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187|回复: 14

[原创我对现代诗的理解及现代诗的九层境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5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非经授权,不得转贴。
《我对现代诗的理解及现代诗的九层境界》
urna风之度2006年7月7日

    现代诗的理解之一:“诗”的定义:
所谓“诗”:以最简洁的音韵文字形式、塑造丰富艺术形象来表达复杂情感与深邃思想的文字载体。这是以我低拙的能力勉强作出的一个定义。因此对“诗”特别是“现代诗”的所有理解,围绕这个定义来展开。
    此定义标明了诗的五个特点:一是简洁;二是音韵文字形式;三是艺术形象;四是情感与思想;五是用文字表达。解释如下:
   (一)、简洁:是指用最少的字表达最丰富的含义。诗的语言具有跳跃性,有很大的信息跨度;故能以句成行。
   (二)、音韵文字形式:有四个可能的方面,一是整诗的文字按某种方式拼成特定的象形形状,如:文字群在平面的空间上拼成一头“牛”的形象,且诗的题目就是“牛”;二是各句子的文字数量符合某种要求,以此组成诗篇,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宋词、俳句等,这些诗各句都有文字数量的规定;三是诗的文字、句子具有音韵、节奏,音乐性,具有可歌咏的特征,如押韵、平仄等;四是对偶、回文等;
    现代诗较传统诗,在句子节奏方面,给予了高度的注意,但丧失了音韵、平仄、对仗等传统特征。
   (三)、艺术形象:诗是用形象而不是抽象的语言,构筑意象与意境,表达情感与思想;这是考验作者文学功底、艺术素养的层面。一首诗,如果形状象诗,其实是散文,那么,这诗是没有多大“诗味”的,诗味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诗不仅有音乐性,而且还用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来表达抽象的、深邃的思想,来表达深沉的、弥久的情感。与诗相比,散文可以使用抽象的语言,如“我深深地爱着你”,但用在诗中,则显得太直白与抽象,不形象化。诗可能会这样表达:“藤与树的深深交缠,融入彼此的骨骼,捂热了外面的风风雨雨。生命在相依中一起承担,这个冬天。”
    诗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具备艺术的基本特征,那就是艺术形象。这也是“诗”与“理论性文章”的在表达方面的不同取向;理论性文章要求严谨、平实、抽象、无歧义、逻辑分明,理性的成份重;而诗则相反。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艺术形象,所谓艺术形象,实质是一种由理性(情感或思想?)支配着的“感性”表达。这种“感性”通过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味觉的、心灵的诸手段(形象?)来表现,构成一种影响通道,感染共鸣,直抵人心;                                
    举例说明:
    在视觉方面,如色彩:二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杜甫
    在听觉方面,如声音: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 王昌龄。
    宋人受理学的影响,对于写诗,在艺术形象的营造方面,弱于唐人,形成一种理强而景弱的态势,工于说理,弱于艺术形象,失去唐诗的那种古典意韵。举例说明: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王安石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
上三首诗,摹景方面,缺少灵气,乏善可陈。
   (四)、情感与思想:是诗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与目标。一首诗要有真实的(不是伪)情感与思想。心之音即诗,发于心形成语而歌之咏之。情感与思想的深度与作者的人文水平、智慧境界、社会历练、文化修养、知识深宽储备相关。
