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657|回复: 27

野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5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野孩子(童年记事)/文:李剑波

甘棠山

甘棠山下是我家,前溪黄鹤戏桃花。
恶竹千尺映瓦屋,门前蜜柚断枝丫。
爬上山头放眼望,满目尽收好庄稼。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家乡”,要求写四百字以上,我偷懒,只写了以上那几句,老师只给我打了59分,是全班最低分,但在我眼里,我的家乡甘棠山就是这样子的。
        我的老家在重庆中部的汪家洞乡甘棠村,甘棠村因甘棠山而得名。细究起来,甘棠山这得名也有些来历,那山不过是方园不过一里的小丘而已,周围住的百十户人家都姓李,皆我本家,据说是明朝洪武年间湖广填四川来的,始祖名叫李亿,其他的不得而知。相传清朝末年,有人在山上挖土,挖出来一个小瓦坛,瓦坛里面有本书,书上记载了李亿由湖南来忠县的经过以及后裔分布情况,由此人们就将无名小丘取名为干坛子山。后来有人觉得干坛子山不雅,就取其谐音甘棠山了。地名普查的时候,竟改成了“干塘村”。不过我们大家仍旧叫它甘棠山。
       甘棠山的北面叫寮叶塝,是一片慈竹林,听老辈人讲,从前没有慈竹的地方长满了一种杆小叶大的竹子,就是寮叶竹,那竹叶可做斗笠,还可用作每年端阳节时包粽子,可惜我当小孩子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寮叶竹,长寮叶竹的地方差不多都开垦成耕地了。
        我家的院子叫做李家院子,就座落在寮叶塝,是一个木瓦结构的半边山王庙院子,正屋座南向北九柱三间,中间是堂屋,大门退后一柱,称之为朝门口,堂屋大门的门坎有两尺多高,上面钉了一排大园头铁钉,大门的两边是大花格子窗,院子的西边有一间横屋,按照常理,应该是院子的东边也有一间横屋,形成对称的布局,而我们家的院子不是这样的,据说是取紫气东来的意思。院子的中间是大青石铺的坝子,外边,也就是堂屋的正对面,有两间独立的小矮房,是用来收藏农具柴草的。
        实际上这两间小矮房也是有说法的。寮叶塝下面有一条小溪,一年四季流水不断,清彻见底,常有白鹤和鹳在沟中觅食,所以叫黄鹤沟。黄鹤沟的北岸,也就是我家院子的正对面是汪家山,汪家山上有一块直径大约三米的圆石,叫做风动石,传说下面压了一个恶鬼,每当刮风下雨的时候,恶鬼就想跑出来,在石头下面拼命地挣扎,那风动石就不停地转动,邪气直冒,为了挡住邪气就建了那两间小矮房。
       我家地坝边上有一棵柚子树,是父亲小时候种下的。在我童年时候,柚子树直径已有尺多,树冠差不多一间房子那么大,树下有一张小石桌,夏天我们常在石桌上吃晚饭,晚上在树下搭起竹凉床睡觉。这根树每年都要结很多尖顶红瓤的柚子,成熟的柚子跟我的小脑袋差不多大。成天盯着高高的柚子树,我总是等不及柚子成熟,从秋天就偷偷地摘来吃,开始有点苦麻味,越到后来就越好吃了。有一次我一连吃了三个,拉了好几天肚子,隔了好久还有人拿这事儿笑话我,说我是“漏斗屁眼儿”。冬天摘柚子的时候,妈叫我挨家挨户去送,生产队里每家一个,让大家都尝尝鲜,大伯和二伯家要送十个,多了我拿不动一般是叫他们自己来背,我们自己吃的就让它留在树上,想吃了就摘。
       农家往往离不开牛,犁田耙土一类的重活大多是牛儿代劳。我家的牛是我童年时候的伙伴,几乎每天下午我们都在一起。我每次放学回家,牛儿老远都在打响鼻,我便一路小跑放了书包牵了牛绳往后山而去。牛儿在身边静静地吃草,我站在山头瞭望,田野里绿油油的稻子连成一片,像块绿色的大毡子,田中的小道犹如毡子中间的缝线,人们在缝线上蠕蠕地爬着,就像一些黑色的蚂蚁。傍晚时候,蚂蚁们说着笑着扛着锄头往土屋里走,我和牛儿一前一后地下了山,我唱歌,牛儿兀自打着它的响鼻,我们的合唱响彻在落日余晖中。
        去年春节,我带着儿子回老家,在我堂哥家住了一晚,二十多年没有回去,我家的老院子早已没人住,破败不堪的样子让人生出许多伤感,地坝上厚厚的青苔,柚子树不见了踪影,小矮屋的废墟上居然长出了几丛寮叶竹,我本来想去黄鹤沟看看,但是到处长满了野草,已经没有了路,从草丛里窜出一只野兔,我慕然想起一句诗:“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而今,甘棠山、寮叶塝、黄鹤沟、李家院子,我梦绕魂牵的故乡,已随着岁月的流逝离我远去。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5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2.抓鹤记
