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13|回复: 22

2005年第一期精华读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7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郦楹在 2005/08/06 10:28pm 第 2 次编辑]

             2005年第一期精华读评--精华诗歌非精华阅读
  答应红山做这期精华阅读已经很长时间了。今天有闲,赶紧翻找贴进企业网的这些诗歌,看见发贴时间是7月19日心里不免有些唏嘘。时光飞旋如梭,水一样四处落下,自然的力量在我们面前涣散着,漫过我们。多数时候我们不会加以留意。但偶然有时我们侧目其身,直观的"喷泉"往往令我们触目,我们感到,地心引力、速度的离心力、物质或者实体的马力等多种力量。这些力的承加使我们变得"沉重"。同时又是这些力的承加使我们发现了"沉重"。新的力量产生了,即为思考。闲话至此,且住,开表本期精华。
一、给时间刻上痕迹
  "一个人把丢了十多年的东西捡回来,并且象个宝贝似的抱在怀里,日夜呵护起来。有时候我站在旁边,看着另外一个自己奇怪的作为,感到可笑,和莫名地感动。"雷黑子在《我的小巷情结》开篇这样写到。如果从文本介定的严格意义上讲,这篇更应该叫随笔。我阅读以后,其非即兴的、复调写作的书写性质, 使我更认可这样的文字不应受用文体程式束缚,因此我称其为"超文体写作"。
  
  如何解释这里指的"非即兴"与"复调写作"呢?明确一点来讲,既作者在文章中将某些事先记录下的文字进行的系统整理和再加工。我无从比较这篇文字里对旧诗歌改写的成分有多少,但仅从非诗歌文字部分已经能充分感觉到,作者对写作过程本身想要获得地辨认、追问。"也许当初的丢弃是生活的一种叙事,一种伤害的无意;或者是一种热爱的降温,一种雾霭的断裂……但是,纵有千万种无聊的理由,它还是不知不觉消失了。十年,我放弃了美好的歌唱而选择了性格的残害,在那些没有诗歌的日子里,随着磨难的饱满,使我越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的无比浅薄。在经历了无数次审判之后,我蹲下身来,双手抱头,痛苦而异常幸福地捡起了,曾经乐此不疲的一种人生:把生活分行。" 对于这样得失寸心,具体将感受全功能开放的写作过程而言,"即兴"绝对是一个不够尊重的评价。
  
  同时在记录和描述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双向式的辨认和追问,我称之"复调写作"。过去的记录和整理、现在的描述和思考;对过去的记录和整理、对现在的描述和思考。复杂性和怀疑的力量在文体变异,和个体变异中较量,有效呈现。"对小巷这次稍微深处的白描,成为我的文字开始失血的伤口,让我在失血的生存斗争中挣扎滚打了十多年。更多的时候我在问另一个自己:兄弟,这十多年你都干了些什么?"那么抵达本身该是思考的结束?这里的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说直观的"喷泉"形成了力量本体。而作者至此创造了一个高度。我们要从这个平面继续向上,或者向下。
  
   "那些失去的,那些忘记的繁芜,在我生命最灿烂的季节里,都显得无足轻重。而这些连乜斜也不被人顾的豆腐丝,烧饼,丁香,叫卖,破旧的小巷和生锈的钟,成了我生命中最疼痛的部分。"世界、自我和人生的审视方式产生思考,由此的书写自然有比记录更加深入的洞见产生。而汇集洞见产生的文本。文本的生命力向前看到的是后面的东西,向后则是思考在诗歌中实现词语与事物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诠释的方式。这种方式正是触及作者阅读自我的原动力。因此这样的阅读能给时间刻上痕迹,使得阅读和阐释更加顺理成章。
  物欲文明下的今天,物质的坚硬,欲望的膨胀,挤压着人们的精神。面对物化、异化的世界,多数人无所适从随波逐流。《我的小巷情结》以编年叙事方式游离于纯粹的个人体验中,并从中撇除生存中浮华的光泽,用笔给时间刻上痕迹。"我以那种狂热和冷漠夹杂的感恩,从不去考虑"太诗"和"不诗"的技术标准,用仅剩的渴望,将生活分着行,纠缠着没有尽头的小巷情结,包容着任何目不暇接的公婆皆理的诗歌理论和褒贬。但我清醒地知道,我爱所有对生活的分行和分行者,并且渴望另一个自己再也不离开小巷,安澜,幸福,犹犹豫豫的哀悼和老去。"一直以来我钦佩那些在文字中寻找自己的作者。对书写的探求,对生存本质的探求,直至对生命的探求。我更赞赏一种执着却不执拗的态度。通过阅读我发现了这样一位作者。至此祝福他继续消弭一切束缚,给时间刻上痕迹。


