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石头还给石头
——海子诗歌《日记》赏析
文/霜白
海子原创《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这首诗是海子于1988年7月25日在火车上经过德令哈时而写下的。诗题为《日记》,实际上它对于作者而言也首先是一篇日记,然后才是一首诗歌。海子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他的一些生活经历和想法全部都以诗歌的形式体现出来了。海子在短短几年的诗歌创作中有过相当长的一段流浪的生涯,这成就了他一批相当优秀的抒情短诗。在海子生前几位女友中,诗中提到的“姐姐”是她非常崇拜的一个,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部边缘的德令哈是她的故乡。因为这位“姐姐”,海子曾经几次在流浪中特意赶赴德令哈,可是没有一次在那里见到过这位女孩。海子写这首诗的时候,她正在遥远的北京。
诗歌开头就非常朴实,完全是白描的手法,用简单的几个线条就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这一句既写的是实景,又表达的是自己的内心,七个字点出了自己孤独无助的心情。
紧接着诗人把这种孤独逐渐深化。“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这两句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看似率真随意的两笔,实则是在诗人内心水深火热的痛苦中锻炼出来的钢铁。后一句近乎神来之笔,把这种痛苦和空茫渲染到了极致。就连自己的泪滴也握不住,想哭泣却不能哭泣,能哭泣却又不能挥霍自己的情感。这两句使我想起东坡《江城子》中的句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简短的几个字,囊括了内心的好几层矛盾。“走遍一切泪水/仍旧只是一滴”(海子《星》)。凝练的句子,读来让人揪心。
紧接着是一句重复“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和首句呼应。从节奏上看,这里反复吟咏,一唱三叹,正是诗人情感起伏的外在表现。“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又是一句环境描写,采用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出诗歌的氛围和诗人内在的情感,自然妥帖,不露痕迹。
到第三节,诗人几乎对一切绝望了,在整个德令哈,他感到没有一片土地可以安放他躁动不安的灵魂,能安慰和温暖自己的也许只有自己,只有笔,只有文字,只有诗歌,他只有完全退回自己的内心,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但也许得不到,可他只能这样做了,只能这样努力。这里的省略号和两个句号用得准确巧妙:一个省略号落得矛盾颤抖,两个句号使这两个工整的句子有了刀劈斧砍般的力量。
从第三节自然而然地就过渡到了第四节。也可以说第四节是第三节的深化和细化。“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是诗人在痛中思痛——不是痛定思痛,他虽然仍旧无法自拔,但我们可以感觉到在他内心最隐秘的地方已开始变得理智了,就是他感到了自己的无限渺小,自己的无能为力,再做什么都是徒劳的,他只有闭上眼睛,回到内心,让那颗心自然、自由地平静和悲伤,在此刻,只有这样做才是有意义的。“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长”呈现出一幅宁静、安详、空旷寥廓的画面。“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写到这里,似乎诗人的心境已豁然开朗,其实上却是一种更大的空茫,从这里也可以感觉到一些海子的精神境界。接着水到渠成地引出结语“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语言行进得平稳、平缓。感情从激烈慢慢回到柔软,诗行停止得恰到好处。
整首诗直抒胸臆,情真意切,用词朴素,明朗清晰,几乎看不到丝毫雕琢的成分,情感过渡得自然而然。从诗歌的节奏上看,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和思想的表达水乳交融,浑然天成,读来结实有力,就像一块石头或铁器击打着你的内心,沉痛感人,可以说是海子抒情短诗中的上品,在中国的现代诗歌中,也可以说是一篇难得的、雅俗共赏的抒情佳作。
诗歌是散文的语言永远无法对等和抵达的。诗中所包含的东西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很强烈地感到了语言的匮乏。实际上我的这些文字只是掀开了这首诗的一个角,是我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一部分。诗歌是无限的。
2006年10月2日
[ 本帖最后由 霜白 于 2006-10-3 20:5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