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26|回复: 29

[原创]《甲骨断简》(1-2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1 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胡望江在 2005/03/14 10:43pm 第 5 次编辑]

《甲骨断简》(1-23)
            胡望江
         一
    我看到很多的骨头/他们没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我可以想象龟壳上的纹路/他们象征着什么/所有的意味在物里又在物外/我们反复相互印证/无一例外/许多的劳作被视为重复
         二
    哲学的态度其实是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他决定存在者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存在/人不能孤立地将自然对象化/意即人不能随意地将自然作为盘剥的对象/将大地化作一个工场和贸易所/自然具有无限可理解的生机/我们被其抚养和修复
        三
    人类文明随着环境变换其存在方式/历史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起伏山川的弓狩网捕/广袤田野的刀耕火种/轰鸣的机器化大生产/现代的互联网络/我们清晰地看到传统的人与自然保持着高度的一致/现代人正远离田园牧歌并进入一个虚拟空间/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人只有不断超越大地/才能使人类智慧的光芒照亮世界/但人又必须牢记返回大地/方可为自己找到栖居的基础
        四
    意象是一个复合界点/从这儿出发可返回物的直观实在/也可向形而上不断延伸/我们所见之物/也是我们栖居之邻/它在物理参数之内将我们引向精神的维度/这决定了我们总是在从意象出发/又以意象为归宿/超出并返回
    人现身之时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意象
 楼主| 发表于 2005-3-11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甲骨断简》(1-23)

[这个贴子最后由胡望江在 2005/03/14 10:30pm 第 1 次编辑]


意象组成意象群/并统一于这个集合中相互作用/通过连接、对比、烘托……消解与反消解等互为显现和节制/从而超出单个意象的算术法则之和/获取象外之旨/形成意境
意象在意境中互为关联互为呈现/既独立地存在又不独立地获得存在的必要/它被其他意象所限定/在整体中获得自身的位置/因此,在处理单个意象对象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收缩/使其简练而恰到好处/同时又必须突出个性使之扩张获取生机/以获得存在的依据/与其他意象协同形成张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1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甲骨断简》(1-23)


意境生成意蕴/其生成无法言说的意义/恰如罗兰•巴特所言的“第三意义”或钝义/这一意义的获取必须依赖主体以自己内在储藏中最深层的东西去触动或拥抱对象最深层的东西/达到互相印证或胶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1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甲骨断简》(1-23)

[这个贴子最后由胡望江在 2005/03/14 10:32pm 第 2 次编辑]


