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58|回复: 5

[转贴] “七十年代以后”与文学炒作 作者 毓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2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十年代以后”与文学炒作   作者 毓榕

毓榕

  “七十年代以后”这一概念最早见于由青年作家陈卫创办的民间文学刊物《黑蓝》1996年2月号,指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作家群,在这个作家群中被经常提到的有卫慧、周洁茹、赵波、棉棉、魏薇等人,他们的成名与发展跟文坛上的炒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炒作的时代。一个歌手一首歌便红遍大陆与港、澳、台。为什么?爆炒呗。某种品牌的服装由于在广告、销后服务等推销方面下了大功夫,便你穿,我穿,他穿,大家一起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炒作、包装已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特色。这一流行色也感染了文坛,炒作已成为一个作家成名的重要途径。“七十年代以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的。卫慧、棉棉就是由《小说界》副主编魏心宏先生推上文坛的。而后,《芙蓉》、《山花》、《作家》等杂志相继推出了“七十年代作家”、“七十年代女作家专号”等专栏与专号,使“七十年代以后”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
  其实,许多文学杂志报刊极力推出文坛新人的举动是很值得称道的。“江山代有才人出”,老一辈在台上唱得有点累的时候,在休息的间空里,也该让我们这些小的们上上场了。人才辈出,文学才能后继有人,文坛才能充满活力。但是某些青年作家为了引人注意,热衷于自我炒作,作孔雀开屏状,还嫌不够性感,再抛个媚眼,那就太另类了。最近被炒得正火的文弟韩寒在其大作《三重门》的扉页上竟得意地自我介绍道某学期几门课亮红灯,某学期怎样惨不忍睹等等,这也真太那个了。
  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作家无论在阅历还是在写作技巧等方面都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所以应走出务虚的误区,要虚心地向文学前辈、老师们学习,深入生活,深入思考,才能在文学的路子上取得长足的发展。
发表于 2006-8-1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2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东西也只有在特定时代被人阅读,却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没有生命力的东西只是迎合时代而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2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虚心地向文学前辈、老师们学习,深入生活,深入思考,才能在文学的路子上取得长足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2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2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体会,炒作不外有两种情况,就是一本书确实受到了一部分人的接受,认可,或者是商家看到了商场潜力,因此进行炒作(宣传),象这类是非常必要的。还有一种,就是靠联络“感情”,当然这个“感情”二字就很复杂了,如师生情,同志情,等等,利用有影响的人来炒作。这类东西对新生代有一定的压制作用,但作用不很大。现在是市场时代,炒作是要花代价的,炒作再大的东西,还得市场说了算,所以当代作家应该更注重把文化和市场结合起来,把手里的作品也看成一商品的一部分。利用更多的现代的传媒手段,不要再一味依靠名人推荐的老路子。这也是我们这一代成功的一个决策。我们虽然反对艺术的纯商业性的粗制滥造,但也要正视他的商品价值。浅见,很赞赏楼主把这个时代性的文化出路的问题拿出来讨论,探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5 18: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