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607|回复: 21

当我说一幅画---赏图诗歌《城南旧事》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4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暮颜在 2006/04/24 11:47am 第 1 次编辑]

                  当我说一幅画---赏图诗歌《城南旧事》赏析
                              文/暮颜
《城南旧事》
文/康桥
--兵荒马乱的年月,小姨爱上一个匪人。
一《 红盒子》图 (1)
红盒子是紫檀木雕刻,游龙戏凤
我反复端祥,像旗袍银袄的姨妈,每天
反复唠叨的着的故事
富家小姐的日子好当吗?
天天对镜贴花黄,吟一些对影小诗,如
现在对着阳台物事写抒情诗的白领
大概一个心理,盼望着白马王子,或宝马王子
小姨遇上了一个骑马的,绝对雄武
连家一窝端了,小姨边仇恨,边成了他的押寨夫人
随之革命来临,姨夫被崩了。他好像也亏,一辈子
只抢了一次财,抢了一次色,还是老婆
革命让小姨守了寡
只是后来又革命,小姨又被揪斗,她成了五类分子
却小心藏住这红木匣子
上面有游龙、戏凤,革命和关于爱情的一些影子
二 《小姨论爱情》 图 (2)
爱情院子里那口古老的缸
盛满水时,怕它干涸
下雨时,鱼儿有时会溢出
白莲在里面,或者不开,或者
极快地败了
小姨或许在怀念土匪丈夫
那时,他为她挖了一口池塘
塘底肥沃,不会泛上黑色的淤泥
像小姨那些偶尔仇恨,偶尔沉溺的夜晚
后来小姨被革命改造好了
没有污染,却也不会再开花
她陈旧的梳妆盒里,至今有一枚
枯黄的莲子,我相信
是她土匪丈夫,喂到她嘴里
至今未来得及下咽的那颗