支配人类社会的有两大重要的法则/交换与交流/交换奉行等价原则以求得公平/交流是非等价的/那儿没有公平的欲求/属于精神范畴的更多地依赖于交流/像诗歌等……

无数碎片/巨大的整体/与世界相遇/大地上/万物悠悠醒来/我不曾醒转/我在草尖上的露珠里睡眠/我在这儿与你相遇/那是我醒来的时刻

云彩在天空自由飞翔/露珠在霞光中离开/每一颗都饱含着丰富的色彩/人有时候不如一颗露珠

夜晚凝固不动/唯一动弹的是星星的眼睛/站在草尖上,能够找到北斗的位置/但一颗流星/最后的路径却无法辨认/
越看越冷的是天空/我们有时候这么看着/只是感觉不同
十一
我看到很多的反传统/所以我提出“返传统”这个概念作为“反传统”的补充/我认为“反传统”必须与“返传统”结合/并以“返传统”为前提为基础/构成一个对立统一/不断循环的动态系统/只有在“反传统”与“返传统”互为逆反与归依中能适度把握并创造的作家或诗人才具有真正文学先锋的资格/这一点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作了很好的纪录/婴儿出生后他需要什么/他最不需要的是亲手杀死自己善良或有不足的母亲
十二
红尘中的雪山/她在远处/我在红尘包裹的路上看到这一切/列车不停地挣扎/人欲静风偏不息/沙偏不息/众多生命的过客对抗风沙向西奔去/夜色渐渐合拢由黑转深/道路上回声不息/明目醒脑的雪山依旧在凡尘之外闪烁着绝世的风韵/纯粹的处子/银装素裹/若即若离/引导我在红尘中穿梭/悠远的旅途从此不再孤寂/ 雪山/我自惭形秽地圣洁
十三
诗—语言之外的一种守望/语言的构建-拆撒和重建/坚守在语言的楼台之上守望那被无数诗人守望的归舟/类似于语言的指尖上眺望明月/诗是不断超出的超出/不可返回的返回/反复在不可抵达中进行抵达/具体到诗文本/它是构建-拆撒-重建的多重运动和循环上升/并不仅限于德里达的到解构为止/判断一首诗优劣的标准/在我看来是:诗文本是否持有强大的自我拆撒和重建功能
十四
诗人提供的文本是系列路标/关键处的路标/而非道路/道路由阅读者走出
十五
诗歌合一时代已向诗—歌分野/这从接受方式可以说明/ 歌-用耳朵/听觉转达/诗-眼睛/视觉传达/ 听觉传达的被动性和一次性/延时处理作为基本手段就必不可少/为了加强必须回环重复(韵是声音的一种重复)/以免被滑过/ 视觉传达的主动性和多重性/延空处理侧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它已经不可能被滑过/ 作为纪录下来的诗歌文本/掩盖了这一细微差异/歌中那忠于耳朵的特有表现手法/已经走向并在强迫眼睛必须痛苦接受/致使在重读的过程中进行着重复中的重复/ 沿着耳朵走向心灵的诗歌写作/在我这被称作歌/ 沿着眼睛抵达心灵的诗歌写作/在我这才被称作诗/ 古典诗歌是沿着这两条路一起走/因此它被称为古典诗歌/新诗的出现对它进行了分化/这个分化也是缓慢的/ 当代诗-歌,分道扬镳就越走越远……/ 一部分交给了歌词和音乐/一部分留在这儿/ 一部分新诗的形式沿着那条原路走的/我称之为新古典主义/ 无论哪条路哪种方式的写作/形成文本后/奇怪的是都无例外地转到由眼睛进入我们的心灵这条路上来/诗歌文本在这儿接受严格的检验
十六
文本已成作者已死/再次开口是一种愚蠢/明者自明/音有知音/任何评论无损作者/虚妄的评论显现的是虚妄/每一种看法提供一种可能/要么证实/要么证伪/最好的评论是一家之言/关键是能自圆其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1 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甲骨断简》(1-23)

说明:   这个帖子不知出了什么问题,就是贴不上,改了好多地方,才能贴上,有点面目半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1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甲骨断简》(1-23)

十七
存在是一个结构整体/很多人妄图解开/他们注重此在的结构/并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这样就忽略了前存在结构/走向当下的普遍遗忘
十八
人的意义从人与这个世界的相遇开始/ 我们仅仅能够抓住的就是这个相遇/其他的是这个根上的枝叶/我喜欢千姿百态的枝叶/我更在乎相遇/这是一切思考的起点/无一例外/无数次你必须回到这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1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甲骨断简》(1-23)

[这个贴子最后由胡望江在 2005/03/10 06:36pm 第 1 次编辑]

十九
冲动很多来源于内部/节制大都产生与外部/当二者归于内部并重新获得平衡/这是我所期待的/看看儿童和成人/但有些成人一生都做不到
许多东西/人只能抽象地感觉/而不能具体地看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1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甲骨断简》(1-23)

抽空溜回来,挺想这里。
今天就发到这,很多内容发不出来,小鱼儿的网站不知怎么这样,我没有一点反动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1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甲骨断简》(1-23)

拜读。是一些断想,学习!
人现身之时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意象
许多东西/人只能抽象地感觉/而不能具体地看到
令人深思。
近来可好?想念。
红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1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甲骨断简》(1-23)

[这个贴子最后由笑笑逍遥派在 2005/03/10 08:00pm 第 1 次编辑]

