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87|回复: 0

阿甑小长诗《奔月》构建出多维度审美空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3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甑小长诗《奔月》构建出多维度审美空间

这首现代诗对嫦娥奔月神话进行了颠覆性重构,在古典意象与现代精神的对话中,构建出多维度审美空间。全诗以月为镜,照见神话原型与人性困境的双重镜像,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张力。

一、神话解构与主体性重塑 诗人刻意打破传统叙事框架,将嫦娥从被动的神话符号还原为具有现代意识的主体。通过"逢蒙的逼迫""琼楼玉宇的自由"这对悖论性选择,重构了奔月行为的心理动机。当"良家妇女"吞下仙丹的瞬间,既是逃离人间桎梏的觉醒,也是坠入永恒孤寂的宿命。这种存在主义式的抉择,使神话母题获得了崭新的阐释维度。

二、时空交错的意象系统 诗歌构建了多层次的意象矩阵:"冰刀"般锐利的月亮既切割着夜空,又折射出生存的脆弱性;"斫斫的砍伐声"既呼应吴刚伐桂的古老传说,又暗喻现代人精神世界的持续劳作。特别在"巨泪"的意象中,将天体现象转化为情感实体,使月亮的阴晴圆缺成为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液态显影,实现了宇宙尺度与微观情感的量子纠缠。

三、情感考古学的深层勘探 诗人以考古学家的严谨,逐层剥离情感沉积岩:"九日神话"的辉煌战绩成为过往云烟,"楼空人尽"的现实困境凸显存在荒诞。当"柔情幻作云彩"的瞬间,完成了从具体情感到抽象哲思的质变。尾段"痴男怨女"的史诗性罗列,将个体经验升华为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使梁祝化蝶、尾生抱柱等文化原型获得当代注解。

四、语言实验的先锋性 诗歌语言在古典韵律与现代诗艺间建立张力场:用"影影绰绰"等叠词营造迷离意境,以"寻寻觅觅"的四字连缀强化情感密度。动词"驰骋"赋予静态月亮以动态张力,"凿齿已伏"的文言句式与"浑浑噩噩"的口语表达形成戏剧性碰撞。特别是"山色如黛,银河似水"的并置,在色彩与质感的通感转换中,构建出多维度的诗意空间。

五、存在困境的诗性超越 在终极追问层面,诗人将神话叙事转化为哲学沉思。当"天上人间"的物理阻隔演变为"两茫然"的精神困境,嫦娥的孤寂便成为现代人存在状态的隐喻。结尾"迎仙子,不知今夕何年"的诘问,既是对苏轼《水调歌头》的互文致敬,更是对线性时间观的彻底解构,在时空混沌中寻找永恒的诗意栖居。

这首诗通过神话重写完成了对现代精神危机的诊断,在月亮这个古老的审美客体中,注入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当古典意象与现代意识发生化合反应,产生的不仅是审美愉悦,更是对人性本质的深度叩问。

附诗:
《奔月》
/阿甑

你晶莹的像一片,薄薄的冰刀
驰骋在,深邃飘渺的夜空
孤独而忧伤
是由于逢蒙的逼迫,还是想往琼楼玉宇的自由
独自吞下仙丹?
你本自一个凡尘的良家妇女
有着人间的美满婚姻,伟岸的丈夫
——后羿
却流落于碧海青天之上
影影绰绰,一片寂寥
只是在朦胧迷丽的月光下,跌落几声斫斫的砍伐声

凿齿已伏,猰貐已诛
九只飞扬跋扈的火神鸟,也早已一去不复返
竟不见倩影辗转依恋
是昔日的疼痛,刻骨铭心
还是,忌违千年的
——想思
不敌俗世浑浑噩噩,惨淡人生
抑或是,心中的眷念
早已是楼空人尽,筵散席终
空遗留,一腔柔情,幻化作缕缕云彩西去
不堪回首梦中

望月空,恰如一滴巨泪,高悬蓝穹
凝视长夜,掠过丝丝凉意,心中隐约作痛
我欲乘风揽月
无奈是山色如黛,银河似水,天上人间,相隔两茫然
追往事,恨悠悠
只嗟叹人世间,离离合合,起起落落
又枉生了多少痴男怨女
抱信柱,化彩蝶
寻寻觅觅,期期盼盼,哀哀戚戚,泣泣诉诉
那怕是——
海枯石烂,地老天荒,终不悔
迎仙子,不知今夕何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6 08: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