二、来自深处的语言
 
  城市多诞生于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跃进的历程中。城市更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类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同时对其产生了深刻的作用。城市,在现代人眼中已不是风景,而是一种疾病。其症状:物质层面上繁荣的损害,人文精神日渐萎靡呈现的麻木。都市已病入膏肓。
   洛阳就其"城市"定义本身给我们了一个更特殊的例证。 洛阳,史称:豫州、雒邑、京洛、大邑、神都等。远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由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一脉相承,连绵不断。北魏时,洛阳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自夏商以来,共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共计105个帝王,历时1650年。其间文化昌盛,人才荟萃不乏各朝各代。
  以上线索的呈现让我们对城市的外延有了更广泛的认识。现在我们甚至想这样来介定,文本中第一类城市主要是指现代工业城市,多以繁荣的近现代工业都市为主。而洛阳该类比的是:那些固有几千年人文、田园风光的都市。它们文化相传,一脉相承,连绵不断。随后而来的工业文明尽管给这类城市附加了现代工业城市的外延,但其农业文明中传承的田园牧歌式人文内涵的本质依然故我。
  文本的情形呢?"九点四十,/羊肉汤用黑陶碗装着,/长条桌子。我抢到一个位子,/小心避开身旁秃顶的男人。"请大家注意这样几个物象:羊肉汤、黑陶碗、长条桌子。简朴的器具,简朴的早餐跟古代先人们的饮食似乎没有不同。但随之出现的:抢、避开、秃顶的男人。新物象的出现立即把我们拉回,速度、冷漠、困乏为标志的现代城市。
  言止于此,不少读者大概有这样的疑问:文字涉及的地理概念仅限题目本身,为什么要喋喋不休的唠叨那么许多。诚然,不管是人类文明,还是其各个形态(进程、社会、都市)等等,其基本元素是个体生命,也就是人。而各个形态承载的气质直接由个体汇集加以反映的。我们先从广义上认识了整个形态的气质特征。再结合个体特征来观察,来认定气质本身。同时二者相辅相成的作用,必将引领我们的阅读走向,一个较深的层次。至少我认为是这样的。
  "七点五分出门,赶9路公交。步行300米/换下一班。先迈左脚。走妻子左边" 无疑都市人每天生活就是这样开始的。"穿蓝牛仔,棉T恤,拒绝领带牵绊。夏天穿棉袜/反对脚汗,一年四季,像一株贴心贴肺的棉/剪很短的指甲,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抽烟"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应该是很多人的理想。尽管遥远,理智的人们总会在不协调中间寻找到自己心理的支撑和平衡。"住出租房,每晚八时拐过街角。踩60级楼梯上楼/小跳步。右手开锁左手拎包"克制的隐藏存在。"一碗面,两瓣蒜。喝二两小酒,解乏/用以助眠。睡床的右半边,右侧卧/脸向南。抱紧膀子,好像抱住了什么。"有意无意地,我们也会使一部分隐藏的自我存在显现出来。多数人将这样的呈现多交与梦境。这里的作者选择交给我们,交给旁观者,这里我需要强调的是旁观者也包括作者本人。
  
