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431|回复: 10

精神的低迷与诗坛的低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0 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神的低迷与诗坛的低迷
文/寒山石


当下,诗人处在怎样的生存空间,这个空间又为诗人的成长提供了多少阳光、水分和土壤?诗人处在怎样的人文生态环境,这个环境是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还是在持续恶化?诗人处在一个怎样的“场”中,这个“场”的选择性和排他性又对诗人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伦理养成和诗歌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
我以为,活在当下的诗人乃至国人,相当一部分人精神低迷。主要表现为:
第一:价值困惑。面对传统观念的分崩离析和旧有价值体系的断裂破碎,我们并没有迅速建构起一个全新的核心价值体系,以致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等等的判定模棱两可,陷入了“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我不知道哪个更圆哪个更亮”的困惑状态,也使得当代国人在迷惘之中无所适从,造成了当代国人的信仰迷失、信念动摇和信心崩溃。
第二、精神流浪。我们甚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谁?不明白自己从那里来?又将往何处去?我们成了失去精神家园的弃儿,我们心中没有阳光,我们的心灵不知向何处皈依,我们的灵魂不知向那里安放,我们不知何处是锚地?何处是港湾?何处是寓所?生命中再也没有一个导引前行方向的灯塔,我们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只好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如一叶浮萍随意飘荡;我们甚至常常感到脚下无路,只好任憔悴的精神在无垠的旷野里四处流浪。
第三、行为失范。这是一个“旧鞋子坏了,新鞋子还没有做好”的转型时期,一方面,与传统模式相适应的社会控制体系不断受到冲击而失去其效能;另一方面,与转型社会相适应的新的社会控制体系尚处于形成和完善过程中,这种新旧交替与转换极易造成社会控制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甚至会出现社会控制的“真空状态”;加之社会转型的急剧加速,促使人们的社会行为趋于多样化,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社会结构的变动异常活跃,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相互交织,社会生活和许多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诱发行为失范的因素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社会无序行为大量产生。
第四、情感痛苦。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已经使国人走出了精神至上的贫困状态,但却陷入了生活殷实的精神贫血时代。我们的口袋可能装满了钞票,但我们精神的行囊却一无所有;我们似乎什么都有了,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幸福感,没有成就感,没有充实感,生活无根,我们在苦苦寻找,我们在踌躇彷徨,我们的灵魂在甚至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乏中饱受煎熬。同时,传统与现代这两极对峙的力量,五马分尸般撕裂着当代人的灵魂,那种鲜血淋漓的痛感,相信不少国人都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
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当下”、所生存的“当下”;这,就是我们造就的“当下”,也是造就我们的“当下”。我们的时代是如此病象百出,我们的精神是如此萎缩低迷。在这样的“当下”,我们的诗歌怎么了?我们的诗人又表现出怎样的姿态?
