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756|回复: 21

[原创]易州米诗歌总论-小杨柳评-网络诗歌第三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7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络诗歌第三论——易州米诗歌总论
(献给无哲)
文/小杨柳

很早我就在电话里跟易州米说写一篇关于他的诗歌的评论,一直在耽搁,现在才动笔,很是不好意思。易州米是大学老师,只因我们年龄相仿,对诗歌的理解也相同,所以我读他的诗歌非常有感觉。米老师的诗歌是典型的思考型诗歌,他的诗歌用的更多的手法是通过现实中的某一些细节来挖掘背后的哲理。他的哲思看似不是什么大道理,实则是对人生的深刻地思索。这也正好符合我对诗歌的追求:哲性,诗性。在谈他的诗歌之前,我想先就诗歌的气质进行说明。
诗歌的气质就好象人的气质,它其中的内涵和底蕴,它的性格和面貌,无不透露出一种个性,而这种个性从根本上来说是诗人的气质,是从诗人骨子里面融化出来的一种精神。它就像标签和烙印,深深地刻在诗人外在的表象上。诗书不同自然气质也不相同,气质总是千变万化莫能一衷,但其中一种最是难得,得到之后又最难抹去,那就是诗人气质。
下面我们先以哲学家来说明这种气质,苏格拉底通过理性思辩掌握真理的自信直面压倒优势的世俗偏见,虽百死而不悔,在他的身上透露出“智慧”的气质;塞内加参透人事无常,对命运做最坏的设想,因而对任何飞来横祸都能处变不惊,在他的身上透露的是“从容”的气质;伊壁鸠鲁认为人生就是以追求快乐为目的的,在他身上透露的是“快乐”的气质;叔本华是极端的悲观主义这,在他身上透露的是“悲伤”的气质;而尼采却是另一个极端,在他身上看到的是超强的“反抗”能力的气质。而对于诗人也是如此,波德莱尔透露出“恶魔”的气质;兰波透露的是“通灵”的气质;马拉美透露的是“成熟”的气质。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徐志摩身上透露着“纯粹”的气质;李金发身上透露出“死亡”气质;顾城身上透露出“童话”气质。这些哲学家和诗人的气质就像深刻的烙印一样锲刻在艺术家的额头上。那么再看看《诗歌报》中一些比较成熟的诗人的气质:无哲是“博大”的气质,叶小茶是“安静”的气质,胡望江是“深邃”的气质,那么作为诗人的易州米就属于“睿智”的气质。
米老师的睿智更多的是从现实生活中某一个平淡的点出发来挖掘一个个人生的哲理,这些小哲理看似简单,但是我们平时却并没有在意。所以说,米老师应该是一个非常懂得生活的人,因为他总是在发现并创造美,我们说“诗意的生命”这个词在米老师身上用一点也不为过。