诗理论编丛                                              ■责任编辑 逍遥
                《甲骨断简》(待续)
                     文/胡望江
   
     我看到很多的骨头,他们没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我可以想象龟壳上的纹路:他们象征着什么,所有的意味在物里又在物外,我们反复相互印证。无一例外,许多的劳作被视为重复。
        
     哲学的态度其实是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他决定存在者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存在,人不能孤立地将自然对象化——意即人不能随意地将自然作为盘剥的对象,将大地化作一个工场和贸易所。自然具有无限可理解的生机,我们被其抚养和修复。
      
     人类文明随着环境变换其存在方式。历史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起伏山川的弓狩网捕,广袤田野的刀耕火种,轰鸣的机器化大生产,现代的互联网络......我们清晰地看到传统的人与自然保持着高度的一致,现代人正远离田园牧歌并进入一个虚拟空间。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人只有不断超越大地,才能使人类智慧的光芒照亮世界;但人又必须牢记返回大地,方可为自己找到栖居的基础。
      
     意象,是一个复合界点,从这儿出发可返回物的直观实在,也可向形而上不断延伸。我们所见之物,也是我们栖居之邻,它在物理参数之内将我们引向精神的维度。这决定了我们总是在从意象出发,又以意象为归宿,超出并返回。
     人现身之时,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意象。
     意象组成意象群,并统一于这个集合中相互作用,通过连接、对比、烘托……消解于反消解等互为显现和节制,从而超出单个意象的算术法则之和,获取象外之旨,形成意境。意象在意境中互为关联互为呈现,既独立地存在又不独立地获得存在的必要,它被其他意象所限定,在整体中获得自身的位置。因此,在处理单个意象对象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收缩,使其简练而恰到好处,同时又必须突出个性使之扩张获取生机,以获得存在的依据,与其他意象协同形成张力。
     意境生成意蕴,其生成无法言说的意义。恰如罗兰•巴特所言的“第三意义”或钝义,这一意义的获取必须依赖主体以自己内在储藏中最深层的东西去触动或拥抱对象最深层的东西,达到互相印证或胶合。
     支配人类社会的有两大重要的法则:交换与交流。交换奉行等价原则以求得公平。交流是非等价的,那儿没有公平的欲求,属于精神范畴的更多地依赖于交流——像诗歌等……
   无数碎片
   巨大的整体
   与世界相遇
   大地上 万物悠悠醒来
   我不曾醒转
   我在草尖上的露珠里睡眠
   我在这儿与你相遇
   那是我醒来的时刻
   云彩在天空自由飞翔
   露珠在霞光中离开
   每一颗都饱含着丰富的色彩
   人有时候不如一颗露珠
   夜晚凝固不动
   唯一动弹的是星星的眼睛
   站在草尖上,能够找到北斗的位置
   但一颗流星
   最后的路径却无法辨认
     
   越看越冷的是天空
   我们有时候这么看着
   只是感觉不同
     我看到很多的反传统,所以我提出“返传统”这个概念作为“反传统”的补充。我认为“反传统”必须与“返传统”结合,并以“返传统”为前提为基础,构成一个对立统一,不断循环的动态系统。只有在“反传统”与“返传统”互为逆反与归依中能适度把握并创造的作家或诗人才具有真正文学先锋的资格,这一点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作了很好的纪录。婴儿出生后他需要什么?他最不需要的是亲手杀死自己善良或有不足的母亲。
   