  作者没有把都市之病上升到意义的高度来书写,这本身是一种成熟。这样的成熟把自己所关切的事物放在另一事物的背面,在物象与物象、与读者、与自身的关联中拒绝公共语言。不展示深度,不展示思考,更加不会展示写作的努力方向。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一种理想状态和写作努力的方向。尽管生命如此孤单,存在如此微弱:"母亲仰脸/看淀粉从天而降。她看见儿女遍野生长/"虹始见"。16毫米降雨量,浮起麦芒闪亮的针/母亲催促磨镰,编茓子。谷雨蔓延更深。"但是,我们坚持着、体验着,生命深处的探询就会获得回答。我们该珍视这样的语言,来自深处的语言。
三、语言不是雾惘的花朵
  人是如何进入记忆的?记忆也和思想一样,它的到来需要机缘。并不是你想什么就能想起什么,真正的记忆是迷离、恍惚、吉光片羽式的。李笙歌关于《蛇》和《香灯》的文字,恰恰应和了这些对记忆的认知。"七夕。香灯。树下软软的小单身。/爱过,将错就错。""草廊暗香。舔,被舔,吐出色情,/两个清脆的声母。缠,绕,生病,/一起滑入白菊的掌心。"普鲁斯特告诉我们肉身有自己的记忆方式,它由某个让人敏感的点触发,随即扩展成一个时间的晕圈,不同时段的事件可能在记忆的一瞬间重合和同时在场。那个触发点可能是一种睡觉的姿势,一种气息,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孔,也可能是一个飘浮在空中的声音。
  
  对于《蛇》和《香灯》,"我"的记忆是被情欲激活,在情欲中,世界呈现出一种与现实完全不同的情态。情欲中的世界是飘浮的、可以变形的,人的边界被削弱和模糊化:"我藏起野性的骨头,/和你一起哭泣,沉默,飞翔。影子和影子/重叠。" "蜕掉皮,我在你身体的拐角,/又多活一天,生出一只探雷器。你用/青春的避雷罩,戏谑我,吸引我,取消我,/又偏离我晃在肉体里的小雷鸣。"在幻觉中,"我"记起了一些场景,并使之与现实的场景叠加。新场景的出现是记忆的也是现实的,是那样的令人向往。它温润,可以触摸,甚至可以让人脸红的。  
  另一方面,巧合也是激活记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再没有什么比名字或肉身的重合更能引起一个人的强烈印象了。"我"关于《蛇》和《香灯》的记忆开始,是由于"同境(很可能是梦境促成的)"发生的景象冲突所致。这类似于柏拉图所说的从摹本而引发的对理念的回忆。《蛇》和《香灯》的记忆是由同境发生的景象冲突引发而进行的,这里我们看到巧合作为记忆的导入点的作用。但后来导入点却变成了一种需要。这种需要,随后成为一种理解自身的生活并使之成为作品的愿望,于是我们和作品至此而见。
四、结语
  日常生活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些事物。如文字开篇中提到的"时间"。它们可能随即就被我们发现,也可能很久以后才被我们发现。多数时候这样的发现对事物本身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但我一直感觉其间有这样一种光芒。这种光芒,照耀我们,引领着我们去发现它们。更恰切地是指引我们去理解曾经的生活。这样的光芒我在雷黑子的《我的小巷情结》中发现了。我在河南青铜的《洛阳的早晨在桐花中摇晃》这组诗歌中发现了。我同样在李笙歌关于《蛇》和《香灯》的文字中也发现了。这样光芒指引他们去书写曾经的生活,理解曾经的生活。并因此理解自己的内心。书写具有了普遍程度上的意义,那么阅读的意义呢?也就显彰无疑了。
                      
