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480|回复: 6

不得不关注的现代诗:S.T.艾略特的《荒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9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要性】被公认为西方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是二十世纪现代派诗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特 点】 (1) 意象繁杂,大量引用典故和神话故事,并罕见地在诗中插入6种语言,诗中引用的神话和典故包含东西方35个作家56部作品。
(2)运用蒙太奇手法,长诗把神话、宗教、典故,以及现代都市的生活片断,奇妙地剪接在一起,把看似互不相关的场景、意象拼贴在一起,共同纳入一个以荒原为中心的象征结构,使这些看似无关的场景和意象获得内在的联系。
(3)跨越时空界限,古今熔为一炉。长诗在时间上无前后,在空间上无界限。
(4)意象新奇怪诞,语言复杂多变。 “太阳的鞭打”、“白骨碰白骨的声音”、“老鼠拖着粘湿的肚皮”、“长着孩子脸的蝙蝠”等意象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使读者震惊的是那句:“去年你种在花园里的尸首,它发芽了吗?”被战争、死亡、残酷扭曲了的意象令读者感到毛骨悚然,然而这一切又非常真切。在语言的使用上,《荒原》里有口语、书面语、古语、土语和外国语。诗中既有像“这年头人得小心啊”这样的大白话,又有仿制莎士比亚等古代艺术大师的古奥英语。
(5)《荒原》原稿有800多行,后被另一位英语诗歌大师埃兹拉•庞德大段大段地删,删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434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荒原》是两位英语诗歌大师合力的结晶,原作者艾略特对审稿人庞德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在诗的开头写下:献给埃兹拉•庞德——最卓越的匠人。
(6)《荒原》既不属于抒情诗,也不属于叙事诗,在那个时代,开创了一代新的诗风。

【作者简介】1888年9月26日,托马斯•斯托姆•艾略特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城,是新英格兰一个名门的后裔,他的祖父威廉•格林利夫•艾略特是华盛顿大学的创始人,父亲是个商人,母亲喜欢写诗。优越的家庭条件,母亲的启蒙,使他自小就得到文学的熏陶。1906年,艾略特进入哈佛大学专修哲学,同时也为《哈佛拥护者》编稿和写稿。他三年完成了本科课程,然后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索邦大学、牛津大学莫顿学院深造。他完成了关于英国哲学家F.H.布拉德雷的博士论文,但没能回哈佛大学接受博士学位。
1914年他来到欧洲时,艾略特遇到了埃兹拉•庞德,并与他建立了亲密的文学和私人关系。艾略特在欧洲还从事过许多职业,包括担任伦敦附近一所男子学校——海给特学校的定期教师、罗伊兹银行的职员。1917年到 1919年,他担任《利己主义者》刊物的助理编辑,加入费边和奎恩出版社,最后成为它的董事长。
他于1915年与英国姑娘维维恩•海-伍德结婚,后证实是一桩不幸的婚姻,维维恩•海-伍德体弱多病,且有时神智不清,到后来精神病愈发严重,她从1930年起被关在精神病院,直到1947年死去。1957年,他与他的秘书维莱丽•弗莱切尔结婚。
1914——1918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卷入战争的主要国家有俄国、德国、法国、英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土耳其、美国,世界大战造成一千多万人的死亡,二千多万人受伤,使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战争后遗症不仅仅是肉体的支离破碎,同时也是精神上的支离破碎,象一场无法遗忘的间歇性的恶梦,不时触动人们的神经,给人们留下的精神创伤是难以估量的。
1919年,艾略特的父亲去世。战争带给整个欧洲的伤痛、父亲去世的悲痛以及妻子的体弱多病,使艾略特的人生蒙上一层又一层的阴暗色彩。从1919年开始,艾略特开始酝酿创作《荒原》,1921年因病到瑞士疗养时完成《荒原》初稿,同年回到伦敦,在伦敦和母亲相见。1922年《荒原》在伦敦的《标准》以及纽约的《日晷》杂志上发表。《荒原》单行本在美国出版发行。
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籍并皈依英国国教。
1932年,艾略特在17年以后第一次重返美国,赴哈佛大学担任“查尔斯•爱略特•诺顿诗歌教授”,完成工作之后他又回到伦敦。在此后35年中,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诺贝尔文学奖、不列颠荣誉勋章和自由奖章,以及1964年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对他的缺席授奖。
艾略特于1965年1月4日在伦敦逝世,骨灰埋在撤莫塞特郡东库克村的英国国教教堂。
 楼主| 发表于 2007-5-29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艾略特诗歌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Ⅰ)早期作品以《普鲁弗洛克情歌》为代表,描写一个上流社会中年男子在前往求爱途中的矛盾心理。(Ⅱ)中期作品以《荒原》为代表,其诗歌创作达到巅峰状态,另一重要作品《空心人》描写“现代人”的精神空虚,有悲观和虚无色彩。(Ⅲ)晚期作品以《四个四重奏》为代表,描写一个人皈依宗教的精神历程。

