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06|回复: 1

中华史诗 第五章 作者:臧修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1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   五   章

   上古时代之
东周列国(春秋时期)
(公元 前771年—前403年)
犬戎东侵西周崩(1)
平王迁都洛邑宫(2)
东周列国国事记
春秋时代此通称
襄公护驾得封侯(3)
秦国从此史有名
古代历史大转变
列国争霸凸特征
王室衰落诸侯起
天下宗主难一统
宗族势力形渐灭
家族制度势方兴(4)
生产能力有长足
铁器到来代青铜
井田地权崩瓦解
剥削压榨小耕农
阶级阶层重组合
政治制度变革勇
思想文化剧更化
西周模式难一统
风俗礼仪变如骤
礼崩乐坏荡世风
戎狄蛮夷进中原
农牧文化渐合融
周室旧制不应变
晚秋枯枝摇寒风
君王疆土日渐小
初到洛邑六百经(5)
赐赏被夺几无存
势单力薄侯不贡(6)
诸侯大夫羽翼满(7)
画地为域自称雄
诸侯诸国诸称王
依赖地主图新兴(8)
你争我夺战事频
强欺弱寡互兼并
大国恃强吞小国
瘦弱邦前小国纵(9)
天子力微禁不止
混战频繁国灭生
史称列国无义战
胜者霸主败为庸
初时百国梦春秋
争霸风潮滔天涌
三苗楚国周初立
文王熊赀都江陵(10)
有地千里素好战
四十五国春秋并
自称蛮夷攻华夏
冲突融合形楚风
长江流域始开发
荆楚扩张大作用
屈原楚辞创文体
独树一帜文史中
曾子桃李赞吴起
大败秦师魏将兵
卧不设席食同卒
下者同衣行不乘(11)
文侯仙逝武侯立
群臣相疑魏难奉
由魏入楚展才华
抱负天下扶楚荆
历史长河昙花现
胸怀大志敢革鼎
改革人物芳千古
顺潮而行破坚冰
炎帝后裔有吕尚(12)
灭商兴周盖世功
成王封侯治齐地
天赐特权罪侯征
襄公灭纪服鲁国
力帮复位卫惠公
始兴即将霸中原
国内纷乱断进程
公孙无知遭残戮
抢先回齐小白崇
继往开来桓公志
起用大才相管仲
盘踞东方渐富强
牧民有赖政宽松
东夷蛮地渐开化
春秋吞食三十城
桓公霸业初成就
亲率诸国御楚攻
东南两国有吴越
征战不休烽烟腾
吴王有文伍子胥(13)
武将孙武战略精
越王勾践败夫差
卧薪尝胆藏刀锋
复国兴业会齐晋
共尊周室霸主称
郑卫宋越中山小
舞台坍塌急流中
晋陈不支陈先去
三氏瓜晋分残羹
历史潮流滚滚来
大浪淘沙分渭泾
强欺弱小众暴寡
血染春秋失天平
你争我夺强者出
凯歌只奏七枭雄
秦齐楚燕韩赵魏
列国动荡三百重(14)
领主政治死不僵
保守周制无春梦
地主阶级大发展
国富民强日日蒸
两种政治相交替
朝生夕灭互运动
阶级阶层大变革
推动历史车轮动
顺流兴盛逆者亡
东周时代无独撑
农业振兴赖地主
百工百业渐细精
商贾参政首为尊(15)
冶炼已有铁火红(16)
社会已无常规循
探索救世出精英
思想多元百花放
文化多样百家鸣
诸子百家创学派
首推仲尼儒学宗(17)
礼乐仁义重德化
圣域贤关曲阜城(18)
南沂西泗绕晴霞
北贷东蒙翠华拥
尼山奎星耀万古(19)
芒射云烟三千重(20)
春秋秩序乱如麻
相互攻掠不聊生
万民思安拯社稷
志士忧患寻妙经
欲教无类杏坛处(21)
诸子百家此为宗
礼乐射书开愚昧(22)
智仁勇德修人生(23)
三千弟子忠孝义
七十二贤列国行
牛车辘辘做说客
克己复礼推中庸(24)
桃李天下精粹出
发扬光大赖门生
诲人不倦办教育
哲学思想化万民
人类文化起彩虹
易书诗礼乐春秋(25)
论语后世奉圣经(26)
几多帝王黜百家
一代宗师尊至圣
道德规范育华夏
封建文化主体成
太和元气灵星照(27)
金声玉振千秋鸣
德侔天地冠古今(28)
弘道境界集大成
浩瀚文海荡九州
万千山河厚载承
文明源头春常在
光耀何止十三亭(29)
万世师表生民无
与天地参疆寿经
时中立极泽万代(30)
毓粹芒似日月明(31)
法家学派开先河
功在子产与管仲(32)
子产郑国锐改革
从弱到强财物丰
政治大家智明睿
首推法学任纵横(33)
管仲齐国展雄才
改革旧制重商农
扶持桓公创霸业(34)
功绩卓著史留名
孔子归西墨子继(35)
墨家学说庶民声
反对礼乐悖儒派
人无贵贱倾大众
同为东周一显学
后世君主有推崇
东周战乱无宁日
积累经验血火凝
战争舞台塑将帅
军事思想出结晶
孙子兵法孙武创(36)
吴王阖闾将军英(37)
兵法总结十三篇
唯物丰富堪辩证
战略战术言意骇
孙膑才华到顶峰
兵法经典扬中外
千古不朽尊兵圣
文化振兴高潮起
三大中心周鲁宋(38)
王国文化渊源深
远古历史创文明
曾国君主千秋后
侯乙墓葬出地宫(39)
史册无记文物现
上古妙音自编钟
乐声悠扬惊世界
星图更震环宇中
曾国弱小堪如此
可窥强国为何等
此期纷争已无序
三家分晋局定形
春秋已过寒冬至
战国弓刀紧接锋
优胜劣汰两百年
问鼎中原卷腥风
七雄兼并各自谋
好戏连台幕幕惊
文武净丑争亮相
