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52|回复: 7

[原创]读萱随想//淋湿头顶上这方草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0 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淋湿头顶上这方草地
----读萱随想(一)
萱。
这一个字必须独立出来才有意义,否则,我们就读不懂这个选择“萱”作为名字的女人写的诗篇。是的,必须强调的还有她的女性的角色,虽然她对这种与生俱来的身份也是充满矛盾和抗争的。萱,这种草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不重要的,关键的是这个字眼携带的文化密码。这是一种本身就深陷矛盾又极力自我解缚的人格化的植物,同时,她还是与一种女性的忧愁有关,而男人们在同样的境遇可以佯狂地高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然后一醉千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萱的诗,有一些属于未完成品,也就是说,她写到一半放弃了,这些多半是歌唱性的,没有进入真正萱的世界。对,我现在谈论的是一些足以构成“萱的世界”的诗,它们不仅与其它似乎是同类的诗区别开来,也与他自己的一些“未完成品”区别开来。“萱的世界”,首先是它的疆域,很明显“草原”是其中最广大的领土,并且是宗教的、神秘的,同时也是自然的,正在发生一些事件的“草原”;其次,是“天空”。我们的古典诗人们一直在建立与天空的联系,而随着现代科技带来的太空开放,“天空”的神秘性荡然无存,而由于萱的在一种神秘的狂热中神秘地建立起来的与“草原”的灵性沟通,天空成为了她前往草原的必经之路,并且她常常就是直接从天空亲近“草原”,一如飞天(中国的传统意象中只有“飞天”是最没有遭到时间毁损的,它的鲜活一如诞生之初)。再有就是她本身人生的轨迹、某一次的偶然的行踪所见和所思。这里,在她的诗中也呈现两种面貌,一种就是事件本身,而这属于较少的部分,也是不怎么出彩的,引人注目的,是对“日常”的延伸和超越,而由于一些好的奇特的诗句的纷至沓来,使她的这些篇章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而流荡在“萱的世界”中的空气就是人性的挣扎和神性的认同,以及由此而来的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深情瞩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萱的世界”既小如一枝萱草花,又置身在广大的空间,并与一种更“远”的甚至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间和地域融合在一起。因此,我们阅读“萱的世界”常常会被她特别的“感性和灵性的交融”所激荡,她是如何获得和保持神性的呢?她的诗歌语言的天赋仿佛水到渠成,这更使我们这些千方百计想写出好句子的人感到妒羡。
如若不信,请举一诗为例:
今夜,找不到一个人
昨夜我梦见甘南了
雨淋湿头顶上这方草地
我有幸成为他们中的一人
如果我还能选择
我依旧选择人间,地狱
受人尊敬,无忧无虑
或许还会有更多意外的事
晾晒伤口的谷地,还是
望眼欲穿的深井
在别人的歌声与欢笑中
以模糊的手语说出
脱栗后谷物的伤感,洁白不染
被掩埋的深井象一个女人
一生最后一次呼喊
诗人遇见阳光,那是阳光的幸福
今夜无所事事,我在等
一个故人的再次回头
手机里突然传出清凉的声音
恍然大悟,如佛降临
一束平凡的肉身,正领受
别人的苦难,我唱出歌
在他们发现我的地方
草原此时正冒雨而行
当狂风再次击穿我的胸膛
我因巨大的喜悦而昏迷
——《为诗人说句话》
第一段,主体事件是昨夜梦见甘南和今夜依旧孤独无助,希望和失望同时存在,“何以解忧?”诗人萱突然亮开嗓子高唱起来:“如果我还能选择/我依旧选择人间,地狱/受人尊敬,无忧无虑”,实际上当然是“抽刀断水水更流”。“雨淋湿头顶上这方草地”,这一句写得尤其好,轻易地就让自己的全部身心到了远方,而不仅是情思。第二段八句,其中七句应该说是与“我”有关,“诗人遇见阳光,那是阳光的幸福”,来得突然,我们在赞美其好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这句似乎很“阳光”的诗句,其实是一句宽慰之词,阳光因为有太多的阴影而益增其“阳光性”。“我”在雨中,另一个“诗人”却在阳光中,被阳光抛弃了,当然就是大雨的来临。第三段,诗人萱把诗句带到了一种狂欢的状态,合唱的状态,但维系这种状态的却是一个似乎偶然的事件。“手机里突然传出清凉的声音”,多么简单而直接,但确是有非凡的意义。“恍然大悟,如佛降临/一束平凡的肉身,正领受/别人的苦难,我唱出歌/在他们发现我的地方/草原此时正冒雨而行/当狂风再次击穿我的胸膛/我因巨大的喜悦而昏迷”,这难道仅仅是爱情的迷狂吗?是,也不是。不是,主要是指这其中有许多超越一般爱情内涵的地方,是期盼自己的精神追求有一个广大的接纳之地,驰骋之地。说到这里,我对这首诗的题目还是不能领会,其实,不能领会的岂只是题目,整首诗我又读懂了多少呢?
但结果还是那棵仍在天堂的草,脆弱而执着,孤傲而美丽:
这就是——萱。

