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34|回复: 1

(转帖)诗歌走廊__________王竞成诗歌展之三(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1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王竞成的诗集《掩泪入心》有感 _____杨四平

杨四平(安徽师大新诗研究中心主任   著名诗评家   硕士生导师   传记作家)
 


 诗人王竞成1984年入伍海军,曾先后就读于海军潜艇学院和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1995年转业,1996年来到北京,曾先后供职于红旗出版社和《中华锦绣》画报社。从写作上看,王竞成总是在“实用性写作”(编辑)和“精神性写作”(写诗)之间穿梭,在两种绝然不同性质的文字之间漂泊。所以,我们不难理解王竞成曾把自己的笔名叫做“水上冰”了(参见《凝望落雪》)。我们更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王竞成的诗歌里频繁出现的深暗灰色的、凝重的、冰冷的诗歌意象和意境了——

  比如“落叶”。这样的诗篇有《落叶》、《北方,一棵落叶的杨》、《深秋,在路上》、《秋天深了》等。请读《秋天深了》的末节:“秋天深了,我居住的一座小城/走在街上有些冷/陌生的目光打在身上/有些痛/鸟就要飞走/我看见车站走向我/去远方的车票/拉着我的一只手/向小城告别。”作为一个从沂蒙山区走出的农家后代,每座城市对于王竞成来说终归是一个个驿站,就如他在《北方,一棵落叶的杨》里所说的,他总是“异乡的一个”。诗歌里的中心意象“落叶”,象征诗人是一个孤独的旅人、一个倦行的游子、一个被抛弃的漂泊者。所以,生命的过程对于诗人来说是苍凉的。虽然我们从中感受不到美的崇高,但心为之所动,生出无限的感同身受来。请读《春天是一棵流泪的树》:“春天是一棵流泪的树/生命的年轮总是这样苍凉/鸟来了又飞走/心巢/一年一度的枯黄/云去了又飘远/我不敢喊她一声/做小小新娘。”特殊的身世和特殊的感受,使诗人不敢大声张扬,一任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光阴从身边、从眼前、从心底滑过。这是何等叫人心痛而当被生活抛弃、被爱情捉弄的时候,诗人只有忍气吞声地告诉自己平静些、再平静些。他在《平静吧,平静》里写道:“平静吧平静/被抛弃算什么”,“伤心是最美的花朵”,“爱情本来就是生了一次大病”。我非常赞同吴思敬在这本诗集的序言里所写的这样一段话:“读王竞成的诗,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我上述这种看法。王竞成是位出生在沂蒙山区的年轻诗人,艰苦的自然环境与坎坷的人生道路使他经历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种种磨难。但他把这一切都吞咽下去,暗自咀嚼,酝酿成自己的诗。这也许可以解释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处女诗集命名为《掩泪入心》。”

  王竞成由于长期以来所养成的“掩泪入心”的习惯,即把外在刺激转化为内在的苦楚;所以,他写的诗就是那种叫做厚积薄发的东西。也就是说,他的许多诗是在经历了许多磨难之后,经过艺术的转化,才慢慢地产生了文字形态的诗。就像日本文艺家厨川白村所说的文艺是“苦闷的象征”。评论家把王竞成的这种写作方式概括为“掩泪入心”式。这种写作与浪漫主义的写作方式不同,这是理性主义的写作方式,它主张用理智来节制情感,从而不让情感无边无际地泛滥。当年中国的“新月派”就是这样来写诗的。显然,如上文所提到的,王竞成主要是用“象征”的手法来节制他内心的激情的。除此之外,他还用客观写意的手法来进行冷调抒情,有人称之为“硬抒情”。比如《写信》:“……自己的名字/写在最后/就像一场戏的剧终/观众站起/转身走掉/但,写信/总是一种倾诉的姿势/听不听/那是你的自由。”当然,并不是王竞成的每首诗都在艺术上转化得无懈可击;恰恰相反,有相当一部分诗歌写得流于形式而显得过于生涩。所以,“节制”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王竞成写诗更多地是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精华和滋养。因此,他的诗有不少意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痕迹。

  王竞成的诗歌也有明亮的诗歌。比如,在他写到故乡和故乡的亲人的时候,他的诗歌就会出现鲜艳而明亮的色泽。在这类诗歌里,我尤其喜欢《守望田园的父亲》。诗是这样写的:“麦花开了/守望田园的父亲/手心就有一种渴望/想那锋利的镰刀//父亲执著的田园诗人/以朴素的抒情/构思响亮的诗/收获季节/就读到精彩的章节/习惯了在太阳下构思/好雨水/押着诗的韵/好年代/葱茏诗的真/艰难一生出版的诗集/也同季节一样/五彩缤纷/父亲作诗的姿势/我注视了很久/老人对土地的心情/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勤劳的美德/深深地感染了他的后代/守望田园的父亲/是一部深沉丰厚的书/虽没有什么深奥的象征/弯下腰耕耘/挺起胸望星/这平凡的语言/足让人品味终生。”王竞成的这类诗颇有点像英国“湖畔诗人”华滋华斯那些把山民进行理想化抒写的浪漫主义诗篇。

