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你与流浪的芙蓉一道回家》
——浅读涉江采芙蓉的诗集《手余梅香》
初识涉江采芙蓉这个名字,是在《诗歌报》论坛“红颜诗国”版块认识的,其时,她正在就任版主。由于我发了几个贴子,得到她的点评,这也记住了她古典诗意的名字。仿佛是《诗经》中走来的一样,满头细腻的长发飞散如蓬,涉过浅浅的江水,去采一只芙蓉。她的胸怀中不容许一斑愁苦,涌动着怎样的潮汐啊。
我于2006年深秋的一天,打开信箱,看到摊着一本薄薄的书。我知道,这是涉江采芙蓉的诗集《手余梅香》已经安然到达我的手中。夜晚,坐于灯下,遂翻开了她的诗集,好象我也是身处在梅花映雪的境界中,不由得投入关注的目光和审视的思索。
打开《手余梅香》,就像打开了一把折扇,一页一页展开,芙蓉的香、梅花的香,还有桃花的香远远袭来。一种淡定而绵延的忧伤弥漫在这个尘世。读她的诗,是需要心静的。我们气定神闲,去除浮躁,慢慢品味她的诗句,感受一阵阵沁人心骨的愉悦和疼痛。
诗歌是什么,这也许是许多人走向诗歌之路仍然无法穷尽的话题。其实当一首诗歌感动和感染着我们,哪怕只言片语,我想这就是成功的作品。或许这和作者的技巧无关,与是否名气无关。在涉江采芙蓉的笔下,一行行诗句如花瓣美丽绽放,读着读着,你我的心房也会抽搐起来,抽搐不是感伤,而是飞翔。在她营造的诗境中,找到了一种坚实地依靠。在涉江采芙蓉的诗歌中,一切物质都回到自然之书,精神之核,无论是需要洁净器皿的月光还是雪落无声的莽莽苍苍;无论是海上的泡沫还是随风而去的泪水;无论是饮酒折叠天涯还是一条河干涸的困惑……这些飘渺而又沉重的诗句总是如此固执地落在我们的眼眶。她的诗行是一个灵魂不倦奔跑的叹息,那些平常并不伟岸的事物却出现了诗歌的光芒,而那些安静且充满着温煦的语句,总让我们发现一个诗人的内心,包含着怎样的秘密和激情。由此,涉江采芙蓉在每个夜晚到来的时候,和自己亲密无间,和诗歌对话,度过一个又一个纷纷扰扰的日子,守住她的圣洁花园。
当我翻到诗集的中间,突然有一枚书签落到了我的书案。书签上是涉江采芙蓉的自题诗:“你从天而降,手持梅花/眼中水波荡漾,一口深井/葬我于温柔的诱惑,把夜色枕得大凉/我在心的缺口处,开一扇小窗/看你摇曳,神魂渺茫。”在这寥寥几行的诗句中,可以说,涉江采芙蓉把诗歌的语言、情感不露痕迹地尽情渲染出来,仿佛我们看到遒劲的梅花,为伊人而开放所有的灿烂。我透过书签,眺望又一个梦想,看到她正从梅树下走过,她的身上落满了清洁的芳香。我从她的身旁走过,不敢惊扰她的梦,不敢让这灰尘玷污了她的洁净,重新拾起这枚书签,放归诗集本应属于它的位置。
这些年,也许诗歌之外,每个人都要为无常的生活奔波。但涉江采芙蓉用一颗朴实之心,感谢诗歌,感谢生活,也让自己抵达生命澄澈的高度。且看:“凭我一枝枯笔,写不尽狼奔豕突,风流云散/穷奢极欲是风中的烛,愈烧愈短”,“执着于最原始的姿态/独自擎起黄灿灿的旗帜/与磅礴同在,与寂寥共舞”,“拥抱吧。缠绵吧/看这样云漫天,流水落花。依然是个美丽人间”。所以,她的诗歌耐人寻味,是纯净的乐音一直冲击着我们的感官。
涉江采芙蓉的诗歌具有一种悲悯情怀,这是当今网络诗人沉迷于华丽语言外表所无法体历的。正如她所写的《天使之城》,就是一对恋人的爱情,特别是女孩惨遭车祸遇难的痛苦。这痛苦不是无端多愁,而是因为愤懑不平所产生的关爱。“我在等你,亲爱的。/等一个黑衣的天使,领走我残余的生命”。这关爱让我陷入长久地思索,人有爱,当珍惜,否则脆弱的生命一旦陨落,再美好的爱情和事物都是雨打风吹去。我想,她在写这首诗歌时一定流泪了。恨苍天无情,不能让这神圣的爱情光辉亮得更久一些。
涉江采芙蓉对诗歌的赤诚眷恋,向她内心的花园走去,她用她梅香一般的诗歌拯救自己的同时也在芬芳着我们。
她在《无邪》诗歌中写道,“回到《诗经》时代,我必定是个采桑的女子。”我信。
我且题赠一首小诗,权作结束语,也是我对涉江采芙蓉诗歌的一次理解。走进她的诗歌,至少有了收获,便已足够。
涉江采芙蓉
文/老秋
飘落的三千花瓣,是你撒下万紫千红
让爱在这片宽广的水域,一波又一波漾开
一张躲闪不及的晚霞,却突然落到你手上
凉凉的,稠稠的。象你写下诗的片断
在城市的一角,你只想好好歇一会儿
你长藤般的思念一直攀缘在那无人的渡口
你坐在风的翅膀之上,比风还要轻
今夜,你只想同流浪的芙蓉一道回家
2006年11月6日晚21点30分—23点匆笔于马鞍山
[ 本帖最后由 李吹渔 于 2006-11-6 23:1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