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29|回复: 7

不遵守创作公约 新诗最终将死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8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遵守创作公约  新诗最终将死亡
尹才干

    中国新诗目前仍然处在探索的初级阶段,文体与语言尚未定型,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在七年前撰写的诗歌评论《浅谈中国新诗的发展》一文中,已作过较为详细的讨论,于此不在赘述。既然中国新诗目前仍然处在探索的不成熟的初级阶段,诗人、诗歌评论家、读者就应该不断地对新诗进行反省,客观、公正、准确地诊断中国新诗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明晰中国新诗的探索轨迹、生产流程、传播机制、文体肌理、社会效应和演变态势。
   
    这里简单叙述一下,就目前诗歌创作的种种现象,进行一番认认真真的把脉后,诊断出的结论:

    一是新诗写作者整体素质越来越差。从多数“执政诗人”的文学素质可以看出。谁知道,他们当中有几人像郭沫若、艾青等诗歌大师那样学贯中西?他们当中有几人像闻一多、臧克家等诗歌大家那样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而现在多数诗人的实际情况是——先天不足,食洋不化。

    二是创作的新诗质量呈加速下滑趋势,核心竞争力匮乏。数量不断翻番,每天发表在各类媒体上的诗歌总计不下千首,质量却越来越差。不妨天天到几家主流诗歌媒体上浏览,半月也难见一首好诗歌;这些多如牛毛的诗歌与上个世纪的一些优秀作品差之甚远。在当今新诗功能萎缩的大环境下,与小说、散文、剧本等文体相比,新诗的核心竞争力十分匮乏。近些年来,没有任何一位诗人的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能够像上个世纪的席慕容、汪国真的作品那样“洛阳纸贵”,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皆诵席、汪之诗。

    三是诗的“中华性”丧失,食洋不化。诗歌的中华性,实质就是中华诗歌的“根”性。许多诗歌作者完全抛弃了中华诗歌的有些可以继承和发展的特性,不是很好地融合域外优秀文化元素,而是机械地别求新样于异邦,背离了华夏民族的诗歌心理和诗歌欣赏习惯,自以为是地生产出一种被千百万华夏读者冷落的所谓的“新诗”。

    四是诗派丛生,诗歌的传播面越来越小。当今诗派丛生(某一网络媒体几年来诞生了数以百计的“诗歌论坛”),诗派越多,诗歌的圈子就越狭小。诗歌的圈子越狭小,诗歌就越难进入大众文化消费领域,影响自然就很小。有的诗歌是诗人写,诗人读;许多诗歌是少数诗人写,多数诗人都不读。写诗的比读诗的多得多。

   五是诗歌文体特色逐渐模糊,有沦为边缘文体的趋势。有的现代诗歌,“新”得很彻底:首先,选用的全是“大白话”,枯燥乏味。平淡一如纯净水,对“诗歌是文学艺术作品,要用艺术语言写作”的定律全面颠覆。其次,语言缺少锤炼,粗制滥造。许多诗歌作者把“生活词语”等同于“艺术语言”,认为不必锤炼,写得越明白如话越好。再次,完全抛弃中华诗歌讲究韵律的传统,既无外在的节奏美感与音乐属性,也无内在情绪的起伏和律动。只是分行排列,与散文无异,这样的所谓诗歌,只是“散文化”而已,却与真正的优美散文又沾不上一点边儿,成了不伦不类的边缘文体。

    造成新诗这种创作上的混乱而倒退的局面,我想其主要原因——就是诗人们没有遵守一定的中华诗歌写作的潜在规则,或者说是“中华诗歌创作公约”。席慕容、汪国真的作品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上很很地“火一把”,就因为他们的作品,遵守了一定的中华诗歌写作的潜在规则(关于席慕容、汪国真作品的特色,我将另文论述),有效地提升了现代汉语的质地,充分释放了现代汉语的巨大魅力。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诗歌也不能例外。诗歌界也应该有一定的“规矩”,否则或自由散漫,任意涂鸦,或拉邦结派,画地为牢,新诗不仅成不了“方圆”,最终还将走向死亡。
                                                          2007,02,18晚畅饮后速成
发表于 2007-2-19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9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有尹才干和寒山石

原帖由 荧石 于 2007-2-19 13:18 发表
新诗由必死无疑到定有复活之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得有理!
问好荧石,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9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邓月亮 于 2007-2-19 17:45 发表
呵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批评!
问好邓月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0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把,内容的几个方面说得很有些在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是中国第一个诗歌创作公约?

