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8|回复: 1

【穿过丛林看见你】北京地图的后海一號(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1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灵魂深处丝丝雨,后海一號徐徐风

后海一號
文/北京地图


就这么距离夏天,天空融化玻璃,你和我
数一粒爆米花,眨一下眼睛,来来往往的雨伞举着后海,望断四点一刻,重复又重复时间的旗袍说出成都语:巴适掩面向外,点点滴滴看一面镜子
此时故宫已抵达另外季节,白雪加白菜
驶入冰面,还是词语与词语碰撞,掀翻固定卡车我能做到的只有这些,白袜子继续等待回不去的皮鞋,世界的悲哀也是我的悲哀
曾经的窗台,跳下去一支笔,一根烟,一个愿望回望后海一號,我也是曾经
太多积木望眼欲穿,桥的边境,只留下美景和墓碑
匆匆走过的,匆匆留下的
A们,B们,C们,D们,无语地诉说
只感觉左手指的麻木,“滴,滴,滴,”的跳动无法轮回到下一个春天,双手合十




       还是先来看看诗歌的一次分解。在诗的开头作者写道“就这么距离夏天,天空融化玻璃,你和我”大慨一般读者都会被作者的第一句就给整糊涂了。“就这么距离夏天”,我们平常的汉语用法不是是这样的结构。诗歌最大的好处在汉语词典常规用法中摧毁它,然后去构建和谐美或则残缺的破碎美(其中包括断裂美),但是在这里,在这里你可以想是什么就可以在读者面前呈现什么,作者开头构建了时间和空间的经纬度。“天空融化玻璃”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在天空下举起不同色彩玻璃的经历,但是我试过,我透过蓝色的玻璃看天空,天空就是蓝色的,透过红色的玻璃看天空,天空就是红色的,如果我从天空的角度去看玻璃呢?奇迹就会发生“天空融化玻璃”。作者接下去的一句断裂句式是“你和
我”简单的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顺利的把读者融入其中,然而在这里读者顺手拿起手中的长矛。
“数一粒爆米花,眨一下眼睛,来来往往的雨伞/举着后海,望断四点一刻,重复又重复/时间的旗袍说出成都语:巴适/掩面向外,点点滴滴看一面镜子

       此时故宫已抵达另外季节,白雪加白菜/驶入冰面,还是词语与词语碰撞,掀翻固定卡车”。在这里作者每一个细小事物用文本叙述出来,就有一个元素符号在跳跃。而读者我无法确定这些元素符号到底是什么,我的解构让我站在他的对面形成二元化,我又显的如此偏激、单薄,比如“数一粒爆米花,眨一下眼睛,来来往往的雨伞”,作者好像在喃喃自语的诉说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而在“眨一下眼睛”里通过这个“眨”字我仿佛有看见作者是在怀念那些旧的事物,作者这种情绪的抵达,让我这个解构着者伸出矛的同时,也拿出了盾。“时间的旗袍说出成都语:巴适”。“时间的旗袍”旗袍作为中国的国粹差点在文革时期丢了,而现如今被中国指定为接见外宾的传统礼服,在这里时间的旗袍喻意就宽泛起来,他无法让我界定一个教条式的说明。而此时出现了一句带地域色彩的方言。这是一种病入膏肓的怀恋。

      “掩面向外,点点滴滴看一面镜子/此时故宫已抵达另外季节,白雪加白菜/驶入冰面,还是词语与词语碰撞,掀翻固定卡车”。透过“掩面向外,点点滴滴看一面镜子”这里的世界和镜子可以指外面的世界,或是一面照见自我的镜子,还可以理解为窥探外界秘密的武器,作者都在通过一些元素符号的叙述中,那种带动你思考的情绪就再悄悄的抵达内心,只要你阅读的时候带着一点点思考你就无法逃脱作者构建起来的喻意,如果你没有被这种元素符号的力量感染,说明你只是个只用眼睛读诗的人。“此时故宫已抵达另外季节,白雪加白菜”,故宫是古老的建筑,它是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用“白雪”在诉说它的经历的历史变迁,用“白菜”在陪伴生活在这里人们的日常,还可以衍生出需要补给营养的人们。面对这一切作者道出“驶入冰面,还是词语与词语碰撞,掀翻固定卡车”透露出作者无力与悲切。

