的特色手法,将中华民族的语言美、音韵美、文化内涵美发挥至极致。
    其三、诗是传统性的。唐诗宋词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讲都是耳熟能详的。可是很少有人去思考唐诗与宋词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简单地讲就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回答,却又不那么简单,因为它引出了两个麻烦的新问题,即:唐诗又继承了谁?谁又发扬了宋词?先说第二个问题,宋代以后在诗词写作上有突破的人很少,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诗句也比较少。到近代更是如此,倒是毛主席和陈毅元帅这样的兼职诗人写了些好诗。这种诗词写作衰退现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有关系。也正因如此,戏剧、小说、散文等长篇、大型的文学形式在宋代以后逐渐兴起。
再讲第一个问题,中国诗歌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风格,一种是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写实派,一种是以南方的《楚辞》为代表的浪漫派。中国诗歌从一开始就有别于其他民族,不是以史诗开创本国的诗歌史,而是以一本记录各民族、各区域人文风情的写实抒情诗集《诗经》为滥觞。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诗人,他写的《桔颂》、《渔夫》、《天问》、《国殇》等作品将先秦诗词推向一个高潮。屈原诗歌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和大无畏的抗争精神成为以后的楚国遗民——陈胜、项羽、刘邦等人推翻暴秦的原动力。后来的、先秦诗歌的继承者——汉魏六朝旧体诗充分继承了《诗经》四言体和《楚辞》骚体两者之间的优势,将这一时期的旧体诗发挥至极致。这个时期最为辉煌的成就者当属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在这八百余年的时间中,规范的五言诗、七言诗已经出现,只是这时候人们还是没有发现平仄音音律的问题。当摩腾、竺法兰等印度僧人将佛教经典传入中国并翻译后,人们从和尚诵经中悟到了音律的变化,并将律的概念引入了诗词的创作中。有了韵律,有了五言、七言的形式,唐代大放光彩的近体诗也就到来了。
    写诗先要读诗,但是不能只看唐诗宋词。更应当从诗词创作的源头中去汲取精华和灵感。英语中“古典”和“经典”都可用“classic”来表示,即所谓:古典即经典。因此没有传统也很难有所发扬。
    其四、诗应当是凝练和蕴含哲理的文学作品。许多现代诗有一个特点就是篇幅很长,但能够给人以警示或寓意的诗句非常地少。应当讲能够将诗写长,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诗人绝对是天才。可是像《天问》、《胡笳十八拍》、《蜀道难》那样的诗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好诗还是应当在“底蕴”和“精悍”四字上下功夫。
    以汉诗为代表的中国诗词博大精深,是需要用一生的精力来品味和研究的文化遗产。笔者童子无知,信口讲了几点感受,实为抛砖引玉之举,还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正。

发首诗助助兴:
    湘妃竹
白日归天山,明月挂星汉。
斡难河畔牧羊人:
除了尾巴不再有鞭子,
除了影子不再有同伴。
找寻我梦中美丽的人,
在何方?在何方?
虔诚默诵腾格里,
放声高歌怯绿连。
伴随北风呼啸南下,
追逐神鹰飞驰东向,
踏遍莽莽黄土坡,
辗转巍巍太行山。
踯躅于汇聚八方之众的汗八里,
徘徊在群山映衬的湘江由南向北,
传说中俊美忠贞的湘妃,
在何方?在何方?
江水浩浩声远去,
唯见斑斑红泪竹。
附记:有一个问题我几乎在昨天思考了整整一个夜晚。孤独粗旷的蒙古牧人如何向幸福柔美的湘江女表达爱慕之情呢?听到了湘江的水声,看到了湘妃竹,希望似乎就在眼前……。
注释:
斡难河:蒙古鄂嫩河的别称,成吉思汗幼年在河源肯特山度过。
腾格里:蒙古最高天神,即长青天。
怯绿连:格鲁河的别称,蒙古全盛时的驻帐之地。
汗八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北京为汗八里。
发表于 2005-8-17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诗(当代中国诗可以这样写吗?)

所论有理,殊为难得!!!      ...
发表于 2005-8-17 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诗(当代中国诗可以这样写吗?)

这样的思考,好!好!!
发表于 2005-8-17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诗(当代中国诗可以这样写吗?)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18>活动大厅</a>转移过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6 01: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