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796|回复: 7

潮流:新汉诗运动的定位和思考(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5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原野牧夫

    前不久,我在给中国总理*的信中开头写下这样一句话:中国,为什么要丢弃诗歌?其实这是一个令我思考已久的问题。
    一天我在读一张报纸,有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大多数美国人只知道唐人街,只知道中国麻将、中国刺绣、中国瓷器和中国餐馆等,但除此之外,他们几乎不太清楚中国文化。于是,我就开始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西方美国人如此,在东方中国国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看看我们周围和身边,现在只要一提“文化”,就绝对是消费或消遣性文化,比如:“餐饮文化”、“娱乐文化”、“咖啡文化”、“麻将文化”、“高尔夫球文化”、“QQ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眼镜文化”、“性文化”等等,不一而足。而且,一提到“艺术”,就一定首先就是唱歌、跳舞等等,且不说“超级女声”、“绝对唱响”等等那些选秀电视节目,即使中央电视台下到每个地方去慰问,也是以“心连心”歌舞晚会的形式来进行。还有,几乎所有的地方一提到文化建设,就必须是有多少家歌舞厅、夜总会、娱乐室等等。一直以来我都在反思: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会把唱歌跳舞当作这个时代的文化主流?这是一个多元化时代,生活也是多元化、多样化,我无意于反对繁重的工作忙碌之余人们进行一定的娱乐活动和时尚消费生活,更无意于反对中央电视台的善举和大家由衷地热爱唱歌、跳舞等,以及小范围内开始慢慢时兴的听京剧和地方戏、钢琴音乐会等高雅艺术,抑或去搓麻将、喝咖啡、品茶、喝酒等等。只是有些弄不明白,一些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文化和艺术,比如“诗歌”,为什么就要遭受人们的轻视和摈弃呢?!中国当前社会的核心文化究竟是什么?!
    时下,丰富多彩的娱乐行业发展得如此迅猛,网络科技所带来的QQ聊天成风,但很多人甚至十几岁的孩子都在喊生活太没有意思,很多时候都感到太无聊、太空虚。由此我觉得,当一个国家和民族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果把一些消费或消遣性文化当作是一种主流文化,而把最民族的文化根本弃之履边,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也一定会受到精神世界和文化上挫折。更何况,中国目前并不是真正就到了非常富足的地步,许多边远地方人们仍然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但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影响到绝大多数中国大大小小城镇,很多人却在热衷于高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也就带来了消费或消遣性文化的兴盛,和古老诗歌文化的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奇怪现象。
    有人说:中国文化是因为诗歌而立。从中国文化的发展史来看,具有六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伟大中华本身就是诗的国度,从击壤而歌的奴隶到中流击水的伟人,诗人灿若星汉,诗作浩如江海。从我国秦汉以前的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唐诗宋词,到上个世纪,涌现出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等,足以让人仰慕千古的伟大而杰出的诗人、词人。当读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等等这样意味深长的千古绝唱,读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庭院深深深几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等这样炼字琢句出俗非凡的绝代佳句,我们不得不对先人的诗歌智慧和语言艺术所抵达的境界赞叹不已。
