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50em]刘庆言:张维军《野草》赏析
简单的意象,蕴藏丰富的意涵 ——张维军《野草》赏析
文/刘庆言
张维军老师今天进群。他是金沙人,而我是黔西人,两地距离很近,因而想阅读一下他的作品,算是精神拜访吧。拜读的第一个作品是《野草》。
诗的开篇,“我看见一些野草,被牛吃了/我看见一些野草,被马吃了/我看见一些野草,被羊吃了”,一般我不看好诗歌作品里的排比句式,处理不好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使节奏显得疲沓。这首诗里的排比,句式重复,意思并列,将野草被牛、马、羊吞噬的命运一一罗列,缺乏情感层次的递进。但是,正是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缓慢节奏中,野草被“吃”这一普遍命运得到了强化,让读者在连续敲打的“鼓点”中,去正视野草生命的无奈与被动。
第二节笔锋一转,“而更多的野草生长着/我看不见它们,看不见牛马羊/它们青嫩着,枯萎着,自生自灭”,将视线转向那些不为人注意的“更多的野草”。它们展现出生命最本真的状态,然而,又是那么平凡且渺小,那么不被关注。
最后一节,“而每年春天,它们依然会长出来/依然隐忍着,重复着,历朝历代/草的命运……”,诗人以充满感慨的笔触,描绘了野草在无尽的生命轮回中顽强的生命力。诗中“隐忍”“重复”,赋予野草以人的情感和命运难以改变的无奈,它们默默承受着一成不变的命运的安排,年复一年,如同历史长河中无数平凡生命的缩影。省略号的运用,有留白的艺术趣味,诗人深深的同情和感叹,欲说还休,余韵悠长。
诗歌选取的意象稍显单一,但是,诗人从被关注的野草、被吃的野草和顽强生长却自生自灭的野草的对比中,不仅写出了诗意的层次,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不同命运和不同生存状态的思考以及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问。因而,诗歌虽然没有用更多的意象,却更集中地写出了丰富的意涵。
这里,野草已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象征着世间所有最普通的、默默承受的生命,特别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虽平凡却坚韧的人民群众。
诗歌语言质朴平实,以宏观的叙事,跨越地域和时空,展现野草所象征的广大普通群众历朝历代的命运,没有赞歌,只有深沉的感慨。读来让人唏嘘。
2025年4月8日夜
野草
诗人:张维军
我看见一些野草,被牛吃了 我看见一些野草,被马吃了 我看见一些野草,被羊吃了
而更多的野草生长着 我看不见它们,看不见牛马羊 它们青嫩着,枯萎着,自生自灭
而每年春天,它们依然会长出来 依然隐忍着,重复着,历朝历代 草的命运……
2024-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