   (五)、文字表达:文字或诗的本质,是情感与思想的一种载体,为后者服务。如追求文字,实舍本逐末。
是否“简洁”,是否有“音韵形式”,是“诗”与“散文”在“文字形式”上的分水岭。
    诗,因为简洁,所以信息浓缩,思维跳跃,极富张力。而散文相对于诗来说,语言绵密,跳跃性没有诗那么强,信息的跨度没有诗大,散文的语言跳跃性不是太强,具有意义的连贯性,也不太注意音韵。如果“诗”是“电影”的话,那么“散文”就是根据电影改编而成的一部“电视连续剧”。
    同样,诗较散文在音韵方面予以更多的注意,更倾向释放内心的节奏与韵律,如果把散文比作心灵漫步,那么诗歌就是在高雅地灵魂舞蹈。

[ 本帖最后由 风之度 于 2007-6-6 10:4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诗的理解之二:关于【诗态】:
所谓“诗态”是指诗所述对象的状态及诗作者写作状态的综合。一般来说,诗态有五个层次:一是状态;二是动态;三是情态;四是神态;五是灵魂态;说明如下:
一【状态】:状态是物的客观存在及运动,中性表达“物”的品质,不带感情色彩。
举例:她有一双大眼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二【动态】:动态即描述物的运动形态。
举例:她一双大眼睛转得飞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三【情态】:描写诗对象(也描写着或隐藏着诗作者)的情绪情感状态。再细分可为:情绪状态,情感状态,情怀状态等。
注:“诗对象”是指诗的形式层面的表达对象或者说是诗的客体,是诗情感或思想的艺术形象载体,承载着诗人对情感或思想目标的表达,有时与情感或思想的目标相同,有时则不相同(如象征手法时,就不相同)。
情态的举例:她的眸子,水波流动,脉脉欲语;///淡月映烟方煦。寒溪蘸碧,绕垂杨路;///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四【神态】:是指描写诗对象(也描写着或隐藏着诗作者)的精神层面状态,是一种灵性的状态,而不是停留在诗对象的情绪层面的状态。
举例:红杏枝头春意闹;///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得意马蹄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现)牛羊。
五【灵魂态】:灵魂态是一种长久的真实的情绪及精神层面状态,是一种情感、心灵、生命等投入或释放状态,是一种人文之美的状态。
举例: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灵魂态有几个特点:
1、灵魂投入(写作状态层面);
2、魂透纸背(写作表达层面:取决于个人的表达功力及文学修养);
3、自然而然(写作过程层面:整个过程的自然而然,指创作前、创作中及作品形态都为“自然而然”的状态);
4、情深思厚(写作平台层面);
5、文畅气通(写作结果层面)。
总结一:如果诗或者是文章,不能够写出灵魂态,或者说在没有作者灵魂颤动、没有写透到灵魂断面的情况下,要想使我们这些观众感动,那是太不可能的;
总结二:境界低的诗人,总是“寻物表意”或者是“以物表意”,因此,写出来的“物态”或者说“诗态”,经常是状态、动态、情态。能写出诗的神态及灵魂态的诗人,必是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有一番感悟的,因此其经常是“以意驭物”,虚实相生,且实重虚轻,雄具生活根基、思想深度与诗述意境;陆游道:“功夫在诗外”,即为此理;
一般来说,作者写诗的心态经常有下面的几个层次:
一是为诗写诗。
二是寻物写诗。
三是临情摄景。
四是情景交接。
五是以情驭景。
六是情景浑成。
七是若景寓意。
总结三:一个诗人,要丰富的不是眼中的景象,而是内心的景象;内心景象的丰度即诗的丰度,内心的深度厚度为诗的深度厚度;
总结四:我们可以从诗的状态看到诗人的写作状态及投入程度。如果写作状态为“伪灵魂态”或“伪意境扩展状态”,那么,其诗必然的结果是三个字:“不自然”。不自然状态的诗,其作者写作时必将是一种“为诗作诗”的加工状态,即“人穷而诗工”。
