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112|回复: 12

<<天籁如斯>>---毛翰教授作品研讨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1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翰教授简介:
1955生于湖北广水人。男,现任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带头人,“诗和歌词的理论与创作”方向导师。兼任西南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出版有《历代花鸟诗》《袁枚〈续诗品〉译释》《历代帝王诗》《中国新诗选美》《中华诗歌大辞典》《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系》《海妖的歌声:现代女性爱情诗论》《诗美创造学》及诗集《诗蝶》《陪你走过这个季节》《中国当代诗坛中锋:十家诗选》(合集)等20余种。
欢迎登陆毛翰的相关网页:
http://www.frchina.net/person.php?id=212
http://www.wcai.net/poetry/shimei/shimei00.htm

张德明,常用网名长河落日,文学博士、诗评家,广东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比较文学、诗歌写作、网络诗歌研究。出版论著《网络诗歌研究》。
张德明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ngdeming 
张德明的敏思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ngdeming 
张德明的诗歌评论专栏:http://pic1.netsh.com/bbs/830397/ 

作家吴励生简介:
    1957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83年7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系福建省作家协会第4届理事、第5届全省委员,曾长期担任《警坛风云》杂志社副主编,现为自由作家、冰心文学馆客座研究员。1983年7月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主要著作有:小说集《美丽的错误》《我有病啊》2部,批评集《论操作与不可操作》(合作)《好诗人拒绝撒娇》两种,《吴励生文集长篇小说卷》3卷(含长篇小说5部)。

吴励生的博客
http://www.mmmca.com/blog_u5522/disp/postlist.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坛名家对<<天籁如斯>>的评价


这是绝妙的创作,在网上传播,特别动人。诗与音乐和画的配合,《天籁如斯》作得很和谐。像  这 样的作品,除了在网上发表,用书本,便没有这样好的效果。可见,将来网络上的诗歌,会开辟更广阔的艺术天地。

                                        ——石天河



   《天籁如斯》非常美。这已不是通常意义的诗配画,而是把画面、声音及诗歌融为一体的一种超文本的制作了,不是纸本写作的搬家,而是网络诗歌的新发展。我高度评价你的努力,并希望再接再厉,在此基础上再提高一大步,开创中国大陆全新的多媒体诗歌。

                                                                        ——吴思敬



      你的诗配画,我已经转发给一些朋友,反响非常之好!其中一位医学院教授,是教医学美学的,她看了很高兴,经常结合讲课的内容,在课堂上放映你的《天籁如斯》,她说,除了《自杀的八种方式》她不能用,其它的都挺好。

      中国新诗如何走出困境?如何赢得广大读者?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声光效果,看来是一条可行之路。祝贺你,筚路蓝缕,踏出了这样一条道路!你的成功尝试,大有开创之功,让困境中的新诗看到了前途和曙光!

     当然,媒介只是媒介,媒介不能代替内容,无论如何,诗本身要好。如果诗不好,则任何包装和推介都是徒劳的。我赞赏你在诗歌创作上的执著努力和卓越成绩,《天籁如斯》里的诗颇具经典性,大多为纯美、清雅的抒情之作,《黑色幽默》一辑则见出思想的犀利,议论的雄肆。其艺术价值,值得诗坛关注!

                                              ——孙绍振



题毛翰《天籁如斯》

                                                  ——吕  进

真实的梦境?

还是梦境成真?

色彩的盛宴

形象的精灵



诗的倒影

画的歌声

可爱的世界

美丽又多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毛翰教授发言------

给诗歌配画、配乐,让诗歌借助音画的翅膀飞翔,这是我很久以来的一个愿望。
去年冬天,一位朋友用email发给我一个ppt作品,是40幅雪景照片,加配乐。视听效果不错,我前后看过好几遍,还转发给一些朋友欣赏。一天,忽然想到,如果能从我的诗歌习作中,选出几十首适合的,每一首配一幅摄影或绘画图片,再配一支乐曲贯穿始终……
我为这个突发的创意所激动,立即动手,选诗,选图片,选音乐。诗是自己的,选择并不难,只要便于配画就好。音乐我不懂,委托懂音乐的朋友去选,也省事。选图片却是极为困难的,所选图片必须美,又必须切合诗意。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为了这三四十幅图片,我折腾了一多个月。然后是制作。在几位朋友的帮助下,一边做,一边改,思路逐渐清晰,到今年三月初,终于完成了,取了一个不无夸张的名字——《天籁如斯》。
音、画、诗三位一体,唯美,典雅,爽心悦目,让画面及音乐阐发诗情诗思诗境,给人以全新的视听感受和艺术想像的空间,是我预期的效果。
这一预期达成了几分?还有哪些需要改进?我期待着各位的批评指教!
从传统的纸上的诗,到今天的网络诗,从纯文字的诗,到所谓超文本的诗、音画诗,电脑和互联网给诗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舞台。我希望《天籁如斯》能够抛砖引玉,一个诗歌的新时代很快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醉人的天籁——读毛翰教授《天籁如斯》
大戈/文

