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79|回复: 19

【2025春节特辑】素什锦,念想,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夕夕 于 2025-2-2 13:50 编辑

无声戏

年三十的晚上是一种轨迹
需要一把钥匙去索求
当他颤颤巍巍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
生活就有了真实的内容
‘不要让我看见屋子里就你一个人,那样我会心痛’
昏暗的光线中,细碎的足音粘起轻声细语
成为很多日子的觉醒和构建



孤独

临终的那一刻
母亲含笑的呢喃了一声:“姆妈”
我们才知道,郑州这三十年
母亲多么渴望

对面一声,干瘪的回音


念想

认亲的现场
父亲拿出母亲每年亲手为儿子衲的千层底
一双一双,从三岁到二十八
时光的决绝,思念的遥远
一针一线的悲喜

那个痛哭失声的人
终其一生,也无法把母亲描述完整




素什锦


素什锦好不好吃不重要
重要的是佛菜,斋饭
是一口粥配一份虔诚
在烟火萦绕的大殿上一炷香
把那些祈愿、恩赐
都化作一份悲悯
去感悟人间的一份温暖

发表于 2025-2-2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亮读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亲情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孤独》有二处不妥:一是第2行的标点符号应该是冒号才能连接“阿桑”;二是收笔2行与开笔3行自相矛盾,尤其是缺乏拓展,无法承载“我们才知道,郑州这三十年”的寄托、负荷。这首修改好了,能产生“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其它几首,没有多大的谈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大马蜂 发表于 2025-2-2 10:15
感觉《孤独》有二处不妥:一是第2行的标点符号应该是冒号才能连接“阿桑”;二是收笔2行与开笔3行自相矛盾 ...

孤独

临终的那一刻
母亲含笑的呢喃了一声:“阿桑”
我们才知道,郑州这三十年
母亲从枯竭的源泉里

守候着天空的辽阔,
咬着牙隐藏了归途


尝试了一下修改,但感觉不理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云无尽时 于 2025-2-2 11:37 编辑
林夕夕 发表于 2025-2-2 11:20
孤独

临终的那一刻

原诗更好,修改后写大了,反而失去了那份真情和感动。
只是,“阿桑”这个称呼,有点让人费解。
还有 前两句可以稍作改动, 这样节奏上感觉好点。

临终的那一刻 含着笑
母亲呢喃了一声:“阿桑”
....



点评

你不要用点评的方式回复我的回复啊,那样我就无法用点评的方式与你对话了。再回复就得复制粘贴你的话了。:)。你试试点评一下我这个点评。:)  发表于 2025-2-2 12: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夕夕 发表于 2025-2-2 11:20
孤独

临终的那一刻

是不理想。
我个人觉得,只需要在原有的2句上理顺郑州与母亲的主次关系即可,因为文本中的“母亲”应该作古了,只能作为被寄托了我们哀思的客体,而不应该继续担当不合常理的主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回雪笑流风 于 2025-2-2 13:17 编辑
白云无尽时 发表于 2025-2-2 11:36
原诗更好,修改后写大了,反而失去了那份真情和感动。
只是,“阿桑”这个称呼,有点让人费解。
还有  ...

今天不玩AI了,回归了?。我也觉得原诗比修改后的更好,原汁原味,更动人。

   念想

临终的那一刻
母亲含笑呢喃一声:“阿桑”
我们才知道,郑州这三十年
母亲多么渴望,对面一声
干瘪回音

我个人认为这样更好一些。仅是个人的一个想法,作者不必放在心上。问好作者

点评

你试试读一下,是读出声的那种读  发表于 2025-2-2 1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无尽时
你试试读一下,是读出声的那种读  发表于 2025-2-2 12:49

有何不妥?烦请大师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雪笑流风 发表于 2025-2-2 12:53
白云无尽时
你试试读一下,是读出声的那种读  发表于 2025-2-2 12:49

你不觉得第二句读起来过长,缺乏节奏?
没感觉”含笑的呢喃“有点不顺?至少也应是”含笑地呢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无尽时 发表于 2025-2-2 12:57
你不觉得第二句读起来过长,缺乏节奏?
没感觉”含笑的呢喃“有点不顺?至少也应是”含笑地呢喃“

哦,原来你在说这个。俺老家那面口语重,普通话很不好。而且我个人对“的”与“地”的用法很含糊的。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次海大少就提醒过的。以后及时提醒啊。免得经常性的闹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雪笑流风 发表于 2025-2-2 13:02
哦,原来你在说这个。俺老家那面口语重,普通话很不好。而且我个人对“的”与“地”的用法很含糊的。这已 ...

我以前无论读古诗词和现代诗,读会读出声,碰到喜欢的会背下来。
现在基本都是“看诗”,但我对语言的差异和微妙之处还是相当敏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回雪笑流风 于 2025-2-2 13:11 编辑
白云无尽时 发表于 2025-2-2 13:05
我以前无论读古诗词和现代诗,读会读出声,碰到喜欢的会背下来。
现在基本都是“看诗”,但我对语言的差 ...

好习惯,就应该这样。。我现在因为打字慢的原因,在跟人聊天或者说一段话时,连标点符号都想省了,也不在乎了,胡乱顺手就就是个句号,因为这个比较顺手,别的标点不顺手,这个习惯很不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夕夕 于 2025-2-2 13:52 编辑
诗歌大马蜂 发表于 2025-2-2 12:44
是不理想。
我个人觉得,只需要在原有的2句上理顺郑州与母亲的主次关系即可,因为文本中的“母亲” ...

其实,是远嫁的母亲,临终用方言喊了一声妈妈
你们误解了,也许‘姆妈’更好理解

‘阿桑’是广西的方言,意指‘母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夕夕 于 2025-2-2 13:57 编辑
回雪笑流风 发表于 2025-2-2 13:02
哦,原来你在说这个。俺老家那面口语重,普通话很不好。而且我个人对“的”与“地”的用法很含糊的。这已 ...

这个你们聊,我小学没毕业。的,地,得,对我都一样阳光大叔这里,都赶上年夜饭了,好温暖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2-23 05: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