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533|回复: 16

聆听一朵花的低语——试析兰叶子的组诗《兰之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6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聆听一朵花的低语
——试析兰叶子的组诗《兰之语》

       我与兰叶子在网络认识已有一段时间,她的作品一直受到我的尊重。她不光诗歌写得好,散文和散文诗也很精彩,在专业刊物上都发表过文字。每次阅读她的作品,总让我感怀着想说些什么,却又苦于无力表达。但这个不了之情挥之不去。她的作品,正如她的网名一般,既不娇柔,也不做作,在看似平常的语句中却常常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感动,并且流连往返。当我真正静下心来,读到兰叶子近期创作的一组诗歌《兰之语》,分明激活了我用笔说话的细胞。由此,我再次进入一个古典与现代相互交织、流动空阔的多维空间。
     《兰之语》组诗共有五个短小的篇章组成,每章的立足点都在于小标题的最后一个字,即恋、愿、梦、叹、泪。每个篇章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它是女性献给兰花的一首深沉婉约的爱之情歌。恍惚间,我们或许分辨不清,究竟作者是兰叶子还是兰花,不然,为何打开心扉,独对一朵兰花而喃喃低语。这声音,被我们倾听,被我们期待……
       第一章《兰之恋》中所蕴涵的美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诗的构思。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我”在凝望兰花涌起的复杂的情感,而是透过“我”对兰花的爱恋之情,让兰花在这座空谷散发着片片芬芳。我想,这段捕捉的一定是初恋的场景,它不是热烈的,却是娇怯、透明的,寄托着一个女孩无限的深情与眷恋。那就是“一丝微末的幸福”在刹那间拥有不平静地歌唱。“一曲箫声”,缘分已定,“伴你的足印”,一直踩在我们的心路上,撞击着生命的回响,呈现空灵与淳厚相统一的质感。
       第二章《兰之愿》中没有完整的诗境,也许是思绪纷飞的片段。从初恋开始,我们就希望永恒,并在爱与恨的挣扎中,曾经许下了多少誓言。历经时光的磨砺,这誓言也许值得久久回味。“等你在一首简洁的诗里/诵读爱的三种境界”。 爱的境界是淡定而自然,相思是诗人无力撑托的伤感转变。相思为谁,扣击红尘。当诗人直击自己的心灵,一不小心,她就掉进了感情的旋涡。无论如何,她总要挣扎出来,让生命拥有一种洁净的精神,鼓舞自己,恰似诗人那美好的生活信念、明净柔和的诗情。
       第三章《兰之梦》中尽管没有写雨天,但雨的节奏萦绕脑海,淅沥的雨,如泣如诉。阅读这章,诗人仿佛正遭受一次地震,这震度不是最强的,但是有力的,起码造成了一次长久地回荡。这场梦境也从月光的遥望中,采风姿绰约的兰花,折射出生活与心灵的多种色彩。“抵达”与“标本”一实一虚,相互呼应,化复杂为单纯,传达了诗人最朴素的人生经验:坚强,是战胜自己的最好武器。从而使这个主题得到迅速地扩展和升华。
       第四章《兰之叹》中,个人以为写得较为平静,没有跌宕的回旋。一个“叹”字,并不是无奈,也不是伤感,而是一场痛醒之后的抉择。“你我之间,始终隔着/一首诗的距离”。这距离跨越时空,不落灰尘。只有这距离,才能让行走在物欲横流中的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丈量,去体会。“距离”使追求的痛苦富有神性而且光辉,在这种仿佛化茧为丝的过程中,诗人也获得了一种新生。
       第五章《兰之泪》中,“泪”是永不寂灭的,如一盏星光照耀着我们走向诗歌的深处。“泪”在诗人的眼中,幻化成一种悲壮。或许我们很久没有流过眼泪了,再次流泪的时候,我们的泪腺就是枯干的河流。但只要挤一挤小小的心,我们会听到泪珠晶莹滴落的声音,随同兰花的花瓣,传播芬芳。它所唤醒的,不仅是一切事物的追求,还有对生命哲理性的思索。为什么“泪”在生活中消失多年?为什么今天又重新被唤醒?那么,这章小诗也就会在每个人的心中荡起层层涟波。“泪”存在和凋落的过程,正是我们久已麻木的大脑表层,挖掘的一丝清泉,滋润着营养着微妙的感受。
       读完《兰之语》组诗,领略到一种强劲的冲击力,凸显出一个诗人寻找失落的背影。读兰叶子的诗歌,犹如隔火取栗,总让我们感到疼痛。我们站在诗歌旁边,擎起一束束幼小的火苗。她站在兰花的盛开中,她的心跳、她的呐喊,自远空袭来,婉约而遒劲。清香一般的诗句所展示的,不仅是诗人珍藏的那份难以抑制的温情,也是面对苦难生命淡定而执着的姿态。诗人在探询诗歌意义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支点。这个支点,正在一朵兰花上翘首以盼,怀抱一切单纯而善良的美德。诗人和兰花的喃喃低语,至少有了重量。
        这足以让我们审视和反思,在与诗歌对话的过程中,绝不会两手空空,颗粒无收。我们的灵魂也得到了安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兰之语(组诗)
文/兰叶子