总结五:值得提示的是,如果一个诗人的写作是用灵魂用铸成,并不能就些意味着他的诗就具有感染力,这还需要关注他的诗与其他的人诗有无雷同,他的诗有没有自己的个性,有没有独特的思想与情感。
总结六:从“状态”到“灵魂态”,是作者写诗的投入状态不断深化的过程。事实上,从“诗的状态”我们就可以看到作者“写诗投入状态的程度”。

对现代诗的理解之三:关于语言层面的【想象力】:
现代诗的想象力分两个层面:一是语言层面的想象力;二是整诗层面的想象力;整诗层面的想象力,属于一种高级加工能力,在后面的部分会试述。这里只讲语言层面的想象力,即对普通的语言如何改造成具有诗意的语言:

例1:原始句子:她有一双眼睛。
评:无味的语言
加工1:她眼睛秋波盈动。
评:太老套了
加工2:一双眸子,盛满幽蓝的湖水;
评:只是写出了状态,具有初级的想象力
加工3:一双眸子,盛满幽蓝的湖水,有一石掠过,划出粼粼波纹。
评:写出了动态,心中的波动,有双关之意
加工4:一双眸子,盛满幽蓝的湖水,有一石掠过,划出粼粼波纹,流淌出拔弦的声音,颤荡,我的心尖。
评:写出了两个人的感受,有画面,有声音,当然,这是一种浅层情感。
加工5:一双眸子,盛满幽蓝的湖水,有一石掠过,划出粼粼波纹,流淌出拔弦的声音,久久灼烫融化,我原本冰冷的灵魂。
评:这一句,与原始句子,有了很大的差别,你基本上看不出有原句子的风貌。
这就是诗的语言加工艺术,是一种想象力由初级向高级的发展,体现了“诗态”由“状态”向“灵魂态”逐渐进阶的过程。

例2:原始句子:鸟在飞翔。
评:无味的语言
加工1:鸟在飞翔,又哭又笑。
评:太平直了
加工2:鸟在哭笑之间,不断飞翔。
评:写出了动态,具有初级的想象力
加工3:只有翅翼,而无身躯的鸟,在哭和笑之间,不断飞翔。
评:残缺之美的加工,似一幅的高度抽象的现代画,变形与夸张,形成奇诡的意象,表达一种凄婉、无奈、彷徨等情绪的状态。

例3:原始句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评:天然去饰,信手拈来,乡愁漫涌
加工1:床前的月光投在地上,象霜一样,我抬头遥望明月,低头思念故乡。
评:平直,味如嚼蜡,音乐感无。
加工2:故乡的明月,漫过窗棂,象冷霜爬上,地及床上的一个人,那深深的乡愁,涌在心头,徘徊在明月与我之间,抬头低头之时。
评:有些想象力,但没有能够写出力透纸背的乡愁。
加工3:抬头低头的窗间,故乡的明月,霜一样,冰冷地将地与我连同这床,浸透悸痛。
评:有些想象力,较前面简洁且有质感。
本句子的加工思路有二步:
第一步:提取原诗中的元素:床、明月、光,地、霜、我、抬头、低头、思、故乡;
第二步:加入一些元素并将这些元素组合;
提示:对本句的加工,还可以加入或变化更多元素及进行变形夸张。

下面有几首诗,大家可作相关改写尝试: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笔力雄健者,可将下诗改写成现代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更多的例子就不举了,希望能够通过以上例子,触类旁通,一通百通。

总结一:所有的复杂都是由简单有机构成的,诗在语言层面的想象力加工,可从“简单”逐渐步入“复杂”状态,这种“复杂”状态,不是“句子长”的状态,而是一种保持简洁的情况下,诗的意象容量更多的状态。诗是创意出来的,对低境界诗人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改出来的,想象加工出来的。写诗者,可以从模仿逐渐走向自我创造,并不断获得在诗的语言创作想象方面的主动权与能动性,最终到达写诗的“自由及自然”之身。
总结二:写诗其实是将“诗态”的“五态”写出来。但要想写出“灵魂态”境界的诗,作者就不能“有意为诗”,而应有自己的生命灵魂投入,诗即为我,我即为诗。要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精神。