诗歌曾经让多少人如痴如醉?但在这个“去中心”或者说缺乏中心的文学边缘化时代,社会的转型改变了人们的伦理价值观,拥有扎实的科技知识与本领已日益成为社会大众普遍追求的生存需要,而对文学的热情则退到了非常次要的位置;此外,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日趋丰富,不可避免地会占领原本属于文学的地盘,将文学逼向边缘。正如雷达所说:“它更象一个饱经沧桑的老渔夫……它只能时时兴起英雄迟暮之叹,独自品味生存竞争的凄凉。”所以,经历过争相传诵、街谈巷议、大红大紫的诗歌,已不再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著名诗人叶匡政甚至抛出重磅炸弹,列举了“十四种文学死状”,不无偏激但却令人为之绞痛地宣称:“文学死了!”诗歌乃至纯文学的现状竟如此让人感慨、令人唏嘘、催人潸然落泪。
诗人的境况更是一落千丈。面对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和物欲横流的甚嚣尘上,我们这些脆弱而敏感的诗人更显得惶恐不安。那曾经让我们为之骄傲,也让人们羡慕不已的“诗人”光环早已黯然失色。在当下的各种公开场合,有谁被称之为“诗人”,多半不是荣耀,而是尴尬;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当下,“诗人”或许还不如“妓女”、“二奶”之类的称谓让人引以为荣。“诗人”甚至已经沦落为贫穷、寒酸、迂腐、愚蠢的代名词。
在这样的境况下,神圣的诗坛事件不断,圣洁的缪斯蒙尽羞辱。以著名女诗人赵梨花几年前的几首的废话诗为导火索引发的“梨花体事件”,让大众把诗人狠狠地“恶搞”了一把,也让这个被人称为“诗坛芙蓉姐姐” 的诗人大大地“火”了一把;80后代表韩寒在博客上接连发表《现代诗和诗人怎么还存在》、《坚决支持诗人把流氓耍成一种流派》等文,放言“现代诗歌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让这个“无知者无畏”的少年如愿已偿地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也因此赚足了眼球。余音未落,物主义代表诗人苏菲舒便激进地或者不知羞耻地上演了一出裸体“挺赵”闹剧。难道中国的诗歌,真的到了需要裸体朗诵的时代?中国的诗人,真的到了必须光着身体写诗、读诗的时候? “脱衣服”没有“除去诗歌枷锁”,却因裸体诵诗而被警方拘留;裸体救不了诗歌,只能加速诗歌的衰落;无耻救不了诗人,只能导致诗人的堕落。还有,一个名为《猎户星免费在线写诗软件》的网站主页这样写道:这是一款在线“国家级”写作软件,作为一名“国家级诗人”的你,不到60秒,你就可以写成一首“国家级”的好诗!这种“作诗机”的出现使得现代诗歌和诗人更是颜面无存。
诗坛“乱”了,诗人“晕”了,诗歌“惨”了。我们的诗人缺少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缺少对时代生活的整体性把握能力,缺少深邃的历史目光,缺少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精神储备,缺少铸造人格精神的创造能力。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与激情降温了,对大众的同情心、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人文关怀淡漠了。当然,他们最大的缺失,就是没能在时代大潮的荡涤中坚守生命的高度、精神的圣洁和人格的独立,而是沉沦为令大众不屑一齿的“肉食动物”。他们不再是把诗歌作为抒写生命的方式而为之倾尽心血,诗歌成了相当一部分人诗人的自我消遣,甚至欺世盗名或者别有用心的工具。这种状况,正如雷达先生在《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中所言,“首先是生命写作,灵魂写作,孤独写作,独创性写作的缺失”,当然也就不可能创作出足以震撼人心的精品。诗坛流行的、诗人热衷的,不是孤芳自赏的晦涩难懂,就是口水淋漓的满纸荒唐,语言粗俗,矫揉造作;不是追腥逐臭的污秽遍地,就是毫无自尊的身体写作,甚至津津乐道不无欣赏地表现欲望、展示丑陋;不是沉湎于琐屑的生活小事,就是宣泄小资情调的“个人写作”(并非“个性写作”),执意抒写极端个人化的情感,平庸低俗,浅薄无聊。他们用远离生活的自言自语、胡言乱语甚至疯言疯语曲意迎合和自甘堕落,制造了一大堆无人问津令人鄙视但却自以为是的语言垃圾。这当然更不能触动人们的灵魂,引发人们心灵的共鸣,致使诗坛陷入了看似热热闹闹实则缺乏活力的低谷。
所以,精神的低迷,必然导致诗坛的低迷。或许,正如笔者在《网络诗人的精神境况》一文所说:“诗歌的发展与时代的精神、与诗人的精神如影随形。我们有理由相信:唯有走出精神的缺陷,才有诗歌的真正振兴!”