        我七岁那年从城里回到乡下,准备上小学,由于是年底出生的,开学的时候还不到七岁,学校不要我,同龄的小伙伴们都上学了,没有人和我玩,我就一个人天天到黄鹤沟里捉螃蟹抓小鱼,那日子既闲散又忙碌。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捉一只白鹤玩玩,我先是用麻绳做了套子,把套子放在白鹤经常出现的地方,再把自己用树枝伪装起来,以为这样就能抓到白鹤。可是守候了好几天都没有见到有白鹤来,我有些着急,整天嘀咕着这事儿。妈告诉我,白鹤很精灵,只要有人在,无论你怎么伪装它都不会上当的。
       我于是偷了妈的钱,到街上买了10个老鼠夹子,心想无论如何都能夹住几只白鹤。我将老鼠夹子用绳子栓好,打开后并排放在水中,我在山坡上的树荫下远远的看着,不一会来了两只白鹤,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眼巴巴地看着那两只白鹤在沟里来回走动,心里默默的祈祷“白鹤呀,快点踩我的鼠夹子啊!”太阳落山了白鹤飞走了,我才跑下河沟去收我的鼠夹子,就在我收最后一个鼠夹子的时候,一不留心夹住了手指,流血了,钻心地疼,我急忙把流血的手指放到嘴里使劲的吸,听妈说,受了伤如果没有药,只要赶快用嘴把伤口吸干净,就不会化脓。
       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则睡不着,我想如果鼠夹子多一点就好了,打算第二次偷妈的钱去买,但是又怕妈发现了,犹豫着终究没下手。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去找我舅舅。第二天一起床,我就大声对妈说:“妈,我想舅舅了,我要去看他。”我妈很高兴,说:好啊,你自己能去吗?我说,没问题。事情就这样决定了,当天吃过早饭就准备出发。
        到舅舅家很远,中途要经过拔山街,妈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回来的时候在拔山街上买一碗烩面吃了再走路,免得肚子饿。那时候烩面九分钱一碗,里面有肉丁,海带,我最喜欢吃了,每次上街,妈都给我买一碗,她总是看着我吃,自己从来不吃,有时候我用筷子夹起喂到她嘴边,她说不好吃。我感到很奇怪,很多我认为好吃的东西,妈都说不好吃,冬天生产队杀猪,每家分一小块,妈总是先切一点下来,炒给我吃,剩下的要留到过年的时候家里来客人吃,她说肉有毛腥味,所以她不吃。多少年以后,我参加了工作,妈也进城和我住在一起,她什么都吃,我才明白,妈以前为什么不喜欢吃好东西。
        我揣着两毛钱到了舅舅家,舅舅大老远就笑眯眯地夸我,说我能干,小小年纪,这么远的路自己一个人就来了。我外公外婆去世得早,妈是舅舅带大的,他很疼妈,当然更疼我。表姐也很疼我,小时候最喜欢表姐,她比我大7岁,样子和我妈差不多一模一样,很漂亮,我每次到舅舅家或者是她来我家,我都和她一起睡,总是搂着她睡,冬天冷,她说背挨背睡暖和,我不干还是要睡在她臂弯里,搂住她的脖子把一只脚搭在她肚子上。我在舅舅家住了一晚,舅舅把我送到拔山街上,给我买了一碗烩面,还给我两块钱,他就回去了。舅舅走后,我用他和妈妈给的钱买了11个鼠夹子,可以说达到了只身去舅舅家的预期目的。
        从舅舅家里回来的第二天,我吃过早饭就下沟了。我将21个鼠夹子全部打开放在沟里,照例到山坡上的树荫下躲了起来。一会来了一只鹳和两只白鹤,我密切关注着它们的行动,眼睛一眨不眨,身子一动不动,就连呼吸都尽力屏住,深怕一不留神又落空了。我按住性子耐心地等着,几乎能听得见心跳。忽然那只鹳扑藤着翅膀“啊――欧――”地惊叫了起来,那两只白鹤一下子飞走了,我知道它被夹住了,我急忙往下冲,跳到沟里跌了一交,爬起来扑了过去,没有扑住那鹳,我抓住麻绳拉,它一边惊叫一边扑打着翅膀往天空挣扎,我的手刚要抓到它的腿的时候,它一下子挣脱飞走了。我呆呆的站在溪沟里,成了落汤鸡。我不敢马上回家,怕妈痛骂,索性把衣服裤子脱下来,凉在溪边的石头上,赤条条的在溪里抓螃蟹。直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衣服才干。
          回到家里,妈一再追问中午为啥没回来吃饭,看那样子差点急哭了,我只好老老实实说出了全部情况。妈妈没有骂我,只是叫我以后别再这样。


