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27|回复: 0

读诗笔记:空缺的黑暗仿佛温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3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诗笔记:空缺的黑暗仿佛温暖

一 如何走近一个人,或者说言辞在言辞之间开始的旅行

  狰狞的女妖斯芬克司出了一个谜语:“早上四只脚,中午两只脚,晚上三只脚,这是什么动物?”。在俄狄浦斯回答出是“人”之前,那么多猜不中的人都结局悲惨。人之所以猜不出自己,是因为人把生命自身当作了一种想当然的存在,从来不会认真去思索它;容易把自己做为一个固定的概念,一直在那里有着。而人是在变化的,生命的盛衰荣枯是必然的秩序,时间不会放过任何人的。诗歌是人类自身的隐喻,是关于生命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神秘的谜语,它蕴含着的密码是诗歌美感的真正来源。在新托马斯主义的代表人物雅克.马利坦看来,艺术“是一个更普遍更原始的过程:即事物的内部存在与人类自身的内部存在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相互联系就是一种预言(诚如古人所理解的;拉丁文Vates一词,既指诗人,又指占卜者)。在这一意义上,诗是所有艺术的神秘生活。”(1)在他看来“诗性直觉本身产生于灵魂自然的和极为自发的运动中。灵魂通过同事物交流而探索做为具有意义和激情的自身。”(2)如果我们赞同这个明显带有主观性的意见时,结合上面的传说,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人是最难认识的谜,人通过设置谜语来解答这个无限的宇宙中几乎不可知的神秘;人类最为直接有效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是诗性的方式,因为诗以一种最为接近事物本原的方式来继续神的创造性劳动;诗即灵魂,是激情和意义的化身。
  那么,艺术的美只是因为艺术本身的美导致的,是一种创造的力,从中可以发生一切,做为万物的尺度。在上帝的眼里,整个世界都是美的,世界的美源于上帝的存在,他创造了世界,赋予它意义,这种美是完整的。在诗人眼里,自己的作品也是美的,他创作了,作品的美源于作者的存在。但不同之处在于,上帝是超越的,他不评判他自身;而诗人是偏狭的,上帝的美――也即是世界的完整的美,在诗人眼里只是他自己。上帝从不会在乎诗人的美,就此而言,上帝有着上帝的偏狭;这种偏狭,是神秘的;如果由一个在上帝和人之外存在的第三者来看的话,的确如此。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认识世界和其间的存在物――生命的、非生命的,物质的、非物质的,只是一种妄想,是人摆脱宿命的企图。诗歌就是这样的一种无谓的存在,它生产意义,意义在其中发生、转移,从而衍生出存在本身和之外的世界。
  认识某一个诗人,也是这样的一种虚妄,我从来不敢去揣测在我之外发生的一切。因为我深深敬畏,我明白我所有的言行,只是在我这里才发生着真正的意义;在此之外,一无所有。而不得不说的话,意义自然就只在于言语本身;它在这个独自的夜晚发生着的,是它自己的命运遭际,是另外一种更为广阔的现实。我们在世的方式,更多的是在这样一种被言语纠缠的境遇里,在日益被填充的真实和虚无无限增殖的趋势里发生的。我们在世间生存,很多未见过面的圈内的朋友,但却并不觉得陌生,因为,我们真正的相识和互相之间形成的认知,无非是出于一种公共和个人混杂的想像物,真实的遭际反倒显得那么不真实了。特别是,当我要在这样的一种既定的先入之见情况下去解读谁的作品,也必然是徒然的。我必须竭力把自身和他分开,把他和那个以他之名和我一起说话吃饭的人分开…….呵呵,这其实是多么不可能啊!所以,下面所有我将要说出的一切,只是一些言辞的碎片,我拿它们来添加色彩,好让两个名字,在暗淡的现实里也可以折射出炫目的光。