曲折跌荡斗智勇
天下众生不角色
处处舞台锣鼓鸣
你来我去“士”转变
      风雪雨雾时不同(40)
诸族诸国演大剧
            千古史话竹节铭(41)
注释:
(1)、戎狄族分布在北方的陕西西部和北部,山西、河北的大部分地区。商周时称他们为戎狄,战国以后称他们为胡,又称匈奴。西周被西方戎狄族侵略,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北方游牧的匈奴族,在以后几千年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原地区的大敌,是北方战乱的主要祸源。
(2)、公元前771年,戎狄族击败西周,周地被占,周平王率周室皇族东迁,至洛邑(东都)城,东周从此始。
(3)、襄公:周秦仲大夫之孙。因其抗战戎狄族有功,并派兵护送平王、周室东迁,被封为侯,称秦襄公。封地为经常遭戎狄族侵略的西部地区。从此,秦国从无到有,在和戎狄族长期作战中渐渐发展壮大。匈奴族在中国上古时代和中古时代,一直是中原各个王朝北陲的重大威胁所在,战争连年不断。
  (4)、西周灭亡之时,社会的宗族制度正被新兴的家族制度所代替。宗族制度是指卿大夫受封土作为自己的采邑,在采邑内可以收族聚党。受封人的嫡长子世世相传为宗子。按当时法律,世袭嫡亲五代后方终,第六代即为庶民。后世所讲“出五服”,就从此来。家族制度是指一个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所有制,代替以宗族为单位的土地所有制。
  (5)、周平王到达洛邑时,尚有土地六百里,后经赐给有功人员和被强者掠夺,王室所经营的土地几乎不存。如:原虎牢(河南荥阳西北)以东,赐郑国;原温(河南温县)、原(河南济源县)等十二邑,赐晋文公。被掠夺的有:东虢(河南郑州西北)被郑灭;北虢(河南陕县)被晋灭;申(河南南阳)、吕(南阳西)被楚灭。
  (6)、诸侯定期朝聘贡献,是王室的重要收入来源。但周王室却失了这个重要来源。据《春秋》所记,二百二十四年里,鲁君朝王仅有三次,鲁大夫聘周仅四次。鲁是周公的后代,与王室最亲近,朝贡几乎全废,其他诸侯就可想而知了。
(7)、天子称宗室,诸侯称公室,君侯的下臣大夫渐渐掌握实权,称王称霸。逐渐形成了宗室渐弱,公室渐强的局面,宗室对公室失去控制,导致东周礼崩乐坏,公室对天子也不朝贡。
(8)、西周灭亡后,很多小国的领主政权,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顽固守旧,很难推行新兴的地主制度,无法求得发展。勇于更化改制的国主,其国家逐渐振兴富强,加入了春秋争霸的行列。
(9)、东周时期,由于王室的衰弱,各诸侯国纷纷称霸,大国、强国欺小国、弱国,小国、弱国欺更小的弱国,是一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的时代。
(10)、苗族的祖先熊绎是依附周文王、跟随周武王伐纣的酋长,到熊绎时才受到周天子的封爵。
(11)、吴起:卫国左氏(山东定陶)人,“曾学于曾子,事鲁君”(《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著名的军事家,吴起曾受谗去鲁,由鲁至魏,受到当时魏君文侯的重用,为魏国将兵,大败秦师,后任西河守,抵御秦、韩,甚为得力。他“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文侯死,武侯立,群臣疑,吴由魏入楚。
(12)、吕尚:又叫姜尚、姜子牙、姜太公。被西周封为齐王,是东部齐地的开拓者。
(13)、吴王:夫差,阖闾之子。伍子胥:夫差的重要谋臣。
(14)、东周列国动荡混乱了三百六十七年。
(15)、商贾(音:古。商人),在诸侯国有很高的地位,受到尊敬。
(16)、东周时期较先进的诸侯国已发展有钢铁冶炼术。
(17)、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曲阜人,先世是宋国贵族,曾祖父逃难到鲁国。父叔梁纥曾做鲁陬宰。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鲁襄公二十一年),卒于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是东周最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其创建的儒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后被历代王朝奉为治国的理论根椐。
(18)、曲阜为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圣域贤关。