总结三:现代诗的艺术创作,汲取了更多的其他艺术类的经验,如绘画(现代抽象画、水墨写意画等),音乐(POP风格,乡村风格、不对称节奏等),舞蹈(街舞、太空舞、芭蕾等),电影(蒙太奇,视觉冲击技术等),建筑(东西建筑及园林,单位空间容量,心理空间构筑等),竞技运动(速度、高度、跨度、团队合作等)。根据我的经验,画面能承载更多的情绪、情感或思想,如例2画面给予受众的复杂心理体验。有些人喜欢利用视觉冲击写诗,这样写出来的诗,虽然外形绚美(如修辞多变,词气纵横,节奏灵动,想象丰富等),但如果没有深邃思想支撑,将如好莱坞科幻大片一样,昙花一现,看第一次是刺激,让人没有回味,不想再看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现代诗的理解之四:现代诗的【九层境界】:
一是【秃诗】:缺乏想象力,包括语言层面的想象力与整个诗的层面的想象力。缺少意象的构筑。语言干瘪无味,直来直去,无诗意,无韵味,缺少艺术形象层面的张力,无诗的艺术性。只是表达信息。有二种人是这样的情况,一种是对现代诗没有任何理解而执着的人,另一种是思想深刻但受思维习惯影响没有艺术想象力的人;
二是【形诗】:形状象诗,却是散文,思维跳跃性不强,句子句群音乐感不强,文字不洗练简洁;有一定的情感与思考。意象的构造不是很强。此时好奇心强,有执著的写诗爱好。广集先秦诸子、汉赋乐府、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还有“五四”近代作家的现代诗,以及当今写诗爱好者及作家的现代诗,外加博览西方文学,神话故事、人文地理、经史子集、科史文哲等书籍,揣摩而化诗,属于写诗模仿与吸收阶段。
三是【语诗】:有一定的诗学基础,词汇丰富,词气纵横,辞才横溢,文辞裕美,文式多变;有一定的想法,思想境界相对不深,文章主要表达某种情怀或心情;想象力丰富,却是语言层面的想象力,而不是系统的思维观察与思考层面的整诗型的想象力,其诗是一些无统一灵魂、但有想象力的句子的集合,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思维可能零乱,不自然,没有一气贯通之势。能注重句子句群的音乐感,包括语言节奏等。写诗时,能有意识的注重诗的语言技巧的运用,注重修辞技巧的运用;为写诗而写诗。有时能由一种词汇或信息的串接、衍生、粘连而生成某种意境(如用词粘成的诗),甚至能产生空灵之感;思维线条相对单调,写作的状态有点飘浅或者是与世隔绝,不是那种深沉的与现实息息相呼的状态;存在玩诗游戏;思维散乱或自己也不知所云。有时是想到某个佳句,而迅速成诗,所以,其诗是词或句等“点式思维”的魅力而不是“整体思维”的魅力;有时其诗也能行云流水,自然隽永,但都是前人说过的话。
四是【奴诗】:文字流畅,诗语娴熟。注重诗的“词、情、境、意、气、韵、辞、幻”八法。词汇严谨丰盛,情感多为情怀之物,造境有度,意蕴相对不厚,气涵相对不足,注重节律,眩用修辞。有相当的想象力,其诗渐具有一种整体的风格。诗学基础深厚,善用诗技及诗形,循规守旧,其诗无自己的个性风格或深邃思想,所写的诗(包括思想)与前人(包括古人)或中国大多数文学爱好者或作家相同或相似,没有创意及创造性,模仿性强。有时会出现写着写着,自己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缺少主动性思维,多被动性思想,喜欢运用惯性的无创意的表达。经常用替代法,如对一种情绪状态,采取相关的固定意象表达方式。例:用“燃烧”表达“愤怒”、“思考”等。“为诗而诗”,津津乐道于“诗技”、“诗知识”,并错误将“诗技”视为诗的最高境界。以手指月,只见手指,不见月亮。
五是【灵诗】:为个性化写诗探索阶段。诗技成熟。追求个性化风格及思想的表达。逐渐学会“人诗相融”而不是为诗写诗。知识渊博,旁征博引,想象力深宽,为知识储备型人才;其诗有一定的思想甚至哲理性,主要是针对日常生活、社会现象等进行思考。经常有时为找不到写诗全新出路而苦恼。精神涅槃,诗的风格也涅槃,在苦苦的摸索中,渐渐形成一种自我的个性心理体验、风格表达与思考方式,灵气扑面而来。
六是【情诗】:由于有情感、生命的投入或释放,诗的意象情感真挚,状态真实,富有人个的个性的情感情怀体验及心智体验;诗风鲜活,自然,奇诡,有生命力。往往是诗言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不是为诗写诗,诗为心之声,诗发于灵,有物有事所指,一气呵成。意韵丰富。能在小小的篇幅内,蕴含复杂而充沛的情感情怀。文字简洁,音乐感强,能不经意运用诗技而若无技。有自我的、异于常人的诗语表达风格及个性化诗艺术素养。观山则情满于山,世间万事万物,皆有情感。所以,其诗能深深感染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思维线条可能很丰富。 但受到思想深刻程度的限制,其诗,对于生活层面相对要多,而缺少一种社会层面视角的思考。自此阶段起,深刻理解诗的本质是情感与思想的载体,突破诗技的限制,更多的是运用艺术形象表现自我的真实深刻状态。