在《荒原》诗歌创作中,他试验了一种他认为是詹姆斯•乔伊斯发现的技巧:神话运用。1922年在评论《尤利西斯》时,艾略特将这种运用神话的方法解释为提供“一种现实与历史之间永恒的比照”。在收入1919年诗集《诗》的《笔直的斯威尼》和《夜莺中的斯威尼》两首诗中,艾略特也曾试验过这种方法。在《荒原》中,他围绕死亡与再生的神话构思作品,他认为这种神话是世界上所有主要宗教的原型,艾略特这种观念来源于两本人类学著作,杰西•韦斯顿女士的《从祭仪到神话》(1920年)和詹姆斯•弗雷泽爵士的《金枝》,启发他在诗中描绘了一个神话的国度,那里一个受伤 (或死亡)的国王在等待着有人来拯救他,并使他的土地恢复丰饶。诗中借助荒漠、水、丰饶和再生等的象征,艾略特创造了在他看来既属于现代、也属于任何时代的图景。
艾略特《荒原》以后的诗歌继续对当代文化进行探索,他极为强调个体寻找一个确定个性的标准的必要性。这一诗学问题反映了艾略特的个性旅程,这在那些有关宗教怀疑与调和的诗歌标题中就有所暗示:《三圣人的旅程》、《灰星期三》(1930年)、《四个四重奏》(1943年)。《四个四重奏》的创作始于 1934年,到1943年才完成,这是他改变基督信仰后的作品;他并没有过分地将宗教信仰的避难所戏剧性地表现为通向真理的坦途。这是一部包含着宗教与哲学沉思的组诗。正如它的标题所暗示的,《四个四重奏》有着音乐的结构,它由四首以地名为标题的抒情长诗组成:“燃烧的诺顿”,一个英国庄园所在地;“东库克”,艾略特祖先居住的一个小村庄;“干燥的赛尔维吉斯”,美国马萨诸塞州安角海域的一组礁石;“小吉丁”,17世纪一个英国国教社团所在地。诗的每个四重奏都含有流动的、变化不定的韵律,有伴随着它主题的主题、反复和多重富有独创性的音乐的、沉思的基调。总之,这部四重奏表现了艾略特在个性发展和文学历程中寻求价值肯定的一种努力。
这些探索促使艾略特在其他体裁上一试身手。他写了五部戏剧:《大教堂谋杀案》(1935年)、《合家团圆》(1939年)、《鸡尾酒会》(1949年)、《机要秘书》(1953年)、《政界元老》(1958年)。宗教主题在每一部戏剧中都得到体现,五部戏剧都在伦敦和纽约百老汇成功地上演。这些剧作都用韵文写成,它们显示了艾略特试图探索他在诗中涉及过的同样的主题,只不过这次是将它们搬上了舞台。
艾略特在他的诗歌中所关注的问题,也在他的文学评论中得到展示。他发表过研究但丁、乔治•哈伯特、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17世纪诗歌的著作,还出版了多种论述社会和宗教、研究多种美学问题的论文集。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圣林》(1920年),收有艾略特著名的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在这篇论文中,他谈到传统的能动性,强调诗本身而不是诗人个性的重要性。这些观念也包含在艾略特的诗中,他的诗歌不断地表现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联系。他宣称,这是一种艺术家可以通过对传统的贡献和反思而重构传统的方式。在这种重构的过程中,艾略特说,艺术家必须通过“不断的自我牺牲”压抑个性。现代诗歌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诗本身,而不是诗的创作者的个人风格。他不仅宣扬这种观点,自己也身体力行。
尽管他在文学评论和诗剧创作上都有卓越的建树,但艾略特最本质的还是诗人。他是个后来才成为英国公民的美国人,由于他这种不同寻常的、几乎是人格分裂的角色,读者曾问艾略特他的诗歌是属于美国传统还是英国传统。 1959年他在《巴黎评论》上回答这个问题时说:“我得说我的诗歌显然与我那些著名的美国同龄人有更多的相同之处,而英国同辈人的特征则在我的作品中表现得较少。这是我可以肯定的。”
正像他清楚地理解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样,评论家们也清楚地懂得,艾略特作为现代主义英语诗歌的创始人之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就对文学产生了毋庸置疑的影响,并且必将影响未来。艾略特晦涩难懂的试验性诗歌向他的读者提出了挑战,并在继续挑战。晦涩难懂的标准是艾略特美学观的一部分,他认为,诗歌,特别是20世纪的诗歌,不可能简单明了。在《诗的用途与批评的用途》(1933年)中,他解释了这个观点:“难懂 (在阅读某些诗时是)由于作者省略了读者习惯于寻找的某些东西而造成的,因此,读者便感到困惑不解,四处搜寻诗中略去的东西。”使诗具有这种内在的困难性,是艾略特的一种技巧实验:他的没有明显联系的意象的罗列,对隐喻的依靠,粗砺的、不加修饰的语言,对结构的创新等。艾略特最终表达了他对现代文明的看法,他对20世纪混乱和文化贫乏的感觉,还提出了关于怎样对现代文明的脱节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的问题。晦涩、创新、预言,T.S.艾略特对瑞典文学院在颁奖时给予他的赞扬当之无愧,他们公认他“无论在诗歌中还是在捍卫某些观点的文论中,他都能以卓越的天赋找到恰如其分的词汇”。
据说艾略特没有料到自己会获得194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在前一年他已被提名,他猜想至少在几年之内不会被重新提名。获奖的通知使他感到意外,但有些人不会感到意外,包括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成员,他们是艾略特候选人资格卖力的支持者。他们曾展开过一次讨论,而这次讨论明显地没有早先时常发生的争论与歧义。
同样,评论界的反应也是积极的。有趣的是,对这位出生于美国而后来又成为英国公民的诗人,两个国家都一致认为他是自己的子民。这两个国家在前几个十年、尤其是20年代,都对艾略特进行过批评与谴责,与1948年对他的争夺形成讽刺性的对照。
