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96|回复: 2

浅释世宾的《村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8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石侃在 2005/11/18 05:40pm 第 5 次编辑]


      村  庄
是它看见了万物在征战
是它看见了荣光的残骸和遗留的废墟
只有它是静止的,没什么能动摇
枯草就要淹没满坡的石径
它在寂静,在风中耸立
天又要黑下来,过去和未来
在快速消逝,又仿佛全在这里停驻
    以上作品是诗人世宾的佳作,作为开篇被收录到他的诗集《大海的沉默》中,我想这完全出之于世宾对它的热爱。的确这首诗歌非常杰出,从各方面它都是非凡的,我不掩饰对诗人才华的妒嫉。文本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刻画村庄的意象,从而使得村庄的意义达至永恒。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村庄”代表了农业文明,代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代表了战争与曾经的荣耀,孕育出璀璨的文化。诗人满怀深情地表示了对这种的意义的充分肯定:“是它看见了万物在征战,是它看见了荣光的残骸和遗留的废墟”,短短两句就烘托出人类历史卷面中最辉煌的一幕,充满了史诗般的壮美,同时也展露了作者创作文本时恢弘的抒情态势。
    我们说什么都在变化中,在辩证法里只有“变化”才是唯一的不变,它取决于矛盾与对立的永远存在。但是以行而上学为核心的诗歌艺术却可以通过诗人对事物的理解而独立出意义的永恒性来。尽管农业文明的光彩已经日渐远离我们,但是正如作者的坚定态度那样,村庄作为一个意义的意象体,它过去的存在以及带来的深刻影响没有什么能动摇它在历史中的地位。“枯草就要淹没满坡的石径”是继续对残骸和废墟的深化和具体表现,是岁月流失的沧桑感。最后作者通过村庄在夜幕下的耸立,进一步把读者引向对意象的美感想像,暗示了认识哲理的存在,把对村庄的思考表现在更高的哲学范畴。
    整首诗歌我们看不到作者的矫情,看不到造作的人文性关联,看不到作者的丝毫暗弱,我们读到的是铿锵有力,是一种节拍把我们带到澎湃的历史长河中,村庄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发表于 2005-11-18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释世宾的《村庄》

    村  庄
是它看见了万物在征战
是它看见了荣光的残骸和遗留的废墟
只有它是静止的,没什么能动摇
枯草就要淹没满坡的石径
它在寂静,在风中耸立
天又要黑下来,过去和未来
在快速消逝,又仿佛全在这里停驻

欣赏:)
谢谢石侃!
发表于 2005-11-18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释世宾的《村庄》

太阳在这一刻放出了光芒
难道太阳不是总要熄灭吗?
总要熄灭也要放出光芒

星星在这一刻放出了光芒
难道星星不是总要消逝吗?
总要消逝也要放出光芒

我在这一刻放出了光芒
难道我不是总要死去吗?
总要死去也要放出光芒
黑暗在这一刻放出了光芒
难道黑暗要永远驻足吗?
要永远驻足也要放出光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6 18: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