七是【智诗】;有洞察世界的穿透力,洞悉万物的神态。其诗意象深邃,哲思幽远。风格古朴厚重。诗的思维线条多变,表现手法丰富。富有气势气韵,意境空灵深远。信息富有张力,象征意韵浓郁,能变角换位,越品越新,常看常有所得;一静一动,皆有哲气,自然而来,似若天成,意在言外,微言大义。有自己的个性化思想或思想体系;有自己个性化的诗风表达方式。其诗前后呼应,有机统一。为主动型思维。但其较少关注社会本身,执于自己一隅。
八是【众诗】:有灵魂层面的思考。万事万物皆有神魄。能超越小我,关注苍生,具有一种更彻底、持久的人文关怀。诗风老辣雄浑或灵逸;具有高度的抽象适应性。冷峻不乏热忱,对自我、身体、人性、世界、生活、社会、艺术等有多维的深度思考及审视,有自己的价值理念体系。举重若轻,警句哲言迭出,可能会进行一种终级思考及灵魂层面的批判。想象力奇正相生。其诗意象现实而深幽,平实而厚重,富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及人文关怀。我们能从中阅读出一腔慈爱、包容、悯恤民众、达济天下、批判不公的浩瀚胸襟;不虚伪,能坦开胸怀,以最真的一面诚对受众,甚至是深深的自我反思、自我反省、自我批判。在剖析自我、世人、自然、社会的过程中,以血淋淋的赤诚使受众的灵魂深受震憾。其诗状态自然、内容广博,视界广阔,风格高旷。
九是【超诗】:诗从自然,文思如涌,落笔成诗,随心畅欲。不以写作本身为念,也不以诗本身为念,突破了写作及表现自我的禁锢,以“无诗之法”书写,因以无招式的写诗方法而使之达到“诗法自然”的境界,“词与文合,文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境合,人诗一体,自出机杼、心无所碍,诗无所碍”,无人工痕迹,无追求表现自我的痕迹,并且,在这种“诗无所碍”过程中,体现着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深刻的人文关怀、深博的社会阅历、深邃的思想境界;其亦因常生“无念诗”,则可入“诗道”之境。此时无为而无不为,世间万事万物俱为我用,日月星空、江海山川、鸟兽虫鱼、松竹梅荷、亭台桥阁、科史地哲、渔樵耕读、文人骚客、贩夫走卒、人情世故、社会百态、个人情怀……皆信手拈来,化之为诗。此时万物即我,我即万物,天人合一,使人莫知其来,莫知所终,无定可循,无相可循,此时为“自由文学之身”,其诗虽经时弥久,仍能使人感受其精神力量的辐射,至此为“诗圣”。
说明一,本文专指现代诗的境界,亦有可能,某人此诗是此境界,而彼诗是彼境界;
说明二,诗为情感与思想的载体,或者说诗为情感与思想表达的一种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诗即思维,即想法。所以,在本文中,对诗的思维特征的说明要多些;
说明三,从“秃文”到“超文”是一个作者逐渐形成自我个性的过程,并对诗本身的弱化而表现情感思想的过程,是一个由“约束型自我”走向“自我不断解放”的最终达到“众我”、“超我”的过程;
说明四,对于各层境界的描述,为简洁起见,低层境界具有的优点,在高层境界中,继续保持,不再重复述出。
    说明五,诗的全部【功能】是:观察世界,描述世界,思考世界,(主客观)融通世界,感悟世界,审美世界,批判世界,改造世界,融爱世界,再构世界,升华世界。这恐怕就是一个文学者的普世价值、终极责任观及真正意义的文学观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6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境界深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低 于 2007-6-6 10:52 发表
境界深远

谢谢高低兄的回复,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9 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人哪,不错,不错,尤其后面九个境界的诗对当今的诗有所大致概括了,厉害,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西马 于 2007-6-9 04:56 发表
