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938|回复: 31

凤儿诗歌散论,再帖个,大家批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6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挥剑突围与孤城凤凰的至情舞蹈
——广州军旅诗人凤儿诗歌散论



广州军旅诗人凤儿,与其说是她诗歌给了我震撼,不如说是她的经历和历数过往的心态给了我感染。她禀赋了一个热情、纯净、单纯而易感,甚至有些天真烂漫的心。在军队里生活的女子和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的女性,注定在思维方式和心态上有着某种不同。这种不同,被她鲜明得表现在诗歌的创作上,她诗歌所透露出的各种情怀,都是当时心境的充分体现。
我相信,凤儿是一个生命型的歌者。这不同于书斋型的写手,可以运用阅读和精致的文字构建起或为哲理而高深莫测的、或为唯美而不食烟火的心情文字。凤儿的创作不是如此,在历经一个来月,我断续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她的诗歌,尽管这些诗歌,从形式上看,有些什么地方不够成熟,但正是她体现出的原生态的特色,深深吸引和感动了我。

表现心灵:痛苦于自我的孤城进而发愤抒情

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包括创作者自己的需求、欲望、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注意、记忆、直觉、想象等心理功能在内的极其复杂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作者的气质、人格、个性之上的立体的、流动的、完整的、有序的心理活动过程。显然,人在创作过程中也要表现着自己的心灵,作品不仅仅是创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更是渗透和融化生活后的主观心灵的再营造与再建构。表现心灵和模仿自然是文学创作中两个相对应的创作主张。
凤儿的诗歌抛却诗歌形而下的问题不谈,在诗歌意蕴上已经为我们展现出了一贯的、自我的情感主线与心灵愿望。记得在与她的一次交流中,我说:“你的诗歌很痛!”凤儿说:“我的诗歌都是痛的……”而我的理解,这并不说她诗歌的痛,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让人痛彻骨髓的伤痛。从创作而言,诗歌本身就是痛的。
诗歌语言要表现诗人对生活的感受、欲求、体验、憧憬以及其他独特的情绪。这是属于个体独特体验中的内容,一旦被加工处理为规范化、独特化的语言后,便失去了其固有的鲜活魅力。创作需要诗人对语言文字和创作心理具备现代文明人的高度文化意识和原始人质朴的原初的感受能力,成年人的知识水准和儿童的本能活力,这必然产生创作的痛苦。
其二,凤儿诗歌的痛更主要来源于诗人易感的神经和纯净、简单、单纯甚至有些天真烂漫的性情。这和她的诗歌一样,仍然保留着或者说体现着一种原生态的特色。诗人在《为袒露的伤口歌唱》一诗开首就这样写到“就这样独自停立/独自!呈现与伤口/相吻合的状况”,诗人无处不感受到伤痛,这种伤痛更有可能是与生俱来的。诗人感到自己孤独停立的姿态正好是伤口的形态。凤儿就是用这样的疼痛,感受着自己生活的孤城,被孤城的环形堑壕包围着。正如诗人在《孤城的环形堑壕》中所写的。伤痛和孤城分别是凤儿诗歌创作的两大系列,即伤痛系列和孤城系列。我一直在思考,她的孤城究竟暗指什么,是和钱钟书一同意义的围城?然而这又非简单的爱情的象征,它更象是一种梦想,但肯定是一种生活状态的形象化写照。这可能是来源于军队相对孤独的生活,或者更是从军事训练中的战壕引申而来的生活形态的写照。
诗人同时又是坚强的,她的坚强表现在对人性、对生命、对生活状态的突围。并由此延伸出她创作的另一系列作品,即突围系列。这一系列可看出作者经历孤城包围中的伤痛后的情感爆发,表现出了强烈的思想的亢奋与对美、对生命的执着情态。她在《突围》一诗中写到:“将一万种游荡的欲念/拧成求生的闪电/深知死亡味道/只能以光芒的热血冲溃”这是一种意志和目标的坚定,更表现出对美的一种矢志不虞的追求。但这只是诗人诗歌所呈现出的意蕴。作为一个女诗人,如何有这般阳刚的传达,诗人的创作心理是怎样的?诗人有怎样的生活背景导致这样的创作倾向?这才是我更为关注的问题。
诗人的创作是主张心灵的,在情感的表达上是发愤抒情的。所谓发愤抒情,指为痛惜的叙说过往和心境来表达忧伤,激发愤懑的情绪以抒发心中的情志。从这一点说,她不注重客观自然的描述,而是内省为主观境界的营造,抒情是外显的。