  不过,王竞成更多的诗是自己精神性的自传。换言之,王竞成的诗多为诗意地再现自己精神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痛苦和忧郁的一面。他把自己说成是一个“以诗为家的孩子”(《阳光背后的雪》),同时,他又把自己比喻成“水中的火焰”和“一朵高贵的荷”。尽管身处逆境,但他不会向世俗和黑暗屈服,而是坚持自己固守的立场。

  王竞成在《语言抵达乡村》里表白了自己的诗观和自己在言说与实存两者面前的尴尬:“语言抵达乡村/以诗的形式/那是我们的梦想/乡村本身就是深刻而丰美的诗篇/狗的鸣叫/在诗歌押韵之前/就流传民间。”也就是说,在具体丰富生活的世界面前,诗歌总是显得那么力不从心。由此,诗人感到了永恒的孤独和无助。所以,很多诗人在诗歌面前退缩了下来,而一些坚守诗歌的人,尤其是刚来到诗坛的青年人,在这层层疑云面前,不是进行沉潜性的思考,而是转向玩味文字。可贵的是,王竞成继续在这块诗歌园圃里写诗。因此,在《纸上的庄稼》里自我警醒道:“纸上的庄稼/也还要种/不然,饿着的心灵/吃什么呢。”我相信,只要王竞成坚持知识分子的人文操守,用心写诗,他所期待的诗歌里的宁静、忧伤和“明净而致远的光芒”,就一定会在他的诗里闪现。 (转自北方网和中国文化报)   



掩泪入心

_________   吴思敬(诗探索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原文学院院长   博导   著名诗评家)


        我国古人早就有“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等说法。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除去坎坷、穷愁的生活遭遇,可以使他们深入到社会的底层,从而与人民相通外,从心理角度说,也是由于这种坎坷的生活遭遇本身就是一种障碍,这种障碍造成了一种心理压力。而诗人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于能够把这种压力化为动力。他们在生活中尝尽了人生的苦果,却不以为苦,反把它们酿成了不朽的诗篇,而这正是给诗人的最珍贵的补偿。
        读王竞成的诗,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我上述这种看法。王竞成是位出生在沂蒙山区的年轻诗人,艰苦的自然环境与坎坷的人生道路使他经历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种种磨难。但他是位性情刚强的人,很少在人前谈他的不幸与苦难,他把这一切都吞咽下去,暗自咀嚼,酝酿成自己的诗,这也许可以解释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处女诗集命名为《掩泪人心》了。
        “掩泪人心”四个字看似寻常,实际上却凝聚着王竞成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悟出的诗歌创作规律。
        “掩泪人心”是要以有泪为前提的,这泪即是发自内心的真歌哭,这也是诗之所成为诗的基本质地。一句话,就是要看诗中有没有泪——那流自内心深处的真实。
          “掩泪人心”也体现了诗人控制的能力。男儿有泪不轻弹,诗人恐怕也要如此。诗人把他的泪水不加节制地抛撒在诗稿上,未必能成为好诗。华滋华斯说:“诗起于沉静中回味得来的情绪。”庞德则把诗比成一个半人半马的怪物,以为它的底部是蓬勃的热情和冲动的活力,它的上部则应是冷静的思维和清醒的理智。其实这都是讲的情绪的控制。诗人的创作实践证明,善于控制情感的人才能写出好诗。应当说,王竞成提出的“掩泪人心”就正是控制情感的一种手段。“掩泪人心”的结果,使诗人避免了直白的宣泄与呼喊。源自生活的粗砺的感觉与凌厉的情绪,经过沉淀与发酵,生糙的东西转化为细腻,浮躁的东西转化为深沉,漫无节制的情绪的洪水经过控制和调节变成了汩汩流动的清泉,使诗人创作的心理氛围中充满了一种温馨的爱,像这首《中秋月》:泪花湿了家乡盘中的月饼/缺牙的母亲咬住/远方的儿子/我要回家/赶在中秋月落下之前/车错过钟点/家乡盘中月饼/失眠/伸去的手/怎么也摸不着/熟悉的门环。细味全诗,我们不难觉察到诗人眼中充盈的思乡的泪水。不过诗人却没有让这些泪水倾盆而下,而是把它强咽下去,让它在心中沉淀、发酵。诗人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没有嘶哑的呼喊与捶胸顿足的姿态,而是在沉静的气氛中展开了跨时空的想象,母与子的相互深切思念透过快速运转的意象逐层深入地显露出来,诗中表现的浓重的思乡情结,怎不令漂泊在异乡的人感慨万分!
      “掩泪人心”式的生活与写作,讲究的是抒真情,说真话,哪怕只写一行,也要全身心的投入,如同王竞成在《小溪的情书》这首小诗中所说的:
          多少年只写了一行
          弯弯曲曲寄向海洋
是的,王竞成的诗就像幽咽的小溪,弯弯曲曲地流着,通向美与爱的海洋。(此文转于1999.12.11文艺报和2000年7.15文论报)
发表于 2006-8-19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15: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