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战争,请走开
——读谢厌声两行《战争》微感
文/一叶凉绿
关于战争的罪恶,用尽所有笔墨,仍然罄竹难书。如果想用微型诗表现战争这样凝重的题材,将是很大的挑战。
“命如草芥”应该是诗人谢厌声写作微型《战争》的灵感源头,但是如果只是重复犹如草芥,不但流于俗套,笔力也将失之疲弱。从这个角度来说,诗人匠心的思虑带有冒险的成分,弄不好,成在柴草,败也在柴草。还好,诗人的挑战算是成功的,因为,他的以柴草作为中心意象的《战争》微型诗,至少达到了让人过目不忘的高度。
个人认为,这是一首将战争演绎到极致冷酷极致惨烈极致残忍的微型诗。诗人,没有从硝烟弥漫的浓浓战火入笔,没有从血流成河的红色剪影入笔,更没有从肉搏拼刺的刀光剑影入笔,那些需要以大场面做大背景的意象,不适合四两拨千金的微型诗。
诗人想到了单刀直入,这是最节省笔墨的好方法。他捕捉住每一个红尘中平凡人都必然渴望和平向往幸福的心理,单刀直入地从柴草样的尸体起笔写战争——战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尸体堆砌起来的肉体折磨与精神折磨;战争中的尸体是对生命终结的最大嘲笑。诗人是聪明的,其笔触所及的“尸体”切入口,选择得很巧妙,所以当他真正动笔描述战争时,已经不需要更多的技巧来帮助他担负关于战争带给人们的种种致命的沉痛伤害了。
被战争践踏的尸体本身已经足以触目惊心,而由尸体联想到等待焚烧命运的干枯柴草,不只是自然的哀悼与悲恸,更是必然的哀悼与悲恸。如果说,起笔时成功了一半,那么收笔的至关重要更显写者的笔力和功底。诗人的冷智慧再次得到证明,他仍然使用同样漠然麻木的语调,仍然使用同样扎人灵魂的柴草意象;他笔下的战争严寒,可以冻结读者眼睑上的每一根睫毛。
看吧,别眨眼。战争,让生命如柴草般成垛成垛地走开;战争,让生者脊梁透凉汗毛尽竖噤若寒蝉。哪天你或者我,也会成为柴草垛里的一根干枯的草吗?
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始终静止的沉默画面里,不但包涵战争的所有动荡所有震撼,而且怵然敲响生命可贵的长鸣钟。所有平安的宁静所有幸运的福分,永远提醒着人类必须清醒生命的真正价值。这些画面之外的声音,正是诗人想带给我们的他对生命无比热忱的爱,也是诗人从心底发出的呐喊——战争,请走开!
战争,我们应该如何让它走开?这是诗人留给自己以及每个读者的思考题,从他开始,从你开始,从我开始,从人类的每一分子开始,让这个世界远离战争,让地球家园永远吉祥。
附原创:《战争》
文/谢厌声
柴草样的尸体
柴草样的垛
后记:
写下这个随感,心情是复杂的。本来想在昨天九•一八纪念日的晚上完成的,但是因为时间关系,今天中午才抽了时间写好。
让战争走开,并不容易。
每天,都有战火在地球的某处蔓延;每天,都有战火的种子正在蓄势破土而出……
让战争走开,无法单纯。
当国难当头,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走向战争,走进战争,让战争尽快结束!
[ 本帖最后由 马丁 于 2006-11-1 00:3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