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61|回复: 2

[请点评]有关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3 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DMINOPE=曙东方|沧海月|威望由 -4 增加至 -3|欢迎来到红颜进行诗歌交流
恢复威望1|1132721467]1.曾经有人写过一首诗,而我写了赏析,是这样:
敦煌
-----文\巴罗克/ 2001-03-02
随戈壁的枯燥而暗淡
是期求的爱恋
遥望
这绝妙的驿站
我们一直聆听着
带着风尘的感叹
孤寂中
自赏的等待
谁自古伫立召唤
和着风谱做歌的体裁                 (析者注:“做”疑为“着”,但“做”也能理
直白                                  解全诗影响不大)
湮灭我们渺小的窘态
我们忙不迭的窥视着
荒寂间的璀璨
黑暗中
流光里的惊赞
谁指尖滑落的异彩
雕琢了时间外的夙愿
心思
扰乱了飞天的舞带  
赏析:
题记:敦煌,广义的无边,有敦煌文化、敦煌的历史,地理,敦煌学、敦煌学派……,乃至敦煌网等,敦煌是活的,在发展在变化。狭义的敦煌是指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在甘肃省敦煌县城东南的沙鸣山下,始建于公元366年,不知有多少什么人历时一千多年建成今天的模样,1现存壁画与雕塑492窟,它是艺术宝库,它是文化奇迹,是世界之最,又是世界之谜,它是一座高峰,每一个文化人对它只有臣服膜拜的份。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如果从它那里领悟到什么,他就在精神上不再贫乏;如果从它那里盗窃到什么,就是物质的富豪。它深藏沙漠之中,引起现代人关注只有101年历史,世界为它疯狂……莫高窟是广义敦煌的核心与灵魂,道不尽说不完的莫高窟,莫测高深!所以“敦煌”这个题目太大,作者应该不是糊涂胆大,结合全文,我理解题目应该是“敦煌——莫高窟之旅”,作者简略为“敦煌”,可能是一时随意,一种诗句的精炼;也可能是有意刁蛮,调皮,叛逆:你说不能这样,我偏要这样。艺术的王国是自由的王国,也可以这样。
第一段:写在路上,旅途之苦,疲劳与枯燥消磨着向往的热情,可能还有犹豫:来这到底值不值?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的《莫高窟》中写道:“从哪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到这里,都非常遥远。在可以想像的将来,还只能是这样。它因华美而矜持,它因富有而远藏。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莫高窟之旅是这样,文化之旅,人生之旅,追求之旅无不是这样艰辛,它是作者文化艺术追求之旅途中的一个驿站,只要不是身在莫高窟附近的人,要去莫高窟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向往与等待。人生之旅的每一阶段与转折,也是人生的驿站。
第二段:写到了目的地,但还在窟外等待。到达时是闭馆时间要等,常常人很多也要等。这时的人疲劳到了极点,好累是风尘的感叹,“近乡情更切”,终于到了,从窟中出来的人,在说着观感,作者在聆听也在自豪高兴,克服了困难,马上就能如愿。
第三段:写沉思疑惑和折服。时间像是在进窟和观赏过程中。是什么力量使一千多年来,无数艺人智士为了一个目标奋斗。这里的“谁”显然不是指某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也许是佛的真谤,也许是中华的民族之魂,也许是永久的谜。古今中外,有史以来的朝代、党派谁不想万岁,但实际上折腾不了多少年。也没有哪一样具体人文事业跨越千年的时空。窟中的艺术品都是视觉作品,作者却要说是在寒风烈风中谱曲,这是艺术的通感,作者从彩绘中感觉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的美。与窟中伟大的创造精神与成就相比,每一个游客朝圣者无不渺小。神奇的艺术魅力和氛围使作者时而忘记了自己。
第四段:写观看,尽管追求的热望如饥似渴几近贪婪,要看的太多,时间太紧,看不过来,更领悟不过来。只有惊叹、赞叹的份,到过那里的人多是这样,到底是怎么样,不看不知道。看过了也是各人领悟不同,因此它才是谜。才有所谓敦煌学。作者一定有自己的领悟,只是我不知道。
第五段:还写疑惑与看过后的沉思。莫高窟艺术品的作者是些什么人,现在只知道十几个人的艺名,具体作者的生平没有人知道,也不知道总共有多少人。然而就是这些佚名的人,创造了永恒的不朽作品。飞天是指窟中壁画上的飞天女,她美丽孤独,飞舞彩带。诗人杨炼在他著名的《敦煌》组诗中有一篇题为“飞天”,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欣赏。