最先引起的反响集中在艾略特诗歌的实验性和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现代文明的看法上。对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普遍的困惑与幻灭感,评论家认为,艾略特捕捉到了表达这种情绪的方式,比同时代的任何诗人都高出一筹。特别是在《荒原》与《空心人》中,艾略特嘲讽和谴责现代男女,诱导他们走出 20世纪的混乱,寻找和创造生命的意义。在评论他的实验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生活症结的洞察时,评论家们认为艾略特在1948年得到的承认当之无愧。连《纽约时报》(1948年11月5日)也说:“这位在20年代搅乱诗坛、其作品被大加挞伐与谴责的诗人,如今,二十多年以后,却作为文学领域的大师而获得国际声誉,这件事不免形成了一种令人懊悔的反讽。”
其余的评论也含有对在艾略特里程碑式的作品发表二十多年之后才授予他这项荣誉的嘲讽,但嘲讽的原因各有不同。伦敦《泰晤士报》(11月5日)说这“有点愉快反讽的意味”,因为早先艾略特曾被批评为“一个晦涩和任性的诗人,有一点雕虫小技,但又因乏味的议论而并不总是用得恰当”。
上述评价的变化,根据《泰晤士报》和其他新闻媒介的说法,更多的是读者而不是获奖者的变化。尽管创作不丰,艾略特作为诗人兼社会评论家,表现出一种深远的眼光,一种思想体系,他告诉我们20世纪文化已濒临崩溃的边缘,现代人正面临着毁灭还是创造的选择。正如《泰晤士报》所说,艾略特以“罕见的想象的诚实”描写这种选择。从前,他的这种诚实总要遭到批评。
当然,《荒原》的晦涩费解是尽人皆知的,最初发表时,几乎无人能懂。后来艾略特给诗加了50多条注释,但是读者在研读过后,发现这些注释也并不好理解,于是人们希望诗人能给他的注释再作注释,艾略特自然不会这样做了。
《荒原》分为5章。第1章“死者的葬仪”共76行。这一章表现现代人的生活无异于出殡,而葬仪的意义又在于使死者的灵魂得救。诗人首先用对比的手法写荒原上人们对春冬两季的反常心理,春暖花开的“四月”竟然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进而诗人由“荒地”引起“回忆和欲望”,败落的贵族玛丽回忆着破灭了的浪漫史,从而暗示西方文明的衰落。接着诗人借《圣经》典故描写荒原景象:破碎的偶像承受着太阳的鞭打,枯死的树没有遮荫,焦石间没有流水的声音,只有红石,恐惧在一把尘土里……,然后诗人通过瓦格纳的歌剧引发出对现代西方荒原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描写: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我什么都不知道,这年头人得小心啊。最后通过伦敦,这座西方文明之都的衰败展示当今西方世界的荒原全貌:死亡毁坏了这许多人,人人的眼睛都盯着自己的脚前,去年你在花园里种的尸首,它发芽了吗?这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荒原景象。
第2章“对奕”,共96行。这一章通过引征莎士比亚、维吉尔、弥尔顿和奥维德的作品,将人类昔日的昌盛和今日的颓败加以对照,突出了现代人纵情声色、形同僵尸的可悲处境。这一章着重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写上流社会里一位空虚无聊的女性,在卧室里自言自语,“我现在该做些什么?我们明天该做些什么?我们究竟该做些什么?”在丧失了人生的意义之后,现代人自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了;第二个场景写一位名叫丽儿的下层社会的女子和她的女伴在一家小酒馆谈论着私情、打胎和怎样对付退伍归来的丈夫。结尾几行借用《哈姆莱特》中奥菲利亚在告别生活时说的一段疯话,影射现代西方女性已彻底堕落,不疯犹疯,虽生犹死。
第3章“火诫”,139行。这一章首先写泰晤士河畔的今昔,伦敦各种人物猥琐无聊的生活。“仙女们已经走了”,留下的只有空瓶子、绸手绢、香烟头,再加上饮泣、冷风、白骨、老鼠、沉舟和父亲的死。接着诗人具体地描写了一个女打字员和一个长疙瘩的青年有欲无情的关系,“总算完了事,完了就好。”男青年摸着去路走了;女打字员用机械的手,“在留声机上放上一张片子。”面对现代人的这种精神荒原,诗人指出:只有通过宗教,才能点化荒原人执迷不悟的人生;只有弃绝一切尘世的欲念,才能过一种有意义的圣洁的生活。标题“火诫”原是佛劝门徒禁欲,达到涅磐境界的意思。人类要拯救精神荒原,必须借助于佛陀的净火的冶炼。
第4章“水里的死亡”,仅10行。这一章写人欲横流带来的死亡。昔日腓尼基水手由于纵欲而葬身大海,今天无数的现代人仍然在人欲的汪洋大海中纵情作乐,他们的死亡已无法避免。
第5章“雷霆的话”,共113行。这一章表达了吠陀经里的说教,规劝人们要施舍、同情、克制,这样才能得到平安。这是解救荒原的最后希望。诗人在这一章首先用三个“客观对应物”来描绘荒原景象:耶稣死后,死了的山满口都是龋齿,吐不出一滴水;东欧和俄国革命后,倒悬的城楼里钟声在空的水池、干的井里歌唱;寻找圣杯的武士走后,空的教堂仅仅是风的家。荒原上没有水,荒原上的探索是艰巨而痛苦的,人们在恐怖和绝望中仰望头顶乌黑的浓云,等着雨来,这时雷霆说了话:施舍、同情、克制。然而雷声过后,荒原依然如故,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我们只有等待“出人意外的平安”。诗人对宗教寄予了全部的希望,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又保存着挥之不去的怀疑和焦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9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荒原》中文译本】1937年清华大学女研究生赵萝蕤翻译出《荒原》全诗,是中文译诗的第一个译本,中文译本还有查良铮译本、汤永宽译本等等。