                        2005-08-06(草就)
附录

1、《十年前后六首诗:我的小巷情结》    
                                      作者:雷黑子
            
一个人把丢了十多年的东西捡回来,并且象个宝贝似的抱在怀里,日夜呵护起来。有时候我站在旁边,看着另外一个自己奇怪的作为,感到可笑,和莫名地感动。
也许当初的丢弃是生活的一种叙事,一种伤害的无意;或者是一种热爱的降温,一种雾霭的断裂……但是,纵有千万种无聊的理由,它还是不知不觉消失了。十年,我放弃了美好的歌唱而选择了性格的残害,在那些没有诗歌的日子里,随着磨难的饱满,使我越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的无比浅薄。在经历了无数次审判之后,我蹲下身来,双手抱头,痛苦而异常幸福地捡起了,曾经乐此不疲的一种人生:把生活分行。
我象个孩子一样,翻阅着那些布满灰尘,颜色泛黄的笔记本,对着身旁傻比似的站着的自己,尽情炫耀起那些罗嗦而又甜润的《蜜般的声音》:
卖蜂蜜的声音
是位长相很甜的大嫂喊的
她家在生红豆的南国
她来了,巷口一站
买—蜂—蜜—哟
满胡同都蜜似的甜
邻居们喜欢与她讨价,因为
她的话又稠又粘
想象着泡水比蜜都甜
她走了,留下甜言
买—蜂—蜜—哟——
这不常有的声音真甜
不知古都人都买了没
因此我很思念
(1991年5月5日《开封日报》)
91年我22岁,我知道自己不是什么天才,但我以自己的方式热爱着生活,歌唱着甜蜜的胡同小巷。印象中那时侯很流行朦胧诗人对世纪末的感叹,以及汪国真孜孜不倦的教诲,而我和另外一个自己相依为伴,甜美而幸福地生活在《小巷》:
小巷很深
深如老人对局的思考
夏的战火总烧不开河界的水
吃饭的叫声
在小巷划来划去
不知怎么也沉不到河底
奶奶无奈的火泼旺,觉得
是我到小巷
乘凉的时候了
小巷很薄
薄如细细的豆腐丝
长长的一声叫卖
把小巷切得短碎
哧哧啦啦炒满盘碗
回味起来
觉着
薄薄的小巷
味道很鲜
(1992年7月28日《开封日报》)
是的,我无忧无虑,以一个自己认为的盛世的年少人的眼光,读着这个世界,那蜂蜜,那豆腐丝,甚至连一个烧饼,都会引起我对生活的感慨,幸福地生活和永无休止地歌唱在七朝古都深处的一个《小巷》:
(节选)之一
一条小巷几步之隔
你在那边的门口和面
我在这边的门口做诗
有时候你狠劲砸两下面
我停下手中的笔
我们相视笑笑
透过这条小巷
我做诗做久了做累了
你也把面和好打成烧饼
我穿过小巷给你毛把钱
你接下钱给我一个烧饼
然后我坐下来吃你该忙忙
完了我们相视笑笑
你走进小巷那边的门
我走进这边的门
(1992年12月《中外诗星》·当代中国实力诗人诗选)
这个烧饼几乎成了我诗歌的墓志铭,使我离开了诗歌长达10年之多。同时,吃完这个烧饼,也有了做梦也想不到的经历:和艾青老人的谋面。他老人家湿润着眼睛,用相当模糊的概念,对我的创作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概括:“好久没见过这样的诗了。”
这样的诗是什么样的诗?这样的诗应该是这样的生活的延伸。啃着这样的烧饼做出这样的诗,让我再也无法平静,无法继续浮于表面地歌唱和简单地快乐幸福。对小巷这次稍微深处的白描,成为我的文字开始失血的伤口,让我在失血的生存斗争中挣扎滚打了十多年。更多的时候我在问另一个自己:兄弟,这十多年你都干了些什么?为一些蝇头小利与人勾心斗角,投机钻营,煮酒阔论商场胜败荣辱?鲍鱼燕窝,美女香车,一时的荣华现如今都若过眼烟云,虚无飘渺,而那个毛把钱的烧饼,是多么香甜难忘。从幸福地歌唱到渴望幸福,是何其遥远的一段距离,渐行渐远的我将走向何方?我是否还能《回到小巷》
一切都存在着消失。
挽留呈白颜色,送别呈白颜色
在夜里很难分得清。皮肤是另一种存在
狗儿无事可做时而吠上几声
证明一下自己
我也是白色的,在夜里
很透彻地分析一个女孩子的照片
心想人性要是开花了有多少瓣
这是个夜。
我很荒芜
你很想种植
丁香来来往往
(2004年10月11日《周末诗报》)
我所居住的城市,是全国有名的菊城,但我颇爱丁香。也许这种爱恋来自小巷里居住的几位老人,在老房子的后山墙临街的空地上,种植的那些丁香花。她们瘦弱而不艳丽,那些暗紫色的小花朵,带着老人们的忧郁和哲学,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她们是完美的,是诗的,尽管那些丁香已经随着那些老人们一个个远去,但她们却永远地开放在了我灵魂的《深处》