神人哪,不错,不错,尤其后面九个境界的诗对当今的诗有所大致概括了,厉害,问好

谢谢西马兄,问好。我可不是神人,普通人一个,只不过见诗被 人们糟蹋得不成样子了,才为时而作吧。
一孔之见,还请多批评。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7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风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现代诗的理解之五:诗的【五种空间】:
任何诗,其实可拥有“五种空间”。
第一空间:即直接写物、写情,无眼外景。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二空间:指既有眼前景,又有眼外景,同时情感、思想俱现。此时将“物”与“物”进行类比或类喻如“以人喻物”或、“以物喻人”(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将物与物进行交错嫁接,进行时空交错等,眼前景与眼外景融为一体,同时直接表达情感、思想。如“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三空间:是指“情感或情怀”与“物”的交融,表面写“物”,其实是写情感、情怀,只是写出物,将情感、思想隐匿(隐喻?)于景中;因为给予读者一种“可想象”、“可理解”“可经思考而达作者灵魂深处”的“蓄势信息”,而不是一览无余、没有回味的“全裸信息”,此时诗风藏劲,意蕴无穷。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四空间:是指“思想”与“物”的交融,“表面”写“物”,内核其实是喻含(象征?)思想(包括影射对世界的理解等),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对来说,“思想”较“情感”的境界要高,这是因为情感易生,而思想难得。
第五空间:是指既在诗之内,却又回头来审视诗或者是自我,超越自我,步出小我,步出“眼前之境”,而有一种更高、更广阔、更深远的世界。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此时诗风骨力高劲,非凡辈所能及也。

总结一:写诗不要只写出一些“平面的信息”,即就事论事,以情论情,或者是以物喻物。写诗,要写出景外之物,并且与景中之物相融,这样才是一种“立体的信息”,而非平面化。
总结二:
第一空间:“眼前的景”与“心中的事”的直述;
第二空间:“眼前的景”与“眼外的景”的拼接(如比喻,暗喻等)。同时“心中的事”也直述;
第三空间:“眼前的景”与“眼外的景”的交集,并且“心中的事(情感)”藏匿,众却能感觉“交集”外的“第三空间”即“心中的事(情感)”。即“读者可想象空间”,如直述了,就失却了“读者可想象空间”。
第四空间:“眼前的景”与“眼外的景”的交集,并且“心中的事(思想)”藏匿,众却能感觉“交集”外的“第三空间”即“心中的事(思想)”。即“读者可想象空间”,如直述了,就失却了“读者可想象空间”。
第五空间: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心态。走出自我的躯体与现时的情绪与思想,用第三者的角度来审视自我(包括自我、小我这时的情感与思想)与社会,具有一种反思的特征。
以上这些空间一层比一层信息跨度大,因此信息容量与信息质感也一层较一层丰富。
举例说明:以拙作七律《灵山湖畔》相关使用为例:
三月灵山卷翠帘,桃源万里洗尘烟;
湖浮日月溪归海,气掩峰峦寺吐巅;
风灭风生青岭在,潮息潮涨水痕添;
千秋君主身云逝,无限苍生在眼前。
解析:
三月灵山(眼前景)卷翠帘(联想景),桃源万里(眼前景)洗尘烟(眼外景);
湖浮日月溪(眼前景)归海(眼外景),气掩峰峦寺吐巅(眼前景)(此二句是一种“隐喻景”);
风灭风生青岭在,潮息潮涨水痕添;(既是眼前景,又是隐喻景,抽象出一种哲理;有一种时间跨度,为动态景)