2007-5-20

[ 本帖最后由 寒山石 于 2008-3-5 09:11 编辑 ]
发表于 2007-5-20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4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坛低迷不怕,怕的是诗人自己低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低 于 2007-5-24 17:48 发表
诗坛低迷不怕,怕的是诗人自己低迷


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8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喜欢看楼主的文章.

我认准了你的文章一定会成为品牌.

梅梅子呢,研究生毕业了吧.怎么不来欣赏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8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加一句:

个人写作或者是潜意识写作容易自私病发作还可称为病态写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的低迷与诗坛的低迷


当下,诗人处在怎样的生存空间,这个空间又为诗人的成长提供了多少阳光、水分和土壤?诗人处在怎样的人文生态环境,这个环境是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还是在持续恶化?诗人处在一个怎样的“场”中,这个“场”的选择性和排他性又对诗人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伦理养成和诗歌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
我以为,活在当下的诗人乃至国人,相当一部分人精神低迷。主要表现为:
第一:价值困惑。价值取向是个体内化了的价值观,对人的行动起调节和定向作用,是个体内心关于事物对自己、对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倾向。一种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既受自身民族文化积淀的影响,也受社会体制、政策及自然环境的变革的影响。当价值观念肯定一种价值而否定另一种价值,选择一种价值而放弃另一种价值时,两种价值才会在观念中产生冲突。每当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必然会出现价值观念的转变;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间,价值观念变化显得尤为突出。面对传统观念的分崩离析和旧有价值体系的断裂破碎,我们并没有迅速建构起一个全新的核心价值体系,旧的信仰丧失了,新的信仰没健全,人们处于信仰的混乱时期,以致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等等的判定模棱两可,陷入了“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我不知道哪个更圆哪个更亮”的困惑状态,也使得当代国人在迷惘之中无所适从,造成了当代国人的信仰迷失、信念动摇和信心崩溃。
第二、精神流浪。流浪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命体验。时代的转轨和文化的裂变给人们带来了精神的无根感,流浪遂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学主题。所谓精神流浪者,就是寻找自己的精神归宿。精神流浪是一种心灵的找寻、漂泊,是对灵魂的一种安抚。正如笔者在“红袖添香”读到的史风汉韵的《精神流浪》:“沿着每一根血管流淌/精神在流浪/每一个岔口/精神都曾迷惘//主义、运动、理想、信仰/鼓舞着精神血脉贲张/心脏每一次歙动都蛊惑着它/在动脉中欢呼雀跃,涌动疯狂//生存、现实、贫困、绝望/压迫着精神无奈彷徨/远离了美好缥缈的崇拜偶像/浮在静脉的清血中思考、酝酿//精神流浪到肢体的边荒/血液在狭窄的小溪中徜徉/贫穷麻木主宰着那里的一切/一切只遵循着原始的欲望。”的确,我们甚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谁?不明白自己从那里来?又将往何处去?我们成了失去精神家园的弃儿,我们心中没有阳光,我们的心灵不知向何处皈依,我们的灵魂不知向那里安放,我们不知何处是锚地?何处是港湾?何处是寓所?生命中再也没有一个导引前行方向的灯塔,我们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只好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如一叶浮萍随意飘荡;我们甚至常常感到脚下无路,只好任憔悴的精神在无垠的旷野里四处流浪。