石子路多少岁了。丁香还不回来
回来又怎样,头发先是白,接着被别人踩光
九百岁如何消失。九百岁的小巷
渴望一场雨,渴望老态龙钟的丁香没打伞
石子在小巷的最底层,和我
一样可怜的,等血液里分离出困惑和一把伞
饿着肚子离开路,象一束惊悸
(2005-4-26《周末诗报》)
那些失去的,那些忘记的繁芜,在我生命最灿烂的季节里,都显得无足轻重。而这些连乜斜也不被人顾的豆腐丝,烧饼,丁香,叫卖,破旧的小巷和生锈的钟,成了我生命中最疼痛的部分。我时常一个人座在外国传教士留下的老教堂,试图能哼唱一些奴隶社会周朝时期《小舞》中的五音六门,站起身来,想象着甩着长袖,一番《人舞》:
想一个人,就给她水
和方向
亲切地碰响教堂的钟
那些唱诗班的孩子,哦
犹犹豫豫地就老了
我常常仰望着小巷
在门后藏起的半个月亮
把所有类似的门都虚掩上
跟着一只小猫,捋着小胡须
开始哀悼那些听过的童话
和青鸟
(2005-6-30)
渴望幸福,阐述着痛苦,总希望能止住伤口已不多的血,我的眼睛怎么了?是何种病痛,让我如此习惯地以如此病态的眼神打量这个世界?我以那种狂热和冷漠夹杂的感恩,从不去考虑“太诗”和“不诗”的技术标准,用仅剩的渴望,将生活分着行,纠缠着没有尽头的小巷情结,包容着任何目不暇接的公婆皆理的诗歌理论和褒贬。但我清醒地知道,我爱所有对生活的分行和分行者,并且渴望另一个自己再也不离开小巷,安澜,幸福,犹犹豫豫的哀悼和老去。
(2005-7-10于古都大梁)
2、《洛阳的早晨在桐花中摇晃》   
                       作者:河南青铜
桐花从内部苏醒。
她们小声争吵,把微细的声波
攥成拳头,打击对方
放大的耳朵。
洛阳的早晨,在薄雾身后
踮着脚尖行走。她眯着眼睛
观察羞涩的六点钟,像哺乳期的
女人,撩起衣襟。
这是五月的第二个早晨。
一朵桐花的坚持,被小风的手
轻轻摘下。她摇晃着,摇晃着——
和路过的眼睛一起旋落。
2005.5.8
《小叙事》
砂场路口。九点一刻,
阳光的刀子切过树枝,
割裂影子。我细碎的步子,
选择叶子与叶子的缝隙通过。
一尾鱼躺在人行道上,
像一枚掉落的手指——
它鳞片上的光泽汹涌着。
我不知它的来历,它的干渴。
砂场北路。九点四十,
羊肉汤用黑陶碗装着,
长条桌子。我抢到一个位子,
小心避开身旁秃顶的男人。
一只苍蝇冲进碗里,
快意的翅膀瞬间折起——
一双饥饿的筷子把它挑出,
我从豁口开始,把汤喝干。
2005.5.8
 《习惯》
七点五分出门,赶9路公交。步行300米
换下一班。先迈左脚。走妻子左边
穿蓝牛仔,棉T恤,拒绝领带牵绊。夏天穿棉袜
反对脚汗,一年四季,像一株贴心贴肺的棉
剪很短的指甲,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抽烟
住出租房,每晚八时拐过街角。踩60级楼梯上楼
小跳步。右手开锁左手拎包
一碗面,两瓣蒜。喝二两小酒,解乏
用以助眠。睡床的右半边,右侧卧
脸向南。抱紧膀子,好像抱住了什么
2005.4.25
《轻》
鸟羽滑过天空。它的轻盈
高过云影。柿子羞红
香气渗出。风从果核出发
在湖面,软了骨头。一尾小舟
吃水线接近底部。帆睡着
一线歌声,和叶子
自由地,起,而后旋落
《慢》
在镜头中,离去的
背影。女人终于拉上帘子
她的叹息。一朵花
在夜晚合拢。蜜蜂之吻,回到
巢中。水莲在瓷缸颈部
小心睡着。风爱上玻璃,它们的身体
贴在一起。在远处
车声隐约。月光铺上花径
影子细碎。铅笔从纸上
走过,留下呓语
2005.4.27
《谷雨》
母亲看见雨水,从桃红淡处
走出。4月20日,湿漉漉的云朵
像汗透的手巾。母亲艰难弯腰
提一桶“井拔凉”,伸手,试探季节的
湿度。“桐始华”。充沛的雨水,进入麦粒子房
阵痛、炸裂,骨节拔高。胚芽中的热
爆出无限花序。雌蕊与雄蕊贴切相吻
缓步接近夏天,在第一章节授粉。它的产床
薄薄颤动。浆片饱饮雨水,撑开内外稃
如女子缓慢打开心房。母亲仰脸
看淀粉从天而降。她看见儿女遍野生长
“虹始见”。16毫米降雨量,浮起麦芒闪亮的针
母亲催促磨镰,编茓子。谷雨蔓延更深
2005.4.20
3、《蛇》      
                   作者:李笙歌
      