[ 本帖最后由 雅仙 于 2006-10-15 01: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5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朋友,童年在我们的记忆中是永不能忘记的
欢笑和泪水记录那些年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5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差不多都是叙述的文字,读后觉得,你还得往下写,组成农村生活的巨幅画卷,读着才畅快。
只是个人看法。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5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3.捉翠鸟

        从我记事时候起,妈的肚子就疼,我常常看见她强忍痛苦的样子,一手捂着胸口下面偏左的地方,一手撑着桌子,有时候把肚子抵在桌子转角上,脸色蜡黄,汗珠不停地往下淌。我看着她的样子,心里急成一团,不知道怎样才能缓解妈的痛苦。那时候爸爸在城里工作,管着几万人,几乎常年不在家,家里的一切都靠妈一个人。等到爸爸把妈带到城里一检查,说是妈得了隔食病,现在想来可能是胃窦炎,带回来许多中药,吃了大约一年,都没有效果。其实这个病需要的是饮食调养和卧床休息,但一家大小六七口人,哪一天能离得开妈的操劳呢?
       我留意着能治疗肚子疼的方法,跟年长的爷爷姥姥们打听,跟饱学的老师打听,更多的是跟医生打听,似乎都没有一次见效的妙方。不知听谁说,吃了打鱼雀身上的虱子肚子疼就会好,我于是把这条方子牢牢记在心里,寻思着啥时候去捉打鱼雀。
        打鱼雀就是翠鸟,黄鹤沟的翠鸟很多,比麻雀大一些,头大嘴长,尾巴很短,有点像啄木鸟,翠绿色的羽毛在太阳光下闪闪发亮,好看极了,经常紧贴水面一边“唧--唧--唧--”的叫一边飞行,飞累了就停在溪边的小树低枝上,有时也像直升机一样悬停在水面上,别看它若无其事地东张西望,两只眼珠可机警了,一旦发现小鱼便立刻俯冲到水里,很快又钻出来,长长的红咀叼着一条小鱼儿飞到树枝上,那小鱼就在红嘴唇上晃悠,整个过程也就转瞬之间。这样一只小鸟,别说它身上的虱子能治好妈的病,就是捉来养着,天天看它扑腾听它鸣叫也很过瘾啊。
        我对小伙伴们许愿,如果谁捉到一只翠鸟,我的玩具枪和滚珠车就让他玩一天。这两样东西都是爸爸去外地开会时带回来的,在小伙伴中间可是稀罕物,那枪足有两尺长,挎在身上就像真正的士兵,威武极了,滚珠车不用人操作就能自动滑行,还能自如地转弯,可神奇了。除了过年,平常日子我是不会给伙伴们看的,更不要说给谁玩了。我越是这样吝啬,大家越是向往,尤其是隔壁的二娃,都跟我说好几回了,要看看,我一直没答应。现在听我这样说,大家都很乐意,异口同声答应分头去帮我捉。可是几个星期过去了,谁也没有捉到。我有些着急,每天放学了就跑到黄鹤沟去看翠鸟,想找到它们的窝。有一天,我终于发现一只翠鸟叼着小鱼钻进了溪边土坎的洞里,还来不及脱了鞋子就下了水,往那土坎边移动。我屏住呼吸,聂手聂足地梭到土坎下面,但是我个子矮了,挨不到那土洞,我小心翼翼地从水底搬来石头搭在土坎下面,匆忙之中没想到弄出了“哗哗”的响声,翠鸟“唧--”的一声飞走了。我不甘心,还是垒起石头,站在石头上,把手伸进了洞里,洞里发出了“唧--唧--”的叫声,我继续往里面掏,在暖呼呼的细草中抓到了两只小翠鸟,我捧着它们兴高采烈地回了家,快乐得像一只小鸟。
        妈在院子里忙活,听我一路唱着跳着回来,笑呵呵的问:“我的儿子今天什麽事这样高兴啊?”我把手里的翠鸟扬得高高的,一溜烟进了屋子里。我把翠鸟放在宽大的方桌上,准备好一只碗,打算把翠鸟身上的虱子放在这碗里。翠鸟在桌上缩缩地发抖,不知道遭遇了怎样的灾难,可是我的同情心早已被药方子换取了,我扒拉着它们身上的每一根绒毛,试图找到人们所说的能治疗妈肚子疼的虱子,但无论怎样扒拉,还是没能找到虱子,倒是可怜的小翠鸟在不停的折腾下死掉了,我看着身子软软的小翠鸟,看着空碗,对着屋外大声嚎啕。妈听见了,慌慌忙忙跑进屋来,一把抱住我,也掉下了眼泪。
       十多年后,妈从乡下来到城里,跟我住在一起,她的胃病在吃药和小心调养中得到了缓解,此后好多年都没有复发。