兰之恋

我的前生,一定是一株
被你轻轻抚摸过的草
今世,我以兰花的含蓄
等待在你的必经之路

一丝微末的幸福,想串起
一曲清幽的箫声
伴你的足印,在空谷间回荡


兰之愿

月瘦,玄歌若隐若现
早春的花朵上,有泪的相思
凝结。我以一株兰的智慧
守望你最初的誓言

你是我开成花朵的意念
等你在一首简洁的诗里
诵读爱的三种境界


兰之梦

散板响起,如歌如诉
我用泥土的语言低声唱和
直到把自己,唱归泥土
再次深植于你的目光之中

如果,能在歌唱中抵达
我一定不要做,思想的标本


兰之叹

空谷传音,我翘首星月之下
细察生命的轨迹
未及定义那些详尽的经历
深邃的沉默之后
我终于了解
你我之间,始终隔着
一首诗的距离


兰之泪

你还是要走么?旅人
谁将与你同行
在未可知的幽暗里
你可听见,孤独与心痛
一起穿越

你执意要走么?旅人
请允许我,在时光的后面
把爱折叠成一种幸福的姿势
随最后的余香,缓缓凋零
行倦时,你是否会
临风,听泪

[ 本帖最后由 李吹渔 于 2006-8-8 22:28 编辑 ]
发表于 2006-8-6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评的深刻,细腻.问好.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6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读过~~评得认真仔细,赏:)原诗亦不错
问好楼主和兰叶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6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楼主和兰叶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6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得好,于平淡中见真情,于细致中见深刻。问候吹渔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6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天没来这里了,今天星期天有些时间,下午上来转了转,吃完晚饭又来了,刚打开红颜诗国就看到了这个高挂的题目:聆听一朵花的低语——试析兰叶子的组诗《兰之语》。
细细看下来,不能不让叶子感动:老秋解读很用心很细致,甚至我在写作这一组时的心态、情绪、布局、以及一些细节性的东西,他都捕捉到了,并且在他的感言里得到了进一步的诠释。更难得的是,他没有局限于这一组诗来写关于叶子诗歌的创作,而是在通读了叶子的所有文字之后,以一个写者的写作背景、生活背景来做出这样的解析和诠释,从这一点上讲,叶子是欣慰的——一直以来,我的文字被一些人定论为“风花雪月的歌吟”,我也一直以为,不会有人真正解读得到我文字背后的某种心思某种梦想某种演绎,因为我“把有关的这些生活细节的锁在了自己的内心”。但老秋在这篇感言里却以我写作的角度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感悟和深刻的分析:“她站在兰花的盛开中,她的心跳、她的呐喊,自远空袭来,婉约而遒劲。清香一般的诗句所展示的,不仅是诗人珍藏的那份难以抑制的温情,也是面对苦难生命淡定而执着的姿态。诗人在探询诗歌意义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支点。这个支点,正在一朵兰花上翘首以盼,怀抱一切单纯而善良的美德。诗人和兰花的喃喃低语,至少有了重量。”
这一组《兰之语》从构思到完成,前后大概耗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无疑是漫长的,更是痛苦的。我是想通过一个卑微的生命在成长过程的种种磨难、以及在经历了这种种磨难之后仍然情怀不改、执着热爱的一种精神,表达叶子的身外世界与内心世界的交错、纠缠、忧伤、快乐:“请允许我热爱这些交错的伤口并为之不倦地歌唱,请允许我热爱这些淋漓的花朵并用心血浇灌滋润。”如果说写字已成为我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我用以证明自己或者说拯救自己的一个手段的话,这组《兰之语》,可以算作是叶子内心世界的情感独白和呐喊。
谢谢!除此,叶子已不知该如何表达此时的心情!谢谢老秋的精解!谢谢各位诗友的欣赏!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握手,并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6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这一组诗,当时就很喜欢,再看李兄这么一评,更喜欢了同时问好兰叶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吹渔好文笔,难得兰叶好诗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6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三七二十一,收藏再说.

不管三七二十一,收藏再说.西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7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评与诗,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7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并祝福两位,欣赏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7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子问好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没读楼主的文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0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子的这组诗歌在大观看过,感觉很不错, 今天老秋一分析就更让人难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0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9 06: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