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3|回复: 0

[散文] 那些与公路为伴的日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不觉,我离开公路部门已经八年,派驻单位也换了三个,可那些与公路为伴的苦乐岁月,点点滴滴,时时浮现在眼前。究其原因,似乎也很清楚明了。一是许多亲戚朋友尚在公路战线工作,每次与他们相聚,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让我感同身受;二是经常开车在公路上行驶,每当看到自己管养过的公路,都感觉特别亲切;三是每当进城下乡看到公路两边的巨大变化,就会对公路交通事业的兴旺发达发出许多感慨。
    我与公路结缘,有些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虽说我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公路管养,可高考填志愿时却鬼使神差地将公路学院填为第一志愿。那时大中专生实行统招统分,作为隶属于交通部管理的公路学院毕业生,便顺理成章地被安排到了公路部门。那时市级公路部门称作总段,县级公路部门称段,听起来觉得有点特别,但想起来还很形象。公路连通城乡,远可通江达海,具体的修筑靠一段一段完成,平时的养护也是一段一段地衔接。
    我最初参加工作的地方是苗数自治县,管养的公路自然就叫苗乡公路。苗乡公路如条条长龙,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沿路看到的都是小溪、木屋、田坵,一幅幅如画风景。但那时我是“晕车大王”,第一次参加养护检查,中巴车刚出县城不到十公里便趴在窗口翻江倒海,领导见状立即安排我半途下了车。以后每次都要吃晕车药上路,这样才能坚持完成一天的工作任务。直到2000年我负责公路养护所工作,一年到头几乎每天带队下去督导检查工作,行程百十公路,虽然辛苦劳累,但晕车的毛病渐渐不治而愈。
    我没在工班工作过,但养护一线的活儿却干了不少。那时段里时兴劳动比赛,机关工作人员都要下去锻炼,每人铲挖100米的公路水沟、边子(路肩),既要铲除杂草,还要将水沟、路肩清理干净,完不成任务要扣奖金。这对于养路工人出身的同志来说是小菜一碟,但对那些直接从学校进入机关的人却是压力不少。他们有的请亲属帮忙,有的请人代工。我尚处于人生地不熟状态,自然没人帮忙,但好在我自小干过不少农活,锄头扁担之类应用自如,只用两天半时间便提前完成任务。
    后来谈了恋爱,女朋友在工班养路。她所在工班地处偏远,距离县城40余公里,而且养护的全是黄砂路面,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繁重的体力劳动,恶劣的工作环境,难免感觉吃力。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在每周六下午四点半左右搭乘客车去工班,周日与她一起劳动,铲路肩、清水沟、挑垮方,或者铺路、扫路、补凼子,样样都干。有时腰伤背痛,我们相互勉励;有时手掌打起了血泡,她中午用缝衣针消了毒帮我挑了,下午接着干。有时也一起到老乡家喝油茶,一来二去地,认识了不少路边的朋友。
    一年后我们结婚成家,但她仍在工班养路。虽然从五区到三区然后再到县城附近工班,距离一年比一年近,但同样任务繁重,因此我每周末去工班成了顺理成章的铁定事项。一来可以给妻减轻一点工作负累,二也可以见见随她在工班生活的女儿。那时女儿刚学会走路,家里没老人招呼,便请了当地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当保姆。直到三年后她进了公路收费站,我再不要去工班帮助养路,但也偶尔代她值个夜班,做着停车收费、给票放行的琐碎工作。之后,妻又担任了收费站票证员职务,业务生疏,我又帮助她核对账目、填写报表,生怕有任何差错。好在妻勤勉肯学,不久便能得心应手。
    单位位于城西路28号,一排两层楼的红砖房,一楼作办公室,二楼段里开了公铺,供工班进城办事或开会的班长、记录员住宿。两边有七八个单间,作了半边户的住房。院子进门对着一个机修车间,高大的厂房摆着好几套修理工具,经常有工人在那做着拆装或者焊接之类的活儿,车间一天到晚机器轰鸣。院子后面正二横一地立着三栋平房,全部是一室一厅,二十七八个平米一户,里面住的多是公路职工,有公一代,也有公二代公三代。