第三、行为失范。这是一个“旧鞋子坏了,新鞋子还没有做好”的转型时期,一方面,与传统模式相适应的社会控制体系不断受到冲击而失去其效能;另一方面,与转型社会相适应的新的社会控制体系尚处于形成和完善过程中,这种新旧交替与转换极易造成社会控制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甚至会出现社会控制的“真空状态”;加之社会转型的急剧加速,促使人们的社会行为趋于多样化,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社会结构的变动异常活跃,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相互交织,社会生活和许多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诱发行为失范的因素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社会无序行为大量产生,社会规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无视规则、冲击规则、曲解规则、屡见不鲜。特别是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个人的身份的虚拟的、想象的、多样的和随意的。这种“隐形人”的虚拟行为,由于道德自律的弱化,必然引发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从而导致网络文学的泥沙俱下。
第四、情感痛苦。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时期”,又是“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现代化的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加速,或者说当一个社会正在急剧转型,这时不仅社会问题频繁发生,而且心理问题和情感痛苦也大量凸显。急剧的社会变迁对于人们心理系统的适应性和承受力产生的冲击甚至超出了其所能积极应对和有效处理的阈限,从而对社会成员的心理适应性提出了严重挑战,以致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心理震荡”。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已经使国人走出了精神至上的贫困状态,但却陷入了生活殷实的精神贫血时代。我们的口袋可能装满了钞票,但我们精神的行囊却一无所有;我们似乎什么都有了,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幸福感,没有成就感,没有充实感,生活无根,我们在苦苦寻找,我们在踌躇彷徨,我们的灵魂在甚至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乏中饱受煎熬。同时,传统与现代这两极对峙的力量,五马分尸般撕裂着当代人的灵魂,那种鲜血淋漓的痛感,相信不少国人都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
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当下”、所生存的“当下”;这,就是我们造就的“当下”,也是造就我们的“当下”。我们的时代是如此病象百出,我们的精神是如此萎缩低迷。在这样的“当下”,我们的诗歌怎么了?我们的诗人又表现出怎样的姿态?
诗歌曾经让多少人如痴如醉?但在这个“去中心”或者说缺乏中心的文学边缘化时代,社会的转型改变了人们的伦理价值观,拥有扎实的科技知识与本领已日益成为社会大众普遍追求的生存需要,而对文学的热情则退到了非常次要的位置;此外,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日趋丰富,不可避免地会占领原本属于文学的地盘,将文学逼向边缘。正如雷达所说:“它更象一个饱经沧桑的老渔夫……它只能时时兴起英雄迟暮之叹,独自品味生存竞争的凄凉。” 所以,经历过争相传诵、街谈巷议、大红大紫的诗歌,已不再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著名诗人叶匡政甚至抛出重磅炸弹,列举了“十四种文学死状”,不无偏激但却令人为之绞痛地宣称:“文学死了!” 诗歌乃至纯文学的现状竟如此让人感慨、令人唏嘘、催人潸然落泪。