    诗人多多曾说:“诗歌是一种很高级的东西,代表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最具尊严的部分。” 诗歌本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最高境界。诗歌曾经在中国人类文化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尤其在唐宋,她在中国出现过辉煌灿烂的鼎盛时期。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诞生的现代诗歌在中国也将近有百年历史,曾经出现八十年代朦胧诗歌的“黄金时期”。因受商品经济大潮巨大冲击所影响,在上个世纪末九十年代渐趋于沉寂。
    有低谷,也就会有高潮的到来。眼下诗歌文化可是遇到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中国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特征就是和谐文化”。而和谐文化的根本首先就是心灵世界的和谐,一个心灵不和谐的世界究竟会是什么样、社会会是什么样、地球人类会是什么样,我们可想而知。《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那时候,我们的先民就把诗歌当作一种生活艺术,他们在劳动中叫道“杭哟杭哟”,在集体劳作的节奏中直接产生最原始的诗歌创作。①作为一个诗人,我知道诗歌历来就是这样一种艺术,不但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而且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净化心灵世界,抚慰受伤的心灵和内心的浮躁不安,更何况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诗国,诗歌历来是可以唤起一个国家的觉醒和民族的崛起,诗歌是中华文化的本原和这个民族的文化的根本象征。在此,我还要补充说的一句话:诗歌,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文化,是一种让人心灵世界得到震撼、涤荡和平静的语言艺术。这是一个物欲横流普遍出现信仰危机的迷茫时期,而诗歌却可以拯救人们迷失或不安的灵魂,可以唤起人们的良知和真诚,可以让人在浮躁和迷茫中寻找到精神的出口。②
    在中国唐代,太宗李世民亲眼所见隋代灭亡的教训,为了缓和人民和统治者的“水舟关系”,除了推行一系列诸如“均田制”、“租庸调法”等改革措施,而且从“科举以诗取仕”等政策性倾斜入手大力扶持诗人和倡导诗歌文化地位,随着当时社会的需要和特定的环境条件,以及受着使用价值与流通价值的规范与引导,使得诗得到空前的繁荣和长期发展。并且,区别于历史所留下来的任何一代诗歌,诗人们批判地继承了《诗经》、《楚辞》,以及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过度时期蓬勃发展的五言诗等诗歌艺术传统,继“初唐四杰”之后,以陈子昂为代表的诗人创造性地提出“诗歌革新”,明确主张诗歌要有“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形式主义诗风。因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随之唐诗也就发展到了光辉的顶峰。清人编《全唐诗》,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多人;其实还远不止此,据明人胡震亨研究估算最保守的数也在十万以上。尤其是优秀诗人如群星灿烂,诗歌质量之高,流派之纷繁,名家之辈出,并且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诗这一艺术品在唐代精神生产中的如此普遍性、涵盖性,足见其与社会需要的密切关系。同时,唐诗的发展和繁荣,也直接带来了唐代社会思想文化和各门类艺术的普遍繁荣,也促使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和发展,使人民精神生活丰富,更加刺激和增强了精神生产的创造能力。历史上把这个产生“唐诗”的最强盛时期的朝代称之为“盛唐”。③
    从大唐盛世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是有了许多人热爱诗歌和普遍懂得欣赏诗歌文化艺术,诗人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诗歌重新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文化主流,我想,这个国家不但繁荣强大、民族兴旺发达,社会一定也是非常和谐的。