工业化社会的嘈杂声逼得诗意退缩到世界的边缘,我们只得用诗歌的长镐挖一个小孔,让天籁之音流泻而出,给这芜乱的世界增添一丝美好。毛翰教授在《爱滋病》一诗中写道:
                           既然法律的罗网一再被挣破
                           道德也千疮百孔
                           无力阻止人类的堕落
                           既然以往的瘟疫相继被克服
                           恶性膨胀的人口
                           已让地球不堪重荷
                           悲天悯人的上帝
                           不得不将一道新的防线
                           匆匆设置在世纪末
         这是一个有良知的学者发出的警世之言,拳拳赤子之情,殷殷告戒之意,逼迫着我们思考工业化社会给人类带来的最终的反馈是什么?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人的声音,毛翰教授的诗歌发出的就是最美妙的天籁。
         诗歌成为语言的附属物,是中国诗歌被边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诗歌需要语言的创新做支撑,但是诗歌一旦成为语言的工具,那就是本末倒置了。毛翰老师从思想和情感的需求出发,率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而不刻意雕琢语言,这正是我们当下的诗歌所必须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只有这样的诗歌才可以称得上“天籁”。
                             让一个圈套如愿以偿
                             让其他所有的圈套
                              永远落空
                                                              ——《上吊》
                                 凤尾竹扫落
                                 昨夜星辰
                                 我沉重的韵脚依旧
                                 跨不出唐人故居
                                                                 ——《凉州词 》
          毛翰老师的诗歌中洒脱从容的语言,真的是能够让你忘记那是语言,只记得诗歌。是啊,一首好的诗歌,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它用整体的生命力感染着你,陶冶着你。一个女孩,如果只是面孔娇好,而身材臃肿,我们不会称她为美女;一首好的诗歌,如果只是某个句子的意义,那么,它也不是一个好的诗歌。我一直主张,用“诗力场”来衡量一首诗歌是好诗歌最理想的标准,就是看一首诗歌是否用整体的合力最完整而真实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它包括语言、结构、手法,以及诗歌的节奏和旋律,还有这些诗歌的因素所共同营造的“场”。在这个“诗力场”中,“字无可削,句无可减”,所有诗歌的因素凝聚为一个生命的整体,都那么毫无例外地传达着诗人的情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毛翰老师的《天籁如斯》,可以称得是这样的范本。
            
           清晨在空山听鸟语
           仿佛听到了神谕
           神说大地要有诗情
           大地便有了一派新绿

           黄昏在空山听鸟语
           仿佛听到了神曲
           神说天空要有安宁
           天空便呈现一盘棋局

           人间有太多的浮躁
           人心有太多的空虚
           误读了人生多少年
           今日在空山听鸟语
                              —— 《空山鸟语》
           读到过许多“空山鸟语”内容的作品,开始只记得语言,而根本体会不到什么是空山,什么是鸟语,不久便忘记了一切。读毛翰老师的作品《空山鸟语》,这样率真、从容、清新的表达,怎么可以让你忘记呢。你看啊:清晨的鸟语,是神的圣谕;黄昏的鸟语,是安宁的神曲。这让“误读了人生多少年”的我,今日不再有“太多的浮躁”,“ 太多的空虚”。多么性情的表达,多么坦然的挥洒,诗歌如果没有这些,而只有拗口、晦涩、莫明的语言,那么诗歌的陶冶作用又在哪里?有人说,诗歌是唯美的,只要自己读着美就可以了,这其实是对“美”的误解。美的意义又是什么呢?难道美的意义就是一个个体生命自恋般的自我陶醉?这是自私自利,自闭自恋,不是自我生命价值的提升。
          身为研究生导师的毛翰教授,对于语言的研究不是一般的深厚,而他没有故意雕琢,却选用“洗去铅华,归还本质”的语言形式,这对于当今诗歌的写作无疑会起到引导的作用。正如他在自己的《诗美创造学》的诗歌理论专著中所说:“诗,作为一种艺术品,仿佛是由天工与人工合作而成,就像一件根雕作品,既是钟天地之灵气,自然生成,还须凭诗人之慧心,人为创造。”这是“天人合一”的宇宙法则,毛翰老师正是这样用自己的智慧为我们捕捉到了这么神奇的“天籁”,让我们来尽情享受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持人吴励生发言:

各位老师、朋友、同道,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有幸在一起讨论毛翰先生的最新作品诗音画合集《天籁如斯》,首先应该感谢新诗研究所新启蒙论坛的同仁们。
大家知道,这部作品出来后诗坛内外反响相当好,孙绍振先生、吕进先生、吴思敬先生、陈仲义先生、石天河先生等诗坛名家名宿,都给予了相当之高之好的评价。
作为这场研讨会的特邀主持,我真诚地希望诸位能够在上述诸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较为深入甚至广泛的讨论。我们的这场讨论不必框定范围,围绕《天籁如斯》所可能触及的理论问题和创作问题,均可做开放性讨论。
因为我们清楚,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范围的后现代语境之中,一个是全球化,一个是互联网时代,这就是我们的当下境遇。不承认都不行,问题还不在于中国诗人何为的问题,即便是完全中国的毛翰也大胆借用了互联网技术,就像上述诸家所说的,其为中国的现代新诗走出困境带来了诸多启示。
而我个人以为,可能最大的启示在于,我们传统的隐喻与后现代世界的隐喻在《天籁如斯》中产生了对撞,而在这“对撞”之中相当确切地对具体中国进行了身份书写。
这是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最近顾彬先生在“汉学世界大会2007”上批评中国当代诗歌为“外国文学的一部分”。
第二,尤其是《天籁如斯》中的一辑“诗经变奏”,更是典型地运用了后现代的再语境化手法,我们知道,《诗经》是我国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那么,我们显然不能忽视其间的空间凝缩化问题,也就是说,面临现代、后现代语境,我们的传统确实是破碎了。然而我们不可以再生吗,我们又如何再生?
第三,我希望我们能够开始学会讨论问题,而不是一问一答或者照本宣科,我喜欢我们论坛的“新启蒙”这个名字,我很愿意送给“新启蒙”论坛同仁十六个字:“敢于明智,勇于怀疑;平等讨论,提升自由。”
作为主持人,请原谅有时我会介入某位先生或女士的讨论,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这里参加讨论的所有朋友,均没有身份之分,只有平等的学术,希望大家踊跃发言,自由讨论。当然可以向作者毛翰教授提问题,但希望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展开一些讨论的问题。
关于网络诗歌,张德明博士是这方面的专家,当然也可以向他提问。因为《天籁如斯》怎么说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次对网络诗歌的反动。
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子愚
我想请教毛教授几个问题
首先,你是如何把古典诗转化为现代诗的,这其中你有没有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毛翰:
在继承传统诗歌的基础上,唯真唯美,保持中华民族最优秀的诗歌特质,创造出感人的美妙意境,现实与意象相结合,从而给读者以阅读快感和心灵的净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1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漂亮,价值不可估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可以谈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有关诗歌创作和欣赏的问题.
我邀请毛教授来现场解答和讨论.

事后将整理成文,到一家官方诗歌刊物上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励生:

网络诗歌已经到泛滥的程度,超文本是早晚的事。其实很多诗人博客也都在做超文本,失败的原因便在于诗歌质量。因此我觉得毛翰的《天籁如斯》是大陆第一部取得成功的音画诗作品,所以值得我们讨论。王柯先生有篇文章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网络诗将导致现代汉诗的全方位改变》,从其摘要我们就能看出重要性在哪:“电子网络传播是人类诗歌由口头传播到纸质书面传播后的第二次大飞跃,传播方式的改变会带来诗的文体特征及美学特征的改变。网络诗与纸质诗在诗的形态、功能、诗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上都有较大差异。诗的视觉形式、诗的游戏功能、诗的视觉思维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网络诗呈现出诗是可以“制作”的、诗的传播及接受方式是互动的、读者是“能动的参与制造者”。目前大陆的网络诗还停留在与文本诗没有太多区别的低级阶段,只是基本实现了网络诗的发行功能,其创作功能受到忽视。即只是通过网络来“传播”诗,没有借助网络的优势来“呈现文学创造的新经验”,来“制作”诗,几乎没有名诗人进行超文本的写作实验。网络诗还出现了在“写什么”的极端自由化,色情诗占有一定比重。有必要“净化”网络诗,提倡“精品”上网。还要加强网络诗的研究力量。”或者也可以说,《天籁如斯》是第一部由名诗人制作并取得重要成功的作品,未知大家以为然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空气一样(371926870) 20:58:01
我的问题:请问您如何看待诗歌的发展方向?
偷马贼挂佛珠(156182097) 20:58:10
[1]由写大题材的诗到写小题材的诗是一个进步。从诗歌史来说,越是古老的诗歌题材越大,如各民族的史诗,都是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往后,诗歌的题材就越来越生活化,赠别诗、咏物诗、闺怨诗、爱情诗,等等。缩小到一个诗人,当他开始关注身边的琐事而抛弃少年时代的诡异想象时,就说明作为一个诗人,他成熟了。
这并不是说写大题材的诗歌不应提倡,而是说无论大题材小题材,诗歌的最终指归都应该是现实。一个诗人,他只有真正开始关注眼前的世界,从眼前的世界寻找题材时,他才走上正途,才能开始构思大题材作品。
[2]现在,网络诗歌出现的一些现象让人沉思。许多写手,题材不是不小,也不是不够现实,他们大部分都能从眼前的世界里寻找题材,这说明他们的道路是对的。可是,他们又失之过滥。一花一叶,一情一感皆可成诗,可他们并没有真正酝酿自己的感情,也没有将所选题材发散扩大,他们只是在做语言游戏,因此写了一首又一首,所写也还是一花一叶、一情一感,读来让人无聊厌倦。
[3]一首诗的出炉,无论你相信与否,它都是带着一定的目的的,不存在没有目的的诗。既然有目的,诗歌的作者就应该在诗歌写成之后,问几个为什么:
这首诗歌为什么要写?
写的什么?
写出来多少真情实感?
这个题材别人写过吗?
我写的和他们的有什么不一样?我有多少独创的东西?
这首诗会吸引读者吗?
读者读了后会有什么反应?
[4]说了那么多,我其实想说的只有一句话:现在无聊的诗、没有意义的诗、缺乏价值的诗、读了让人打瞌睡不忍再读第二遍的诗、重复别人的语言或者感情的诗、不具有原创性典型性独特性人云亦云的诗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强化自己内功的修炼,练成一双真正能够发现美的眼睛,以及一颗像蜜蜂一样能够酝酿甜蜜的头脑,和一支能准确表达所思所感的手笔。
这是咸鱼的随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河落日(28213784) 21:13:26
我这几年主要研究网络诗歌,对于当代网络诗歌的生存与发展状况,还是基本了解的.网络诗歌目前还处于无序状,鱼目混杂、良莠不齐。在我看来,毛翰先生的这次尝试,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它给网络诗歌增添了诗意,带来了美感,加强了新诗与音乐、绘画和古典文学传统的对话与联系。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对于开拓中国新诗的发展空间、整肃网络诗歌的混乱秩序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对于这样的尝试,我个人认为,还是有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
1,新诗如何借鉴古典诗歌传统,这是90年新诗发展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毛先生的这种尝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只是在很浅的层面上实现了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的对接。新诗吸收古典诗歌传统,应该在文化精神上而不是在形式上。
2,这种尝试在给新诗带来直观美感和感官享受同时,也削弱了新诗的独立价值和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将新诗这种本来很弱小的文体置身于音乐、绘画等艺术媒体的包围之中,将有可能造成新诗自身独立性的进一步弱化。
3,新诗的创作中,形式探索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我看来,像一切的文学样式一样,比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容。新诗创作还是应该以描写现代人的思想情绪、感情历程和生命感受为主,写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烦闷、焦虑、痛楚,等等。古典的情调和韵味其实并不完全适合新诗表达现代情绪的需要。新诗创作应该加强诗歌与现代社会、现代人生存境遇的对话,应该加强与商业文化、现代性生产方式和高强度高节奏的生活步调的对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3 05: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