二 开始一首诗,或者说来创造光明
  
  “起初,神创造了天地。 大地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上。 神说:要有光! 于是就有了光。 神见光是好的,就将光与黑暗分开。神称光为昼,称黑暗为夜。有了夜晚,有了白天,这是第一天。”(3)这是上帝创造万物的开始,是一切的起源。我们不必去讨论它是否是真实的,只是觉得上帝创造世界的方式太神奇了,让我很想也去试一试。他只是看到了黑暗,就想到光明,于是就有了光明,因为他说了,他用声音来实现它;他觉得光明是好的,所以就把它和黑暗分开了,因此人才可以拥有白天和黑夜。上帝是万能的,是不需要理由的;他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他不,他只是创造他认为好的、有必要的。我们却不能这样,我们是卑微的,我们单个的人对于世界无能为力,世界不会为我们中的某个人而改变。我们也判断好坏,可我们的行为标准,主要是为了自己,是以个人为主的。当然,黑暗固然是不好的,但却让人可以安眠,因为那是我们人的尺度。我们要让自己摆脱卑微,那就是努力去靠近神的境界,拥有一种创始的可能性,并用语言来实现它。诗歌就是这样的一种语言的现实,我们使用它来模仿上帝,我们努力去摆脱自身,获得一种超越的姿态,或者说超越的想像。我们写作其实是给别人看,让别人来认同自身的超越性;当然,这在根本上,只是为了给自己看,说服自己,以说服别人的方式来证明自身。
  说到这里,我还要叉的更远点,讲一讲我小时候,我那时是个酷爱音乐的孩子,但是每次音乐课合唱时都会挨批评,因为我的调子总是起得太高;我是个男生,这样很容易被听出来。再后来,我发现,虽然岁月变迁,我依然是那个我,爱起高调的我。因为我总是拥有比常人充沛得多的感情,我要放声高歌,我情不自禁!这也使得我很难把歌曲唱好,特别是比较高的音,往往却顶不起来了。人知道自己,并不等于就会改变自己;人想改变自己,并不等于就真的会去改变。我在写作这篇文章时,依然犯了这个大毛病,我发现我已习以为常,我一开始就把调子起得太高了,甚至无法把评论进行下去。那些高高在上的架子,无法搭建实际的质料。但是,我也明白,这也许是那些感情丰富的诗人们的通病。我们总是犯类似的错误,我们很容易把自己和神等同起来,很容易把光明和黑暗分开,很容易为了光明去预设黑暗;或者说随意的把自己置身于黑暗之中以看到光明,在光明之中得以超脱黑暗。
  在当今的诗歌里,黑暗成了一种常设的背景,它直接限定了一切发生的可能性。我们暂且抛开其它的因素,可以肯定的是,它本身就是作者自身处境的隐喻,他在他当下生命的阶段里,甚至在所有他已经经历过的生命体验里,黑暗占据了事件的中心,这是一种极大的生命郁结,很难被化解,只有当那些大的处境消除了,才有可能会跟着消失。但是,这是很难实现的,因为,物质的现实即便改变了,那种生命的惯性,依然会在暗地里作祟。事实上,对于那些敏感的人,外部的黑暗一直都在,这来源于时代的压力,比如,物质的时代在抒情的诗人们的嘴唇上留下了暗影,让他们成为异类;还有,死亡是所有生命的最大的黑暗制造者,这些都是不可消除的。而那些将自己摆在一个精英立场的人,更加容易陷入一个黑暗的场景里,因为他是不屈服的,是要努力摆脱的,他不想在其间沉沦,从而无视沉沦的处境。人看到他自己,倔强地起身,让自己获得一种光明的标记。这是一种悲剧性的行为,诗歌在本质上来说,是破坏性的,它努力超越既定的秩序;当然,破坏也是建设的前提。在这里,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些描写黑暗的作品里,格调是低沉的,姿态一般却是向上的,底蕴是倔强的,立场是会有精英化的。这就难免使很多东西丧失,至少作者并不在自身那里。因为那些黑暗,如果被过分强调,就同时强调了光明,而损失了最初的样态,那是一种本然的含混。或者说,我们必须争取在含混里存身,从而使一切都可以获得安宁。真正的好,并不必然是透明的,它也许就在丰富的分解的趋势之中,而非分离的结果。我们需要描绘的也许是事物的倾向性,而非倾向本身。

三 向往那些温暖的空缺,在一个日益充满的世界里
  
  黑暗的基调,往往也来源于在一个城市生存的孤独和寒冷而生发的隐忍。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现实之一种就是,人类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创造物质和物质的衍生物,或者说是精神和精神的衍生物,两者是一个互相填充的过程。人类最大的虚妄就在于,明知道一切是空的,就努力改变那种无的现实,做精卫填海式的英雄。我们埋葬的,恰恰是我们自身,是那些活动的可能性。我们想到黑暗时,其实想要一种底色,这样好加以渲染,其实这是可笑的,是那样就是那样,如何做都无能为力。我们的真正高明之处,也许在于,让发生的继续发生,没有发生的随其自然,让自己多些空缺,因为那才是温暖可能出现的地方。
  讲到这么多,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是说,有关黑暗的主题实在是毫无可取之处。恰恰相反,我在面对一个充满问题的事物时,就会讲它的好处;在一个非常优秀的事物面前,寻找它存在的不足。因为这很简单,我们就是要找到那些与众不同之处,从而获得言说的依凭。而且,我觉得,评论本身就是要找到问题,它的终极目的是寻找问题并努力给予答案的线索。而问题并不那么容易被发现,优点却是很容易感知的,因为那就是美了,就是能够打动你的内心的,让你有情绪反应的那些部分。
  在写作的最后,终究还是需要盘点的。可我到底在说些什么?我会不会把一个原本清晰的事物,弄得过于含混;或者说是让含混的,有了清晰的可能。但这都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只是:让那些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记住我和他们自身,每一个到来的,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里,加入我们,感受我们的呼吸;仿佛上帝,仿佛阳光,或者说,仿佛有过一个瞬间,温暖进入了黑暗的空缺,到达过这里……

注释:
(1)出自《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第15页,雅克.马利坦著,刘有元 罗选民等译,三联出版社 1991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出处同上,第100页。
(3)出自《圣经旧约》中《创世纪》中的第一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5 14: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