千秋君主身云逝,无限苍生在眼前;(历史景,眼外景,影射景)(历史景有一种纵深感)
总结三:“断环理论”:将一个圆环,去掉四分之一部分,我们还是能够感觉到这是一个圆环,也就是说,这断掉的部分不影响我们对这个圆环的判断,这就是“断环理论”;这种理论,在英语完形填空题中得到广泛应用。写诗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理论,将“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的部分“抽走”,将其“隐喻”于“景”中,这样,能使读者越品越有味道,且不妨碍读者对我们的所要传递东西的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5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读:古今传承,深透底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天夫飘发兄,谢谢流浪之丑丑兄回贴,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7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很受启发,很有收获!有理有据,指导性很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君对诗如此之透切
诗不会死
总有不远的一天,会再回来
因为诗人不死,诗也绝不会死
万众期待需要所有爱诗写诗人的努力
加油吧,诗歌报上 所有闻诗而来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2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哭着找眼泪、云飞儿、如西三位的回贴,问好。
对现代诗的理解之六:现代诗语言的加工技术:【三易】之【易感】
三易分别为:易感、易属,易相。这里的“易”就是变的意思,加工的意思;
所谓【易感】,即感觉的加工变化;又可细分为“变感”、“跨感”与“赋感”;
“变感”是指“同种”感觉的变化,如:矛盾、游移、夸张、对比、否定、不确定化、角度变化、视角变化、节律变化等;如:放大,缩小,拉长,剪辑,细分、聚集,移植、变形、加工、碰撞等。
“跨感”是指“不同”感觉之间的加工(如通感)、变化或跳脱,如:错位、嫁接、拼接、类喻、联想等;如:跳出某感觉系统或某感觉层面,进行反视、反思等。
“赋感”是指感觉(情感与思想)的赋予,如:象征、升华、赋义、喻志、寓意、融理、纵深推演与抽象提炼等。这是一种高级的感觉加工状态。
易感是相对于人(主体)而言的。
先说说【感】。人在感(心理、气质、思想)方面有如下层次:
一是感知系统。具体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空间觉,运动觉,平衡觉等;
二是情绪系统。具体有:喜、怒、忧、思、悲、惊、恐、嗔、静、颠、嘲、讽、害羞、低落、消沉、激昂等诸多生理应激反应或变化形式;
三是情感系统。具体有:爱(关爱、尊爱、爱慕、爱恋、眷爱等形式)、恨、偏执、心灵距离空间、审美、嫉妒、羡慕、博爱、怀念等诸多欲望倾向或稳定性心理特征。特别是至善、至恶、人文情结等道德形态与社会责任形态;情感的稳定特征形成“情怀”。
四是思想系统。一切文学思想的最高端,总会站在社会的角度,对社会进行理性的思索而后来进行感性的表达。于是,就产生了对社会进行思考、批判、回归、再现、展望等心理特征;
再说说【易】。易就是变化、加工。
前面列举出很多【感】,如果我们将这些【感】(如视觉,听觉等)来进行排列组合,可以组合出无穷种【感】;实际上意味着,仅在“通感”方面,现代的诗的语言,就有无穷种表达形制。
为使大家方便这种理念理解,对运用【易感】的诗句举例如下:
1: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注:这应算是现代诗语言源头了;这是一种“变感”,运用“不确定化”,使感觉如梦似幻,朦胧万端】
2: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注:这诗应算是现代朦胧诗语言之鼻祖级的;将感觉描成否定的感觉,为否定型的“变感”。这诗的长短句综合运用,体现了一种感觉上的节律变化。】