三..《芳草萋萋》 图 (3)
有理由怀念从前
如那时青杏时节
如那时相思尚未成熟,泪
沾满青色的眼眶
我在想,如果没有兵荒马乱的年月
小姨可能顺着山路一路往下
山下,有一个网吧
她领着一群孩子,有她的,也有我的
来喊我回家吃饭
她家会在山上,没有大宅,没有红木盒
她有时会用衣襟擦一下手
把一串串红樱桃
塞我嘴里,笑嘻的看着我
上网,聊天,写诗,勾引女孩子
而且,还不告诉我的老婆
    暮颜赏析:我曾反复的看这三幅画,脑海里会闪现一些画面:关于旗袍,关于富家太太,关于一些某个年代的一些故事。然后我看到了康桥的赏图诗,也是反复几遍的看,很是震撼,可以用我自己的观点说,这是我看过的我觉得最好的赏图诗歌。
    赏图诗歌一定要有两个字,“赏”-----作者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然后才是“图”,那就是画面感-----也就是画要说的话,只有这两者最感性的结合,诗歌才会有生命,图也才会有作者的“生命”,这种态度的诗人必须责令自己在事物时空形态的因果关系上对诗歌文本作出真实的承诺。
面对别人的作品,他的能力及和解方法只能见谅与自己的诗歌认识论,他的精神高地从来极少达到和谐,那里众声喧哗却迫使他在这种背景中屏心静气地深入诗歌内部考察和判断,让他在多种可能性中渗入万物的骨髓,以隐忍和敬畏的态度提取自己的写作方向-----用自己的个性语言或者是自己的感性理解给图片创造出血脉以及皮肉。“城南旧事”------一个“旧”字,把文字和画面的基本基调已经定格,“-兵荒马乱的年月,小姨爱上一个匪。”---这个题记交待了故事的脉络,也强调了诗歌的情感走向,作者知道这会得罪许多善意的受众,但这与诗歌文本自身一样难以平衡。他对公众文化的得罪是必然的,否则他就要得罪诗歌自身;他必须绕过常人的眼睛给事物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理由,离开公众许可的线性时间来辨别事物可能高出一头的真实性;他甚至无法得知自己究竟有多少双手已伸进事物内部,但他常常会用看似相当“虚假”的口气为他笔下的事体从新命名,“红盒子是紫檀木雕刻,游龙戏凤/我反复端祥,像旗袍银袄的姨妈,每天反复唠叨的着的故事”而他的这种“虚假的命名”正是他作为诗人的超常规能力,也反而成全了他在事物面前的信誉度;因为他在那里看到了事物更为独特甚至更为完整的面貌。我们宽宥他已经摒弃了安稳的逻辑性,宽宥他所占有的全是含混和迸裂的整体:那里的时空是环循的而非线形的,那里面目繁杂但显得安谧;我们看到了他的写作在失控中已得到对称,“却小心藏住这红木匣子/上面有游龙、戏凤,革命和关于爱情的一些影子”这不仅是文本的对称,也是画面的对称,从故事的情节拉回到画面的内容,让读者在一次从沉湎的旧事回到这古色古香的图画之中。
    到第二幅画面-----作者衔接了第一副的画面基调,转承第一个故事的情感脉络“爱情院子里那口古老的缸/盛满水时,怕它干涸/下雨时,鱼儿有时会溢出/白莲在里面,或者不开,或者/极快地败了”作者延续自己的思路和手法,记得先交待画面的内容,而由此牵扯出另外一种悲怆的感觉,小姨的故事还在继续,那池塘,那莲子,勾起她太多的记忆:“她陈旧的梳妆盒里,至今有一枚/枯黄的莲子,我相信/是她土匪丈夫,喂到她嘴里/至今未来得及下咽的那颗”作者对他多表现的这一切可以值得放心吗?他使诗歌出现新的体形,这一切本来多么值得狂喜和信赖,但正是他的无中生有使诗歌又处在拐弯处。他达到的新的平衡只是暂时的,因为诗歌因他这种崭新的确立又有了新的去向,诗歌中陌生化的另一头又已出现。这真是天意,诗人的天性总与诗人自己作难,它不会让诗人半途停下,他心中的诗歌平衡感似乎总在摇摆着,甚至本来就是摇摆的,根本就没有值得信赖的因果关系。但这种摇摆感使诗人树立了自己的写作信心和高度,也使他的写作显得更为可靠。
     第三幅气势和前面的两幅由内置的区别,所以,作者匠心独具的把笔锋一转,用了“如果”的概念,“我在想,如果没有兵荒马乱的年月”----只这一句,转换的诗歌的场,转换了叙述的场,让三幅画的故事情节结合得天衣无缝,没有刻意的拼接痕迹。“她家会在山上,没有大宅,没有红木盒/她有时会用衣襟擦一下手/把一串串红樱桃/塞我嘴里,笑嘻的看着我”这里巧妙的八画面连接起来,所以,建议作者可以把后面的几句去掉,或者更会符合你写作的初衷。
    “当我说一幅画!这时我的声音赋予那淹没的记忆以所有画的形态,于是从那里生出一种不同于通常花萼的东西,一种完全是本质的、柔和的东西:一幅在所有画中找不到的画。”想获得这样的画面和语言,诗人就必须使得自己掌握一种咒语式的可以无限生成的揭示客观物体纯粹本质的语言,这种语言是蕴涵着故事性的,具备了和谐完整的形声色意的,可以完成自主的动作的,具备自我样态的语言,它比日常语言更高级,因此,诗歌高尚地帮助了语言。语言在这里更多的行使了象征和隐喻的功能,诗人必须割断和现实的联系,进入到一种虚空的无限中去,才能感受到那神秘的来自不同时空的,向着不同纬度拓展的域的交界的可能性。诗人首先是一个具备了超验性的功能的,又同时拥有被阉割的不完整性的混合体,才能够进入到诗的场。
     但作者一直对习惯性写作持着“背弃”的态度一路走着,每一次看这篇上涂诗歌对我而言都是一种“清场”,在“清场”中我心中的大风吹着,吹着我的骨血,也吹着文字中不洁的尘粒。在极少的时刻,我看到了诗歌的幻美、阔远相应的和凛冽。
                 