(10)、尼山:曲阜西北的山丘。奎星:古传天上二十八宿之一,是人们崇拜的主文的吉星。
(20)、三千重:孔子距今已二千六百年。其思想始终是中华民族修身的主旨。
(21)、杏坛:孔子最初在老杏树下教书的平台。
(22)、礼乐射书数:此五项内容是孔子教学的主要课题。
(23)、智仁勇:是孔子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教育民众要达到达智、仁、勇三种品德。
(24)、克己复礼推中庸:孔子针对当时的动乱局势,大胆地提出了恢复西周的统治制度、社会秩序。其内涵就是“和为贵”的思想,让动荡不安的社会平静下来,让百姓过上安稳祥和的生活。克己复礼就是“中庸之道”的核心。
(25)、易书诗礼乐春秋:是指孔子和其弟子编著的经典。《易》:《周易》。《书》:《尚书》。《诗》:《诗经》。《礼》:是指礼制十七篇《仪礼》。《乐》:《乐经》。《春秋》:则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
(26)、论语:是指儒学经典《论语》。《论语》是孔子解答弟子和非弟子的疑惑。由弟子整理编辑而成。古代对《论语》评价极高,曾有半部《论语》定天下之说。
(27)、太和元气:誉孔子的学术思想如太空天体,循环往复,永恒长存,如宇宙之灵性。
(28)、德侔天地:孔子对中华民族的功德贡献如天地之宏量,如天地之博大,如天地日月之光辉。
(29)、十三亭:孔庙内遗存的十三碑亭,是历代帝王为孔子之颂表铭刻的碑文,此句之意为十三碑亭内的颂扬之词,并不能概括孔子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上全部贡献所折射出的光辉。
(30)、时中立极:儒家以时中为立身行事合乎时宜而无过与不及。极:中正的准则。
(31)、毓粹:毓:生,养。粹:精华,精粹。孔子思想的精华如日月之光芒。
(32)、子产:郑国人。执政二十余年,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使郑国成为法家学派的中心。管仲:齐国的卿大夫,协助齐桓公施行地权改革,废除公田制,改革旧税制,提倡工商业,使齐国很快强大起来。子产和管仲都是开创法家学派的先驱。从历史变迁看,法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3)、任纵横:是指子产创立的纵横家学派。
(34)、桓公:齐桓公。
(35)、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曾为宋国大夫。具体生卒不详。孔子死后,继起创立了墨家学派。用庶民的观点,发挥仁义学说,成为儒家的反对派。
(36)、孙武:齐国人,《孙子兵法》的编著者。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
(37)、吴王阖闾:公元前514年至前496年,吴国的国君,历史著名的大军事家孙武为其手下大将。
(38)、东周时期,文化比较发达的三大中心是东周王国、鲁国、宋国。此期的楚国是一枝独秀,后与中原文化相融化,一直到秦汉时期楚文化都有着其重要的地位。
(39)、20世纪在湖南考古发现了春秋时期、史册没有记载的小国曾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出土了震惊世界的青铜编钟和古老的用贝壳标示的天体星辰的天文图,使人们听到了来自二千五百年前的美妙音乐,看到了我们的祖先对宇宙天体的高度认识。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弱小国家,当时冶铜技术和较为先进的天文学研究成果,那些强国的科学技术和技术水平理应更富有辉煌的业绩。经推断,曾国可能是被当时比较强大好战的楚国所灭,此结论只是笔者臆断,等待历史学家们用更丰富的史证去下科学的结论吧!
(40)、“士”转变:士,是春秋时期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阶层——士族阶级。士,分武士和文士,其中为各诸侯国君出谋划策,武士以武功扶持君主。当时的“士”流动性很大,多数没有长期固定服务的国度。
(41)、竹节铭:指用竹简铭刻文字以记载历史。

中华史诗苑 www.ShiShiYuan.com
E-mail:2006@shishiyuan.com
发表于 2006-8-11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很详尽,诗歌水平需要提高。
欢迎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24 2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