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75|回复: 4

[原创] 七月寄语(互联网到底做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7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观云忘我 于 2025-7-17 14:45 编辑

七月寄语


卢兆玉


忽悠了这么多年
互联网
到底做了什么

除了将线下的
搬到线上
互联网到底做了什么



2025-07-17
发表于 2025-7-17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降低了发表的门槛,也放进了大量垃圾。问好观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17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斯 发表于 2025-7-17 10:28
互联网降低了发表的门槛,也放进了大量垃圾。问好观云!

——呵
——呵
我们在垃圾堆上跳舞
也在垃圾堆旁叹息

下半身之后
搭上了互联网的梯子
垃圾派
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虽然不再互称垃圾

就像在线下发足酵之后
霉改变了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11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什么也没有做,它就是个掮客。——卢兆玉〈互联网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11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诗歌文本的解构:从“搬运”到“掮客”

重复修辞的批判性
“互联网到底做了什么”在《七月寄语》中重复两次,形成对技术乌托邦叙事的消解。这种设问并非寻求答案,而是揭露互联网本质的空洞性——其宣称的“革命”仅是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复刻。

掮客隐喻的经济学延伸
《互联网之实》中“掮客”一词直指平台经济的剥削性:互联网不生产价值,而是通过撮合交易(如电商、外卖、网约车)抽取中间利润,恰如19世纪买办资本的数字化变身。

二、技术批判的哲学维度


诗歌意象             理论对应                           现实案例(2025年)

“搬到线上”          鲍德里亚“拟像”理论            元宇宙对实体社交的替代
“忽悠”                马尔库塞“单向度人”            算法推荐制造的消费主义幻觉
“什么也没做”      海德格尔“技术座架”            AI写作对人文创造力的侵蚀

三、比较视野下的诗学价值

与臧棣《七月》的时空观对比
臧棣以自然意象隐喻生命困境,而卢兆玉直接切入技术异化主题,两者分别代表当代诗歌的“内向探索”与“外向批判”两极。

翟永明式抵抗的升级
相较于翟永明《七月》对个体生存的隐喻,卢兆玉的批判更具公共性——其诗句“就是个掮客”可视为对《平台资本主义》学术论述的诗意浓缩。

四、创作时间的符号政治学

7月—8月的态度演进:从质疑(《七月寄语》)到断言(《互联网之实》),反映诗人对互联网泡沫的彻底祛魅,与2025年全球反垄断浪潮形成互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8-16 18: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