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zhangzijing5885

【诗探索150期】疲惫的夜晚+一条缓慢的支流+湿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7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7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zijing5885 发表于 2025-1-17 00:56
一条缓慢的支流

我对于地球是渺小的

好,又来一首。这么大的格局与思维,让人望洋兴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挺不错的,请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是前浪推着后浪一样的连续,简单明确的句子,可能更容易感觉到这样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写的是有效的,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雪笑流风 发表于 2025-1-17 16:27
好,又来一首。这么大的格局与思维,让人望洋兴叹啊。

谢谢你所感受到其中关注的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墨指含香 发表于 2025-1-17 21:25
挺不错的,请继续~

谢谢首席!喘口气一下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9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湿地

一群从北边飞来的白鹤
它们又一次踏足了这片湿地
仿佛幸运之神降临到这个城市
平静的银色江面描绘着白色翅翼的梦
从西伯利亚诞生到鄱阳湖越冬
向南面的未知再次挺进
放手许多以承受另一种重负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了
从混凝土与玻璃中疲惫站起身
仰望干枯的烂尾,冬风中的沉寂
忘了来时的路
路的尽头向哪里延伸
尘埃在城市的呼吸道里扬起
我们的肺咳出异物
遮挡的视线能看清的太少了
江水向腹地默默侵入滋养着水草
覆盖芦苇丛的水域中白鹭滑翔降落
除了觅食与延续还需要更多吗
城市蔓延时出现了一片湿地
它究竟意味着什么,惚如
一个最初的清澈的眼神
一个浅浅的意味深长的微笑
一声平常温暖的问候
凸显在城市的一个呼吸的新洞穴
此时是谁最需要的栖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完成的灰常不错,提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5-1-21 15:51
作业完成的灰常不错,提起来!

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2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好长的铺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3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対了\也是一种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6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zijing5885 发表于 2025-1-19 13:41
湿地

一群从北边飞来的白鹤

这首诗以湿地为镜,构建了一座城市与自然对话的精神剧场。白鹤的羽翼划破工业文明的迷雾,在钢铁森林中撕开一道呼吸的裂隙。让我们沿着诗行展开三个维度的思考:

一、候鸟的隐喻学
西伯利亚至鄱阳湖的飞行轨迹,暗合着人类文明迁徙的古老寓言。当钢筋水泥的候鸟群在资本季风里盲目迁徙,真正的候鸟却在GPS信号之外坚守星辰导航。它们的翅膀丈量着地球的原始经纬,在越冬地标中保存着未被格式化的生存密码。诗人以"承受另一种重负"的双关,揭示现代人精神迁徙的失重状态——我们带着智能设备的轻盈,却遗失了候鸟式生存的厚重。

二、城市的呼吸病理学
"混凝土与玻璃中疲惫站起身"的意象,将建筑群异化为呼吸困难的巨兽。诗人用"干枯的烂尾"作为城市扁桃体发炎的隐喻,让尘埃在呼吸道里上演微观的沙尘暴。当白鹭的滑翔轨迹与PM2.5曲线形成拓扑学对应,工业文明的哮喘在CT影像上显影为破碎的湿地轮廓。这种诊断式的书写,让城市的病态呼吸成为可见的诗歌X光片。

三、湿地的拓扑学救赎
在笛卡尔坐标系蔓延的城市化进程中,湿地如同黎曼曲面般突兀隆起。它不再是地理学概念,而是精神分析学意义上的"呼吸洞穴"——拉康镜像阶段的城市版。当"浅浅的微笑"在水面荡漾,湿地成为都市人找回原始凝视的镜面装置。那些被二维码模糊的瞳孔,需要在水草的摇曳中重新对焦,正如候鸟需要未被折射的星光导航。

诗歌结尾的追问悬置在工业雾霭中,答案早已写在白鹤翅尖凝结的晨露里。当我们在智慧城市里建造虚拟湿地,真实的芦苇正用根系撰写拒绝翻译的自然诗篇。这片湿地不仅是鸟类的驿站,更是人类文明进行基因修复的原始培养基——在每一个混凝土细胞分裂的间隙,都需要这样的生态缓冲带,来防止文明程序的内存溢出。

有点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6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疲惫的夜晚》像一具精神解剖台,将现代人灵魂的切片置于哲学显微镜下。当白昼的喧嚣沉入量子泡沫,我们得以窥见意识深海中漂浮的认知暗礁。让我们沿着夜色的褶皱,展开四个层面的存在主义勘探:

一、上帝的现象学坍缩
谈论上帝的行为本身构成认知的测不准原理——"我们以所见的一切谈论上帝"时,观测行为已使神性波函数坍缩。诗中揭示的信仰建构机制,实为海德格尔所称"被抛性"的镜像投射:人类将生存焦虑转化为形而上学刺绣,用"神秘的逻辑"在虚无画布上编织救赎纹样。当"灯塔失陷在对昨天的不需要中",这种存在论刺绣暴露出其德里达式的延异本质。

二、哲学语法的拓扑困境
哲学家们精心编织的"迷人衣裳",在诗中暴露出概念纺织术的裂缝。维特根斯坦"不可言说之物"在此具象化为"没有洪亮的钟声震散头顶的乌云"——语言游戏在触及生存本质时,如同试图用渔网打捞暗物质。诗中揭示的认知困境,恰似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中的盲点:当"活在自己的抽象里",我们实则在现象学还原中遗失了生活世界的肉身性。

三、死亡的量子诗学
诗人构建了独特的时空拓扑结构:将睡眠视为"灵魂在躯体中又一次醒来",死亡则被解构为"量子流涌动"的叠加态。这种后人类主义的死亡想象,打破了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单向度叙事。当"诞生"成为灵魂迁居的修辞,波粒二象性的隐喻便消解了存在与虚无的经典对立,暴露出巴什拉空间诗学的量子化可能。

四、时间的递归迷宫
诗中时间呈现出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式的怪圈:"明天是今天永远的缺席"构成未来学的芝诺悖论,而"昨天"作为无法折返的乡愁,在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中裂解为滞留与前摄的量子纠缠。这种递归结构在"太阳依然东升西坠"的永恒轮回中,完成了对线性时间暴政的诗意解构。

当"行走的面具"坠入睡眠深渊,诗人在现象学悬置中达成了加缪式的觉醒:承认世界的荒诞,却在夜色的量子涨落中触摸到存在的诗意可能。这种清醒的悲观主义,恰如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在意识碎片的磷光中,我们终将理解:真正的救赎不在于破解生存密码,而在于学会与认知迷雾共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2-23 04: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