发表于 2006-4-24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说一幅画---赏图诗歌《城南旧事》赏析

评的真好.深刻细腻到位...学习.问好暮颜
发表于 2006-4-24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说一幅画---赏图诗歌《城南旧事》赏析

还说你消失了,原来是去弄“春风”去了。诗歌和评都让我如看“天方夜谭”一般。这种如晓雾涌出深谷的感觉,好久没有了。红并推精。
发表于 2006-4-24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说一幅画---赏图诗歌《城南旧事》赏析

野桥推精。
偶操作....问好
发表于 2006-4-24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说一幅画---赏图诗歌《城南旧事》赏析

暮颜辛苦了。挂起来。顺便问候康桥!
发表于 2006-4-2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说一幅画---赏图诗歌《城南旧事》赏析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看图诗和评。。
发表于 2006-4-24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说一幅画---赏图诗歌《城南旧事》赏析

很感动暮颜用心的评析,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把自己也不太明确的东西,分析的有迹可循。
在红颜看到这幅图时,本来觉得无处可写,图没有任何特色,除了那一块地板上的木盒,湿渌渌的地面让我想起江南的感觉。想起那部电影,城南旧事,于是写出这一串,看着第一幅写完,再看着第二幅的编下来。
我总会想起民国时期的感觉,于是,把这首诗写的旧了一些,至于第三节,拉回到现实,是想,如果没有那些纷争,世事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暮颜的评析说出了自己也不太清楚的一些追求。或者,因为看的诗多了,会逆反一味的抒情,于是,写诗总想跳出一种格式,情感的,角度的,习惯的,,但总做不好。
愿与大家一起努力。
再次谢谢暮颜,深深的。。。你说的最后那些去掉有理,有些轻佻了,也有时破坏这种气氛。。。[br][br]-=-=-=-=- 以下内容由 康桥 时添加 -=-=-=-=-
我给别人写评多,别人写我的,这是第一篇这样用心的,,转我论坛华夏文艺了,去炫耀一下,,
发表于 2006-4-24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说一幅画---赏图诗歌《城南旧事》赏析

再细读康桥原诗和暮颜的细评,心里不禁感动,为这份细致的情思。写诗的与评诗的以及读诗和评的人,心灵能够因为一首诗而相通,多么难得呵:))
问候康桥和暮颜,向你们学习!
发表于 2006-4-24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说一幅画---赏图诗歌《城南旧事》赏析

解读的好评的好诗也好 不足之处是下面一段 太露 个人愚见

天天对镜贴花黄,吟一些对影小诗,如
现在对着阳台物事写抒情诗的白领
大概一个心理,盼望着白马王子,或宝马王子
发表于 2006-4-2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说一幅画---赏图诗歌《城南旧事》赏析

如此细致到位,青梧收藏并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06-4-24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说一幅画---赏图诗歌《城南旧事》赏析

康桥的诗歌另辟蹊境,看似明白,实则难评,简单评说易流入平庸,升华太高又背离原诗旨义,而颜拿捏的恰倒好处,不易!学习!
发表于 2006-4-25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说一幅画---赏图诗歌《城南旧事》赏析

问好楼主及作者!好诗好评!
发表于 2006-4-25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说一幅画---赏图诗歌《城南旧事》赏析

评论相当精彩,学习。
发表于 2006-4-25 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说一幅画---赏图诗歌《城南旧事》赏析

学习?郁闷!
发表于 2006-4-25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说一幅画---赏图诗歌《城南旧事》赏析

诗与评的敏感都极到位,学习。
只是象“一口池塘”等,可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5 00: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