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266|回复: 14

讨论:由李鹏涛《父亲》一诗,想到的,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0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诗是平民编辑松林湾的一篇不错的诗作,大家可以和李鹏涛的《父亲》比较一下,谈谈自己的感受。

《终于可以坐下来,跟母亲拉拉家常》
文/松林湾

____丙戌年秋十月廿八日夜,与母亲梦中相晤

终于可以坐下来,与母亲拉拉家常
坐下来,我们相互凝视,彼此端详
我也将老,头发添白霜
脸上有沧桑,眼角流露眷恋和感伤
这些年,风穿堂而入,穿越我身体
象一枚落叶,吹得我四处奔忙
带走种子和火,类似于流浪

母亲没有变化,衣服还是那浆洗得发白的
青阴丹布褂,小脚走路摇晃,嘴角咯出血
肺气肿,必然气管炎,眼神也不好
现在好了吗?母亲。母亲,那朵白花
是你早上采撷的吧,朴素得好看
庭院青草,割了又长,好多年没有割了
现在已高过我肩膀,把家园铺成波浪

终于可以坐下来,跟母亲拉拉家常
一别廿载,你把青草当成家禽饲养
我从外地,把思念斫成车轮,翅膀
虽隔两重世界,坟墓分开阴阳
此刻你却象雨润浸我百孔千疮的五腑六脏
我也开始,咯咳不止,走路倾斜、晃荡


下面是不解论坛上周斌老师的简评:
感情不等同于诗歌。 深刻的感情不等同于感动人的诗歌。
我读过安德拉德一首《雨中的家》,也是写母亲的,我们一起看看。
我相信它比我的胡说八道更能让你相信什么。是吧 。 肯定会有更多写母亲的,你可自己随便找找看看。祝进步

安德拉德    姚风 译

《雨中的家》

雨,雨又落在橄榄树上。
我不知道这个下午为何又下雨了
既然我的母亲已经离去
不再走到露台上看雨
不再从缝纫中抬起眼睛
问我:听到了吗?
我听到了,母亲,又在下雨
雨滴打在你的脸上。

下面是穗穗读后的感悟:一同学习。问好周斌!不知道穗穗这样的领悟是否正确?!诗歌有时说的太多,表达的太多,不如不说,不如通过最简单的一个意象、画面、角度展现内心,也许阅读空间更大,情感浓度更深。

李双鱼对松林湾此诗的观点:个人认为太过于注意韵脚了,虽然读起来有音乐感,但是以新诗的眼光看,显得老旧。松林受古典诗词影响太深,我自己也很爱读唐诗宋词的,建议松林看看本少爷的诗,他能够将一些古诗词化腐朽为神奇。


附李鹏涛的诗歌,大家可以比较三首诗歌的不同,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各抒己见。我想这样的研讨,可以加强大家的鉴赏力,并对自己今后的写作有帮助也。方向性准确,才能写出好作品,认识清晰,才能把握如何去写。

《父亲》  

清晨的露水
打湿了父亲的裤管
泥巴紧紧拽住了鞋底
得意的神情在说:
看你怎么办
父亲,无奈的摇摇头
佝偻的身躯艰难的移向前方

野草的藤蔓,夹杂着麦芒
试想与父亲对抗
幻想阻止住父亲艰难的脚步
可,这,怎能
抵挡坚定的信念和有力的肩膀

正午的烈阳
催促父亲下晌
可,父亲,却
一镰接着一镰
割向远方

夕阳,散发出最后一丝光芒
麦田的尽头
父亲舒展了额头
会心的笑容
定格在镰刀旁

我的感觉是,李的这首诗歌如果能再简洁一点,去掉一些蛇足是一首不错的诗歌:比如:得意的神情在说:看你怎么办,还有结尾的定格,处理的效果并不好,,如果换一句:疲倦的汗水,在镰刀上闪烁,是否可以呢?,呵呵,这些是穗穗的个人感受。感觉此诗要瘦身。问好!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06-12-20 19:03 编辑 ]
发表于 2006-12-20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第一个 对细节的刻画很入微,如第二节对母亲形象的描写,这样可以给读者的头脑留下一幅关于母亲的画像。其次,诗歌用语朴实,自然,以情动人是这首诗歌的成功之处。