   红尘中的雪山
   她在远处
   我在红尘包裹的路上看到这一切
   列车不停地挣扎
   人欲静风偏不息
   沙偏不息
   众多生命的过客对抗风沙向西奔去
   夜色渐渐合拢由黑转深
   道路上回声不息
   明目醒脑的雪山依旧在凡尘之外闪烁着绝世的风韵
   纯粹的处子
   银装素裹
   若即若离
   引导我在红尘中穿梭
   悠远的旅途从此不再孤寂
   雪山
   我自惭形秽地圣洁
     诗——语言之外的一种守望。语言的构建——拆撒和重建。坚守在语言的楼台之上守望那被无数诗人守望的归舟,类似于语言的指尖上眺望明月。诗是不断超出的超出,不可返回的返回,反复在不可抵达中进行抵达。具体到诗文本,它是构建-拆撒-重建的多重运动和循环上升,并不仅限于德里达的到解构为止。判断一首诗优劣的标准,在我看来是:诗文本是否持有强大的自我拆撒和重建功能。
     诗人提供的文本是系列路标,关键处的路标,而非道路,道路由阅读者走出。
     诗、歌合一时代已向诗、歌分野。这从接受方式可以说明,歌——用耳朵,听觉转达;诗——眼睛,视觉传达。 听觉传达的被动性和一次性,延时处理作为基本手段就必不可少,为了加强必须回环重复(韵是声音的一种重复),以免被滑过; 视觉传达的主动性和多重性,延空处理侧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它已经不可能被滑过。作为纪录下来的诗歌文本,掩盖了这一细微差异,歌中那忠于耳朵的特有表现手,已经走向并在强迫眼睛必须痛苦接受,致使在重读的过程中进行着重复中的重复。沿着耳朵走向心灵的诗歌写作,在我这被称作歌; 沿着眼睛抵达心灵的诗歌写作在我这才被称作诗。 古典诗歌是沿着这两条路一起走,因此它被称为古典诗歌。新诗的出现对它进行了分化,这个分化也是缓慢的。
      当代诗与歌,分道扬镳就越走越远……一部分交给了歌词和音乐,一部分留在这儿, 一部分新诗的形式沿着那条原路走的(我称之为新古典主义)。 无论哪条路哪种方式的写作,形成文本后,奇怪的是都无例外地转到由眼睛进入我们的心灵这条路上来,诗歌文本在这儿接受严格的检验。
      文本已成作者已死,再次开口是一种愚蠢。明者自明,音有知音,任何评论无损作者。虚妄的评论显现的是虚妄,每一种看法提供一种可能,要么证实,要么证伪。最好的评论是一家之言,关键是能自圆其说。   
     存在是一个结构整体,很多人妄图解开,他们注重此在的结构,并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这样就忽略了前存在结构。走向当下的普遍遗忘。
     人的意义从人与这个世界的相遇开始,我们仅仅能够抓住的就是这个相遇,其他的是这个根上的枝叶。我喜欢千姿百态的枝叶,我更在乎相遇——这是一切思考的起点,无一例外。无数次你必须回到这儿。
     冲动很多来源于内部,节制大都产生与外部,当二者归于内部并重新获得平衡——这是我所期待的。看看儿童和成人,(儿童能够的)但有些成人一生都做不到。
     许多东西,人只能抽象地感觉,而不能具体地看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1 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甲骨断简》(1-23)

这个编辑很好,尽责任。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1 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甲骨断简》(1-23)

学习老哥。。
想念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1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甲骨断简》(1-23)

  今天知道谁是胡望江了。非常精彩的思考,冷静、深刻而毫无浮躁张扬之气。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例如下面这段精彩的话:
  
  意象是一个复合界点/从这儿出发可返回物的直观实在/也可向形而上不断延伸/我们所见之物/也是我们栖居之邻/它在物理参数之内将我们引向精神的维度/这决定了我们总是在从意象出发/又以意象为归宿/超出并返回
   人现身之时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意象
  我从来没有读到过比这样的陈述更能揭示诗歌与现实(诗歌与人)、(在诗歌中)精神与物象关系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1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甲骨断简》(1-23)

下面引用由昨夜东风2005/03/10 09:48pm 发表的内容:
  今天知道谁是胡望江了。非常精彩的思考,冷静、深刻而毫无浮躁张扬之气。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例如下面这段精彩的话:
  
  意象是一个复合界点/从这儿出发可返回物的直观实在/也可向形而上不断延伸/我们 ...
这家伙是专业的,好是正常,不好,才异常,o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1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甲骨断简》(1-23)


  红山斑竹:OK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22 1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