    纵而观之,以诗歌文学为主流文化所发生的社会作用是不可轻视、不可低估的。正如*总书记在文化界“两会”的讲话中所说:“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④而诗歌就是这样一种文化,它不但代表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民族文化先进性,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进步与一个和谐时代的真正到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总是有一定规律的。二十多年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开始让这个国家经济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人也逐渐开始富足起来。但有人早已经发现中国文化却成为自己的短腿——能够让国外人了解最多的居然是中国麻将和中国餐饮等,中国出现一种极端而普遍的高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现象,而且社会也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尤其是物质文明所带来的地球资源人类的掠夺性开发和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普遍空虚,以及各种竞争所带来的精神压力的增大和释放空间的狭小,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内心世界的不安和危机感,等等。中国领导人也充分地意识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把和谐文化看作是“和谐社会的特征”,并将文化视作为“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软实力”,可以说是第一次把文化提到了一个历史性新高度。可以充分肯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⑤人们开始便把目光重新投向文学——单从这次文化界“两会”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文学艺术是排在第一个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预见,一场跨时代的以文学为主要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将要开始了!而且,这次唱历史主角的又必定就是诗歌——世界文学艺术的最高形式。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的新文化运动,也恰恰都是从诗歌开始。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唐诗,再看宋词,它被誉之为“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词本属诗之一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在宋词之前,诗在中国受到特殊重视和格外尊崇,也出现了大量反映现实的不朽之作,而到了宋代,在诗中说理、博学的成分越积越重,诗人的写作欲望不断增强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束缚。这样,常被轻视的长短句——词却获得了意外的长足发展,“作者纷纷卸下在作传统诗歌时的庄重礼服,换上轻便装,毫无顾忌地抒发自己心底情感,形式上也解除峨冠博带的束缚,只求赏心悦目,随意采用新鲜活泼的语言、‘里巷’、‘胡夷’之曲调,使得作品具有活跃的生命力”。一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更以其《词论》正式宣布词的独立地位,她挂出词“别是一家”的招牌,并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及反叛精神,奠定了词——甚至有些“惟我独尊”的地位。词在宋代又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名家众多,交相辉映,经过“无数词人于此倾注深情,寄托豪兴,驰骋才华,精心琢磨,创作出大量晶莹、灿烂、温润、磊落,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而具有不同于传统诗歌艺术魅力的瑰宝”,遂使得宋词成为我国诗歌史上又一高峰。而且,宋词的高度发展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元曲的兴盛和明清小说艺术的延续性诞生与发展,也促使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发展。⑥
    在这个物质世界较为丰富而精神世界却沦为空白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理应走在最前面进行应有的心底里的呐喊和抗争,更应该和这个伟大时代的重大历史性变革完全同步。诗歌虽然目前是少数人的事业,无论何时却在更深刻的层次上体现出一种时代精神,甚至是率先推动了时代的变化。或许这也就是我们一直都还坚持站在它的前沿阵地,我们作为诗人在做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社会关注和文化思考,对诗歌本身在默默地进行更高艺术的探索前进的极大动力和信心所在。与上个世纪西方诗歌革命时期的诗坛一样,东方式诗歌文字无不在发生一场内在意义上的核裂变和传统反叛。