转自〈中国立根诗歌论坛〉

谁是中国第一个诗歌创作公约?
诗仙书童

  首先说明,我不是诗人,也不是准诗人,更不是诗歌评论家,顶多算一个热爱诗歌的经商者。由于对诗歌的偏爱,一直比较关注诗歌创作情况。前段时间看到诗人赵丽华被恶搞,心里很不愉快;后来又从网上得知某诗人因用裸体诵诗的方式来“力挺赵丽华”而被治安拘留,心里更不好受。中国诗人怎么了?中国诗歌怎么了?
  上一个问题还没有思考明白,下一个问题又来了,诗歌评论家及诗人又先后抛出了《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南方诗歌评论家尹才干之言)和《天问诗歌公约》(北方14名诗人之约),一时间,不少的网站转发、评论。尤以《天问诗歌公约》炒作更甚。上网一看,《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和《天问诗歌公约》都宣称是“中国第一个诗歌创作公约”,这就怪了。为了不让将来的文学史家们犯糊涂,有必要澄清这个问题。那么,到底谁是中国第一个诗歌创作公约?
  我想:这里的“第一”,应该有两种看法。一是时间“第一”;二是质量“第一”。
  从时间上看,《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应该是“中国第一个创作公约”。《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作于2006年03月11日凌晨,于当日发表[详见《子归原创文学网》 [“诗的生命”讨论]《中国现代诗形式断想》  作者:尹才干 (2006-03-08 10:01:55)  ]而《天问诗歌公约》作于2007年01月27日(详见各大媒体报道,作者为车前子、叶匡政、冯晏、芒克、老巢、宋琳、张清华、树才、梁小斌、莫非、桑克、默默、潇潇、潘洗尘等诗人)。
  从质量上看,读者对两个公约看法不一。有网友认为《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比《天问诗歌公约》质量高,较具体,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如《子归原创文学网》网友诗人水君竹在2006年03月11日晚12点24分发表评论说“雨中看花:尹老师立出了《立根派创作公约》,我看了很激动,这样的公约应该是有志复兴诗歌的诗作者们的共同的公约,希望会有更多的人遵循这个公约,使汉语言诗歌重放光彩!”新浪网友、作家老琢说:“我比较倾向于尹才干的‘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它比较全面而具体地提出了‘立根’的历史渊源和系统理论,为振兴诗坛作了明确而实用的指导,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又如《红崖文学网》转发了《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其网友穆里认为“欢迎大家讨论,只吸收有益的,剔除糟粕”,网友必简认为“有些可取的地方!提提 ”;也有网友坚持相反意见,网友冰言说“我讨厌门派,写作是个人的事情,与派别无关”,网友含泪射手说“同意冰言的意见。写作嘛,随心所欲,没必要流派之说。何必为自己加之多余的束缚? ”至于对《天问诗歌公约》的质量的看法,那就众说纷纭了。赞扬者众多,比如“诗人意识到要自律,并出台公约是件好事,可望让诗歌发出真正的声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贬损者也不少,比如“别为追逐风潮而伤害母语”、“极其白痴,比《文学概论》的水平还要低下很多”、“天问诗歌公约,每一条都是蠢话,每一条都与诗歌无关”等。我的看法是,现在没有看法。原因很简单:如果说《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质量第一,那么《天问诗歌公约》的“粉丝”一定会暴跳如雷,“你站着说话,也不怕腰疼”;如果说《天问诗歌公约》质量第一,那么《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的“粉丝”必然拍案而起,“你简直是个白痴,先去学学《文学概论》再说”。所以,我们只能让时间去争吵,让历史去公正评判。

  附:
中国第一个诗歌创作公约——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

一、基础认识
通俗性与大众性(又可曰普遍性,二者合称普通性)永远是诗歌的基础,因为诗歌源于民间,源于人民的劳动、生活,源于人、自然与社会的水乳交融。
汉语诗歌的“根”是一个庞大的汉语言文化系统,含有两大“子根”系统:
1、思想之根系统: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哲学思想,比如,道、佛(汉化的)、法、儒等;
2、方法之根系统:从《诗经》开始,到《离骚》,到汉、南北朝民歌,到唐、宋、元、明、清(包括“五。四”前后)时代……著名诗人和著名诗篇中所创立的诗的意境、表现形式与技巧等。
开放“内宇宙”,砸碎“蜗牛壳”,走出象牙塔,投身于工厂、学校、机关、军营、田园、山水、集市、茶楼,酒吧、计算机网络、宇宙飞船的机舱,采民众语言之粉,酿立根诗歌之蜜。
一切皆为“普通”,“普通”就有一切。

二、创作目标
对准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和五彩缤纷的人类生活,探索大众内心的喜、怒、哀、乐,赋予抽象情感以具体的形式;讴歌真、善、美,鞭打假、丑、恶,从而使大众的心灵在诚信中净化,灵魂在正直中提升,身心在愉悦中逍遥,情感在向善中抒发,智慧在创新中增长、思想在审美中开启等等。

三、创作方法
1、立起汉语言诗歌的主干(根或骨架),重视汉语语法的结构,文字本身的形体美、内含的装饰音乐美和语言的简洁美。适当嫁接“拿来的”枝枝叶叶。
2、“外在形式”无韵的诗,其“内在形式”应有汉语言的韵律、节奏,反对散文化。
3、不给字词穿上生僻的外衣,不给句子缭绕晦涩朦胧的迷雾。
4、语句间跳跃的峡谷宽度要适当,并让思维的彩虹隐约关联。
5、语意的花蕾半开半闭,开着的为实,闭着的为虚,虚实参半为适宜。
6、精心造境设意,大力冶炼艺术境界和气象格局。诗意尚清新,忌浑浊。
7、把准时代脉搏,知晓大众心律,融入大众,进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崭新的诗之境界。
8、理性思维的花朵,以具体的、生动的表象显影。
9、劲吹隽永、清新、和谐、流畅之诗风。
                                       2006,03,11凌晨酒醒后而速作

{见《子归原创文学网》 [“诗的生命”讨论]《中国现代诗形式断想》  作者:尹才干 (2006-03-08 10:01:55)  }

中国第二个诗歌创作公约——天问诗歌公约

第一条 每个诗人都应该维护诗歌的尊严。
第二条 诗人天生理想,我们反对无节制的娱乐化。
第三条 诗人必定是时代的见证。
第四条 一个坏蛋不可能写出好诗。
第五条 语言的魅力使我们敬畏,我们唾弃对母语丧失敬畏的人。
第六条 没有技艺的书写不是诗歌。
第七条 到了该重新认知传统的时候了!传统是我们的血。
第八条诗人是自然之子。一个诗人必须认识24种以上的植物。我们反对转基因。

车前子  叶匡政   冯晏  芒克  老巢  宋琳  张清华  树才  梁小斌  莫非  桑克   默默   潇潇   潘洗尘 (以姓氏笔划为序)
                                         二00七年一月二十七日于哈尔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5 15: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