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红颜优秀女诗人系列---阳光里歌唱的李子 
 希腊诗人埃里蒂斯在接受诺贝尔奖时说:‘请允许我以光明和清澈发言。。。。。’前者代表他的生存环境,后者是他努力让诗歌达到的境界。当然这个生存环境指得是作者的人文状态,璀灿的希腊文化让诗者的内心世界一片光明,而清澈就是让生命意识在光明中得到升华,得到发扬和净化,用诗歌让存在显露出本真的澄明。我用这段文字来评论苦李子的诗,并不是说她达到了埃里蒂斯的诗歌境界,而是说李子的生活环境和她的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追求是何其相似。
 苦李子是我在诗歌报论坛认识的第一个诗友,缘由只是她纯朴的诗歌‘水粉的乡野,烟霭如同泼墨散开/一曲,就那么一曲/山泉飞溅  又白又亮的山泉/将水中的天空洗蓝’。这是摘自她的《民歌》里的一节诗,诗歌意境清纯,亮丽。让我喜欢。并由此结下情谊,有机会深入地了解她的生活和思想。
 苦李子是一个镇上的中学教师,是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纯棉的女孩子,乡村生活造就了她天真、善良的禀性,而大学师范专业的经历也使她变得开朗,热情。对文学的热爱更使她的生活绚丽多彩。通过阅读她的小说、散文和诗歌,我的脑海里常出现一个在阳光下想唱就唱,活泼可人的女孩儿形象。远离都市的喧哗,整日和孩子们相伴,使李子的诗歌和她的生活一样因光明而显得纯粹。 ‘民歌啊   就这样/在那些我爱和爱我的人口中唱响/我已醉在大山腹中/一个长满枫树的村庄’.还是《民歌》里的句子。
 之所以写下上面这些文字,是想说苦李子的诗在红颜的女斑主中水准并不突出,语言天分也一般,但我把她归入优秀女诗人之列,是因为她具备了成为优秀女诗人的素质,而且将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女诗人之一。因为目前大都女诗人因为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直觉的天性,都把目光沉溺于自身,在灵魂的深处不停地挖掘自己的伤口,让自己的体验渐渐地陷入痛和黑暗。而李子的精神触角在关注内心体验的同时更注重和外部事物的融合。使她的诗歌更具有平和、安祥的质地。意境自然、清澈。下面就苦李子的部分诗作一个解读,同时具体分析一下苦李子诗歌的特色和存在的不足。
 
 《临风》
 
 把黑夜打开
 把月亮打开
 闭上双目
 把身体打开
 
 “把黑夜打开/把月亮打开”,打开了自然的天窗,“闭上双目/把身体打开”,打开了心灵的窗。象一片树叶,打开身上所有的气孔,呼吸自然的灵气。让肉体的所有感觉和自然之物融为一体。让内心的精神之鸟自由地在物我之间自在地飞翔。前二个打开之后,加上“闭上双目”一句看似让叙述的节奏顿了一下,但我认为这句很好,不仅表示了一个充分深醉的动作,而且消除了三个连续打开的单调,使节奏有了起伏。
 
 穿林而过的风
 一棵草在低诉
 
 闭上了双眼,把全部的感觉集中到了肌肤之上,最能感受到的肯定是风了,穿林而过的风,不仅穿过了树林,也穿过了身体。“一棵草在低诉”,风吹草动,似在喃喃低语。草在此处还有另一层意思,是人彻底融合于自然,就象一棵草一样,物我两忘了。
 
 你白色的风衣
 在隐隐闪动
 象一只鸟
 对着春天
 暗送秋波
 
 “你白色的风衣/在隐隐闪动”,白色的风衣在夜色中显得醒目,情绪也回归到了现实之中,但作者落笔巧妙,写风衣而故意忽略了人的存在。意指人虽有觉醒,但不愿马上真正醒来,还沉浸在自然的宁静之中。对着春天/暗送秋波  。结句虽然不错,但总觉不够准确。此处该用一较实的意象更好。三句都落在虚处,便有点飘。
 此首诗虽短小,但轻灵,语言也简洁,意境通透。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自然的眷恋,对内心世界精神的净化的高度自觉。一首诗意境的高低取决于作者本身的人格姿态,难怪古人把诗品分成二十品,而境界为第一品。
 
