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三缕九转

洗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9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唱三叹,真的不错!只是太过阳春白雪了吧?嘿嘿,挑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学写诗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8-19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0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0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好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0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精道的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没上,三天后一看成了这样,真是惭愧阿……

诗歌报是个深不可测的潭子,大鱼都在很深的底下……先谢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1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缕九转 于 2006-8-21 08:45 发表
周末没上,三天后一看成了这样,真是惭愧阿……

诗歌报是个深不可测的潭子,大鱼都在很深的底下……先谢平仄~~

是啊多来才能跟上节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1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一样的画面质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1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能说什么呢?还是细细地品吧,比说什么都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藏而不露,柔韧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非常感谢各位错爱,有无以报答的苦闷



谷版眼准,转的有问题。这本来不该是一首诗。

以下开始让平仄哭笑不得的掉书袋:


“捞玉”

和田采玉之俗可以追溯到2900 年前的西周穆王时代。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十三年,穆天子驾八骏之乘漫游西域,发现昆仑山是“西域之良山,瑶玉之所在”,命随从攻其玉,得两种玉石的精华,一种叫王茉,一种叫枝斯,“戴玉万只”而归。从此,和田人的采玉活动经久不衰。

相传过去和田城外有3 条河流,东边是出自玉的白玉河,西面是出绿的绿玉河,再往西是出黑玉的墨玉河。每逢夏季,山洪暴发,昆仑山的玉石顺水冲人河中,人们排成排,手拉手顺河而行,脚下一触到玉石就弯腰拾起,全凭脚上的功夫。以上的采玉风俗至今依然盛行。特别是在枯水期下河“捞玉”之俗,近几年更是有增无减,不断有从河中捞到玉石的消息传来。

玉属阴性,捞模时最好有同属阴性的女子下水。月亮亦属阴,因此月光下水中有玉时,水面上会泛出闪闪银光。人们循光而去,往往能找到白如羊脂的美玉。

清代椿园写的《西域闻见录》中记述了当时捞玉情景。说:"河底大小石错落平铺,玉子杂生其间。采玉之法,远岸官一员守之,近岸管官一员守之,派熟练回子或三十人一行,或二十人一行截河并肩,赤脚踏石而步,遇有玉石,回子即脚踏知之,鞠躬拾起,岸上兵击锣一声,官既过朱 一点,回子出水,按点索其石子去……”

《天工开物》一书中所附的白玉河捞玉图中,可见人们于月光之夜在河中边察玉。宋应星在书中说:"凡玉映月精光而生,故国人沿河取玉者,多余秋间,明月夜望河候视,玉璞堆积处,其月色倍明矣。凡璞随水流,仍错离乱石浅流之中,提出辨认,而后知也。白玉河源向东南,绿玉河源向西北,亦力把力把,其他有名望野者,河水多聚玉。其俗以女人赤身没水而取者,云阴气相召,则玉留不逝,易于捞取,此或夷人之愚也。”

关于捞玉方法,古代文献虽多有记载,然而,由于古代对玉的宗教化,采玉蒙上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有一些不科学的说法,如"踏玉"、"月光盛处有美玉"、"阴人召玉"等等。对这些说法,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实验,认为有澄清的必要。

"踏玉"说,认为采玉人在河水中凭脚下感觉,可以分辨出玉和石来。《西域闻见录》中就有此说,如说:"遇有玉石,回子脚踏知之。"实际上,和阗玉子玉杂于乱石之中,子玉与其硬度相近的石英岩,硅质岩等砾石,经作者实验,脚触感相似,踏脚区别不开。又访问多年采玉老人,也认为脚踏辩玉不存在,因此,古人河中捞玉,关键是凭眼睛观察,当发现可能为子玉时,即拾起再仔细区别。

"月光盛处有美玉。"这种说法见于《唐书》等历史文献中,如说:"月光盛处必得美玉,""玉璞堆积处,其月色被明",这是说:再月光之下,子玉特别亮,如见到月光下很光亮的石头,必得美玉。现代友有人解释为:因玉多洁白润滑,反射率较大,故显得月色倍明。实际上,和阗玉的折射率和反射率不大,不具发光性。经实验,在夜晚明月当空的水盆中,和阗玉与同一颜色的石英岩或大理岩砾石没有什么区别,没有见玉因月色而倍增的情况。有经验的拣玉者,辩水中之玉,主要看玉的油脂光泽和色泽。

"阴人招玉",这是古代当地人的迷信之说。古代有的官员认为玉聚敛了太阴之光,是聚阴之光,如有阴气相召,则易于捞玉。于是,强迫妇女下河捞玉。在强劲秋风吹佛的水里,妇女在河中捞玉非常辛苦。


*     *     *     *     *     *      *     *     *      *     *     *     *     *


本来准备认真写石头,搜了些关于玉器的名称和传说,以上是搜出来的结果……用女人在水中找玉当然是很诡异……但是用诗句不好写,这个场景在脑子里已经转了很久。本来再放下去,可能还会再转上三五个月,然后出来另外一个。但是上有平仄……我又不得不急着把他抛出来。

结果村庄一段的感觉是虚假的,用了方便的南方水乡套上去以后,往坏里说是不一致,往好里说……是更诡异了。

赤色的马累赘,不知道从哪里来。但是……也是不得不如此,实际上……跟情欲有关。所洗的纱也是从空无中莫名的来……总的来说这都是焦虑不静的恶果

[ 本帖最后由 三缕九转 于 2006-8-22 12: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8 09: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