    从唐诗宋词之后,中国诗歌古典诗词再难出现艺术上更大超越。我们不得不寄希望于现代诗歌。二十世纪的新文化运动使得汉语诗歌进入了现代时期,有别于古典格律诗词的诗歌形式自由,不讲究平仄、对仗,甚至不需要押韵、标点,这自然是诗体的解放,文学史上人们把它叫做“新诗”。⑦但新诗毕竟是一种来自西方的诗歌艺术形式,它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总共的历史还不到100年时间。现代诗歌在这个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之后,虽然二三十年代就出现了徐志摩、戴望舒这样的优秀诗人,创作出了《再别康桥》、《雨巷》这样的传世名篇。之外我们的诗人中还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名字, 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闻一多、郭沫若、冰心、穆旦、何其芳、郭小川、艾青等,在祖国宝岛台湾还有纪弦、覃子豪、余光中、洛夫、罗门、席慕容等,以及新中国以来,诸如臧克家、公木、流沙河、公刘、绿原、牛汉、邵燕祥、屠岸、贺敬之、李瑛、蔡其矫、昌耀、雷抒雁、郑敏、杨牧、叶延滨等等。八十年代又因朦胧诗歌的兴起而出现了一大批代表诗人,像北岛、舒婷、梁小斌、顾城、海子、多多、食指、王小妮、翟永明、李小雨、杨炼、欧阳江河、于坚、西川、伊沙等为著名代表的所谓“朦胧诗人”和“后现代诗人”,以及谢冕、徐敬亚、耿占春、韩作荣、朱先树等一批优秀的诗歌批评家。但终归还远远没有达到新汉语诗歌(这是相对于唐诗宋词古汉语诗词而提出来的,以下均简称“新汉诗” )所要抵达的顶峰。坦白说,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新诗还是一个启蒙发轫的初级阶段,很多诗人的作品都处在对西方现代诗歌的模仿,在理论上也是把中国诗歌附属于西方一些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上面进行探讨、诠释和揣摩,直到现在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汉诗或新汉诗的理论体系。也因为历史的原因,朦胧诗歌之前出现数十年的诗歌断层,之后又因为经济时代大潮的原因和诗歌本身存在的问题,使得新诗从九十年代后一直都处于低谷期,甚至走向了边缘化、地下文学。
   在很大程度上诗人都在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非非主义认真地进行反思。并且在诗歌创作上默默地进行探索,一方面承袭这个古老诗歌国度的汉文化衣钵,一方面又在广泛猎取来自西方和其他国家地区民族文化土壤上生长出的现代诗歌技巧,逐渐在新时期以网络文学为主要特征的领域里形成自己独有的西方式文体、东方本土化诗歌文字,各种各样的诗性语言风格化写作。为了与之前上个世纪的“新诗”区别开来,姑且我们不妨把这个本世纪诗歌写作称之为“现代汉诗写作”或“新汉诗写作”。而且,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应有的文化地位和倡导其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不妨又和中国古汉语诗词进行划分,把中国二十一世纪以来的现代诗歌,称之为“现代汉诗”或“新汉诗”。
   然而,诗人本身用自己心血熬出来的文字,却因为它整体意义上的“创作高潮”尚未出现和“新汉诗理论”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亦让现实中以金钱为主要导向的国人百般冷漠,也受到一些正统文学纸刊及出版部门的排挤和轻视,诗人只有自己怀抱着这个新生的婴儿,在彷徨和困惑之中利用网络做一种或精神或物质的贫困式挣扎……最终,为了重新唤起国人对诗歌的重视和对诗歌文化的尊重,为了倡导汉语诗歌文化艺术和世界语言艺术地位,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要,最近我突然想到: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一场“新汉诗运动”,基本上已经到了条件成熟的时候。