 《迟开的海棠花》
 
 那一次
 和你一起
 灵岩寺看海棠
 江风吹动了静默的青瓦
 一朵 两朵 ……海棠花顺着暮色飘落
 你说  花总是要落败的
 
 如果说一对情人相约去看海棠花开,意义无非与爱情有关,与浪漫有关。但是一对情人在灵岩寺去看海棠,则更增添了深远的背景,让诗的意义具有了很多的向度。‘江风吹动了静默的青瓦’,开始营造一种参禅的氛围。‘一朵 两朵 ……海棠花顺着暮色飘落’,海棠花飘落的过程开始触动心弦。‘你说  花总是要落败的’,看似无意义的一句。但表明看花人已经开始领悟到自然之规律。佛教禅宗讲究‘以心传法,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往往在一些不经意的生活细节中顿悟宇宙的秘密,达到‘大乐’的境界。
 
 讲经的法师说
 花也是有灵魂的
 昏黄的光下
 那么多的花瓣
 在树下 在沟边
 在脚下
 睡着
 
 ‘花也是有灵魂的’,佛以为万物皆有佛性。曾有一个佛家故事,说一僧跋山涉水,行万里路以求佛法而不得。有一天绝望的僧人偶尔停下脚步回头,看见跟后跟扬起的尘土里莲花朵朵。这个故事一是说佛就在你自己心里,不用外求。二就是说万物皆有佛性。‘那么多的花瓣/在树下 在沟边/在脚下/睡着’,飘落的花在不断接近看花的人,树下-沟边-脚下。而看花人的感悟也在慢慢接近自己的内心。“睡着”是诗眼,是感悟的终结。花凋落了,但并没有死亡,只是睡着,它们进入大地深处,只是在经历生命的下一个过程,来年又将在枝头绽放美丽。‘讲经的法师说’此句从境来说是败笔,因为看花人的感悟是法师的说法,和上面一节的连接上不舒服。人为的断了一下,不要也可。但从理上说,也过得去。因为看花人毕竟是肉眼凡胎,没有指引怕也是难有所悟吧。所以这句放在那也许更真实一点。
 
 那几朵迟开的花
 念着梵语
 一脸空明
 
 这一节的悟是基于上一节的“睡着”提升的,‘那几朵迟开的花’,是指还没有凋谢的花朵,他们已经明了自己的命运,参悟了生死的界限。所以“念着梵语/一脸空明”,达到了无嗔,无执,无惧的境界。而那几朵迟开的花里就有作者的那朵在其中。这就是隐喻。
 李子当时给我看这首诗时,让我惊讶。一个年轻女孩子能写出如此大有禅味的诗,让我刮目相看。也正是她有如此的人生境界,她才会活得如此阳光,如此自在。羡慕。
 
 《低诉》之三
 
 如今,我必须打开心扉
 让一个人踏入我的草地
 看看我内心的那匹马
 这么多年 它
 一直被圈养在我的内心
 低头 喝水  吃草
 偶尔也会抬起头
 看看天边飞过的雁
 
 这是一首苦李子写的组诗《低诉》中的一首。从这首诗中我们也许能看到作者内心情感丰富的一面。‘如今,我必须打开心扉/让一个人踏入我的草地’很显然李子找到了一个令她心动的男性。如果不是真实的事,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女子内心的一个渴望吧。‘看看我内心的那匹马/这么多年 它/一直被圈养在我的内心/低头 喝水  吃草/偶尔也会抬起头/看看天边飞过的雁’这几句是在说自己一直在安步就班的生活,内心的情素处在自律的状态。但偶尔也会有梦想,只是诱惑不大,或者说,身边的异性还不足以让她冒险,直到这个人的出现。
 
 我多么渴望
 骑着它
 抓住桃花的询问
 寻找你的故事
 
 对爱情的渴望,她多想让心中的马冲出心的围栏,一路寻找你桃花的踪影和你一起书写爱情的故事。“抓住桃花的询问”此句很出彩,让这种向往充满温暖、浪漫主义的色彩。
 
 但它终究
 走不出我的身体
 我只有解下它的缰绳
 用幽蓝幽蓝的目光
 将它抚摸
 让它在我内心悠闲的踱步
 
 ‘ 但它终究/走不出我的身体’理智还是战胜了冲动,爱情的故事也许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用幽蓝幽蓝的目光/将它抚摸”也许最后的选择是伤感的,但是必须的,她只能一遍一遍地自我安慰了,“让它在我内心悠闲的踱步”,回到了起点,只是我真能象当初那样“悠闲”吗?呵呵,只有作者自己清楚了。
 挑选这首爱情诗,意不在于此诗在语言上或别的技巧上有什么特色,而在说明李子具有坚韧的自制力,自律,自醒,自觉。这种人格力量贯穿了她的诗歌。但是福是祸却很难说。因为诗歌是崇尚自由的,当然也不是无节制的放纵。
 