没看见刚刚走过的雷
---读萱随想(二)

我必须说这组诗写得好,而且要在午夜言说,世界都退回到梦里,我醒着,那组诗歌也醒着。这样的事情总是频繁发生,多少失眠的人曾经醒在北岛的诗歌里;又有多少男性诗人,醒在翟永明的诗歌里。他们需要一个理由吗?不需要的,绝对不需要的。他们不会去管北岛是不是比李白伟大,也不会去计较翟永明与普拉斯的高低。在读到他们的诗歌时,觉得舒服就行了。如果在这个网络的时代,你一定要人们按照唯一的标准去认同一个事物,除非你疯了。网络上有多少文字啊!没有人强迫你一定要读什么?但每一个出现在网络上的文字都必须允许别人批评和反批评,否则你就必须为人们因点开你的文字而浪费的时间付费。但我发在黄河上的文字可以申请无须付费的豁免权,因为我发现来点击黄河(黄河电视台论坛)的,许多都是黄河的老朋友,他们知道哪些人的文字是可以期望的,而有些文字是暂时可以不打开。我发在黄河上的文字,我原来以为只有一个人会再次打开(那是我自己),结果发现有两个人打开,我乐坏了,同样,我在天涯有一个博客,有一天我发现有一千多次打开,我更乐坏了,谁认识我呀,我何必要与那百多万次的点击率的名人相比。同样,这也是我一再地打开这个叫“萱”的诗人写的诗的唯一的理由。我无须关心她的诗写得通不通,好不好,成就大不大,我也无须关心她是谁,她发表在网上,肯定是希望有人去读,还有,我管那么多干什么,在目前还没有什么人告诉我应不应该读,怎么读“萱”的诗之前,我就一再地表示喜欢读她的诗,又能怎么样,黄河能倒流吗?天会继续朝东南倾斜吗?不会的,绝对不会的。我一天上班回来累得这么够戗,我觉得读“萱”的诗舒坦(黄河上好多诗我都觉得好),放松,管别人什么事。
这次我从“萱”的短信诗中选了三首,每一首我都觉得好(甚至第一首我觉得有不通的好),却又没哪一首我能完全读懂,但它们肯定是诗,凭我时常阅读诺奖诗人慢慢积累的那一点儿感觉,我觉得“萱”的文字肯定是诗的,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我也尝试写分行的文字,我也但愿它们可以进入诗歌的殿堂,但我没有勇气说,他们可以跨进诗歌的门槛。如果我能写出像《孩子》这样的诗我就自信了。这首诗最难懂的是“他们”这两个字,如果仅仅只是“他”呢?或许好理解了,但属于这首诗的内在的那一种特别的力量会不会减弱呢?谁知道呢?“他们”就“他们”吧。反正这首诗我已经读了好多遍。
《天堂鱼》更绝。这一篇中的“你”是一定有一个指向的,但既然这个“你”不是“我”,也不是“他”,“你”是不是真的“变成一条橙蓝的鱼”,我也用不着管那么多。我此刻唯一的任务就是把它从一组诗中挑出来,以完成我这一篇狂浪之文。
《周末》这一首我本来不想再评了,因为时间太晚了,今天也不是周末,明天我还要早起上班。但不说两句我这一篇就不能结束。我一开始喜欢的是这两句:“只佩G弦的天堂鸟/棕发少女和七个毕业生”,说不出什么理由的喜欢,或许是盯上那个“棕发少女”了,但什么是“只佩G弦的天堂鸟” 呢?无理,真是不讲什么道理,于是便觉得好,真好!后来就觉得“夏日晒台小女生电视新洗的发”这一句好,接着又觉得“古筝输给老梵阿铃”好,再就是“月河随大江东去 ”好,但不全是好,“流浪者之歌”作为结束,我就不觉其好。但诗人好像只是借用一下她学生时代的某个周末的一个场景,“流浪者之歌”曾一度甚为流行。
我的文字都以千字文为限,写到一千多字,不管说没说出所以然,我都掷笔不顾。窗外突然有一阵人声,原来是附近一座宾馆的女服务员下班了,恰好就是“棕发少女和七个毕业生”,但“只佩G弦的天堂鸟”不会出现,除非我马上打开巴赫的音乐;这样, G弦会颤动,但天堂鸟还是不会飞来。
于是,我觉得“萱”的诗肯定是诗。虽然我也“没看见刚刚走过的雷/还有乌鸦的影子”。
孩子   
他们象孩子一样
睡熟着
没看见刚刚走过的雷
还有乌鸦的影子
  