诗人的境况更是一落千丈。面对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和物欲横流的甚嚣尘上,我们这些脆弱而敏感的诗人更显得惶恐不安。那曾经让我们为之骄傲,也让人们羡慕不已的“诗人”光环早已黯然失色。在当下的各种公开场合,有谁被称之为“诗人”,多半不是荣耀,而是尴尬;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当下,“诗人”或许还不如“妓女”、“二奶”之类的称谓让人引以为荣。“诗人”甚至已经沦落为贫穷、寒酸、迂腐、愚蠢的代名词。
在这样的境况下,神圣的诗坛事件不断,圣洁的缪斯蒙尽羞辱。以著名女诗人赵梨花几年前的几首的废话诗为导火索引发的“梨花体事件”,让大众把诗人狠狠地“恶搞”了一把,也让这个被人称为“诗坛芙蓉姐姐” 的诗人大大地“火”了一把;80后代表韩寒在博客上接连发表《现代诗和诗人怎么还存在》、《坚决支持诗人把流氓耍成一种流派》等文,放言“现代诗歌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让这个“无知者无畏”的少年如愿已偿地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也因此赚足了眼球。余音未落,物主义代表诗人苏菲舒便激进地或者不知羞耻地上演了一出裸体“挺赵”闹剧。难道中国的诗歌,真的到了需要裸体朗诵的时代?中国的诗人,真的到了必须光着身体写诗、读诗的时候? “脱衣服”没有“除去诗歌枷锁”,却因裸体诵诗而被警方拘留;裸体救不了诗歌,只能加速诗歌的衰落;无耻救不了诗人,只能导致诗人的堕落。还有,一个名为《猎户星免费在线写诗软件》的网站主页这样写道:这是一款在线“国家级”写作软件,作为一名“国家级诗人”的你,不到60秒,你就可以写成一首“国家级”的好诗!这种“作诗机”的出现使得现代诗歌和诗人更是颜面无存。
诗坛“乱”了,诗人“晕”了,诗歌“惨”了。“诗歌已经从少数人的自娱自乐变成网络的集体狂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陆贵山对此感慨万端,“诗歌的审美已经很难达成共识,诗评家对文本的审美评价变得日益艰难,焦虑、浮躁、娱乐浸透了今天的诗歌创作与阅读,中国诗歌传统中那种追求宁静、澹泊、旷达的终极诉求被焦灼感和游戏的快感取代,优秀的诗歌篇章被偷梁换柱,我们浩荡的诗歌传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我们的诗人缺少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缺少对时代生活的整体性把握能力,缺少深邃的历史目光,缺少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精神储备,缺少铸造人格精神的创造能力。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与激情降温了,对大众的同情心、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人文关怀淡漠了。当然,他们最大的缺失,就是没能在时代大潮的荡涤中坚守生命的高度、精神的圣洁和人格的独立,而是沉沦为令大众不屑一齿的“肉食动物”。他们不再是把诗歌作为抒写生命的方式而为之倾尽心血,诗歌成了相当一部分人诗人的自我消遣,甚至欺世盗名或者别有用心的工具。这种状况,正如雷达先生在《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中所言,“首先是生命写作,灵魂写作,孤独写作,独创性写作的缺失”, 当然也就不可能创作出足以震撼人心的精品。诗坛流行的、诗人热衷的,不是孤芳自赏的晦涩难懂,就是口水淋漓的满纸荒唐,语言粗俗,矫揉造作;不是追腥逐臭的污秽遍地,就是毫无自尊的身体写作,甚至津津乐道不无欣赏地表现欲望、展示丑陋;不是沉湎于琐屑的生活小事,就是宣泄小资情调的“个人写作”(并非“个性写作”),执意抒写极端个人化的情感,平庸低俗,浅薄无聊。他们用远离生活的自言自语、胡言乱语甚至疯言疯语曲意迎合和自甘堕落,制造了一大堆无人问津令人鄙视但却自以为是的语言垃圾。这当然更不能触动人们的灵魂,引发人们心灵的共鸣,致使诗坛陷入了看似热热闹闹实则缺乏活力的低谷。
所以,精神的低迷,必然导致诗坛的低迷。或许,正如笔者在《网络诗人的精神境况》一文所说:“诗歌的发展与时代的精神、与诗人的精神如影随形。我们有理由相信:唯有走出精神的缺陷,才有诗歌的真正振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诗友评论

