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6|回复: 10

北德·汉堡十日:走马与摸象(白描速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1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水 于 2025-8-11 08:09 编辑

北德·汉堡十日:走马与摸象(白描速记)


汉堡的夏天十分舒服,摄氏17-20,避暑极佳
虽天气多变,忽而一阵雨,转瞬又艳阳
然无涝无旱,植被自然丰茂,农田自然富饶
一边有晴一边雨时,时有彩虹横跨天空,有时虹霓双映
———

驱车拜访朋友的朋友,30分钟路程
朋友的朋友又带着去看曾经的东西德边境:一个叫Schaalsee的长湖;10分钟路程
湖东湖西的人们曾是亲戚,后因长湖成边境而渐绝来往
湖东甚至将近湖的村庄拆毁,以防有人来此伺机偷渡

朋友的朋友因家中有人随蒋去了海峡那边,曾在国内生存艰辛
后经海外亲戚介绍,嫁来德国,有一大片庄园,农机,自给自足
———

朋友的德国老公Andreas白手起家,在波兰办了一个木制玩具工厂
前一年准备退休,问三个儿子谁想继承丰厚产业
但仨孩儿各自安好于各自的普通工作,无一人愿意接手
Andreas便将厂无偿转让给厂里一个工人,条件是他不许卖厂
———

J.公园占地很大,曾是J.的祖产,但维护费用和赋税太高,便将其捐给城市
公园沿易北河河岸铺展,对岸是汉堡码头,日夜一派繁忙景象
傍晚景色尤其漂亮,衬着半明半暗的蓝天,灯光下,各色集装箱错落,好像意大利“五彩村”
汉堡港是欧洲第二大港口,虽然距出海口110公里(离海110公里的港口!朋友笑)
自由的汉堡几百年没有皇帝,这在当时很独特,Andreas自豪于自己是自由的汉萨汉堡人
———

公园内植被繁盛,郁郁葱葱,深绿自带清凉,清凉可消烦嚣
三五百年的古树四处遍布,依旧生机盎然
端庄的,稳健的,敦厚的,活泼的,怪异的,虬曲的,阴森的,神秘的
凡此种种,在西方绘画里多有呈现,此间漫步,如入画中,有别样古意
———

另一处山坡,一座座民居,红瓦白墙掩映于绿树间
健身步道两侧,花卉五颜六色,时有骑单车健身者疾驰而过,背影矫健
沿河有一片沙滩,朋友说,此处常有老少男女裸体沐浴日光
朋友又说,她喜欢观看年轻男子匀称而健康的裸体,但心里毫无邪念,衹是欣赏上帝的杰作
———

Andreas指着山坡浅洼地上一个树群,说那是他的cathedral ——
七八棵大树拔地而起,树干光洁,每株十余丈高,错落有致,围成一圈
树冠枝桠勾连,构成肋状拱顶,似哥特式教堂;阳光照耀树干,熠熠生辉,似彩绘高窗
Sublime!我说。Andreas惊讶地抬起眉毛,随即给我一个thumbs up
———

Bismarck Museum是一座乡村老宅,1887年建
木结构的骨架和墙面的木栅格均为黑色
中间镶嵌草泥或砖,刷成白色,对比鲜明
双面坡顶陡峭,铺棕红色瓦,样式很德国
馆内有慈禧赠送的牙雕礼品,李鸿章专程前来拜访的照片,以及李的手书:
仰慕毕王声名三十余年今游欧洲谒晤于非得里路府第慰幸莫名光绪廿二年五月(?)日李鸿章题名
(是日为公元1896年6月25日)
可见,李是毕的妥妥的小迷弟(两人相差8岁)
———

“铁血宰相”俾斯麦被称为“德国的建筑师”,“德国的领航员”
政坛上纵横捭阖几十年,统一了德国,确立了德国在欧洲的霸权
在他之前,德国曾多受丹麦和波兰的欺负
李鸿章曾被德国海军大臣称为“东方俾斯麦”,不知他人和他本人对此如何评价

这时,朋友递来一瓶俾斯麦牌气泡水,问:坐这想啥呢
———

波罗的海,德语称Ostsee,直译:东(Ost)湖(See)。好大一个湖!
但岸上好多房子墙上则写着大大的Haus Am Meer(海边的房),招徕旅客或租客
本想驱车去丹麦,但时间安排不顺,便只去水边走走,坐坐,看看(有雾,一片迷濛)
风无咸味,水温不高,时晴时雨,有救生员进行训练,有三五个大胖子游泳,不怕冷
———

Andreas喜欢飙车,而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只有特定路段限速)
他常常油门踩到140-150,走左道,将前方车辆一辆辆请去右道让行
其实,在德国高速,好像所有人都在飙车,你追我赶,风驰电掣
但大家都守规矩,当让则让,不斗气,不别车
———

德国高速公路不收费
其他国家车辆穿梭德国搞商贸运输也不缴费
德国交通部长几次提议收费,但都通不过
不收费也成为德国与别国谈判的筹码:你不妥协,我就跟你谈谈运输过路费问题
———