一.《荒原》 赵萝蕤译本

一、死者葬礼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
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
参合在一起,又让春雨
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冬天使我们温暖,大地
给助人遗忘的雪覆盖着,又叫
枯干的球根提供少许生命。
夏天来得出人意外,在下阵雨的时候
来到了斯丹卜基西;我们在柱廊下躲避,
等太阳出来又进了霍夫加登,
喝咖啡,闲谈了一个小时。
我不是俄国人,我是立陶宛来的,是地道的德国人。
而且我们小时候住在大公那里
我表兄家,他带着我出去滑雪橇,
我很害怕。他说,玛丽,
玛丽,牢牢揪住。我们就往下冲。
在山上,那里你觉得自由。
大半个晚上我看书,冬天我到南方。

什么树根在抓紧,什么树根在从
这堆乱石块里长出?人子啊,
你说不出,也猜不到,因为你只知道
一堆破烂的偶像,承受着太阳的鞭打
枯死的树没有遮荫。蟋蟀的声音也不使人放心,
焦石间没有流水的声音。只有
这块红石下有影子,
(请走进这块红石下的影子)
我要指点你一件事,它既不像
你早起的影子,在你后面迈步;
也不像傍晚的,站起身来迎着你;
我要给你看恐惧在一把尘土里。

  风吹得很轻快,
  吹送我回家去,
  爱尔兰的小孩,
  你在哪里逗留?
“一年前你先给我的是风信子;
他们叫我做风信子的女郎”,
——可是等我们回来,晚了,从风信子的园里来,
你的臂膊抱满,你的头发湿漉,我说不出
话,眼睛看不见,我既不是
活的,也未曾死,我什么都不知道,
望着光亮的中心看时,是一片寂静。
荒凉而空虚是那大海。
马丹梭梭屈里士,著名的女相士,
患了重感冒,可仍然是
欧罗巴知名的最有智慧的女人,
带着一副恶毒的纸牌,这里,她说,
是你的一张,那淹死了的腓尼基水手,
(这些珍珠就是他的眼睛,看!)
这是贝洛多纳,岩石的女主人
一个善于应变的女人。
这人带着三根杖,这是“转轮”,
这是那独眼商人,这张牌上面
一无所有,是他背在背上的一种东西。
是不准我看见的。我没有找到
“那被绞死的人”。怕水里的死亡。
我看见成群的人,在绕着圈子走。
谢谢你。你看见亲爱的爱奎尔太太的时候
就说我自己把天宫图给她带去,
这年头人得小心啊。