    “养好公路、保障畅通”是公路部门一成不变的响亮口号,上班做的都是公路建设、养护、路政、收费方面的工作,平时见面闲聊,也离不开锄头、畚箕、砂子、沥青和扫路、补凼、好路率等耳熟能详的东西。一年到头,大家都忙忙碌碌。年后春雨绵绵,公路容易起凼,只要大雨一停,便要组织养路工人上路修补;夏季高温,公路容易龟裂泛油,雨天容易垮方,甚至被暴雨冲毁,抢修抢通任务非常繁重;秋季干旱少雨,砂路容易翻砂暴子,扫路铺砂不得停歇;冬天面临冰雪灾害,养路工人常常冒雪铲冰,凌晨上路铺砂防滑。
    我在苗乡公路十年多,曾经在养护工班的围墙上刷过标语,坐着农用车逐个下工班发送文件,也跟工会同志一起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翻山越岭去吊唁去世的退休职工。我组织过雨季和秋冬季公路养护劳动竞赛,亲历过段改局(县公路段改县公路管理局)的历史时刻,经历过公路管养联产承包和二级机构独立核算、分灶吃饭等内部改革。搞过路边种养检查,参与过公路建设大会战,见识过集中铺油的壮观场面。每到六七月的高温季节,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当年的公路大中修底基层和面层均已准备就绪,必须抢抓晴好天气铺装路面。九十年代水泥路尚未盛行,也可能考虑到建设成本,局里修的多是柏油公路。铺油是市、县两级高度重视的大事,市局领导会带领技术人员前来指导,柏油场负责沥青供应,局机关全力以赴,有时还抽一部分养路工人参加。大家分工明确,操作机械的操作机械,维护秩序的维护秩序,搞后勤的负责后勤保障,铺砂的随时待命。首先是清扫路面,大家挥舞着扫帚,一鼓作气将面层上的灰尘杂质清理干净,洒油车立即进行第一轮洒油。油一洒完,铺砂工人立马铺撒砂石材料,然后一层砂一层油、一层油一层砂地操作,连续奋战三个回合,一条平整如砥的柏油路面便大功告成。以后又采用了摊铺工艺,推广水泥路建设,养路工人的劳动强度明显减轻,大中修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以前那种下乡路上“跳迪斯科”,回家“满头白”的状况逐步改善,最终彻底成为历史。
    在公路部门,我也结识了很多朋友,有亲如手足的同事,也有在一线养路的工人兄弟。他们在我紧张忙碌时给予帮助,孤独无助时给予安慰。记得妻子有次在工班中暑晕倒,他们班长老易连夜送到诊所,让她得到及时救治(不幸的是老易四十多岁英年早逝,让人心生感慨)。女儿年幼时,妻子在收费站上三班倒,我常常忙得团团转,女儿上下幼儿园无人管,办公室张姐、院子里的满姨等多次帮忙接送。办公室常常需要挂横幅、写标语,我一来事多,二来写字水平有限,每次找原主任老吴帮忙,他都二话不说。还有院里水管坏了,家属房瓦面漏雨需要临时检修,他都有求必应,为我们办公室工作排除了许多困扰。我也默默为一线养路工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单位原有规定,一线养路工人不能在段部分房,我负责办公室工作后,千方百计力改成规,让几位特别困难的养路工人住进了机关大院。有位养路工人工作与当地群众发生矛盾,人身受到伤害,我趴在妻子病床边代写诉状,帮助他打赢了官司。
    后来我离开了苗乡,调到市级公路部门工作,如同在县局一样,先后从事了文秘、政工、宣传等多种工作,经常去医院看望住院的同志,参加死亡职工的吊唁,也组织过养路工人技术等级考试,参与了普通公路收费站费改税撤站改革、公路治理超限超载机构改革、市局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登记和公路体制下放县市改革等,处理了一系列的信访、群访事件,为改革的顺利实施倾心尽力。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先后撰写了18篇调研论文,分别获得省厅局和市局表彰奖励。还深入一线采访,分别在各级报刊电视发表了数百篇新闻稿件,多次获得《人民公路报》和省、市局优秀通讯员表彰。特别2005年“5.31”抗洪救灾现场,新邵太芝庙尸横河岸,惨不忍睹。我们详细了解了新邵公路的损毁情况,现场采访路桥技术人员连夜抢修桥梁场景,加班加点撰写通讯稿件,以《不辱使命》为题分别在《邵阳日报》和《中国公路》杂志发表,得到市局领导的高度赞扬。2008年抗冰保通,我冒着严寒陪同市广播电台的记者上路采访,从邵阳到隆回洞口,再到城步武冈,天上雪花飞舞,路上白雪皑皑。司机车子开得小心翼翼,我们抢抓一切时机拍摄养路工人撒盐和铲雪除冰画面,让邵阳公路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抗冰救灾的一道靓丽风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 1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