    因为这一轮的新文化运动其实早就从网络文化悄然开始——上个世纪末世界文化在全球范围了发生了一场大革命,那就是网络文化的诞生——其结果是网络诗歌文学的兴盛。具体一点说,随着互连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诗歌很快就在中国这块有着数千年诗歌文明历史的土地上应运而生,只因为网络诗歌的兴盛,使中国诗歌写作难、发表难、交流难的“三座大山”,几乎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掀起了又一轮诗歌热潮。随之出现了第三条道路、诗歌报、诗生活、诗江湖、榕树下、红袖、绿风、华夏文艺、潮流等一些颇有影响力的诗歌网站论坛和活跃在这些诗歌网站论坛的一大批实力派诗人。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对传统诗歌领域带来极大冲击,而且上个世纪末一场“盘峰论争”直接导致了产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第三条道路,她以网络诗歌论坛和年度诗歌总集为载体,很快得到广大诗人的响应,从而结束了“知识分子”和“民间写作”的诗人之间为争夺诗歌的话语霸权展开的恶战所带来的浑浊局面,让人们在诗歌领域拓展了新思路和新空间。⑧从时下整个文化类网站来看,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相比较,目前诗歌论坛一直都是会员最多、人气最旺,作品也最具有丰富性、代表性、探索性和先锋性,具有绝无仅有的历史性冲击力和影响力。更令人注目的是,已经有人把诗歌创作提升到一个绝无仅有的高度来对待——世界华语诗歌,从目前而言,也只有诗歌在网络上提出首先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全球性写作。这不但是一种理论概念上的创新,更是一种汉文化的历史突破。中国目前就有7000多万诗歌网民,而且有很多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散布在世界各地、各个国家和地区。但地域上分割并没有让诗歌的网上交流受到阻碍和影响。虽然网络诗歌也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建设性的问题,比如现实传播面和社会影响力等;比如浮躁、复制、诗人被恶搞等等,但我敢断言,这一轮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无疑就是网络诗歌及其文化冲击所带来的变化。
    姑且可以把这个由无数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参与的全球性汉语诗歌写作和网络诗歌论坛的兴盛过程,直接就叫作“新汉诗运动”或“汉诗复兴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网络诗歌有其最致命的弱点,那也是先天性的。具体一点说,网络诗歌有着发表容易、传播快、覆盖面广等特点,诗歌在网上基本上是没有功利色彩的,诗人甚至没有稿费和纸刊发表作品所带来的名利,却没有人因为这些而停止写诗、喜欢诗和热爱诗,有的诗人甚至为了做诗歌网站或出版诗集去卖血,这是一种足以感动天地和上帝的诗歌精神。可是,这里面很多问题都值得关注,比如诗人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却得不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和普遍承认,许多诗歌论坛网站及其民刊都是诗人用自己通过做生意或工作换来的钱进行投入,长期性的巨额费用支付而得不到经济上的受益所出现的艰难和困境,打点论坛的斑竹们没有分文报酬,诗人呕心沥血写出的文字也得不到任何回报——其实这也就是一种社会对诗人精神劳动缺乏应有的尊重,这是不公平的,也绝对是不公正的。……随之而来,网站论坛越来越多、人员却越来越分散、交流机会越来越少、诗人们心态越来越浮躁和不安,个人生活和网站论坛生存越来越艰难,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等等,几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网站或论坛,真正起到一个龙头作用。
    更深层的问题是,我就一直在想,如何让这些诗歌的热爱者长期以一个或几个大论坛为集聚点,让它们形成强有力的群体凝聚力,并且让大家在这个或那个论坛找到一种精神或流派归依,在诗歌艺术创作方面有所作为?!现在这些网站论坛主要就在拉人头、助人气,几乎很少有像第三条道路那样为数不多的网站论坛同时也注重自己的诗歌理论建树和作品大检阅。我认为,一个论坛仅仅靠一种表面的人气支撑,是不会有持久的旺盛生命力的。除了营造一种良好的交流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树立自己的诗歌旗帜,也就是要有自己旗帜鲜明的办坛方向,引导一种诗歌流派、形成独特的论坛风格和汉诗创作理论体系,并让大家通过诗歌实践,默默地广泛认同一种诗歌理念和进行大胆创新的诗歌艺术追求。这就让我不得不想到如何去引导一个新诗歌文化运动的诞生和长久兴盛。
    从去年下半年起,网上论坛我除了打点自己创办的《潮流》诗歌论坛,几乎就一直呆在第三条道路,我默默关注着这个号称“21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的拆解和后续发展,虽然我不是太认同其“中国后现代主义” 的西方式理论提法,却不得不承认,其“无道之路”的诗歌主张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对诗坛产生深远影响。她一直提倡独立写作,主张多元化和好诗,呼唤宽容和理解,她的真诚和务实精神赢得了广大诗人的赞同,她的队伍迅速扩大,不仅集聚了一批诗歌创作的生力军,也集聚了当代一批诗歌理论研究和诗歌批评的新锐力量。甚至可以这么说,由于“第三条道路”的出现,诗坛出现了一种新的气象。但是,我觉得要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兴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新文化运动,单靠几个几十个诗人、诗评家,一两个论坛和网站的微薄力量是有限的,也是远远都不够的。
