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诗歌大马蜂

【大家一起来练笔174期】完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5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5-10-5 17:05
有一家修理铺,各种螺丝齐全,师傅也熟练操作,每次都得心应手。可是有一次在修理时,他找不到适合的螺丝 ...

我甘愿做那个“亲手打造螺丝”的修理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5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大马蜂 发表于 2025-10-5 17:45
其实,这首破诗,一二节的收笔均没有进入状态,不知为何多数人对它另眼相待。

就是完整点,从你那几个里找个精神正常的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5-10-5 16:05
小摆件之外,其他的你可以考虑再挑战你自己一次。

不写了,为写而写,没有太大的意思。我写任何东西,遵循严肃认真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6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大马蜂 发表于 2025-10-5 15:59
抬杠了不是?诗歌语言,本身就分口语与书面语二大类,其中又衍生了不少小分类;况且,什么体裁的诗 ...

但是,不管什么分类,语言自然总是必须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6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大马蜂 发表于 2025-10-6 08:12
不写了,为写而写,没有太大的意思。我写任何东西,遵循严肃认真的态度。



中秋佳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5-10-6 16:16
中秋佳节快乐!

谢谢!佳节同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5-10-6 16:16
中秋佳节快乐!

谢谢!佳节同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10-6 09:28
但是,不管什么分类,语言自然总是必须的吧

并非“必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语式、语态、语势,因人而异,风格不同。同时,越是大众的,并不意味越是民族的,越能产生共情。我个人以为,诗歌应该本着小众化而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6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大马蜂 发表于 2025-10-6 17:59
并非“必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语式、语态、语势,因人而异,风格不同。同时,越是大众的,并不意 ...

不管什么语式、语态、语势,总是需要自然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10-6 18:00
不管什么语式、语态、语势,总是需要自然点吧

能够自然,那当然好。但衡量自然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比如,以你的诗歌为例,语言自然吗?你的诗歌,多数是与“神”交流的“符号与密码”,正是这种超越当下的语言,才让作品具有一定的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6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大马蜂 发表于 2025-10-6 18:11
能够自然,那当然好。但衡量自然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比如,以你的诗歌为例,语言自然吗?你的诗歌, ...

让诗歌的语言自然,是指,在各种状态下的语言能够自然,或者说是在各种流派下的语言正常,这个正常,没有绝对标准,只是阅读者的感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7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马蜂需要闪亮的锋芒,需要一针见血。这几首稍显平淡。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7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大马蜂 发表于 2025-10-6 08:12
不写了,为写而写,没有太大的意思。我写任何东西,遵循严肃认真的态度。

不练练手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7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年纪大了,智力严重退化,怎么写也跟不上趟。我觉得,创作黄金期应该是40——50岁之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7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中秋这个我看见了两代人理解中的代沟。
诗歌的情感是矛盾而克制的。没有热烈的拥抱和直白的抒情,只有静默的观察和汹涌的内心活动。在传统节日的背景下,这种“近乡情更怯”的疏离感显得格外深刻和真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9 03: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