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3|回复: 19

以一个女性视觉再去读并闲聊沈的那首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7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快快. 于 2025-9-17 18:45 编辑

一把好乳

文/沈浩波


她一上车
我就盯住她了
胸脯高耸
屁股隆起
真是让人
垂涎欲滴
我盯住她的胸
死死盯住
那鼓胀的胸啊
我要能把它看穿就好了
她终于被我看得
不自在了
将身边的小女儿
一把抱到胸前
正好挡住我的视线
嗨,我说女人
你别以为这样
我就会收回目光
我仍然死死盯着
这回盯住的
是她女儿
那张俏俏的小脸
嗨,我说女人
别看你的女儿
现在一脸天真无邪
长大之后
肯定也是
一把好乳



沈这首诗是上个世纪 2000年左右时的作品,是当时所谓的先锋作品。当初我看到这首诗时只是觉得写的不错,至于为什么写的不错没有细究?为什么呢?不是因为对性别没有概念,只是那时的心思单纯了些。

但沈这彻底口语化化的诗。诗歌完全摒弃了传统的诗歌语言、修辞和韵律,采用了直白、粗粝、甚至带有挑衅意味的日常口语。那时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今白云又提起这首诗,重新翻出来读读沈这首诗。

再去读的时候,我注意到沈诗歌里的一些细节。正是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这首诗歌有了文学价值里的反讽与批判性。

沈这首诗的诗歌题目本身,就在性别物化的范畴中。他诗歌的前半部分,聚焦成年女性的身体,强调凝视的侵略性。甚至直白的带有挑衅。前半截也深刻的揭示了一个女性外在的健康美,的确在一个健康成年男性的审美欲望范围内。这是诗歌结构的重要呈现。

中间环节,小女孩的出现。母亲将女儿挡在身前,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动作,却未能阻止视线的转移。而这里是作者处理的反思细节。很多读者可能被忽略了。作者为什么会把女人的小女儿放大化?原因只有一个作为小女孩是这个破地球上两性的后代。这是超大号“警示牌”,对写作内容的写作目的重要提示。再或许作者本身也有女儿?这里我作为读者只是假设。我以女性视觉去读沈这首诗的,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不一定送哥上学放学,但一定会送我上学接我放学。而诗歌中的男性,是一个有审美能力与绝对思考独立的笔触,而沈对诗歌里小女孩独特的放大特写自带了让读者反思的过程。

作者结尾的暴击试的书写文字,彻底暴露男性视觉下的荒诞与恐怖。揭示性别物化的深层悲剧,即女性从童年起就被纳入欲望的评价体系。这是很恐怖的物化代际体系。

最后,沈这首不仅采用了彻底的口语化表达,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极具挑衅和冒犯性的姿态,冲击了诗歌的传统主题和社会的道德舒适区,有一定的实践性写作的先锋理念。它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美感,而在于提供一种批判性的震惊,迫使读者思考欲望、权力、凝视与性别政治等问题。正是这种挑衅性和批判性,奠定了它在中国当代先锋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发表于 2025-9-17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卷人性,也是诗歌的重要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7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9-17 18:42
内卷人性,也是诗歌的重要内容

大叔也有女儿吧。所以沈这首更多在惊悚下是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7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5-9-17 18:46
大叔也有女儿吧。所以沈这首更多在惊悚下是反思。

敢写,写得不俗就行,比如赵丽华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7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9-17 18:47
敢写,写得不俗就行,比如赵丽华的东西

她的老公写过一首“我的诗人老婆”

大叔的大婶有没有写过“我的诗人老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7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5-9-17 18:51
她的老公写过一首“我的诗人老婆”

大叔的大婶有没有写过“我的诗人老公”?

我老婆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写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7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9-17 18:56
我老婆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写诗

大叔老婆蛮幽默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7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5-9-17 19:12
大叔老婆蛮幽默呢。

她认为诗人是不好好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9-17 19:14
她认为诗人是不好好说话

呐,那大叔与大婶能好好说话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7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5-9-17 19:15
呐,那大叔与大婶能好好说话么?

我不是诗人,我的兴趣是研究诗的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7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9-17 19:19
我不是诗人,我的兴趣是研究诗的语言

好,好,我就假装大叔只研究诗的语言。怪我那暴击灵魂的提问不懂事。


大叔继续研究诗的语言,我看,保证在不影响大叔情绪的情况下偶尔呱唧一两句,证明我还活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7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5-9-17 19:22
好,好,我就假装大叔只研究诗的语言。怪我那暴击灵魂的提问不懂事。

诗歌的重点在语言方式上,而不在内容,内容小说会表现得更好,比如沈的那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7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9-17 19:25
诗歌的重点在语言方式上,而不在内容,内容小说会表现得更好,比如沈的那首

大叔你自己的很多诗,结构设计上更倾向于小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7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9-17 19:25
诗歌的重点在语言方式上,而不在内容,内容小说会表现得更好,比如沈的那首

诗歌的语言与内容真正体现在共生与超越上。诗歌内容与语言既是直接表里的工具性关系,又是间接互渗的审美共同体。真正伟大的诗歌中,语言不再是外壳,而是内容本身;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主题,而是渗透于每个词语的肌理。这种动态关系使得诗歌既能精准传递意义,又能开放无限解读空间,最终实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7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5-9-17 19:29
大叔你自己的很多诗,结构设计上更倾向于小说的。

我主张诗歌的两个要素,时间和叙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18 04: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