第二个,留给读者的空间感大,余味足!读来也令人心疼。但我本人对翻译过来的诗歌不是很感兴趣:(

第三个,正如姐姐所说,有些句子需要瘦身,一些意象的处理不够完美,觉得三四节的描写很不错,当然有些词语也可以再斟酌斟酌,如,试想和幻想改为妄想和企图觉得更有力度。

说的不对之处,请大家莫怪。学习才是关键~~~~~~~~~

[ 本帖最后由 南杨玲子 于 2006-12-20 19: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0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创意的交流,.支持俺的亲妹子..感觉李的诗歌质感不错,语言也生动<佝偻的身躯艰难的移向前方>这句和下边这句<一镰接着一镰割向远方>中的"前方"和"远方"的运用有些重复了..<割>字用的极好,带活了意境..可否将"前方"换个虚一点的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意的感受和空间..也没有重复的嫌疑了..浅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0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最少的语言让人感觉到最大的诗意肯定是上上之选.第二首无疑是最好的.第一首语言的姿态是正确的,加入了一些细节的描写,用相对拖沓的节奏来叙述绵长的思念
这种形式和语言的溶合,也正是我目前在尝试的.只是这一首诗写得过分纠缠了.砍掉三分之一就是好诗了.第三首诗形式上不足是次要的,关键是语言上还欠火候.个见.
稍改一下,大家认为有没有效果呢?
终于可以坐下来,与母亲拉拉家常
坐下来,彼此端详
这些年,风穿堂而入,穿越我身体
象一枚落叶,吹得我四处流浪
走失了种子和火

母亲没有变化,衣服还是那浆洗得发白的
青阴丹布褂,小脚走路,
肺气肿,气管炎,眼神也不好
现在好了吗?母亲。
母亲,那朵白花
是你早上采撷的吧,朴素得好看
庭院青草,好多年没有割了
现在已高过我肩膀

一别廿载,你把青草当成家禽饲养
我从外地,把思念斫成车轮,翅膀
近在咫尺,却阴阳两隔
此刻,雨从你的天空下过来
润浸我百孔千疮的五腑六脏
我一边不停地说,一边咯咳不止

紫妹子这种学习方式很好.大家不妨都来讨论,定有收获的.问好紫妹子和李海涛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0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一下,欢迎大家来探讨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0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林兄和周斌兄在不解的探讨我都看了.没想到穗这么有心,拿到这里来讨论了.

星语再来学习一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0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交流真是好,学到了好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都不错,特喜欢《雨中的家》。
松林湾的和李鹏涛的都写出了真情,周斌老师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出了他对诗歌的看法,我60%赞同这种看法,平时我和老师或者朋友讨论这些问题时也谈到了此类问题,大家的看法多是:写出了真情,能够打动人的,就是成功之作。所以我认为诗歌技巧不必拘于一家,流行的趋势很快,尽管不学习要落后,但如果一味地在手法上下工夫,掀开所有的花架子之后,表现厚重的对人生和生命体验的文字可能才算上上之作,才能经住时间的考验。

[ 本帖最后由 李清荷 于 2006-12-21 00: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1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上面穗穗对诗歌的看法我是赞同的,她对诗歌的领悟和解读分析我也多有同感。

呵呵,给大家看我以前为《光雾山文学》“红色文学”专号写的一个东西,可谓土得很,几乎未用任何花样和技巧,但不少读者却说这也算好东西,我自己倒挺纳闷的(不明白?),借此机会拿来让大家也谈论一下,这样的东西究竟算不算好诗歌?

《我爱巴中》

文/李清荷
                   
我爱巴中,我说
我爱这儿,我说
我爱这里的山水
我爱这里的草木
                   
我知道,在中国的地图上,
几乎找不到巴中的名字
我知道,一些从巴中走出去的儿女
他们的心,已经离开母亲
但我就是那么爱巴中,没有缘由
                   
我记得自己出生的年月
那是巴中瘦弱的骨头
我记得自己出生的乡村
那是巴中攥紧的小小的心
                   
巴中一年四季算得上山清水秀
巴中目前没有发生过大的自然灾害
巴中现在和以后也好像不会
被从天而降的战争困扰
……
                   
我的父母亲,还有我的弟弟
他们的户口都已经迁离了巴中
他们让我把我的孩子也
迁到成都
我被我的巴中情结拴住
怎么也没有同意
                   
我是巴中人啊
喝着巴河的水长大
沐浴着巴山的风雨
我爱这里的土地
以及这里产生的有关我的故事
也许,这辈子
我会在这里傻傻地终老
我不会后悔
                   
就因为这些
也不完全因为这些
反正,我是巴中的女儿
我爱巴中
天经地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1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1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第一首最好,虽然很直白但只有这样才能表达的直接,无需过多的意象。
第二首好象少了一点什么,但一时又说不上来。
第三首句子的的用词是比较让人赞同的,但是在感情的表露中不够统一,与语言的气氛不够统一。

个人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9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让大家继续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9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中的家>,体味之间尽是思念的伤痛.这三首都能感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9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鹏涛的<父亲>的内涵,技巧,语言.基本停留在90年左右的时间.对此诗的改动比较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9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首虽然感情丰富,但还是觉得韵压的不好了。第二首好些。喜欢。


学习安德拉德的雨中的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21 07: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