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276|回复: 20

五绝 夜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7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暮云围四野,
渔火度苍寒.
浪涌江中月,
孤帆过险滩.
发表于 2006-8-7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结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平平仄仄 于 2006-8-7 17:11 发表
这个结实:))



谢谢审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8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句不错的,第四句却结得不着边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潇湘妃子∴ 于 2006-8-8 17:31 发表
第三句不错的,第四句却结得不着边际。



谢谢审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9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不同意妃子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0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有道理,妃子可能是说“孤帆”与现实有距离。更倾向平仄意见。
我觉这篇中第二句太闲,不好。其他都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风冀 于 2006-8-10 12:08 发表
都有道理,妃子可能是说“孤帆”与现实有距离。更倾向平仄意见。
我觉这篇中第二句太闲,不好。其他都不错



谢谢清风老师。这个小东东首句为:彤云围四野,第二句原本为“渔火带边寒。”后经朋友们说这个不好,就改成了现在的样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问题是:渔火与孤帆有些重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平平仄仄 于 2006-8-10 16:56 发表
其实,问题是:渔火与孤帆有些重复:))




谢谢平仄斑竹点拨,可否改为:暮云围四野,归雁带边寒。浪涌江中月,孤帆过险滩。

[ 本帖最后由 登志 于 2006-8-11 09: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二四句的节奏、句法完全一样。也不好----
多写。多听不同意见。会有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场景中,雁应该不是很容易注意到的,“边”是指地域吗?改前的“渔火”是光,月亦有光,这两个光同时出现,在视觉上应有主次轻重:月光总大于渔火,渔火密则相反。渔火密亦与“险滩”相犯,可见渔火稀疏,则难入视线,写它何用?这篇或许可以这样改:
暮云围四野,渔火噤秋寒。浪没江中月,孤舟过险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平仄与清风先生如此详细的讲解和润色.我才接触古典诗词不久,略识一点平仄,并且是从对联学起的,句式往往比较整齐,以为这样读起来很顺口,每写一首诗要对照着韵书才勉强能够完成,对练字练句,总找不到法子.词不达意也还写,反正比在牌桌上消磨时间好.偶尔进入这个坛子,发现这里风气十分好,非常喜欢.通过几天来的学习,对写近体诗好像悟到了一点什么,但又说不明白.总之,我有空就会到这里来学习的.我是绝对虚心的真诚的,希望各位老师不吝教,对我以后贴上来的东东下手砖头狠点.

再贴二首:

饯别

莫说征尘黯,山川秀色多.
鱿鱼堪下酒,挥袖发狂歌.



北望金佛山

金山夕照秋风劲,落叶如花片片红.
古佛烟云九霄外,一条索道接苍穹.

[ 本帖最后由 登志 于 2006-8-11 12: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暮云围四野,渔火噤秋寒。浪没江中月,孤舟过险滩。 ——这个第二句执拗不顺畅

我会试着强调第二句的“冷热”相对的关系------再强调月与舟的矛盾(与和谐)-----并对句式加以变化----

暮云围四野,渔火共(或者强烈一点,如“耀”字)轻(清)寒。弯(半)月浮沉稳,孤舟险处看。

暮云围四野,渔火共清寒。弯月浮沉稳,孤舟险处看。 ——试一试这样???

哇塞!平仄改得真好,我必须佩服一下----最多两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暮云围四野,秋寒。浪没江中月,这三个都是前提,渲染滩之险,之难过也。
噤,因害怕而发抖。可见秋寒之急之厉。
暮云四合,明月西沉,险滩之险则更险。险滩如何险,诗中没说,这个概念较虚,所实者,在“暮云围四野”、“浪没江中月”,此时此地,渔火都因怕而发抖,况孤舟欲渡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25 02: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