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86|回复: 12

<国庆诗赛>红船上的毛润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8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庆诗赛>红船上的毛润之

这艘船从大泽乡
越水而来
徜徉在烟雨迷潆的南湖
往日吴秾软语的湖面
风生水起
冬宫的炮声同时
抵达烟雨楼上的铜钟
回荡声中
天空洒下无数的铁
落在了这艘船上
谁也不曾想到
一艘普通的画舫
是革命胜利的曙光
最先照亮的地方


同时照亮的是一张
来自桔子洲头
年轻英武的脸
中分的发式
左边是工人
右边是农民
中间就是一条革命的道路
通向井岗山
通向草地、大渡河、延安
在1949年10月1日
抵达天安门城楼


这个高个子湖南人
目光坚定
看着身边红色的的同志
把手握成枪的姿势
女性般柔美的脸
是这颗大理石般头颅
唯一温柔的地方
这部分是属于爱情
属于骄杨和诗歌
而下巴上的那颗痣
就象一枚跃跃欲试的鱼雷
要为革命杀出一条血路



1921年7月23日
一个姓毛的布尔什维克
坐上了船长的位置
调正了罗盘的方向
在他的周围
十二颗红色的心脏
如十二台功率巨大的发动机
一起轰鸣

千里之外的紫金城
摇摇欲坠
发表于 2006-9-28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题材大气,角度也有可学习之处,尤其这几句:

中分的发式
左边是工人
右边是农民
中间就是一条革命的道路
通向井岗山
通向草地、大渡河、延安
在1949年10月1日
抵达天安门城楼
——发式能引发作者如此巧妙的构思,欣赏:)

短短数行把那段历史作了概括评论,不容易;)
缺憾处1/2节之间的连接有点生硬不够自然,从2开始都是描写人,通看起来1似乎有脱离主题稍远之嫌
赫赫,问好w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二草妹子阅评,我写诗基本上是一挥而就的,这首让我写了四天,还是不满意,因与诗友有约,时间已到,才贴了上来,希望朋友们出出注意,再好好改改.先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9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够大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9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高个子湖南人
目光坚定
看着身边红色的的同志
把手握成枪的姿势
女性般柔美的脸
是这颗大理石般头颅
唯一温柔的地方
这部分是属于爱情
属于骄杨和诗歌
而下巴上的那颗痣
就象一枚跃跃欲试的鱼雷
要为革命杀出一条血路

此节形象把握准确传神,让人感到主席的个性和风骨.
通篇来看,作者似乎未完全思考成熟,致使诗意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有些游离摇晃,虽然用了诸多历史意象,但似缺一个思想和情绪的主轴,有点表面化,有堆砌之嫌,开掘的深度稍有不足或不太精当.建议围绕题目,从主席个体进行阐发.对1节与二草同感.4节的表述不符合历史(那时主席还不是"船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月清辉 于 2006-9-29 13:55 发表
这个高个子湖南人
目光坚定
看着身边红色的的同志
把手握成枪的姿势
女性般柔美的脸
是这颗大理石般头颅
唯一温柔的地方
这部分是属于爱情
属于骄杨和诗歌
而下巴上的那颗痣
就象一枚跃跃欲试的鱼雷
要 ...

晓兄说得在理,下来再改.只是第四节的史实,表面上看似硬伤,但从现在这个角度去看也说得过去,依靠工人和农民,用武力推翻旧政权,都是毛首先提出并行动的.参加会议的十二个人中,党内大腕末到,其余的要么献身的早,要么改变了方向,想想只有毛主席才有资格当船长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不知有没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9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会议的十二个人中,党内大腕末到,其余的要么献身的早,要么改变了方向,想想只有毛主席才有资格当船长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不知有没有道理."
可以模糊时间概念,放进历史的深度来表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9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抓住历史许多点位乘风而来,可见其高度概述的能力,认知角度还可以创新,不一定依着时间顺序,如果好生调整一下也许更显革命的波澜壮阔。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30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ingjing 于 2006-9-29 11:59 发表
够大胆,问好!

是啊,有一点冒险,没写好,谢版主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30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月清辉 于 2006-9-29 15:17 发表
"参加会议的十二个人中,党内大腕末到,其余的要么献身的早,要么改变了方向,想想只有毛主席才有资格当船长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不知有没有道理."
可以模糊时间概念,放进历史的深度来表述.

再次感谢晓月兄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30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马丁 于 2006-9-29 20:35 发表
这首诗抓住历史许多点位乘风而来,可见其高度概述的能力,认知角度还可以创新,不一定依着时间顺序,如果好生调整一下也许更显革命的波澜壮阔。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问好

谢谢马丁指点,很有道理.下来改.

[ 本帖最后由 wj208 于 2006-9-30 14: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30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党爱人民!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30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九步 于 2006-9-30 14:02 发表
爱党爱人民!

问好!

爱党爱人民!谢谢九步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20 2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