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女与稗草,柔弱的命运》读冯碧落《麦田的稗草》
先欣赏原诗
《麦田的稗草》
作者:冯碧落
不塌实的从众者,谦卑者,它最终的命运
一根明眼人的手指,这将是它最后的归宿
她有可能在众目睽睽中上演劫数
也有可能用恐怖消磨生命
她有柔软的手指和腰肢,她的骨肉匀婷,袅袅娜娜
麦苗的腰躯粗憨,笑容朴实
她水嫩柔弱被称为异类
巨大的阴影下的麦田,稗草惶惑的感到
太阳又一次洗礼天空
有人在不确定的某天指出:这是一个
稗子
一个稗草在等待不确定的手指
和被抛入空中的命运,这完全是
钉在白墙壁上的黑铁钉子,她渴望被遗忘
她咽下一生吃不完的寂寞。学会沉默
她不知道自己生存的意义。其实
是一种美
说好给落落一个评论,一下手又感到惶惑,准备的不充分,还有知识的不牢固和缺乏都给我写这个评论加大了不少难度。又感到年龄和经历的差距,在对事物的认识和辨别上我都远不如落落深刻和周全,何况写评论还需要系统,完整的诗歌知识。我在心里问自己,我有这些做后盾么。我能为落落的诗歌做一次系统而完整的解析么。答案是肯定不能。既然答应了落落就应该写。用四川话说我只好麻起胆子乱写了
落落的诗歌我读得不少,不时都会上她的博克去溜达,但是网络的浮躁让我变得不细心,基本很少读内容,大多数情况就是看有没有可读的句子,一般结构是否完整,这就不适合做学问。我可以全然不理会。我选的这首诗歌是《2005年年度精选》里的一首,主编是宗仁发,选了落落两首诗歌,一首是《化工厂上面的天空》,一首是《麦田的稗草》,曾和落落在QQ里说喜欢《化工厂上面的天空》,但是经过几次细读之后又喜欢上了《麦田的稗草》,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以物喻人,物人相通
诗歌的中,物的人化和人的物化原本不是什么新鲜技巧,据说超现实主义就依赖这一条,在诗歌崇尚个体思维的今天,少有作者能够如此自觉的进行众体思考,我把它归之为诗人的自觉性,落落说是思维的自觉性。个体思考的思维向度都是以自身为本体而进行的思考,这样的思考显然很难做到剔除主观因素而进行,缜密,严肃,客观,博大的思考在共鸣上虽然有帮助,但是失去了更多的“人性”支持。从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来分析,我更喜欢技巧基本完美,思考有特点,诡异,神秘和具体可感的诗歌,这样的诗歌完全具备切肤之痛。这些天我所租来梁羽生小说《唐代游侠传》未读完第一遍,都几次想流泪,究其原因还是作者细腻,逼真的描绘,真实可感。落落的《麦田的稗草》便又是这样的好例子,这些其实是题外话。落落没有采用一般的第一人称的写法,作者我在整首诗歌中并未入场。这真我的离场,从第三者的角度去叙述,我觉得是一大亮点,向我自己就喜欢用第一人称去叙述,这样做更好的屏弃了主观感受,而形成比较客观的思考,这就完全诗歌诗歌带有某种真理的可能,制造的场景在现实范围中能够成立
2,骨骼清奇,形象丰满
人有人格,物有物格,诗也有诗格,在武侠小说中经常描写。某某骨骼清奇,是习武的好材料,那么诗歌的骨骼是什么呢?
我觉得有两点
一,诗歌的结构,二,诗歌意境的澄明
虽然我把他们划分为骨骼大有断章取义的嫌疑,但我会说明我的原因
诗歌应该象玉器一样精致,落落的《麦田的稗草》在结构上做得好。一整体上从写稗草的命运,到最后又用它来结尾,一个圆形的结构,在局部上,还是有圆形结构,但是,又用此制造了不少缺口
如第二段,先仔细描绘,最后一句用水嫩柔弱进行概括,这样做一样有很好的结构,最后又说被称为异类打开了一个缺口,第二段是整首诗歌的瓶颈,起到把握方向的作用,还有,第一段,并没有仔细去描绘,而是进行精神领域的挖掘,第二段进行的具体描绘,后面两段正好与前面相反,这样制造的很大的落差,有张力,
3,比喻的新手段,视觉的挖掘
将草比喻成人,这是比较独到的手法,李白有将贵妃比喻成牡丹,一般将女人和草特别是稗草联系起来的很少,这一样是思维的自觉性,说明写的时候思考充分一个稗草,一个少女他们之间的差别多大啊,是命运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曾有人告诉我,比喻是思维的贫乏,但不同意,这诗歌又是一个好例子。又有人说,意象派重视通感将嗅觉,视觉,味觉,触觉等进行转换,但是落落仅仅选择了视觉,这不是思维的单一。我觉得原因有如下,一,视觉有很明了,不拖泥带水。二视觉常常能够很好的挖掘,便于深入。三,真实可感,形象,不玄虚,这些都是这首诗歌的优点
4,意义的扩大化
诗歌原本主张,形神兼备,哲学上形而上的思考,比较主张入世,所以杜甫是诗圣,李白则是诗仙,落落不同意将哲学加入诗歌,这里准确其实是哲理,我通常认为,哲理是哲学的一个小方面,丰富的哲理加深了诗歌的厚度
5,确定和不确定什么什么
落落几次提到明眼人的手指,又提到不明确的某天,不确定的手指,这手指是什么?这就是我读了一遍在脑子中形成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对于稗草,这手指是人的手指,稗草是注定要被拔除的,但是对于人,这根手指是什么呢,即不确定因素,也许是自然灾害,也许是人为,这其中的东西,读者自己可以共鸣
6,我认为的缺点
一在技巧上,没有特别鲜明的地方,不如某些诗歌来得神秘
二,第一段处理得不怎么好,我觉得把命运说出来不如隐藏着让读者去感知,诗歌主张的就是,隐藏,,好了就这些吧
[ 本帖最后由 冰言 于 2006-11-1 14:2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