一切是如此和平
他们竟象我的孩子
他们怎知
母亲眼里的湖泊与平地

天堂鱼  
  
你就要变成鱼了  
我看见天堂的水涌出天门  
时间锋利如闪电  
我看见你变成一条橙蓝的鱼  
翻跃云端  
我看见人们都在向你疯跑  
成群结队的鱼把门坎挤破  

周末
  
夏日晒台小女生电视新洗的发
古筝输给老梵阿铃
月河随大江东去
带走昨日的呼吸
只佩G弦的天堂鸟
棕发少女和七个毕业生
似曾相识在
流浪者之歌

这一壶春色耽误了
---读萱随想(三)

桃花是一个人
他今夜从黄河的上游赶奔下游
黄河水浪潮滔天
桃花想起乡亲
江南瓷器的主人
烧制暖暖一壶春色
沉淀着三潭和三塔
主人的茶香惊动黄河对岸的桃花
三百里行程一瞬
再有三千里还是低眉信手间
桃花带来天上之水和良辰美景
这一壶春色耽误了
————梦见桃花
战争因海伦而起,这战争就是一种经典的战争,演说这战争的人甚至几千年之后都声名不绝。这是一个与本诗无关的句子,我觉得既然想出来了,不写在我这段文字前面是一种浪费。有人要是疑问,那就正中我的下怀。
有了上一段的开篇,我觉得对这首诗就可以任意而谈了。我也不知道上一段就如何增加了我任意而谈“萱”的诗的勇气。其实,这首诗也是任意而写,我只能约略知道这首诗为何而写,却很难说出这首诗写出之后有何意味。先说毛病,“萱”的诗中,“他”、“她”总是乱用,这给读诗带来很大的麻烦。这一首也同样。桃花是一个人,按后面的“他”,显然是一个男人。但有叫“桃花”的男人吗?但这里只能把“他”看成男人了。因为西湖边还有一个人,这一个应该是女人无疑,否则这首诗就不可读了。界定清楚之后,我们就终于知道桃花为何而奔,西湖的女子又为何关切桃花之奔。
诗本不该与某一个故事有关,那样,诗就局限了。“萱”显然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所谓的故事只是隐隐约约,她的目的还是要写出好句子,以至一首让人快意的好诗。大约也谈不上让别人快乐。诗人总是自私的,他总是先让自己快意,然后看着别人的乐而乐。这一首,第一段有无边的空旷,有大黄河的气象,可能因为想象的缘故,远方成了一片空灵之地,唯一之地,所有不相干的一切都省略了。第二段就密度显然增大,自己本身缠绕在一种特别的情绪中,可写之意太多,但萱诗人还是很有智慧,她只是在烹茶。可能因为大气磅礴的黄河,她的烹茶也是格外的大气。她只是一只茶壶的主人,在诗中竟然成为“江南瓷器的主人”,三潭和三塔是属于她的吗?现在她也管不了那许多。在桃花的赶奔中,黄河属于桃花;那么,“江南瓷器的主人”,显然就可以纳“三潭和三塔”于壶心、掌心。黄河与西湖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有的仅是“主人的茶香惊动黄河对岸的桃花”而已。这对诗人来说,可能就是了不得的关系了。萱这首诗应该不是这么实际,这么计较。但我们先把这首诗的脉络理清楚,其它也就可以任意发挥了。因为到过黄河与没到过黄河的人总是不一样,西湖也是如此。更不要说从“萱”的诗的整体去读了。再说萱这个人是什么样子,我们也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关切黄河和草原那边的事情,我们也只能从她的诗中约略了解,不能更深切地理解全篇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诗,甚至由此破坏了别人读“萱的诗”的情绪,也不是我应该考虑的了。