一时情味:军旅生活造就刚柔并济的意象群组

且看《剑气》:
在孤城谈起英雄鹰
时刻张开充满机警的眼睛
自信每一次的俯冲
都会象那些拔剑而起的豪杰
用伤口与泪水
洗浴这片充满血与死亡的荒原
我处心积虑于每一次冲锋
然而远离我们的战争
只在某一种氛围里扣响板机
那些辚辚车马霍霍战旗
只在梦里一次次远征
在沿途我伐下那些古将士的剑戟
那些剑那些布满锈迹的断剑
在今天的阳光下依旧温含杀意
而冲天霸气使我的血液迅速温暖
我感到周围那些刻满石头的名字
一个个活动起来那些马仰天长鸣
象我此刻不驯的狂笑
有一种渴望此刻正深入我们的内心
有一种感动使你的眼里盈满泪水
这首很能说明凤儿诗歌刚柔相济的风格。“刚劲与柔和构成的骨架支撑起了豪迈的诗意”(冷落青秋节语)。这样的诗歌风格似乎与她平时表现出来的热情的、纯净的甚至有些天真烂漫、顽皮撩人的性格格格不入。
作为军旅诗人的凤儿,生活在这样一个阳刚的环境中,耳闻目染,必然受其环境的影响和同化。选择军旅生活,这本身可能就表现着诗人的性格倾向,甚至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就有着与战争、刚强、武力有关的原初记忆。凤儿在《战争》这首诗歌里有这样一段:母亲温柔的舌尖/翻动历史风云/苏武牧羊/木兰从军/岳母刺字/神奇的故事/落满摇床//征东、征西、扫北/战争使无数英雄灿烂/也点燃许多小将的爱情/打仗远不如“狼来了”可怕/流血只是一种概念/从此我爱上了弓箭和枪/一柄祖辈传下的宝剑/骄傲了我整个童年。从小被战争故事所熏陶,被英雄故事所感染,使诗人感觉“打仗远不如“狼来了”可怕”,而且流血也只是一种概念。诗人从骨子里就有一种尚武精神:“从此我爱上了弓箭和枪/一柄祖辈传下的宝剑/骄傲了我整个童年”。这节诗歌更为我们传达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诗人在祖辈可能就有着征战沙场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在诗人的原初记忆里埋藏着,影响着诗人的性格。
作为一位女性,仍旧体现着细腻的、易感伤的、柔弱的一面。因此,在她的诗歌里,体现着这样的创作矛盾,一方面充满热烈的、阳刚的情感宣泄,一方面又表现出柔弱的,伤痛的凄凉。这是由于她的女性身份和职业所造成的矛盾。这一矛盾,体现在她的诗歌创作中;这一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凤儿的诗歌,如果能在这方面作出调和,必然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其实,就诗歌风格而言,由于题材、生活环境、创作心境等的改变,必然造成诗歌风格的偏移,甚至改变。从而体现出诗人创作风格的多样性。在柔美诗歌风格中,《江南春色》体现得最为明显和典型。《江南春色》是一首比较舒缓、细腻的手法绘成的一幅现代派的水墨画。以实拟虚的手法用得恰倒好处。本来月光里的江南是一个不可捉摸的抽象概念和虚幻景象,然而,在凤儿笔下,却成了可观、可触摸的“初浴的少妇”以及“开放的玉兰”。使所吟咏和引起感触的事物一下子变得明晰、具体起来……凤儿的诗以伤感的撕扯和灵魂的挣扎居多,然而《江南春色》这首诗却极尽柔美和静谧。完全是一幅在江南的月色下卿卿我我、甜蜜缠绵的一对幸福的恋人呓语般的吟唱画卷。”(李洁夫语)
有诗友在评论凤儿诗歌的时候,说缺乏一一贯之的主题。有着这样创作主张的诗歌爱好者,其实,更注重的是诗歌表达主题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他们总是试图通过一条创作主线完整的表达出创作者的主题情思,整首诗歌强调形象和情思的统一,强调要有一个主题点,诗歌的展开是围绕着这个主题点晕开、扩散、升华;或者沿着一条线,创作者就是通过各种技巧使得这条线丰满。这其实是一种很保守的创作思路。
凤儿的诗歌似乎不再遵循这一传统创作思路,表现出了某种突破的迹象。在情感上,表现出了因时因地的“一时情味”,就是说不预设创作主题,诗歌的流动随着情感的流动而呈现,这样有时候因创作力的爆发,而表现出诗歌情感和意象抑制的困难,显现出丰盈恣肆的特点。