并无实体的城,
在冬日破晓的黄雾下,
一群人鱼贯地流过伦敦桥,人数是那么多,
我没想到死亡毁坏了这许多人。
叹息,短促而稀少,吐了出来,
人人的眼睛都盯住在自己的脚前。
流上山,流下威廉王大街,
直到圣马利吴尔诺斯教堂,那里报时的钟声
敲着最后的第九下,阴沉的一声。
在那里我看见一个熟人,拦住他叫道:“斯代真!”
你从前在迈里的船上是和我在一起的!
去年你种在你花园里的尸首,
它发芽了吗?今年会开花吗?
还是忽来严霜捣坏了它的花床?
叫这狗熊星走远吧,它是人们的朋友,
不然它会用它的爪子再把它挖掘出来!
你!虚伪的读者!——我的同类——我的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 弈
她所坐的椅子,像发亮的宝座
在大理石上放光,有一面镜子,
座上满刻着结足了果子的藤,
还有个黄金的小爱神探出头来
(另外一个把眼睛藏在翅膀背后)
使七枝光烛台的火焰加高一倍,
桌子上还有反射的光彩
缎盒里倾注出的炫目辉煌,
是她珠宝的闪光也升起来迎着;
在开着口的象牙和彩色玻璃制的
小瓶里,暗藏着她那些奇异的合成香料——膏状,粉状或液体的——使感觉
局促不安,迷惘,被淹没在香味里;受到
窗外新鲜空气的微微吹动,这些香气
在上升时,使点燃了很久的烛焰变得肥满,
又把烟缕掷上镶板的房顶,
使天花板的图案也模糊不清。
大片海水浸过的木料洒上铜粉
青青黄黄地亮着,四周镶着的五彩石上,
又雕刻着的海豚在愁惨的光中游泳。
那古旧的壁炉架上展现着一幅
犹如开窗所见的田野景物,
那是翡绿眉拉变了形,遭到了野蛮国王的
强暴:但是在那里那头夜莺
她那不容玷辱的声音充满了整个沙漠,
她还在叫唤着,世界也还在追逐着,
“唧唧”唱给脏耳朵听。
其它那些时间的枯树根
在墙上留下了记认;凝视的人像
探出身来,斜倚着,使紧闭的房间一片静寂。
楼梯上有人在拖着脚步走。
在火光下,刷子下,她的头发
散成了火星似的小点子
亮成词句,然后又转而为野蛮的沉寂。

“今晚上我精神很坏。是的,坏。陪着我。
跟我说话。为什么总不说话。说啊。
你在想什么?想什么?什么?
我从来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想。”

我想我们是在老鼠窝里,
在那里死人连自己的尸骨都丢得精光。
“这是什么声音?”
     风在门下面。
“这又是什么声音?风在干什么?”
    没有,没有什么。
         “你
“你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
不记得?”
 我记得
那些珍珠是他的眼睛。
“你是活的还是死的?你的脑子里竟没有什么?”
                  可是
噢噢噢噢这莎士比希亚式的爵士音乐——
它是这样文静
这样聪明
“我现在该做些什么?我该做些什么?
我就照现在这样跑出去,走在街上
披散着头发,就这样。我们明天该作些什么?
我们究竟该作些什么?”
     十点钟供开水。
如果下雨,四点钟来挂不进雨的汽车。
我们也要下一盘棋,
按住不知安息的眼睛,等着那一下敲门的声音。

