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980|回复: 31

叶匡政:《白鸦,我们为何不把诗歌看成一座牢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7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2006卷《诗参考》头条文章、新浪博客首页推荐文章。
白鸦博客:http://baiyadavid.blog.sohu.com/

----------------------------------------------------------------------------------------------------------------------------------------------

■ 作者:叶匡政

我不识字时,街头巷尾就贴满了大字报。站在大字报墙前的人非常安静,他们的目光被白纸黑字牢牢抓着。文字让大人们不说话了,这是我对文字最早的敬畏。童年时,另一个人多的地方,是公共厕所边的牌局。看公厕的老刘住那儿,总有人找他打扑克,当然主要是围观的人。他们看牌时,会评评时政说说人事,互相攻击、揭短、打趣。我每天借口上厕所,都在那儿看一会,懂得了一些成人世界的秘密。理发室,也是个人多的地方,有暖暖的肥皂沫的味道,气氛慵懒、私密,我听到的多是家长里短、内幕真相。在那儿大人说的话,对孩子来说,总显得有点耸人听闻。那是个高贵的地方,进去第一件事就要改口,把“剃头”说成“理发”,师傅才会露出笑脸。不剃头的话,这个地方不许孩子进,所以总让我感到有些神秘。

读白鸦的诗,我的脑中不断出现以上三个场景,我在想他究竟喜欢出入哪个地方?白鸦比我小两岁,都是安徽人,我们的童年经历应该相仿。我们私下交换看法时,都承认自己是在当代文学精神的恐吓中慢慢长大的。在内心,我们其实从未赞同过这种恐吓。诗歌现场后来似乎发生分野,有了官方、民间、知识分子的说法,对我来说,它们传达的依旧是同一种精神。

我们从不怀疑自己的童年,那孩子究竟是怎样长大的?原来我们从未走出过童年,我们只是换了个说法,把“大字报墙”、“公厕牌局”、“理发室”换成了官方、民间、知识分子这些冠冕堂皇的称谓。以为这样,我们就长大成人了。这些年,我渐渐明白,这三个场所成了我们时代精神贫乏的见证,是一种屈辱的印记。从这三个场所传来的只言片语,只是告知我,时间逼近了,若我离开得再晚点,爸爸的巴掌就会打向我的屁股。它们好像主宰了我童年话语,却使我对世俗生活失去了惊奇。所以读白鸦《刺猬》时,我懂得他想说的:

我就住在它的附近
已经三十多年了
校园后面的树林子我走过很多次
那些小洞穴
一直住着与我有关的东西
……
我想刺猬已经缓缓地爬出了洞穴
有细微的喘息
肯定还有一些冰凉的想法
只是我听不见

我们宁愿成为生活在洞穴中的人。有个犹太人说过,“世上有可以用文字交流的真相,也有只能用沉默交流的真相。甚至还有无法表达的、甚至是沉默也无法传递的真相。”然而,我们又必须交流,这就是现实。第一个问题是,我们究竟是用“悲剧”,还是用“喜剧”来处理这种表达?今天的文学精神已不再关心这类古老的问题。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纳粹的集中营,在这种地方,你只有两种选择,成为听话者,或成为受害人。听话者,是集中营中的大多数,他们随机应变的活命主义,总能让他们化险为夷。活命好像也体现一种尊严,虽然这时他只剩下一个活动的躯壳。他为活下来所使用的谎言或骗术,在这种情境下显出了悲剧意味。但如果我们真的把他处理成一个悲剧人物,一切又会变得非常可笑,因为这是对悲剧精神的一种拙劣模仿。当我们让他成为一个喜剧角色时,悲剧的效果反而会凸现。所以,《芙蓉镇》中姜文拿着扫帚跳舞,反而成了这部电影中最有悲剧意味的一幕。

公然站出来反抗的受害人,在集中营被奴役的人群的眼中,却变成了小丑,因为他们主动抛弃了生的尊严。在这个有着巨大悲剧氛围的集中营中,是不存在悲剧的。生于其中的人,早已发展出一种新的哲学,他们体会不到反抗者的悲剧性,他们把反抗看作自杀,看作是对生命尊严的废黜。听话者早已把“沉默”视作一种肯定的事实,视为一切话语出现的背景。在这种处境下,白鸦把他对爱情的赞颂,称之为一种“隔壁生活”,我是能理解的。这其实是对当代文学精神最准确的概括,因为我们的诗歌现场总是发生在“隔壁”,它甚至演变为我们判断诗歌好坏的标准。

哈维尔《无权者的权力》中的蔬菜商,无疑是我们身边的典型人物。在哈维尔那个时代,无人关心你的内在信仰,但他们要你遵从某种外在的仪式。那个蔬菜商对什么都不关心,只是机械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也在橱窗上贴标语,他也会无精打采地参加群众集会,他也私下抱怨当权者的腐败……但他总有本事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找到理由,他保持着一种虚假的尊严。他也愤怒,但绝不是对当权者,他会反问你:“你想干什么?想让我卷进毁掉我孩子就业机会的事情吗?让世界恢复正常难道是我的责任?”他这样坦然地参与到一种共同犯罪的机制中,成为罪犯天然的帮凶。所以白鸦在《致世界宗教议会(草稿)》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与会者都分到一小块政治面包/每人一份  或大或小”。