我如是读“萱的诗”,就如是写,应该是我的权利,任何人也不能剥夺。“这一壶春色耽误了”,可惜我不在她这一声叹息中。但那些在黄河上赶奔的桃花们听到了吗?
这个早晨我在一种愉快中度过了,就此打住,要不上班迟到,那就惨透了。“三百里行程一瞬/再有三千里还是低眉信手间”就且诵读这漂亮的句子上班去吧,我可不奢望被那“一壶春色耽误”了我的一天的工资(真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俗人是不是)。
发表于 2006-4-10 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萱随想//淋湿头顶上这方草地

谢谢楼主的诗评,客观的讲,诗评和诗歌之间仍有些间隙,这或许就是诗歌的魅力。先红起来,有兴趣的可以好好砍砍,砍诗评,或者砍萱的诗歌,彼此交流一下。(第一感觉:萱的诗很随意,不十分追逐手法和文字,有些行吟的味道。)
发表于 2006-4-10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萱随想//淋湿头顶上这方草地

我如是读“萱的诗”,就如是写,应该是我的权利,任何人也不能剥夺。“这一壶春色耽误了”,可惜我不在她这一声叹息中。但那些在黄河上赶奔的桃花们听到了吗?
这个早晨我在一种愉快中度过了,就此打住,要不上班迟到,那就惨透了。“三百里行程一瞬/再有三千里还是低眉信手间”就且诵读这漂亮的句子上班去吧,我可不奢望被那“一壶春色耽误”了我的一天的工资(真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俗人是不是)。
——喜欢阅读这样的文章!
  


发表于 2006-4-10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萱随想//淋湿头顶上这方草地

很棒的阅读,受益良多
发表于 2006-4-10 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萱随想//淋湿头顶上这方草地

进来读.字太小了.眼睛好累的
发表于 2006-4-10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萱随想//淋湿头顶上这方草地

很好的......向你学习.问好....
发表于 2006-4-10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萱随想//淋湿头顶上这方草地

学习了
发表于 2006-4-12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萱随想//淋湿头顶上这方草地

就萱的《梦见桃花》我还读的不那么一头雾水。作者这种评法不错,既能把握作品的整体涵义,又能由人(诗歌作者)到文(作品)。加入作者一些因诗而起却无直接关联的东西,随意,自然,文章因而有了双重的意义。所评作品是精品,评论文字当然亦是好文。
享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10 22: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