      “我能做到的只有这些,白袜子继续等待/回不去的皮鞋,世界的悲哀也是我的悲哀/曾经的窗台,跳下去一支笔,一根烟,一个愿望/回望后海一號,我也是曾经”诗中的“白袜子继续等待”“回不去的皮鞋”。皮鞋从占星上学上来讲,代表财富。那么作者要诉说的悲切就是财富。这种以任何方式存在,又无法轻易得到的东西包含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身体财富、还可能往更深更远的地方走性的获取。回不去的皮鞋,世界的悲哀也是我的悲哀。

       这首诗好就好在作者不光是一个叙述着,庆幸的是一个成熟的思考者:“太多积木望眼欲穿,桥的边境,只留下美景和墓碑/匆匆走过的,匆匆留下的/A们,B们,C们,D们,无语地诉说/只感觉左手指的麻木,“滴,滴,滴,”的跳动/无法轮回到下一个春天,双手合十”作者见证了后海一號的变迁,通过诗里“太多积木望眼欲穿,桥的边境,只留下美景和墓碑”的叙述可能作者本身还是个后海一號的建设者,他的职业可能是一个建筑设计师或是幕后操盘手也说不定。无论作者以什么角色出现,终究是和其他人一样是个匆匆的过客,作者的成熟在于他被现实压抑有麻木不仁肢体时,但是头脑清晰,心脏完好,他在自定的时间轴里完成着自我的升华和灵魂的羽化。

      解构到这里,是时候敲一敲黑板了。我把这首诗归纳到先锋派后现代诗歌里。那什么是先锋派呢 ?
先锋派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一直至今颇为流行的一个新诗流派。“先锋派”的艺术特征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坚持艺术超乎一切之上,不承担任何义务;注重发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其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通感和知觉化,以挖掘人物内心奥秘,意识的流动,让不相干的事件组成齐头并进的多层次结构。对于中国的先锋诗派存在争议。当下汉语诗界先锋诗派代表像韩东,还有简内大哥曾经跟我提到过的[下半身]沈浩波,凡斯、白鸦等等诗人。那什么又叫后现代诗人呢?

       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这样,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
它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由于后现代主义的反本质主义,根本不考虑艺术的本质,而是竭力抹杀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甚至断言“艺术已经死亡”。
当代美国活跃的后现代主义者之一格里芬就说:“如果说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那就是,它指的是一种广泛的情绪,而不是一种共同的教条即一种认为人类可以而且必须超越现代的情绪。”这样一来,不同时期具有这种反传统理论倾向的哲学理论流派都可归于后现代主义,如后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

      而阳光大叔把这种先锋后现代诗用一个很有意思的器血承载体比喻瓶中的千纸鹤。引用大叔的原话:“我们说千纸鹤堆在一起装进瓶子里,就是一种理念,不再是一种破碎。地图兄弟的诗歌特点,你第一眼看上去一定是一种破碎,每一个抽象的碎片都是一个生活元素,而且这种元素来自意识状态,而并非事物的表象,这样一来,断又成为第二个特色,这种断中有忧伤、悲切与成熟,也许你读完第一遍完全不知道在写什么,只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什么呢,就是瓶子里的干纸鹤,它是一种境界一种理念。就如这篇后海一号,它给我们的意境和后海变迁后的一种情结。





2017.3月

备注:论坛维护丢失补缺整理中!

 楼主| 发表于 2025-7-11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备注:论坛维护丢失补缺整理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1 19: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