商场买完东西,我们坐进车,启动
有一妇人,包头巾,穿长袍,横穿停车场
Andreas一脚油门,从她前方不远处驶过
妇人居然没有被惊吓到的表情和动作
我居然也没有任何害怕撞人的紧张反应
Andreas和我一路(也就5-6分钟)都默不作声,没交谈
———

德国(汉堡?)晚间新闻只有15分钟,不怎么“放眼世界”
汉堡10天,只见过财政部长汇报一笔捐款怎么使用(不足1分钟)
德国外长去以色列讨论加萨问题(不足半分钟)
其余,皆是细碎生活新闻,包括德国biathlon名将Laura Dahlmeier在巴基斯坦登山坠亡
———

驱车一小时去听+看LaLeLu·A Cappella Comedy
剧场由当地最大的矩形马厩改建,举架极高,许是为了空气流通
故此其坡顶陡峭,面积巨大,下沿距地仅一人高,墙显得出奇地矮;稻杆铺顶,尺许厚,冬暖夏凉
演出由无伴奏合唱与小型喜剧/脱口秀组成
德语不灵光的我们,衹能欣赏歌唱,看台上台下口哨掌声笑声的热烈互动(朋友说大都是政治讽刺)
应观众要求,演员加演,竟是用HalleluJah(哈利路亚)的曲调,唱LaLeLu Jah,观众笑翻天
———

Andreas工厂在波兰,每周飙车4小时去一趟,待三两天
百十号工人们分别说波兰语,英语,和德语
Andreas办公时需三种语言经常切换
书不同文,语不同音,但游刃有余
———

今日自由行,去参观Hamburg Kunsthalle
正巧赶上「Rendezvous of Dreams. Surrealism and German Romanticism」特展
好多超现实主义画作与德国浪漫主义画作并排悬挂,探究二者之相同与不同,很有趣
特展分三个展厅:Traum,Wald,Cosmos
每个展厅又有不同主题:内视,梦与无意识,自然,废墟,Automatism,夜之赞歌等
看完特展,又把馆藏其他画作浏览一遍(腿都走直了)
看到好多名家原作真迹,也看到好多他们在各种美术史“通史”画册中未见的作品,大饱眼福
———

汉堡桥多(千桥之城),高楼大厦则不多,而且没有一座敢高过教堂
走进教堂,会嗅到一种独特霉味,彷佛中世纪扑面而来
管风琴高悬半空,音乐一响,震撼心灵,其力量,摇滚无法比
游客进入,脱帽,不敢高声语;出来时,则深吸外边的新鲜空气
———

二战时,汉堡被炸得破残不堪
圣尼古拉教堂也受重创,惟钟楼奇迹般幸存
战后,政府投大量人力物力修复古城
但圣尼古拉教堂独以废墟状态保留,黑黢黢,成为对战争深刻反思的纪念地
———

朋友家有法国黄香李(mirabelle plum)树,果实比乒乓球略小
正值成熟期,摘下两大桶,帮她自制果酱
街坊邻居家也都有这种那种的果树,都自制果酱
有机,干净,地下室里存放,吃到下一年果季,再做新的
———

朋友家门前的“外明堂”由小方石铺成
缝中长出杂草和青苔,晚饭后无事,帮她清除,两天完工
其实,我自家门前也有杂草和青苔,但每每找托辞不干
一如读书:自己买的书放着不读,而借来的每每很快读完,奉还
(亦如旅游乎:自家附近的景点不看,花钱去外地打卡,呵呵)
———

流连于如此自然美景,以及
异域的人文文化历史氛围(虽是走马)
我可以跟Faust一样吗,喊一句:
Verweile doch, du bist so schön.
但我并不跟谁赌上我的灵魂,衹是尝试着
领略不同事物后面的深层底蕴(也许摸象)

2025夏
记汉堡朋友家避暑渡假,十日悠游周围城镇
谢谢朋友款待,也谢谢诸君来读


发表于 2025-8-1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文叙事诗,内容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11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太热,晚上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11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先来打个卡,下午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11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逐字逐句读完,感觉自己被晒黑了许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11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8-11 08:00
散文叙事诗,内容丰富

谢来读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11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白酒桶 发表于 2025-8-11 12:07
天太热,晚上来读。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11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5-8-11 12:16
我先来打个卡,下午来看。

好的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11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土 发表于 2025-8-11 12:20
逐字逐句读完,感觉自己被晒黑了许多

我该说谢谢,还是对不起。
问好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12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组实现了散文的舒展与诗的凝练的有机融合。
看似随性的记录中暗含精心设计的节奏:长句铺陈与短句点染交替,史实陈述与即时对话穿插,德语词汇的有机植入(如Haus Am Meer、mirabelle plum)既保持异质感,又通过注释维持可读性。在看似随意的白描中,完成了对德国当代社会、历史纵深与文化特质的立体呈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12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善于观察的人,尤其是心灵上的收获是足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8-12 03: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