 《野苜蓿》
 
 母亲种下的野苜蓿
 在四月的阳光里紫紫地开
 远远望去  一块江南绛绸
 抖动在黄土坡上
 
 这首诗是李子《阳光下的细节》组诗中的一首,上过诗歌报的首页。第一节画面辅展的很好,阳光下一大片野苜蓿紫紫地开花了,象一块江南绛绸,比喻的也很妥贴,‘抖动在黄土坡上’,抖字用得不错,有力量,也有动感。黄土坡,更丰富了色彩。
 
 苜蓿地里  挥镰的母亲弯着腰
 脸隐在花丛中
 汗珠敲响花蔓
 淡淡的花香
 远处静默的村庄 炊烟袅袅
 
 ‘脸隐在花丛中’,大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境,主要是描述人与自然的和谐。‘汗珠敲响花蔓/淡淡的花香’,母亲劳作的汗水不断地滴下来,打在花上,溅起阵阵花香,此香其实也含有了母亲的体香。有物境交融之妙。‘远处静默的村庄 炊烟袅袅’,将镜头推远,意在拓展画面空间,为第三节的高远意旨伏笔。这里显示了作者对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有了一定的功力。
 
 母亲突然停止了动作
 悄悄对我说
 她听到了阳光在
 苜蓿花上   走呢
 
 其实这首诗在语言和技巧上并没有很值得称道的地方,只是语言比较简朴,平实让我喜欢.而更喜欢的是诗中的内涵。前面二节的描写给我们一种和谐,宁静的感觉是为最后一节的异峰突起作辅垫的.真正的用意在最后一节.“母亲突然停止了动作”,突然一词,是有顿悟的意味,‘悄悄对我说/她听到了阳光在/苜蓿花上   走呢’。确实, 世界万物都统一在宇宙这个精密的逻辑中,但最终都将接受时间的洗认.因此再卑微的生命都会有对时间的恐惧而产生对永恒的渴望,同样野苜蓿是卑微的,日夜劳作的母亲也是卑微的,但野苜蓿可以演绎出江南绛绸般的美,母亲在劳动的过程中(或者说在对野苜蓿这种美的收割中,突然自觉到了自身的存在的美,她听到了阳光在苜蓿花上走动的声音.美就是一种没有被遮蔽的存在,而每一个存在在本质上都是清澈的澄明的,野苜蓿如此,母亲也如此,我们也如此.但是为什么诗中的我反而没有听到阳光的声音呢?那是因为我们总是自视太高,心灵被灰尘蒙蔽了.哪一天我们能自觉地擦去灵台上的欲望,自然也会听到这种天簌.这是作者要给我们的另一种启示.如果说这首诗有争议,可能是认为一个卑微的母亲不可能有这种自觉的意识,那只能是认识上的不足.而我认为这正是作者比我们高明的地方.君不见中国的神话中,任何动物和植物都能修练成仙成精的.何况我们人类?这首诗还是体现了作者一如既往的对自身不停地内省的可贵。
 
 《入世》
 
 我是那千年的青狐啊
 莫名被一个日子吹醒
 睁开眼  那么多狐影
 匆匆掠过草屋
 挂在窗外的月光
 脆弱得
 快要被吹灭了
 上路时我一直在担忧
 到那儿
 才能看到那人间的美满
 那些金啊,银啊的狐尾
 被抢来抱去
 我欲言又止
 低悬的月啊
 请引领我到低处再低处
 
 这首诗是《狐言狐语》组诗里的其中一首。在这里我不想再仔细去解读它,这组诗的意义在于李子终于悟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诗的语言。语言的姿态开始自由放松,语言干净,词语的纠缠少了,写作的层次从词语阶段进入了语言阶段。尽管只是初窥,但毕竟是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也有资格进入红颜优秀女诗人的行列。
 前面已经说过李子的诗不论从语言还是结构等都不够老练,不够成熟,还没有完全找到自己的风格,所以作品也不稳定。但她拥有别人没有的阳光的心态,自觉的精神,再加上后天的勤奋和对诗歌的热爱,终将有所成就。我期待着苦李子的人格精神和诗歌本身一起到达清澈的境界。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认识,如有唐突,还请李子妹子原谅。
 
 下面附一部分各阶段李子的诗作,请大家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