山城子:诗人自己不要卸下美丽的光环!越是低迷越要努力呀!
赵福治:个人以为,当前诗人精神低迷,是制约和影响诗歌发展的最大障碍.刘建彬:其实只要有人写诗,这就表明诗歌还活着!
弦  意:确实,找到诗歌、诗人与新形势下社会的关系,是诗歌向前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各行其是:是诗人的恶搞造成了诗坛现在的低迷,我以为。
远  观:很长时间不见实话。  
庞清明:关注诗坛,我们应该醒来了。
乌衣婷:别担心!人们一直有误解,三点: 1.真正的诗歌从来都不会消失。堕落的永远不是真正的诗歌,它连诗歌都不是,哪里还怕诗歌堕落呢?中国作为数千年诗歌大国,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中,诗文作品几乎在明宋之前是无需出版业支撑的,但民间从来都不会缺少手抄流传的真正的诗歌,也无需谈及古代诗人的稿费。想想古代的无数诗人吧,不要担心真正的好诗歌绝迹人间。2.诗歌是艺术,艺术有艺术的哲学和本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诗歌从来无需什么人来保卫。3.分行的景象要理智对待,不是所有分行就是诗歌,所以尽管让分行继续吧,那一部分不是诗歌的分行,人们为什么一定要把它看作诗歌而自扰呢?对纯粹的诗歌而言,人们注重的只能是现代诗学的建设,那些不是诗歌的分行是不能进入这个建设视野的--至于何为不是诗歌的分行,需要用良知和学养来撬动诗歌的本质--这就是关键问题之一。
香心静:分析得好透彻!我认为还应谈谈诗坛自身现状。大多论坛入选了诗人作品,因无资金,还要让诗人自己掏腰包发表作品。更不要说靠诗歌养活自己.这难道不是悲哀吗?另在一家全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诗刊上,看见征集诗人稿件进入年选,张口就要 编审费几百元,真是令人心寒呀。为什么诗歌如此廉价?曾经高贵的缪诗女神如今却像一个饥寒交迫的村妇,谁造成这样的悲剧?这也值得我们深思。
高  低:诗坛低迷不怕,怕的是诗人自己低迷。
曙东方:个人写作或者是潜意识写作容易自私病发作还可称为病态写作。
寒雪梅花:1、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社会结构的变动异常活跃——这倒也是。社会结构体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影响着文化领域。2、“拥有扎实的科技知识与本领已日益成为社会大众普遍追求的生存需要,而对文学的热情则退到了非常次要的位置;”是啊,生存要紧,肚子饿着,家里穷得叮当响,还谈什么四书五经。此外,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日趋丰富,不可避免地会占领原本属于文学的地盘,将文学逼向边缘。3、“余音未落,物主义代表诗人苏菲舒诗人便激进地或者不知羞耻地上演了一出裸体“挺赵”闹剧。难道中国的诗歌,真的到了需要裸体朗诵的时代?”——对于这件事我也觉得不可理解。露体朗诵捍卫得了诗歌的纯洁吗?4、问题看的深刻 哦。这个网络就是这么吵吵闹闹的,象韩寒不吵一下不就很快被淹没了吗?还有一点楼主也许疏忽,现代的人文化知识水平整体提高,同是欣赏一部电影,眼价高了。这是网络信息等普及的结果。比如电视剧看惯了,没有什么新鲜的了。诗歌也重在开创,给人带来欣欣向荣的生机吧,就象万物的生长,何必搞得一团黑呢。毕竟这只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对于老百姓说,我能吃的好点,盖座房子远比这些重要。那么我们写诗的人在他们眼里是不是没事找事啊。但他们也知道真善美。他们也听音乐,他们也有看报纸,他们中许多人也喜欢看书来打发空闲时光。他们没有信仰吗?他们没有道德衡量的底线吗?他们没有眼球水准吗?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希望安稳平静、幸福的生活。
庄  戈:关于精神的低迷,此文论述犀利!我试验了一下,把诗歌换成其它,比如散文、小说、戏剧、相声、出版……等等等等等,都可以。不过,我有一个观点,首先,在我认同精神低迷这个前提的情况下:诗人也好,其它什么也好,绝不能被外因左右。其实,越是外因恶劣,精神越是低迷,诗人,就越是应该诗性大发。我看过狼写的几首诗,苍凉、悲壮、忧伤,就是前段时间写的,他也承认你说的,但他却写出了那样的诗篇。最重要的问题是,人可以被整死,但不可以被击败。
小杨柳:有人说如果日本人再次打进来,中国人当汉奸的不知该有多少。这个时代是盛产身体发达而毫无思想的“机器人”时代,什么东西都在消费与被消费中,人们在体验极速的同时,也在成为碎片。这样的时代是很可怕的,有多少城市为了追求经济指标而加速毁灭自己的城市?这是对我们子孙的剥夺啊,中国会受到惩罚的,我怀疑这次大雪灾难就是人类受到的惩罚。问好楼主,你的文字很深!
一  梦:社会无形的振荡,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诗歌所受到冲击,与低谷里的现实,如文中所述让人震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唠叨来唠叨去还是那点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当下的诗坛诗人诗现象有锥心之痛!

真正的诗人应该是能在当下的散乱中不晕不惑的人!

另外真正的诗人不应该是高居天堂之上施舍慈悲的神,他必须把自己投入到当下,从污秽中寻找
闪光的东西,可以是金子,可以是金子一样的心!

所以我们要一起大声呼唤真正的诗人,为了拯救我们自己,为此不惜做出牺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8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阅读 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7 22: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