现在就让我们还是走进米老师的诗歌。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宽广的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一条标语说:“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一书最后一章就以这六个字为标题,全书也以这六个字结尾,他要告诉我们的是:在这车水马龙的世界中生活,不要像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弛而过,而要多回首流连风景,这样,丰富多彩的世界才不会了无生趣。所以,我们要像欣赏艺术一样地欣赏世界和人生,所谓欣赏者,总是有双睿智的双眼,整个世界的动态便能成为他的诗歌,到了这种境界,人生便经过了艺术化了。米老师的诗歌正是在用他那双睿智的双眼欣赏这个世界和人生的。他总是在一些细微的生活琐事中发现出一种道理,这就是美的发现。
下面我来以他的《路边散章》进行说明。
这个诗歌是用六个小结来表达的,这六个小结全部是细小的生活小节,从中他用睿智的眼光发现了很多小的哲理,他的写作方式基本上是写实手法,语言平淡而不华丽,但是平淡的语言中展现出来的思想张力。
1~
城市在黄昏里褪色
疲乏的太阳像远处楼顶上
不起眼的饰物
等着丢失最后的热量
我坐在尘土飞扬的路边
想像着那班将去远方的车
想像着还有多少人
牵挂一个记忆中的角落
流动的人群在陌生里相聚
又在陌生里分离
有谁把普通一刻
默默埋葬
第一小节作者是在思考一个问题“流动的人群在陌生里相聚,又在陌生里分离,有谁把普通一刻,默默埋葬?”是啊,人生就像是一班车,车在不停的流动,我们都在陌生的人群中奔忙,都要上那班车,也最终要到达终点,可是有谁又会记得那个普通的瞬间呢?在朴实的语言中,你表现了一个人们很难表现的主题。这种状况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但是我们并没有用诗意的语言去表达它而已。
2~
朋友去了四川的深山
他开始认真地教书
远离了网络
他每月会用钢笔写信给我
让我感受巴山蜀水的体温
为了给他回信
我的梦和笔
经常在深夜里干涸
其实我们
都试图用其他方式
划出生活的印迹
第二小节作者基本是又在表现另一个主题:其实我们都试图用其他方式划出生活的印迹。两种形式和两种生活方式,但是从中间我们体会到了现实和虚拟的矛盾性。“朋友”本来是和我一样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但是只因为他去的地方不同“深山”,而我却在“都市”,这里的“深山和都市”就形成了对比,在这种对比之后却是另一种对比,那就是“梦和现实”,作者写他为什么笔会干涸?是因为都市的喧闹和浮躁。这就是文字背后的力量思索。
3~
午夜
我静静地看一杯茶
如何自由地绽放
这是我在黑夜所做的
最儒雅的事了
我的小屋常常因此
笼罩淡淡的天光
我会因此陶醉在
自己正在挥霍的美好里
除了一个夜晚
还有一季的茶香
第三小节作者在表现以茶品位人生,是在用茶抒情。其实茶道就是人生之道,读者在读的时候好象自己正在品味一壶差。这首诗歌感觉味道很淡,其实不然,仔细体味,人生的一幅画面就浮现在脑海:一个夜晚,一个思想者,陶醉在自己的夜晚,在他的桌子上放置着一杯茶。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追求的境界了。
4~
许多东西可以说卖就卖
连这个季节也不是非卖品
最后一次与亲热的台阶
互磨棱角
道别的时候
我开始考虑
对于远方
除了一身甲胄
是否还需一副铁掌
第四小节似乎是一首爱情诗歌,但是仔细体会却发现作者并没有写爱情,“季节也可以卖”,为什么可以卖?作者并没有做过多的渲染,读者也无法知道以前发生过什么事情,但是从“卖”字可以知道,作者的这首诗歌的用意主要是表现出现实和理想的冲突性,而在结尾部分,“对于远方,除了一身甲胄,是否还需一副铁掌?”看似是一种祝福,似乎是一种反讽,是对现实状况的不满的讽刺。
5~
一路都有流浪歌手
他们却出人意料的沉默
用沉默在喧嚣的城市歌唱
他们从不炫耀
他们只是旅行
在城市进进出出的人群中
留下最浅的那行脚印
有些绝望
有些坚强
第五小节是一种现实手法的诗歌,作者完全是一种记录,是对“流浪歌手”命运的抒写。流浪歌手实际上带有广泛的意义,是城市中生活的有着梦想追求的小人物,他们为了生活而唱歌,并把唱歌当成是一种旅行。现实中人们的命运就是作者最后写的“有些绝望,有些坚强”。
6~
朋友来了又走了
我没有把那个
孕育了十年的拥抱给她
也许选错了季节
理错了心境
穿错了衣裳
也许我期待的相逢
只是一个倩影
而此刻
我们从一棵树上
向不同的方向
默默地飘零
第六小结是一首抒情诗,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发现作者两种心态的对比,第一种心态是十年前的心境,十年前作者和“她”可能是一对互相倾心的人,但是错过了那个季节,而十年之后的相逢却依然是“选错了季节”,但是在作者心中所向往的就是一个梦幻而已。在这首诗歌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无奈,令人伤感。
以上是我对他的一首诗歌进行了描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他所采用的手法是现实手法,在语言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在文字的背后却有隐含着一种让读者回味的东西。这就是作者对文字把握的熟练的地方。另外,在诗歌的节奏方面,作者把握的很好,有些句子是长句子,在作者经过处理之后变的短了,诗歌的节奏就明显减缓,读来让人没有那么压抑。