[ 本帖最后由 雅仙 于 2006-10-15 14: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5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二位!后面还有很多,只是需要做些修改,我会慢慢往上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5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乡土色彩很浓,感觉很亲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5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读过什么书,当评手,觉得很不好意思,总怕说错话害羞.早上,评你的贴,觉得你还得往下写,组成农村生活的巨幅画卷,读着才畅快。现在看来,那感觉还真没有骗我,我很高兴,如果你能表扬我几句,我会更高兴.
这些年我都在城市混,但家依然在农村.我很喜欢你这些娓娓叙说的文字,觉得好亲切.朴实的文字,独立看,往往觉得不出奇,但连成片,组成巨幅画卷,那就会彰显大气概.期待下文!
祝福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5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金樽邀月 于 2006-10-15 15:27 发表
我没读过什么书,当评手,觉得很不好意思,总怕说错话害羞.早上,评你的贴,觉得你还得往下写,组成农村生活的巨幅画卷,读着才畅快。现在看来,那感觉还真没有骗我,我很高兴,如果你能表扬我几句,我会更高兴.
这些年我 ...

谢谢你!你评得很好,正是因为有你和大家的鼓励与点评,才使众多的朋友聚集在这里,非常感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5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恒心永在 于 2006-10-15 15:09 发表
问好,乡土色彩很浓,感觉很亲切

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5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小说呀  通过回忆 的手法 反映了农村的生活面貌   流畅自然的文笔  红之大家品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5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来温馨的回忆文字.
乡村,童年,读来亲切!
问好,继续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5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4.养鸽记