丽儿的丈夫退伍的时候,我说——
我毫不含糊,我自己就对她说,
请快些,时间到了
埃尔伯特不久就要回来,你就打扮打扮吧。
他也要知道给你镶牙的钱
是怎么花的。他给的时候我也在。
把牙都拔了吧,丽儿,配一副好的,
他说,实在的,你那样子我真看不得。
我也看不得,我说,替可怜的埃尔伯特想一想,
他在军队里耽了四年,他想痛快痛快,
你不让他痛快,有的是别人,我说。
啊,是吗,她说。就是这么回事。我说。
那我就知道该感谢谁了,她说,向我瞪了一眼。
请快些,时间到了
你不愿意,那就听便吧,我说。
你没有可挑的,人家还能挑挑拣拣呢。
要是埃尔伯特跑掉了,可别怪我没说。
你真不害臊,我说,看上去这么老相。
(她还只三十一。)
没办法,她说,把脸拉得长长的,
是我吃的那药片,为打胎,她说。
(她已经有了五个。小乔治差点送了她的命。)
药店老板说不要紧,可我再也不比从前了。
你真是个傻瓜,我说。
得了,埃尔伯特总是缠着你,结果就是如此,我说,
不要孩子你干吗结婚?
请快些,时间到了
说起来了,那天星期天埃尔伯特在家,他们吃滚烫的烧火腿,
他们叫我去吃饭,叫我乘热吃——
请快些,时间到了
请快些,时间到了
明儿见,毕尔。明儿见,璐。明儿见,梅。明儿见。
再见。明儿见,明儿见。
明天见,太太们,明天见,可爱的太太们,明天见,明天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火 诫
河上树木搭成的蓬帐已破坏:树叶留下的最后手指
想抓住什么,又沉落到潮湿的岸边去了。那风
吹过棕黄色的大地,没人听见。仙女们已经走了。
可爱的泰晤士,轻轻地流,等我唱完了歌。
河上不再有空瓶子,加肉面包的薄纸,
绸手帕,硬的纸皮匣子,香烟头
或其他夏夜的证据。仙女们已经走了。
还有她们的朋友,最后几个城里老板们的后代;
走了,也没有留下地址。
在莱芒湖畔我坐下来饮泣……
可爱的泰晤士,轻轻地流,等我唱完了歌。
可爱的泰晤士,轻轻地流,我说话的声音不会大,也不会多。
可是在我身后的冷风里我听见
白骨碰白骨的声音,慝笑从耳旁传开去。
一头老鼠轻轻穿过草地
在岸上拖着它那粘湿的肚皮
而我却在某个冬夜,在一家煤气厂背后
在死水里垂钓
想到国王我那兄弟的沉舟
又想到在他之前的国王,我父亲的死亡。
白身躯赤裸裸地在低湿的地上,
白骨被抛在一个矮小而干燥的阁楼上,
只有老鼠脚在那里踢来踢去,年复一年。
但是在我背后我时常听见
喇叭和汽车的声音,将在
春天里,把薛维尼送到博尔特太太那里。
啊月亮照在博尔特太太
和她女儿身上是亮的
她们在苏打水里洗脚
啊这些孩子们的声音,在教堂里歌唱!

吱吱吱
唧唧唧唧唧唧
受到这样的强暴。
铁卢

并无实体的城
在冬日正午的黄雾下
尤吉尼地先生,哪个士麦那商人
还没光脸,袋里装满了葡萄干
到岸价格,伦敦:见票即付,
用粗俗的法语请我
在凯能街饭店吃午饭
然后在大都会度周末。

在那暮色苍茫的时刻,眼与背脊
从桌边向上抬时,这血肉制成的引擎在等侯
像一辆出租汽车颤抖而等候时,
我,帖瑞西士,虽然瞎了眼,在两次生命中颤动,
年老的男子却有布满皱纹的女性乳房,能在
暮色苍茫的时刻看见晚上一到都朝着
家的方向走去,水手从海上回到家,
打字员到喝茶的时候也回了家,打扫早点的残余,点燃了她的炉子,拿出罐头食品。
窗外危险地晾着
她快要晒干的内衣,给太阳的残光抚摸着,
沙发上堆着(晚上是她的床)
袜子,拖鞋,小背心和用以束紧身的内衣。
我,帖瑞西士,年老的男子长着皱褶的乳房
看到了这段情节,预言了后来的一切——
我也在等待那盼望着的客人。
他,那长疙瘩的青年到了,
一个小公司的职员,一双色胆包天的眼,
一个下流家伙,蛮有把握,
正像一顶绸帽扣在一个布雷德福的百万富翁头上。
时机现在倒是合式,他猜对了,
饭已经吃完,她厌倦又疲乏,
试着抚摸抚摸她
虽说不受欢迎,也没受到责骂。
脸也红了,决心也下了,他立即进攻;
探险的双手没遇到阻碍;
他的虚荣心并不需要报答,
还欢迎这种漠然的神情。
(我,帖瑞西士,都早就忍受过了,
就在这张沙发或床上扮演过的;
我,那曾在底比斯的墙下坐过的
又曾在最卑微的死人中走过的。)
最后又送上形同施舍似的一吻,
他摸着去路,发现楼梯上没有灯……

她回头在镜子里照了一下,
没大意识到她那已经走了的情人;
她的头脑让一个半成形的思想经过:
“总算玩了事:完了就好。”
美丽的女人堕落的时候,又
在她的房里来回走,独自
她机械地用手抚平了头发,又随手
在留声机上放上一张片子。
“这音乐在水上悄悄从我身旁经过”
经过斯特兰德,直到女王维多利亚街。
啊,城啊城,我有时能听见
在泰晤士下街的一家酒店旁
那悦耳的曼陀铃的哀鸣
还有里面的碗盏声,人语声
是渔贩子到了中午在休息:那里
殉道堂的墙上还有
难以言传的伊沃宁的荣华,白的与金黄色的。
长河流汗
流油与焦油
船只漂泊
顺着来浪
红帆
大张
顺风而下,在沉重的桅杆上摇摆。
船只冲洗
漂流的巨木
流到格林威治河区
经过群犬岛。
   Weialala leia
   Wallala leialala

伊丽莎白和莱斯特
打着桨
船尾形成
一枚镶金的贝壳
红而金亮
活泼的波涛
使两岸起了细浪
西南风
带到下游
连续的钟声
白色的危塔
   Weialala leia
   Wallala leialala
“电车和堆满灰尘的树。
海勃里生了我。里其蒙和邱
毁了我。在里其蒙我举起双膝
  仰卧在独木舟的船底。

“我的脚在摩尔该,我的心
在我的脚下。那件事后
他哭了。他答应‘重新做人’。
我不作声。我该怨恨什么呢?”

