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之箭与自由意志
对时间的迷恋由来已久,在十多年前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并因此生了一场大病。对时间的绝望也是我中断了诗歌创作近十三年的主要原因。时间是给人类神秘感最大的来源之一,时间有方向吗?这个在现代科学家眼里或许可笑的问题却一直迷惑着历代的诗人,作家、哲学家。当然也包括我。空间时刻包围着我们,而时间你只能一点一点地体验到,在空间中我们可以向四面八方走来走去,而我们的一切行动只能对将来起作用,不能影响过去,物质总是逐渐地腐烂下去,而不会自发地聚合。所以特殊的方向,空间没有,时间有,时间就象一枝向前行走的箭。
时间的一去不返,生命的短暂,我们的祖辈实际上早就察觉这种无奈和悲哀。象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和《杞人忧天》等诗作和成语故事中都能解读出来。但也基于对这种宿命的反抗或者说逃避才产生了艺术和宗教,前者是自由开放的,而后者是幽闭的,自慰的。
艺术的产生就是生命个体在对时间的反思中体现出来的自由意志,生命渴望永恒,渴望能找到一条途径走到时间之外。诗歌、绘画、建筑、雕塑等都是奋争的语言形式。三百六十五天的周期,六十年甲子的轮回,以及生命有来世等都是对生命永恒的向往。而西方文学中常常用沙漏和镰刀来代表时间和死亡。我们都希望时间能够转弯,能够循环往复。尽管显着无奈,但总闪耀着人类永不熄灭的精神光芒。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或许也正是人类生命的短暂,才有了对永恒,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日昝,沙漏,直至西方时钟的诞生.都体现着人类对时间的反动,企图把无形的时间捉住,并以机械的形式为我们所能控制。希冀能让它循环往复。但时间依然如故,永往直前。因为时间在钟之外。下面我想附一首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钟》和不久前写的一首短诗《时间》。阐明我对时间的粗浅理解。
《钟》
我实在不能说些什么
钟 一只普通的时钟
座落在一张粗糙的桌上
扎根在我的日常生活中
且有一个太阳形状的外壳
和一面映着哲学光泽的玻璃
一根紧张的发条
温柔地松驰在我的感觉里
在钟之内
我发现了一只手和一双翅膀
看到生命正以机械的形式
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过程
那双巨大的翅膀轻轻煽动
使我以一种意想不到的姿势
优美起来
连同手指一般的指针
弹开金属和肉体的双重虚无
展示一个简单的圆周
我知道这是许多永恒的事物
所具有的共同的形状
钟 树
泥土 水
忽然我意识到该停止某些动作了
因为我的牙齿和钟一起
正散发出一种腐败的气味
我开始明白
时间在钟之外
而钟在我之外
并以一种暧昧的姿态
痛苦地向我逼近 然而
我什么亦不想说了
《时间》
时间渐渐地
走成了
菊花的形状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牛顿三大宇宙定律的出现,把一个难以想象的宇宙放进了一个极其精密的秩序之中,也就是说万物都走在一个宠大的定律之中,不可更改,是宿命的。尽管科学又很好笑地在理论上满足了人类对时间方向的选择上主观。即时间在能量达到一定大时,时空可以是扭曲的,我们可以自由地穿梭在过去和末来之间。但随之而来的将是给人类带来更大的不安。所有的人都将跑到过去,去改变自己的未来,那么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死我们的母亲。还有,未来的人类也将从未来赶到我们这里大开杀戒。这是多么恐怖的画面。因此我们宁愿相信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象一枝射出的箭。因此诗歌极力远离科学而愿意接近宗教就显得合乎情理。
接下来自然就要说到诗人的自由意志,既然宇宙的一切是注定的,那么我们人类就该驯服吗,就该无所作为,坐而等死吗?这里我自然要提到前些日子孤岛兄弟的一首短诗。题目是《秋天的背面》:一枚落叶的下面/有惊恐的蚂蚁。短短二句诗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拟能比的,一枚秋叶寓意着时间和生命的流逝,而一只卑微的蚂蚁都感到了自然的力量,露出了惊恐的神色。而这种神色就是对生命自由意志的觉醒。更何况我们人类。而正是这种自由意志才维持着人类生命能发展到现在,并继续到无尽的未来。人类只要有一个人心存生命的自由意志,那么诗歌是永远不会消亡。
孔子就说过:‘诗言志’。志,解释为志向,意义,情感,还是狭隘一些。志是一个个体生命对自然的感悟而形成的另一个知性世界。那是一个比实在世界更丰富多彩的世界。是诗的世界。因此我认为诗歌最重要的是对永恒的自觉,要有一种不甘心宿命的精神。任何一首诗只要具有这种精神内核就应被尊重。任何嘲笑都是一种肤浅的表现。诗歌的意义不仅在于文本的意义,社会意义,更重要的在于精神上的自觉的意义。而语言,结构、音律等都是可以不断地学习和改进的。诗歌是只是语言的一种形式,“而语言是人类最纯正的活动”(荷尔德林语)。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轻视这种努力呢?下面就以史蒂芬.霍金的一句话结束我对时间之箭和自由意志的一些粗浅感受。“努力寻求完整的理解总比对人类精神的绝望要好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