        别人送给大哥一对鸽子,雪白的羽毛娇小的身子,鸣声清脆嘹亮,一看就惹人喜欢,我常常端着饭碗守在鸽子笼前一看半天。这样可爱的一对鸽子,大哥却准备宰了吃,正一手拿刀一手提着鸽子往沟边去放血的时候,我大声地叫起来:“大哥,你不就是想吃肉吗?我用一只母鸡跟你换好吗?”大哥听我这麽一说,犹豫了一下,干脆送我了,还帮我编了一个鸽笼,挂在我家的屋檐下面。
   大哥是堂哥,是大伯的儿子。父亲那一辈有三兄弟,父亲是老三,上面是大伯和二伯。我和我哥从小就拜继给大伯,所以把大伯也是干爸,我们叫他大爸,叫大伯母大妈。大爸家有七个儿子,依次排列,因为在爷爷那一辈人中,爷爷排行老八,为了避讳,我们这一辈中就没有老八啦,我哥排老九,我当然就是老十了,所以我有个小名叫做“小石头”。我小时候很顽皮,哥哥们就叫我“茅屎坎的石头。”意思是说我又臭又硬。
     在我看来大哥是很有学问的,他从前是煤矿的会计,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煤矿吃不饱,就跑回来,当上了生产队的会计。他个子高高的,很瘦,背有点拱,俗称虾公背,别人背地里叫他“虾子”。他三十来岁就秃顶了,生产队经常在晚上开社员大会,只要他一到,大家都说不用点灯了,意思就是“电灯泡”来了。大哥除了不太会干农活,好像什么都会干,我们甘棠村和周围几个村方圆几十里,远近闻名,无论哪家有了红白喜事,都请他请当管事和司仪,一张嘴能把浩大的场面指挥得妥妥帖帖,热热闹闹。他经常帮人家配钥匙、修小闹钟,有时候猪牛生病了,一时找不到兽医,也叫他去看看,可以说是一方能人。
     他还会画小动物,用废牙刷画动物的毛,那毛跟真的一样,似乎充满了动感。我属猴他就给我画了一个猴子背着小背篓,我问他:“猴子为什么要背个背篓呀。”他说:“猴子掰苞谷掰一个丢一个,背个背篓苞谷就有地方放了。”
     我并不知道怎么养鸽子,估计和斑鸠差不多吧。从前养斑鸠的时候,知道斑鸠喜欢吃绿豆,于是我如法炮制,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就在生产队的地里摘一把绿豆,带回来给鸽子吃。大约关着养了一个月,大哥说可以打开笼子放它们出去了,说是出去了还会回来的,但是我还是不放心,又关了两个星期。这天早上,我上学前打开了鸽笼,它们却不愿意出来,我把它们抓出来,抛向天空,它们在我家院子上空飞了一圈,“咕咕”叫着向远方飞去了,我望着它们远去的方向长久地发呆,直到妈催我快上课了,我才扬着头望着天空跑向了学校。
     到了学校,我心里总觉得有些空荡荡的,上课老走神儿,眼睛总望着窗外的天空,有好几次老师点我的名字,但我却毫无知觉。上算数课的时候,老师叫我站起来,很严厉地批评我,我也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莫。好不容易熬到中午放学,我急急忙忙往家里跑,还没有进院子,就听到了“咕――咕―――”的叫声,我心里一阵惊喜,我的鸽子回来了!
      从春天到秋天,地里庄稼很多,用不着给鸽子投食,到了冬天地里庄稼少了,我就把红苕剁成苕丁给它们吃,等妈不在家的时候,也偷偷地拿谷子或者玉米喂它们。经常有其它的鸽子跟着我的鸽子飞来,大哥教了我一个抓野鸽子的方法。那时候家家户户种板烟,有很多晒烟的烟栅子,大多是用竹篾编的,有一米宽三米长,将两块烟栅子在坝子里架成人字,在里面撒上一些吃的东西,其中一块烟栅子栓上绳子,人拿着绳子的另一头躲起来,当鸽子钻进烟栅子下面吃东西的时候,就拉动绳子,两块烟栅子就倒下来压住鸽子了。用这个方法我抓到了好多野鸽子,我将它们关起来养一段时间后,就成了我的鸽子。
     抓鸽子的方法也可以用来抓麻雀。冬天家里碾米的时候,箩筐里装上谷糠,上面放一个筛子,用小木棍将筛子撑起,木棍上系上小麻绳,麻雀跑到箩筐里吃谷糠,就马上拉动绳子,木棍倒下来,筛子就把麻雀盖在箩筐里面了。有一次,我将箩筐端到床上,放下蚊帐,拿开筛子,麻雀飞出来,爪子抓在蚊帐上再也飞不走了,一次就抓了八只活麻雀,可是把蚊帐扯破了,妈心疼得半天没说话。
     大概也就两年多时间吧,我的鸽子发展到了二十多只,鸽群扩大了,屋檐下面挂满了鸽笼,后来大哥教我用竹子和牙膏皮做鸽哨,鸽哨的大小,长短不同发出来的声音也不一样。我给每只鸽子都安上鸽哨,只要听到哨音,就知道是哪只鸽子了。每天清晨和傍晚,成群的鸽子在我家院子的上空盘旋,它们飞在天空那景象真是壮观啊,扑拉拉的一大群,像一片浮动的云头。鸽哨声响成一遍,家里家外到处是鸽子的“咕咕”声,好听极了。     
       到了上中学的时候,我得住在学校,学校离家几十里,鸽子没人管,就逐渐少了,有的被大哥宰了,只剩下那两只老鸽子。那年放寒假回家,发现那两只老鸽子也不见了,我有些伤心,妈告诉我,不久前下雪的时候飞出去就没有回来。


[ 本帖最后由 雅仙 于 2006-10-15 17: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5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竹 于 2006-10-15 15:55 发表
是小说呀  通过回忆 的手法 反映了农村的生活面貌   流畅自然的文笔  红之大家品读

谢谢加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5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怀擎 于 2006-10-15 16:12 发表
读来温馨的回忆文字.
乡村,童年,读来亲切!
问好,继续期待......

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18 02: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