3: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白发盖着黑土,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土 。(余光中)1:“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这是“空间觉”缩小的例子,为“变感”;注2:“白发盖着黑土”,在视觉上用黑白比较,来形成冲击力,为使用对比的“变感”;注3:本句诗在语言上没有本质性的丰富想象力,这大概是六七十年代现代诗的惯用表达方式】
4: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顾城)【注:典型的感觉变化与转移,心灵的“距离空间感”的变化,这是一种感觉变动,为“变感”】
5: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 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海子)【注:“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这句是“通感”的运用:1,芒是不可能痛苦的,将芒赋予了痛苦的感觉;2,“我”不可能站在“芒”上,这里使用了一种奇诡的“通感”方式;3,“痛苦的芒”上是一种“赋感”,赋予芒以痛苦的感觉。
6:拔节的思念在骨子里吱吱作响,疯长的乡愁呜咽在心底(作者:大漠孤焑&海德)【注:本句大量使用“通感”:1,思念不可能吱吱作响,这里把“吱吱”的声音“听觉”移植到“思念”里;2,“拔节的思念”,这句也是通感的运用,“拔节”是竹子的成长,运用到“思念”,非常传神】
7:咀嚼着凄婉迷茫情丝 /让那湿漉漉的曲子 /覆在心头 盖在脸上 /雨滴溅到纸伞上 /如飞 溅玉 /似落叶飞花 /弹拨着暗藏忧伤的心弦 (作者:灯下听雨)【注:这句是“通感”的运用:1,咀嚼应该是物质,而不是情丝,这里咀嚼的对象发生了不可思异的变化;2,曲子,不可能是混漉漉的,这里把“触觉”(湿漉漉)移植到“听觉”(曲子)上
8:不睡的灵魂
/正在读着夜的幽深 /流水般的思绪逐渐张扬开出 /诗意的文字(作者:竹笛清韵)【注:这句是“通感”的运用:“夜的幽深”,不可能“读”,“读”的对象通常是书等,这里将“读”的对象进行了感觉移植;
还可以举出无穷多的“变感”、“跨感”、“赋感”即“易感”的例子,希望通过这些例子,开阔大家思路,使大家获得一种语言表达的突破。

总结一:并不是每个诗人天生就具有那种感觉变化加工能力的,平时可通过系统的“感觉迁移”的培养,来增强对万事万物在感觉上的敏锐度、迁移度、跨度,由量变而质变,将“常规”感觉“钝化”、“蜕化”,涅磐出对万事万物的“非常规”感觉;但注意要适可而止,不可为追求“易感”,而导致怪诞百出、走火入魔、不知所云、文字游戏;
当然,早期可先尝试作跨度大的感觉迁移,但在后期(高级阶段?)要注意并明白,所有的“易感”手段或技巧,其实是为表达思想与情感服务的。
总结二:宋人写词,喜欢赋义、赋自我感觉于自然事物,如“绿肥红瘦”,今人不妨借鉴,将自己的感觉融入景中。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述景方面,对景的形容词选择,如: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较宋人朴实、自然,但在表现力来说,厚重、富有感染力。
所以,不可为“易感”而“易感” ,将“易感”看成万能的现代诗写作技巧;
我们只能说,易感,会使我们写现代诗时,有了丰富的表达手段,但决不是写诗的终极目标。
总结三:“感”的“易”(变化)只一种技术,对于诗的创作来说,只是一种形,而不是神,真正在诗的创作过程中,要褪“形”而入“神”,才不会受“易感”这种语言加工技术所束缚,并能在“易感”的基础上自由的发挥或抒发。
“易感”只是使们获得一种表达的解放,即衣服的款式,即“拧断语法的脖子”,“拧断逻辑与常识的脖子”,关键是衣服里面的那个人的情感与思想是否具备质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4 0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