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284|回复: 16

金江绿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江,是蓝色,尽管目前不十分湛蓝,但绝非是金黄。只在夕照时才变成金色的河流。金江,是一本书的脊,是她孕育了南北两岸像摊开的书扉一样的小城。澄邑早前不在斯地,叫老街的地方算不上老矣。
        文人雨江行将退休,然青春不老,时不时拾上记忆的石片打打水漂,激荡起“美丽金江”的水花一串串。有一回他对我说,还要写一写绿色的云,我猜说是写绿地广场吗,他笑而不答。不想写手渔歌子先行一步成了此文,虽为命题之作,读来也算有味。这广告文字是政府以人为本与民同乐的卖点,早由文化部门一号人马做得有声有色。海南省东西南北中文艺汇演在这里,毗邻县文艺联欢也在这里。每一次都是万人空巷,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演来唱去,成了全国有名的特色文化广场之一,当然在县内这不是唯一的舞台,还有周遭的千秋文化体育广场,正在兴建的文化广场,很有文化氛围和品位。要问广场有多大,称得上广的,不须细说。这地处高山的广场,依地势而建,自然凸出两峰,可谓峰上有峰,蔚为奇观。想起早前的小学算术课本,封面上有课本,课本又有封面,如此循环,微不足画。双峰面北十多华里有阅尽沧桑的美人双塔,面南三华里有重新高架的金江双桥,三点不巧成为一条轴线,遥相对峙。到底隐喻什么呢?不得而知。远眺南方云雾苍茫之山有如南蛇(大蟒)逶迤而来,婀娜之姿,美幻如画。一段时间兴什么什么聚会。最近一次,84年文化馆琼剧班几十名学员汇在一起,不是饮酒叙旧而是公演了许几出折子戏:《哑女告状》、《凤冠梦》、《刁蛮公主》和《……》什么的,一时传为佳话。散布各地的人员,初逢乍聚,如何能演呢?好在这些人多演主角,正活跃在外地艺园,够得上生旦搭档的足有十对之多,这“好大的一棵树”。“树倒猢狲散”,这以树喻人的妙语,让人感受开放改革的动力、威力和魅力,使他们不能相忘于江湖又重新走到一起,回归历史,演绎自身的本我、自我和非我,曝出历史的酸涩和悲怆。换一句话说这剧名统称“梦回小城”,台叫“金色剧场”。如今组合并凑逢场作戏自然一拍即合一触即发,叨念巨细举手投足一句不漏一步不差,真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味道。不像临高的木偶流泪,我真真看见演员在台上情到深时泪流满面,也让观众感动不已。只是这舞台不在绿地,而移到规模在岛内号称一大的金江影剧院。面积之大,不论是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帅将之争事件的庐山剧院,还是不分昼夜重复放映一部片子的庐山影剧院都是不能比拟的。而主角更迭不已的县剧团更是常年巡演于七里八垌数百村,笙箫锣鼓入夕昏。一县拥有琼剧团长盛不衰,这在海南也算独特。戏内戏外,舞钗歌袖,须眉与娥眉彼此纠葛,就如金江与绿地互为衬托。这是永恒的人性天性。
        有朋自远方来,本地人总喜欢陪伴他们看风景,这绿地自然是首选。百姓用它放松身心,诗人用它抒发情怀,公务高层用它作玄妙高远之景观。这的确是遥望河流的绝妙所在,诗家南江时常在下班之后移步于此,文思顿起而佳作迭出。曾有一拨外地诗人应邀踏访,于是一篇篇诗歌随感而发,广场为之而生辉。他们是要借诗歌为绿地平添春色,还是借广场作为先进文化的活力载体呢,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多大含金量,这些都用不着我去细加考究的。
        我总认为,如果说流经家门口的滔滔金江是小城的血脉,那么绿地广场就是她的肺腑了。我这里自撰了“金江绿地”这个联合词组,形容其色彩空间,似乎还要加上“蓝天白云”,才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与环保的协调,经济与文化的齐步。然而我又想,或许也可以这样说,金与绿,各以白、蓝为底色,不加也罢。此时晚霞满天,我与同伴走进绿草如茵的广场深处,接受清爽之风的梳拂,尘扰释矣。
发表于 2006-11-4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小广场,唱大戏.是一个地区文化缩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方文化是我常喜欢的
每到一个地方先打听这些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新朋友,文字挺成熟的,关注的角度也是非常朴素的大众的,我喜欢。欢迎常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当地的剧团,现在晚上经常出来搭台演出,完全免费.我并不是完全欣赏戏曲,也许是我不懂的缘故吧.而我却喜欢无数观众,坐在小板凳上,围在一起,其乐融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靠的很近很紧,这样的感觉只有在我童年的时候才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4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最爱唱的是二人转呀
不过我不是很喜欢听那个的
问好壹壶壶
多来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恒心永在 于 2006-11-4 22:06 发表
问好!小广场,唱大戏.是一个地区文化缩影.

历史进入资源共享时代,娱乐拓展群众文化视野。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东门之池 于 2006-11-4 22:09 发表
地方文化是我常喜欢的
每到一个地方先打听这些
问好

一起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儿红 于 2006-11-4 22:18 发表
问好新朋友,文字挺成熟的,关注的角度也是非常朴素的大众的,我喜欢。欢迎常来啊

多谢指点。朋友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尹子 于 2006-11-4 22:38 发表
我们这里当地的剧团,现在晚上经常出来搭台演出,完全免费.我并不是完全欣赏戏曲,也许是我不懂的缘故吧.而我却喜欢无数观众,坐在小板凳上,围在一起,其乐融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靠的很近很紧,这样的感觉只有在我 ...

其乐融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竹 于 2006-11-4 23:24 发表
我们这里最爱唱的是二人转呀
不过我不是很喜欢听那个的
问好壹壶壶
多来呀

我们国家多民族呵,大家庭呵,一家人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8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少能看到地方戏,楼主的文字也让我开心了一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8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儿是越剧,《红楼梦》、《五女拜寿》、《打金枝》都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06-11-8 21:09 发表
现在很少能看到地方戏,楼主的文字也让我开心了一回:)))

大家都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06-11-8 21:12 发表
我们这儿是越剧,《红楼梦》、《五女拜寿》、《打金枝》都是……

尽管看不懂,我也喜欢越剧的作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18 02: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