    于是,差不多近一年多时间以来我一直在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我以我所主持的《潮流》诗歌论坛为主要阵地,并且长期作为“第三条道路”的加盟成员和第三条道路综合网取得紧密而切实地合作,充分利用自己工作所在地区的刊物传统媒介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等,最近终于策划出一个全球性“世界华语诗歌大赛”活动,决心通过大赛把一些相关的诗歌活动开展起来,决心取得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鼎力支持以便号召天下所有热爱诗歌的朋友都一起来积极参与,并计划将活动一年一届地做下去,要在中国海南岛做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华语诗歌节——华夏国际诗歌节” 。这样也就产生了“首届世界华语诗歌大赛暨博鳌亚洲论坛诗歌峰会”的创意,总的活动包括:世界华语诗歌大赛、博鳌亚洲诗歌论坛、椰城国际笔会、天涯国际诗会等几大部分。
    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要把这个活动首先定位为“世界华语诗歌节——华夏国际诗歌节”却不叫“节”。主要出于对操作上的考虑,暂且还不把它叫“节”,也因为现在国内有很多地方都在搞诗歌节,这些大大小小的诗歌节在弘扬汉诗精神上,以及所具有的共识和做出的贡献努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和创新,除了很少量或个别地方的诗歌节,比较注重诗歌本身,其他甚至有一些是为了做节而做诗歌节,等等,我不想对这些诗歌节做任何的评判和结论,但也不想让人产生理解上误区——有必要与那些地方性诗歌活动分别开来——这其实也就是一个本土化的国际诗歌节。况且,我所策划的这个诗歌活动,至少有几个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别人不具备:
    第一,有明确的诗歌主张,即“新汉诗运动”。这是中国诗坛上从未有过的,也是我第一次大胆提出来——谁都怕提到“运动”这个字眼。借此活动我和第三条道路创始人谯达摩等诗人、诗歌理论家——主要是我们这“北谯南原”共同并肩携手,并赢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大、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湖南大学、海南大学等高校教授、学者等积极支持和响应,将郑重地倡导发起“新汉诗运动”或称“汉诗复兴运动” 。其影响绝对是深远的、空前绝后的,我们都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良知和历史责任感的诗人,态度是严肃、积极的,活动本身意义也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说,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史上划时代和历史的一件大事情。我们的口号是:振兴汉诗,倡导新文化;尊重诗人,构建和谐世界。所有参与者不分流派、年龄、性别、民族、国家和地区,主张平等、自由、独立、包容、尊重,提倡多种流派诗歌艺术创新和个人勤奋写作,以及多元化、个性化新汉诗写作,反对复制、浮躁、恶搞等,以及个人主义和形式主义等;提倡相互真诚对话、沟通和交流,反对互相吹捧、敷衍、攻击、漫骂等;提倡关注时代和现实生活,注重生命体验与根文化,反对无病呻吟、装腔作势和全盘西化移植等。我们的目的在于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打造中国继唐诗宋词后文学艺术顶峰世界文化品牌——新汉诗,从而奠定中国新文化国际地位和世界文化影响力。
    第二,海南聚集了一批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虽然有人曾经说“海南是一个文化沙漠”。其实有一群岛内外知名诗人、诗评家一直都默默生活在这个岛上,他们是:多多、王小妮、耿占春、徐敬亚、原野牧夫、孔见、李少君、卢炜、艾子、远岸、黄葵、纪少飞等,以及与他们一起活跃在现实和网络世界的岛内外数千万诗歌朋友——他们是一群勇敢的甘于寂寞锲而不舍的诗歌的探索者和开拓者。其中王小妮、多多、耿占春、徐敬亚等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歌运动的领军式人物,而他们现在就生活在海南,都在海南大学从事文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常常也都有一些民间诗歌活动在这个岛上举行,甚至包括余光中、罗门等著名台湾诗人都曾经来到这里和诗歌朋友进行民间诗歌交流。这在国内哪一个地方都是没有的,在他们的默默影响下,海南的诗歌创作队伍不断在扩大,诗歌创作水平在国际国内也具有很大影响力。而这个大型诗歌活动在海南举办,一定也会受到国内外诗歌界的广泛关注。