思维奔逸:文本与主观情态两相传达的错位

现在谈谈她诗歌的不足。
我用到了思维奔逸。这其实是有点夸张的提法,甚至对凤儿本人有点不敬。因为这一词汇,多被精神病学引用来指一种思维表现形式的障碍,常见于燥狂型精神病或酒醉状态。就文学创作而言,思维奔逸表现为两种可能,其一表现为一种创作意想的临近状态,其二为一种创作思维障碍。我这里借来,用来指凤儿在创作临近状态的语言狂欢与意念飘忽的矛盾,用来指凤儿在创作时的思维障碍并由此导致的语言痛苦。由于在创作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导致凤儿诗歌在“形而下”的文本处理与诗歌意蕴、创作者的主观情态之间,表现出创作臃余与传达错位。
我仍旧引用《剑气》这首大气的诗歌。对于这首诗歌,前文已经有了相关内容的论述,这里就创作者创作过程中的思维奔逸而引起的诗作本身的问题,谈一点看法。在孤城/谈起英雄/鹰/时刻张开充满机警的眼睛,这诗的开头就呈现出连缀的断裂。由于诗人的创作的欲望强烈,思维异常兴奋,联想明显加快,思维如潮水,新的内容、新的形象、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跳跃、情感的喷发都不断涌现,内容十分丰富,诗人对这些元素的抑制能力与抑制自觉减缩甚至丧失,使诗歌的走势居高、语言急促,情感外显而奔涌,就象断了线的珠子,急速下降。这首诗歌的起句点出地点(在孤城)、事件(谈起英雄),接下来话锋陡转,开始写鹰以及对鹰的细节刻画(时刻张开充满机警的眼睛),这从文字上,看似割裂,其实诗人的内在情感和思路是相通和连接的。英雄和鹰的两相映照,很形象的烘托出英雄的神态,那如鹰的目光,机警得闪烁着光芒。如果这还容易看出内部的连贯,那么,接下来的一连串急促的意象扑面袭来,那种丰盈让我们无处躲闪。
当创作者的创造力张狂恣肆,冲破语言既有的藩篱,打破思维固有的程式,就会在语言的颠倒、纷繁中,营造出一种无序而丰饶的、热烈而酣畅的语言状态。当情感无法抑制时,诗歌的意象或者语言就将出现臃余,甚至是传达的错位。
其次,在炼字和炼意上,凤儿的诗歌也存在着鲜明的问题。如上面提到的《战争》这首,结尾处的升华处理的不是很到位,那种戏剧化的效果没有出来。凤儿似乎很有意识的在诗歌的结尾,处理出戏剧化的效果,以达到奇崛、惊异、顿悟的艺术效果。这样是需要建立在对诗歌的“意”、“境”等的高度凝练上,然后再通过极其凝练的文字,极具穿透力的传达出来。这也就是说,由于诗人在创作上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对情感的抑制也不能有效的掌控,这就造成了她诗歌的第二点不足,就是诗歌的“意”与“境”,“情”与“景”的锤炼仍显现出不够火候;诗歌的节奏控制的有时候显现失调。因此诗歌的质量参差不齐。
再次,由于凤儿在创作中倾向于表现心灵,这样的诗歌在形象性上的处理更需要花费精力。对于营造诗歌意象的技巧的掌握显现出重要性。因为,模仿自然的创作倾向的作品,形象、意象不成问题,他们往往给人很强的画质感。但表现心灵的作品不同,他们的形象、意象更主要是他们心灵营造出来的,怎样更形象的表现出来,不至于使诗歌成为情感的直接抒发,是作品成功的关键。显然,凤儿的这条路,还需要自己在语言的痛苦与狂欢中实现突破。
发表于 2007-1-26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表及里,理性与感性交替,深入诗歌现场的深刻评说.示众,大家欣赏.学习.建议精华.问好乡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乡巴的好评,这才是从理论到实际,比我的读后感好多了.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07-1-26 20:49 发表
由表及里,理性与感性交替,深入诗歌现场的深刻评说.示众,大家欣赏.学习.建议精华.问好乡巴.


哥哥好厉害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理论与诗歌结合评到位,学习问候乡巴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07-1-26 20:49 发表
由表及里,理性与感性交替,深入诗歌现场的深刻评说.示众,大家欣赏.学习.建议精华.问好乡巴.

谢谢迷雾鼓励,多起提提建议和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苦李子 于 2007-1-26 22:40 发表
学习乡巴的好评,这才是从理论到实际,比我的读后感好多了.学习学习.

您写的也很好,我只是用了些看似好看的评论感念和术语,对诗歌的解读,本身就是对诗作者和作品的一种误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南杨玲子 于 2007-1-27 09:02 发表


哥哥好厉害哦:))


哈哈,谢谢妹妹夸奖,哥哥改天也给你写个,我会说不好的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文壮飞 于 2007-1-27 09:09 发表
诗歌理论与诗歌结合评到位,学习问候乡巴朋友

谢谢来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夫桥渡 于 2007-1-27 09:10 发表
学习了

一夫不用客气,多指出毛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刚看到,乡巴辛苦您了,谢谢你!

评的很细致,对人和诗解析的也很透彻,也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准确到位.

其实,大家都很了解我,现实生活中,我原本并不是个诗人,也不会写诗,我是因为2003年在身上连续发生了一些令人想不到的突发事件,给我打击很大,我的精神几乎崩溃,,我无法面对事实面对所有的人,我把自己关在黑房间里,整天以泪洗面,从此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不愿意和外界接触,为了逃避现实的痛苦,我不得已于2004年走进了网络,开始写作,我想用自己的文字来麻醉自己,让自己醉在自己的文字里不再醒了,忘记所有的痛苦和不幸.............

能写出这么完美的解析,看来您真是用了不少功夫,用心去感受我的诗了^^^^凤儿真的很感动,感动的热泪盈眶.

乡巴,凤儿真诚的再次向你说声:谢谢!嘻嘻`~凤儿知道还欠您一杯茶没请您喝,有机会一定请您喝哈,绝不会忘记的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的非常到位,不错,问好风儿和乡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8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细细看过~~~~   评得不错  问候妞妞~~~
也问候乡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8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得认真到位,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21 19: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