“在马该沙滩
我能够把
乌有和乌有联结在一起
脏手上的破碎指甲。
我们是伙下等人,从不指望
什么。”
    啊呀看哪
于是我到迦太基来了

烧啊烧啊烧啊烧啊
主啊你把我救拔出来
主啊你救拔

烧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9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水里的死亡
腓尼基人弗莱巴斯,死了已两星期,
忘记了水鸥的鸣叫,深海的浪涛
利润与亏损。
      海下一潮流
在悄声剔净他的骨。在他浮上又沉下时
他经历了他老年和青年的阶段
进入漩涡。
      外邦人还是犹太人
啊你转着舵轮朝着风的方向看的,
回顾一下弗莱巴斯,他曾经是和你一样漂亮、高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雷霆的话
火把把流汗的面庞照得通红以后
花园里是那寒霜般的沉寂以后
经过了岩石地带的悲痛以后
又是叫喊又是呼号
监狱宫殿和春雷的
回响在远山那边震荡
他当时是活着的现在是死了
我们曾经是活着的现在也快要死了
稍带一点耐心

这里没有水只有岩石
岩石而没有水而有一条沙路
那路在上面山里绕行
是岩石堆成的山而没有水
若还有水我们就会停下来喝了
在岩石中间人不能停止或思想
汗是干的脚埋在沙土里
只要岩石中间有水
死了的山满口都是龋齿吐不出一滴水
这里的人既不能站也不能躺也不能坐
山上甚至连静默也不存在
只有枯干的雷没有雨
山上甚至连寂寞也不存在
只有绛红阴沉的脸在冷笑咆哮
在泥干缝猎的房屋的门里出现
      只要有水
  而没有岩石
  若是有岩石
  也有水
  有水
  有泉
  岩石间有小水潭
  若是只有水的响声
  不是知了
  和枯草同唱
  而是水的声音在岩石上
  那里有蜂雀类的画眉在松树间歌唱
  点滴点滴滴滴滴
  可是没有水

谁是那个总是走在你身旁的第三人?
我数的时候,只有你和我在一起
但是我朝前望那白颜色的路的时候
总有另外一个在你身旁走
悄悄地行进,裹着棕黄色的大衣,罩着头
我不知道他是男人还是女人
——但是在你另一边的那一个是谁?

这是什么声音在高高的天上
是慈母悲伤的呢喃声
这些带头罩的人群是谁
在无边的平原上蜂拥而前,在裂开的土地上蹒跚而行
只给那扁平的水平线包围着
山的那边是哪一座城市
在紫色暮色中开裂、重建又爆炸
倾塌着的城楼
耶路撒冷雅典亚力山大
维也纳伦敦
并无实体的

一个女人紧紧拉直着她黑长的头发
在这些弦上弹拨出低声的音乐
长着孩子脸的蝙蝠在紫色的光里
嗖嗖地飞扑着翅膀
又把头朝下爬下一垛乌黑的墙
倒挂在空气里的那些城楼
敲着引起回忆的钟,报告时刻
还有声音在空的水池、干的井里歌唱。
在山间那个坏损的洞里
在幽黯的月光下,草儿在倒塌的
坟墓上唱歌,至于教堂
则是有一个空的教堂,仅仅是风的家。
它没有窗子,门是摆动着的,
枯骨伤害不了人。
只有一只公鸡站在屋脊上
咯咯喔喔咯咯喔喔
刷的来了一炷闪电。然后是一阵湿风
带来了雨

恒河水位下降了,那些疲软的叶子
在等着雨来,而乌黑的浓云
在远处集合在喜马望山上。
丛林在静默中拱着背蹲伏着。
然后雷霆说了话
DA
Datta:我们给了些什么?
我的朋友,热血震动着我的心
这片刻之间献身的非凡勇气
是一个谨慎的时代永远不能收回的
就凭这一点,也只有这一点,我们是存在了
这是我们的讣告里找不到的
不会在慈祥的蛛网披盖着的回忆里
也不会在瘦瘦的律师拆开的密封下
在我们空空的屋子里
DA
Dayadhvam:我听见那钥匙
在门里转动了一次,只转动了一次
我们想到这把钥匙,各人在自己的监狱里
想着这把钥匙,各人守着一座监狱
只在黄昏的时候,世外传来的声音
才使一个已经粉碎了的柯里欧莱纳思一度重生
DA
Damyata:那条船欢快地
作出反应,顺着那使帆用桨老练的手
海是平静的,你的心也会欢快地
作出反应,在受到邀请时,会随着
引导着的双手而跳动