在白鸦的手记中,他将当下性原则确定为“让我们怀着正直的悲伤”。“听话者”哲学已成为今天文学精神的基石,这是白鸦悲伤的本质所在。我们的文学,早已丧失了对黑暗的恐惧,留下的只有对生命的漫不经心。所以凯尔泰斯会说:“无论是屠杀者,还是牺牲者,他们对这种‘意识形态指示’的空洞无物和毫无意义都同样心知肚明:正是这种认知,导致了一种以该意识形态为名义所实施的恐怖行径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卑贱;正是这种认知,导致了整个社会在这种意识形态下的根本堕落。”在《感染》中,白鸦写道:

现在 被感染的人越来越多
从内部开始
树从它的内部 水 还有像怀念那样美好的东西
世界的皮肤慢慢硬化
……
从黑夜到白天 人群开始大面积的熔化
一些人的骨骼软化成粘稠状
……
他们说:“那个叫作基因的东西似乎还活着
冒着热气  冒着水气
这是灵魂的最小单位了”。

这显然是白鸦亲眼所见,我能想象他在写这首诗时,房子的墙壁上肯定到处都是字迹。而诗人,这时成了逮捕自己的警察,他要把自己从这种罪犯的位置上解放出来。他宁愿回到洞穴,回到一种未开化的状态;宁愿长睡不醒,然而又做不到:

我睡到10点43分  送桶装水的小青年礼貌地敲门
不起床不行了  操  街上的汽车一个劲地叫唤
除了我  北京的一切都醒着

白鸦肯定是在巨大的激情中写下了那组献给革命者的诗作,他写《切•格瓦拉》、写《拉宾》、写《马丁•路德•金》、写《甘地》,其实他是在借他们之口说出自己的愤怒。组诗的标题也正是他想质问每个人的,“你们是谁的敌人?”我猜测他试图表达的正是凯尔泰斯指证过的,“我们的时代是真理的时代,这点是毋庸置疑。人们完全出于习惯而说谎,而且每个人都有能一眼识破阴谋;如果宣称:爱——每个人都会知道谋杀的时间到了;假若提起法律——那是属于偷盗和抢劫者的。”

唯一将诗人们联系起来的,就是母语了,然而母语今天也变得如此陌生。我们的语言,只适合凶手使用,他们需要的正是这种含糊其辞。所以白鸦的诗歌理想,是让“汉字怀孕”。诗在他这里,成了重新获得物质和思想、生理和心理的现实。他最好的作品中,我们总能闻到这种气息。意义来自选择,来自他从不相关的事物中发现的隐藏的关系,以及堪称戏剧性张力的气势。白鸦已经有了把这个世界记录在自己的身体中的愿望,他正在寻找的是让自己变得清澈的源头。诗,正如孔子说的,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白鸦知道,在过去的屈从关系中,他自己并不是无辜的,他首先必须反驳与清算的是他自己,是自己对诗歌的爱。

加缪确实说了“幸福是一种义务”,但他同时强调,“但只有在我们辨清了我们自己、辨清了我们的同类,乃至辨清了上帝的情况下,这个真理才能完全站住脚。”虽然诗歌成了构成我们生命幸福的一部分,然而它在今天的存在状态依然是可疑的。诗人的定义已成为:我是在诗歌这座牢狱中降生的人!似乎来临的一切纯属天然,这成了我们全神贯注于诗歌的理由。诗人,就像一个被判了无期徒刑的人,再也不会去思考自己与牢狱的关系。事情也许不是这样。越狱从来都是真正的艺术家始终思考的问题:正因为我们被判了无期徒刑,越狱将成为我们第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白鸦还没飞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历了很多不幸,栖在枝头的那些乌鸦只是加深了这种孤绝、荒凉的气氛。当有一只白鸦真正飞来,我们才明白,原来世上的凄凉竟是我们自己的作品。诗歌正在成为一座牢狱。

2006年12月1日  匆稿
发表于 2006-12-17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啊白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7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因为我们被判了无期徒刑,越狱将成为我们第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有一只白鸦真正飞来,我们才明白,原来世上的凄凉竟是我们自己的作品。诗歌正在成为一座牢狱。
说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7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7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将成为第一批被送进文字狱的囚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白乌鸦一直缺少理解,缺少发自内心的理解.
我们就在一个黑屋子里面,不过我已经开始听到白乌鸦的低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7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做评论很认真细致,先提下,自然也是对白鸦诗歌的一次探索,需要接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7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才明白,原来世上的凄凉竟是我们自己的作品。诗歌正在成为一座牢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7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才能进步!
问好白鸦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7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8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言不错,精彩的论说.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8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8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虽是转贴,但和楼主有关.且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破例挂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8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8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11 2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