我个人认为第五段写得最好,诗句也最美,算是全诗的总结,是这次苦旅观赏的意义所在。也可以独立成篇。我浅析为:你创造的作品,取得的成就,影响了我的心情与人生的选择。一件艺术品和一个人的成就也只有具有对别人生活有了重要影响的魅力和功能,才能称为艺术和成就。最简单地也可以表达为:你说的话(你不经意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出的字符是滑落的异彩)对我的人生与心情有很大触动。这一段妙用无穷。
读后联想:敦煌是佛教文化艺术宝库,从逻辑上讲,佛教具有更大的外延。佛教更为博大精深。到敦煌不提佛教就像外国人游长城不想到中国一样。佛理本玄,俗人也许永远不能参悟。然而,莫高窟就是千佛洞,看佛不理佛,似乎说不通。本人没有慧根,自知也参不透其惑,倒是想到更多的不解:
1。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千佛洞中有世界上最瑰丽的色彩,佛是要众生在这看空,还是看色?如果色是空,为什么佛家子弟带头追求空呢?如果空即是色,为什么要在空中加色呢?
2。佛教有五戒:其中之一是戒嗔,但千佛洞壁画上有最美的娇嗔。
3。佛教出世。但千佛洞中有许许多多世俗风情画卷,这些俗物与众佛共处一室,和平共处,乐成一团。
4。佛说人生本苦,千佛洞中却是众生欢乐图。
5。佛要普渡众生,但佛又总是离众生太远,躲到荒无人烟之处,藏在沙漠之中,一点也不深入群众。
总之,我不理解佛,因而也不能理解敦煌。希望有高人指点。
总评:作者以时间为线索,顺序写了旅行朝圣的途中、到达等待、观赏与观感。整体统一。语言简洁、精炼,没有华丽的字眼。但内容又非常丰富。朦胧给读者的理解带来随意性,使读者有最大的想像空间,夸张一点来说,如果读者真的按照作者的诗句去充分想像,读者本人也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苦旅。苦是佛谤之一,看来也是敦煌妙处之一。没有苦行到不了敦煌,没有苦思不能理解敦煌,苦思以后是不是就能解惑呢?就能真的理解领悟呢?这是个谜,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也正因为是谜,才引人求索,不辞辛苦。也许带着一个谜去,甚至带着更多的谜回来。然而,人生就是这样,明知是苦,还要求索,这是人生的苦,也是人生的乐。这些谜也许根本不存在像自然科学中符合严密逻辑的正确答案,而只有艺术的答案,答案藏艺术作品之中,要欣赏者自己去领悟。也许艺术的人生观才是最人合乎人性的最科适宜的人生观:以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生,以对艺术美的追求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人生的意义也许不在于追求的结果如何,而在于追求的过程,其中包括,以艺术的眼光欣赏别人和自己,欣赏别人的创作过程也欣赏自己的创作过程式,欣赏别人的作品也欣赏自己的作品。这里有一个问题在于:什么是艺术?应该说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公认的符合严密逻辑的定义。我个人认为,艺术不是科学,寻找其科学的定义本身就是错误。艺术也许只有艺术的定义,但艺术的定义可以是不同的。最近版主公告中给出了上条定义:◎艺 术 ----满脑子的意识流淌 / 某一瞬间 / 其中最不安份的一滴 / 挣扎而出 / 摔落地上 /溅起的泥土 / 叫做艺术 。我认为把本诗中的最后一段作为艺术的一个定义更好,所谓艺术是指:
    谁指尖滑落的异彩
    雕琢了时间外的夙愿
    心思
    扰乱了飞天的舞带  
……一首诗能够试图反应艺术的本质,隐喻人生追求的苦乐过程也是艺术的过程。应该说是上乘之作。
一家之言,请各位指正。

2.萤火虫
------艺术价值的见证
沧海月/2005-8-9
我知道我的渺小
对盲目与黑心
我不能启明
也不能导引
因为你
我点亮希望的灯
燃烧全部的生命
照不亮宇宙与前程
能照亮的
只有我的爱与爱人
亲爱的
我的闪亮和荣耀
来自你明亮的眼
与你光明的心
因为爱
我的渺小与微明
成为永恒的见证

发表于 2005-11-23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点评]有关艺术

你后面写这个比你评的那个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3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点评]有关艺术

下面引用由郦楹2005/11/22 09:40pm 发表的内容:
你后面写这个比你评的那个好
郦楹 感谢鼓励
只是<敦煌>我自己非常喜欢.而作者"巴罗克"似乎不是名人,四年前在网上(www.fm356.com)看到的,如今网站和人都无踪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6 18: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