        我坐在岸上
垂钓,背后是那片干旱的平原
我应否至少把我的田地收拾好?
伦敦桥塌下来了塌下来了塌下来了
然后,他就隐身在炼他们的火里,
我什么时候才能象燕子——啊,燕子,燕子,
阿基坦的王子在塔楼里受到废黜
这些片断我用来支撑我的断垣残壁
那么我就照办吧。希罗尼母又发疯了。
舍己为人。同情。克制。
  平安。平安
    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9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中英诗歌互译的困难】译诗,不同于一般的小说翻译、散文翻译以及科普文章翻译,译诗不但要把意思译过来,而且还要把诗句内在的音韵律(如诗句的节奏、韵律)译过来。中文和英文是两种完全不同语系的语言,中文是表义性语言,英文是表音性语言,中文的最基本单位是偏旁部首,由偏旁部首构成字,再由字组成词,由字、词构成句,英文的最基本单位是字母,由字母组成词汇,由字母构成的字根与词汇构成合成词,由词汇、合成词组成句子,这样一比照,我们就明白,中文里的字相当于英文里的词汇和字根(前缀和后缀等),中文里的词相当于英文里的合成词,但中文里的字都是可读且都有一定意义可解释的,但英文里的字根却不是都有意义和可解释的,在用文字表达事物时,中文比英文简单得多,“我有一本书”与“桌上有一本书”,表达式相同,且使用的动词“有”相同,但到了英文,动词“有”是不相同的,且表达式也不相同,“我有一本书”用英文翻译是“I have a book”,但“桌上有一本书”用英文翻译却是“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中文语法与英文语法实在有太多的不同之处,这种语法差距给译诗带来相当大的因难。用英文根本没法准确翻译唐诗宋词的音韵律,反过来,用中文也无法准确翻译英诗的音韵律。
我们来看看《荒原》原著第一段前7行诗句:

April is the cruellest month, breeding
Lilacs out of the dead land, mixing
Memory and desire, stirring
Dull roots with spring rain.
Winter kept us warm, covering
Earth in forgetful snow, feeding
A little life with dried tubers.

前四句是叙述春天景象的,后三句是描述冬天记忆的。我们仔细看看,就可以发现,这七句诗句的最后一个词分别是breeding,mixing,stirring,rain,covering,feeding,tubers.
前六句诗句是押韵的,但我们阅读了三个版本的译诗,却发现并没有把这前六句诗的音律翻译过来。对于“the dead land”的翻译,三个版本的翻译是“荒地”、“死了的土地”、“死去的土地”,但从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看,应该是“死亡的土地”,土地下面埋没了许多死者的土地(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一千多万人死亡),战争造成国家的沦陷和人类的互相屠杀,被残杀的人可能就埋在花园里,厨房里,卧室底下,城市的街道偏僻处,荒野与乡村。战争的残忍、死亡、欲望、沉重、伤痛是作者希望通过诗句表达的本意,我们自然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出现的突兀的诗句“去年你种在花园里的尸首,它发芽了吗?”
“Feeding/A little life with dried tubers.”这句诗的三种版本的翻译“又叫枯干的球根提供少许生命。”、“用干燥的块茎喂养一个短暂的生命。”、“使干了的球茎得一点点生命。”,读起来是如此让人费解。该如何翻译“Feeding”和“A little life”?“ Feeding”可以是形容词或者名词,形容词是“饲养的”意思,名词可以是“饲养或者牧场”的意思,“life”是名词,是“生命、生存、生活”的意思,“A little”是“短的,少许”的意思,意译可以延伸为短暂、少量的意思。“dried tubers”应该是“干燥的茎类可以吃用的农作物”,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诗句的意思,在冬天,下着漫天大雪,我们一家人在牧场围着壁炉,过上仅吃干粮的短暂生活,一家人感觉是那么的温暖。
因此,《荒原》前7行我的翻译是: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丁香
从死亡的土地破土而出,混合着
回忆和欲望,摇曳着
春雨湿漉漉的根。
冬天却使我们温暖,漫天飞雪
让我们忘掉一切,在牧场
我们过着仅吃干粮的生活。

我的这种翻译仅代表我的一种看法,未必是正确的。呵呵,因为我的英语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声明:本文除了【关于中英诗歌互译的困难】这一节是本人原创外,其他章节的资料整理一部分来源于网络的网站收集,一部分来源于期刊杂志和学术论著的引用,本人只作了少量删改增减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9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慢慢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5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一位必须熟悉的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23: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