    第三,海南有一个博鳌。谁都知道博鳌有一个亚洲论坛,她在亚洲甚至世界各地皆享有极大知名度,这是一张摆放在我们眼前随手都可以打出去的国际名片,又是一个很好的社会资源,完全可以从文化层次上加以好好地合理利用。把我们的诗歌论坛活动直接命名为“博鳌亚洲论坛诗歌峰会”,不但具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具有一定时代感。并且可以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国际平台来重新构筑中国的核心文化——新汉诗文化体系。要是能够引起国家高度重视,能够邀请国家文化部门作为此活动的主办单位之一,通过得到他们的真正理解和大力支持,从而把这项诗歌活动首先提升到作为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中国国际诗歌节,而且将选择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必然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第四,网络和传统刊物共同携手合作。即由第三条道路综合网、《潮流》诗歌论坛、《椰城》杂志社等共同发起,国内所有诗歌网站论坛、文学刊物广泛积极参与。众所周知,中国诗坛有一个叫“第三条道路”的诗歌流派——这个诗歌流派是目前被公认的“21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旗下聚集了大批目前中国最具有实力和诗歌创新精神的诗人;而《潮流》诗歌论坛,虽然是一个开放不久的论坛,但这个诗歌论坛开坛起点很高,旗帜鲜明,实力诗人居多,作品具有一定水平和影响力,并具有新汉诗的特质和内核,一直都保持着不排斥、不吹捧、不敷衍、不拉帮结私等良好论坛风气,而且论坛版主原野牧夫是中国诗歌冷寂时期第一个站出来挥旗呐喊出“振兴汉诗,倡导新文化;尊重诗人,构建和谐世界”口号的诗人,也是首先倡导在全球范围内发起“新汉诗运动”或“汉诗复兴运动”的发起人。把这两大论坛网站作为活动的发起人,也就意味着活动本身就站在一个制高点。国内外公开发行、重新定位改版后的老刊物《椰城》月刊也将作为中国海南唯一的“岛”刊积极参与支持,开辟“世界华语诗歌大赛”专栏或允许创办“世界华语诗歌”专刊——《潮流岛》,并将与发起人联合组织成立由国内外著名诗人、诗评家等组成的大赛评委会,加上其他网站论坛和刊物齐心协力配合,国内外一切华语诗人、诗歌理论家,积极参与和响应,这个诗歌活动哪怕最终因种种原因所致只能是以民间诗歌活动的形式进行,也不只是在一个小范围内发生影响。
    第五,海南的东坡文化。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大文学家、诗人、词人,而且是中国诗歌文化的开拓者和创新者,他留下给后人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至今都在产生深远的世界性影响。他当年因政治上原因被贬流放在儋州,却给海南当地的文化带来了极大作用和根本性影响——虽然这种文化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合理开发利用,但通过一系列的诗歌活动,可以直接形成全新的岛文化——东坡文化体系。从另一个层面上进行分析,中国诗歌出现“唐诗宋词”两个鼎盛时期,之所以宋词能够后来开一代历史文化之先河,就因为以苏东坡等为代表的诗人,中后期通过豪放派的大量诗词创作而把诗歌艺术拓展到一个全新的境界。眼下中国新汉诗也面临这样一次机遇,中国诗人需要大胆突破艺术创作上瓶颈而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性文学顶峰。而这里我把“东坡文化研讨”也列入这个活动重大的议程安排,就是想借助于东坡文化的历史性参照和文化价值来进行探讨,并促使新汉诗的发展和繁荣,同时诗学上也具有一种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第六,海南是一个生长诗歌的地方。美丽的阳光、沙滩、椰风、海韵……海南是一个没有冬天的岛,这是令许多诗人所向往的地方。随着世界小姐、中国电影电视艺术节、横渡琼州海峡体育大赛、环岛公路国际自行车赛、新丝路模特等活动的频繁举办,海南岛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一直在直线飙升。尤其我选择在明年11月份中国海南岛欢乐节期间举行这个活动,一方面为欢乐节增添了新的内容和色彩,也提升了欢乐节的文化品位和海南这年轻省份整个的文化地位;一方面可以活跃当地的诗歌创作和文化氛围,对整个海南和中国文化也是一种创新。