你是蛇,有优美的七寸。我
也是。草廊暗香。舔,被舔,吐出色情,
两个清脆的声母。缠,绕,生病,
一起滑入白菊的掌心。
你假寐,发小脾气,我在你光滑的
鳞甲里。你的信子是毒舌,我说,
有种,你就毒死我。你掏出半打情话,
迷倒我,清空我。要命的小蛇精。
蜕掉皮,我在你身体的拐角,
又多活一天,生出一只探雷器。你用
青春的避雷罩,戏谑我,吸引我,取消我,
又偏离我晃在肉体里的小雷鸣。
因此,我成为我的假想敌。
你横竖撇捺,都像是蛇妖,把草穴移植到
我烂掉的梦里。我狐疑,伤心,皮肤骤冷,
转身逃入草丛中一片卧倒的寂静。
《香灯》
七夕。香灯。树下软软的小单身。
爱过,将错就错。我投降。你有可怕的
小暗流,你还有不安的小静脉。
而我是你画卷里的一棵树,不懂抒情,
一个傻傻的木头人。
你的梦呓,有纯洁的遗忘,纤秀的身体,
露出梦幻般的忧伤。我藏起野性的骨头,
和你一起哭泣,沉默,飞翔。影子和影子
重叠。我有一滴泪水,落在你优美的
耳根上。
繁花溅露。我给你戴上青草戒指。
我说爱情的腹语,花粉一般,也不显得多余。
我的小仙子,你抱着我,小小的嘴唇多么干净,
乌黑的眸子多么干净。你是水做的女人。
小香灯下,我们听到心跳的声音。
            
           2005-7-12
发表于 2005-8-7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第一期精华读评

精华诗歌精华评,先睹为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7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第一期精华读评

呵呵,好好好,辛苦!
知道你忙,但这事我是从你手中接过来的,所以这精华读评第一期,非让你来不可,呵呵。
我来挂吧,请大家细品。
今晚,两评全了,真诚感谢郦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7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第一期精华读评

总算把作业交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7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第一期精华读评

另:我擅自把题目改了。这可是精华评开门炮,挂高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7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第一期精华读评

    独特的审视,让我们获得新的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7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第一期精华读评

详尽的总论与细评,极见严谨的态度和非凡的功力!欣赏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7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第一期精华读评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7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第一期精华读评

真是极品!
享受之后
还能抱回一些收获
写者辛苦
读者快乐
希望大家都能品味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7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第一期精华读评

好诗酷评,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7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第一期精华读评

出手不凡,学习丽楹,精美的诗歌和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7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第一期精华读评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第一期精华读评

精华的东西就是精华.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7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第一期精华读评

头开的好啊!通过阅读,更加深了对一些东西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7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第一期精华读评

好诗好评。欣赏,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0 19: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