在我看来,诗人不外乎分为两类,一类是哲性的诗人,他先思索如何用语言对自己的思索进行组建;而另一类就是诗性哲人,这类人是从诗歌的本原进行探索,然后对人生和世界的意义进行延伸。不管你是属于哪一类诗人,都脱离不了一个字“思”。二十一世纪之际,写作变的不再神秘。一些想“立言”以求达到“不朽”的文化人,对语言进行了强暴,他们拒绝说出真理,或者无法深层的说出真理,而是不断制造一些文字垃圾,他们拒绝生命的本真,而是喜好逢场作戏的公开谎言,真正的写作者受到严重挑战。灵魂似乎不再意识着神秘,写作成为灵魂摆脱情感苦难的方式。一些所谓的学者们的审美倾向也不断转变,拒绝面对人性的方方面面,拒绝和自我对话,拒绝和宇宙对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米老师的诗歌是属于第一种类型的,他是先对世界有了深刻的观察和理解,然后再去作诗的。阿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说到任何一个作品都要照顾到四个方面的:世界、作者、读者、作品本身。米老师的作品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然后经过自己的艺术处理,最终把一种气质传递给了读者,让作者有了自己的感受。
“有些人即是一辈子不写诗,但也是诗人;有些人即是写一辈子的诗,却永远也成不了诗人。”在现实社会中,科技的进步正在使人的精神空间受到挤压,人被物质所占有,被科技和工业所奴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就变的非常迷茫。我们有些人写了一辈子诗歌都是在小我的圈子里抒发自己那一点点可怜的情感,我多次对朋友们说:诗在于思,在于对世界的重新发现,在于对灵魂的重新审视。记得我在给人讲的时候曾经说:诗就在我们身边,发现本身就是诗歌。会生活的人总是会对任何事物都有感觉,那么会生活的人写出的文字也一定是关照到多个层面,而不是只有一个小我的情绪。作为米老师就是知道怎么生活并不断发现生活中细节的人。
在他的诗歌中,我记的最清楚的是一首《邻居》,他往往能在平淡的文字里写出深刻的哲理,并对现实生活加以反思。他的文字一向比较朴实而不刻意雕琢。《邻居》是这样写的:
邻居归来很晚
我因此晚睡
并因此熟识了
她的脚步声
我甚至知道
她有几双鞋子
还知道这城市
对下肢比上肢敏感
这里的“邻居”看起来是写现实生活中的邻居,其实它是代表的是这个现实的社会,我们就生活在这种现实中,而“她”实际上是一种泛指,米老师是一个写实高手,尽管是在写实,但是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我记得自己曾经也写过类似的诗歌,大致是我上公交汽车的情景,我看了一个漂亮的女人,而那个女人却紧紧的抓住自己的包裹,这是因为人性的恐惧而造成的,后来别人上车时,我也如此,其实每个人都在车上,而只有人都下了车,人的恐惧感才会消失。而这首诗歌的内容含在里面,你可以把那个“她”看成是“妓女”,也可以把她想象成“其他”,总之,“她”就是我的邻居,我就生活在这种污浊的环境。“还知道这城市/对下肢比上肢敏感”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整个主题,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欲望的城市,是一个肮脏的城市,由此也表现出作者对纯洁世界的一种向往。
以上是我对易州米先生的诗歌的总的印象,当然这只是一种很初略的印象,我只是用我自己的审美观来进行论述,米老师还有很多好的作品我没有选进来,是因为我想通过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大家来感受他的整体风格。记得他曾经中途也试图改变风格,后来我对他说,一直坚持现在的风格,把这种风格发挥到及至就一定能有大成,反过来说就会形成一种更加明确的“睿智”的气质,“睿智”就将成为易州米的标签,一生都不会轻易丢失。
最后,仅以此文献给无哲先生,是他对我的鼓励才让我一直在不断地研究诗歌理论的。我想下一篇评论也是无哲兄推荐的:月色如水如天。感谢大家!
7.7日
发表于 2005-7-7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易州米诗歌总论-小杨柳评-网络诗歌第三论

有见地
学习一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7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易州米诗歌总论-小杨柳评-网络诗歌第三论

学习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8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易州米诗歌总论-小杨柳评-网络诗歌第三论

收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8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易州米诗歌总论-小杨柳评-网络诗歌第三论

    至少让我们明白了在这个文坛有些慌谬的时代,一个真正的诗人必须固守的崇高理想和所应坚持的正确的诗歌创作方向。也使我明白了甚么诗和诗人是低劣的,甚么诗和诗人是有价值的,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生活与创作的信念。问好小杨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8 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易州米诗歌总论-小杨柳评-网络诗歌第三论

没有读过诗者的诗歌,但是感谢先生的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8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易州米诗歌总论-小杨柳评-网络诗歌第三论


好诗与好评!欣赏:)学习并收藏了~~
小杨柳辛苦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8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易州米诗歌总论-小杨柳评-网络诗歌第三论

还没认真看,晚了。明天再来看关于易大哥诗歌的总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8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易州米诗歌总论-小杨柳评-网络诗歌第三论

把诗歌的气质和哲性论述的很深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8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易州米诗歌总论-小杨柳评-网络诗歌第三论

深刻的诗章,精彩的评论。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8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易州米诗歌总论-小杨柳评-网络诗歌第三论

此问论述了三大观点:第一,诗歌的气质,第二,诗歌的哲理性,第三,人生活的诗意性.通过这三点把诗者的诗歌分析的很透,只能说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8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易州米诗歌总论-小杨柳评-网络诗歌第三论

我代小杨柳谢过大家.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9 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易州米诗歌总论-小杨柳评-网络诗歌第三论

一直敬佩写文字评论的人,这样,让我们对文字的发现有新的天地!易州米的文字在杨柳君的剖析之下,更显得血肉丰满.诗者的文字风格和人品跃然纸上.也可以看出评者的宽泛的理论基础及深厚功底!
进来三次,只能说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9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易州米诗歌总论-小杨柳评-网络诗歌第三论

现在,大厅少了评论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9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易州米诗歌总论-小杨柳评-网络诗歌第三论

下面引用由晓风残月2005/07/08 01:22pm 发表的内容:
此问论述了三大观点:第一,诗歌的气质,第二,诗歌的哲理性,第三,人生活的诗意性.通过这三点把诗者的诗歌分析的很透,只能说学习了!
这位先生说的极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7 15: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