由此,也应该会受到当地党和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通过这项重大诗歌活动——有史以来中国及海南本土最大的诗歌和世界诗人盛会,完全可以把数千年的汉诗文化,随着网络科技而兴盛的网络诗歌文化——世界华语诗歌,以及岛上包括东坡文化、诗人群体和民间诗歌交流、博鳌品牌这些资源很好地整合起来。这个伟大而古老的国家和民族不能够没有诗歌,海南是一块生长诗歌的土地,而诗歌本身是没有国界的,也是不分民族和地区的。这个世界性诗歌活动的举办一定会让世人所注目。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倡导发起二十一世纪“新汉诗运动”或“汉诗复兴运动”,来引导我国现代诗歌走向新的时代潮流和进行全新的诗歌艺术探索,带给人焕然一新的本土诗歌精神和国际文化环境氛围,培养产生一批又一批优秀和杰出的诗人,不但对整个汉语文学和世界文学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可以提高人们整体文化素质和普遍诗歌欣赏水平,增进社会团结和谐与民族文化凝聚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作为一个中国诗人,我只默默地期待着一个更胜于大唐的盛世的到来。
    我不禁想起那首《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是继中国唐代陈子昂之后,又一场以“汉诗革新”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也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给我们诗人和炎黄子孙的光荣使命。
    最后,请带着对诗歌的狂热的心和虔诚来和我们一起为新汉诗默默地祈祷吧。

                                 2006.11.23  中国海南岛



————————————
    注:①参见蓝少成、陈振寰主编:《诗词曲格律与欣赏》,第1页,1980年4月桂林市文联内部编印文艺创作丛书。
    ②引自于原野牧夫:《给*总理的一封信》。2006年11月11日。
    ③参见缪钺、张志烈主编:《唐诗精华》,巴蜀书社,前言,1994年6月第一版。
    ④⑤均引自*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0日新华社电。
    ⑥参见顾易生主编:《宋词精华》,巴蜀书社,前言,1995年6月第一版。
    ⑦参见蓝少成、陈振寰主编:《诗词曲格律与欣赏》,第26页,1980年4月桂林市文联内部编印文艺创作丛书。
    ⑧参见谯达摩等主编:《第三条道路》(第、二、三卷),九州出版社。

原野牧夫: 本名张雁,字祖豪,号明清,1965年8月出生,湖南永兴县人。从事过记者、自由撰稿、策划人、经商等,一直坚持业余写作。现居海口,担任《椰城》副主编。
    已有快30年的诗龄。5岁开始接受古体诗歌教育启蒙;10岁因读到一本普希金而爱上现代诗歌,试着写了第一首小诗。在许多人都为诗歌而疯狂的年代,曾经非常迷恋艾略特、波特莱尔,甚至为写荒原诗,19岁那年独自行走大西北,足迹抵达沙漠小城格尔木……上岛数年后弃笔经商,与诗分离多年,痛感肢体麻木与失去灵魂一般。后因触网而重新业余写作,开始了键盘上的文字舞蹈,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写下数百首诗歌。主要作品有:长诗《古楼兰的爱情秘笺》、《两只蜉蝣和一个童话》、《那是一条河流》和《致无诗歌时代的倡导者》等,著有诗集《零点写作》、电子版《原野牧夫网络诗选》等。
    个人诗观: 诗歌无路,惟有天成;天成无时,惟有勤奋。我用经商挣的钱来养活贫寒的诗歌,同时也用诗歌来拯救自己孤独和不安的灵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6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辛苦了! 先问声好。待细读


祝新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物质世界较为丰富而精神世界却沦为空白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理应走在最前面进行应有的心底里的呐喊和抗争

认真通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6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自身的内省可能更重要.问好妹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8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谁的文章,要贴就自己贴过来,别往这转,诗歌报论坛除了水区之外,拒绝转载,欢迎原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5 15: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