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598|回复: 2

[原创]谈美学既新诗审美批判(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0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关于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与西方美学的差异性:
      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从一开始就注重表现力和特征的东西。而希腊时期的艺术作品,大都对自然与生活的模仿,因此有了苏格拉底时期的艺术模仿说,亚里士多德发现这种模仿是对自然与生活的再现,提出:“美是合乎尺度的东西。”,揭示了美的多样性统一。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浪漫主义三大画派,他们把多样性统一,上升到理想主义,后来的歌德的《浮士德》让黑格尔发现艺术作品的美和特征,表现力的关系。他提出:“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高度评价了中国的绘画与诗歌艺术。这一点,让黑格尔大跌眼镜,他根本无从理解唐诗,和中国画的审美根源。
      西方油画,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流派,到凡高走了许多年。中国画从一开始,就用线条钩出人体情感特征的东西,它是对情感和人性的抽象与象征的特征的表现。画山,而不模仿山,它似呼用一种象五行,历法,和风水的观念,或者是道家观念的影响。钩绘出具当时人们心理特征山。我们看李白的诗句“疑似银河落九天”,也是非常注重特征和表现力的。因此,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在审美价值上比西方要超前许多。但中国古代没有美学著作,甚至没有有关美学的观点。古代中国的审美,我们从道家那里,和人们的伦理观念中似呼可以看到一些珠丝马足。

二,我的美学观点与新诗审美批判
      在86年,我读了《西方美学史》,《诗艺》,康德《批判力批判》,黑格尔《美学》等有关美学,和哲学的一些著作。虽然唯物主义哲学在中国普遍的深入人们心理,有他的历史性根源,和知识层次引入的过程原因。但我还是从唯心论的哲学家那里看到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态度的虔诚与积极性。也正是他们不看重一些存在的假象,正如他们在哲学,美学领域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样,不能因为它是唯心的,就一概否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本着对不知道事物不加引用的观点,对世界到底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不做理论,提出了没有政治色彩的,没有哲学上唯物还是唯心之争的,符合中国人们心理结症的美学观点:

   美:是有限趋向于无限连接的对象,既人类出现前与消亡后的反延续~。

          ———— 李郅 1986。10。6

       其一是,我这个观点前面割离了审美对象的固有客体“人”,使这个观点具有广义性,就是比如某人在看到某一自然体山,让他想到高大,壮阔的理想,这样的一个审美过程,就是把山这一有限的事物,无限地抽象化了。同样一只“羊”或者其他动物,也应该存在这种本能地把有限事物无限抽象化和理想化的联想,既我定义里所说的连接。有了这种情感和本能的连接,那么让他产生这一连接的事物,即我定义里所说的对象,就是美的。
      其二,“既人类出现前与消亡后的反延续~。”,就是把审美交还给审美对象人。意在表达人类强力,本能的生存知性。

符:新诗审美批判:


一,诗,是什么?

  从字面看,它一样有汉字象形的胎骨。一言,一寺,无不彰显,诗是言,并为能独立站立的“言”,就是诗。那么言怎么才能站立呢?就是这个“言”必须是有生命的东西。其一是它的内容与思想是有存在价值的。其二是它的形,像,律,意是它理性与情感的外显。例比:老鼠应有老鼠的样子,不能长成大象或者其他什么。
      就“形”而论,国外的如十四行,古诗如五言,七律之形,新诗当不必居其定所,但它绝非随心所欲,这就要谈及诗的审美尺度的问题,我们在下面诗歌的审美再叙。
      就“像”所及,国外多以普遍抽象的理像为重,古诗以意象为重,无论理像意象,我个人看,当符合人类审美极限,有通感,和谐之美。新诗讲陌生与差异性意象,其是一种,裂变的,动态的和谐。
      就“律“来看,国外的因多读翻译,且不说,古诗自己给自己制造出的特定韵,新诗自然不要进去,新诗当遵循诗人自己的”意“与情所需要的生命节律。来符合审美愉乐。
      就”意“所盖,它包括诗人感情的,理念的等诸多东西,它是诗歌的形,像,律的统领。形,像,律是意的显现,用黑格尔的话说:”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

二,诗歌的审美价值:
  
  说到审美价值,当提智利诗人聂鲁达,评价他的诗歌,拯救了他的民族走向独立。是他的诗歌的人民性,民族性,精神性所决定的。就诗歌在审美理论上,我们不能不提,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艺》里所说:“美是合乎尺度的东西。”,这句话看简单,但它的确闪烁着这位被誉为人类哲学史上,第一块里程碑的伟人的智慧与思想。那么他所说的,是要合乎什么样的尺度呢?我们在看他对当时悲剧与喜剧的论述中谈到一些,其意思是,悲剧是一个活着的,有头,有身,有尾的活生生的生命。如鱼,自然有鱼型。所以他说的美,是要合乎美的这个事物,或艺术的作品本身的生存选择尺度。说到底,是意的外显尺度。
  对新诗来看,出现了在形,像,律,意四个方面各有偏凭的形式。其主流当以“像”为最烈,肆意夸大“像”价值。对新诗的探索是有意义的,但作为符合人类审美价值的规律而言,我还是要说,像为意统,像为意用为好。


为承上启下,先引《中国诗歌》论坛耘平仄回帖:


以下是引用耘平仄在2007-5-17 1:00:00的发言:
“诗歌是个人的艺术,因为他包涵的是个人的情思,真正能理解的只有自己
问好。 个人意见 诗歌可以没有束缚 一字一文甚至白纸一张 只要表达了一种情怀 何不可为诗 言传是诗 意会也是诗  ”

      同意这种观点,“言传是诗 意会也是诗”,这于诗言是有生命的不矛盾,诗的广义性上,可以说一眸一笑,也可达诗意。但它已跳出了它自己的本体,我可称它为超诗或者诗魂,其意思就是说,它在情感与理性的外现时,没去赖以言或文字的形式,也就是抛开了诗歌本身赖以的媒介,直接进入审美对象的审美过程。
诗是言,不光是从诗的字面看有这样结论,史实早有结论在没有文字时,已经有了诗歌。最著名的荷马史诗就是诗人凭记忆创作传唱的。这也正是诗歌韵律出现前提环境。后来为了便于交流与记录,诗歌才有了文字的形式。才有了诗歌的“形”这一特征的探求,如:十四行,五言,七言的出现。一句话,失及诗歌特性的东西,都赖以诗人情感与理性的内容外现时,自然选择它的客体形式与尺度。



三,诗歌的起源及审美心理根源:

      诗歌的起源,可追溯到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人类在不断掌握使用和制造工具的进化历程中,思维的进化与发展,产生一种迫切需要,证明自我存在的心理特征,在大自然的伟大,自然灾害的不可抗争面前,人类这种迫切的心理需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跺脚,吼叫,前者产生了原始的祭祀舞蹈,后者成为咒与诗歌。所以诗歌应起源于人类迫切的证明自我存在的心理需求。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讲,就是物种在遗传,及生命进化的选择过程中,它自身的DNA的繁衍外显形态,即它的生命载体,或称客体,在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渗透进NDA分子的遗传变异的过程中,反射出来的本能的心理特征。所以可以说,诗是生命客体证明自身在宇宙主体中存在的表达。

四,谈新诗的陌生感及差异性美的审美心理根源:

      随着童话和寓言的发展,一首“我是来自西北的狼”,“老鼠爱大米”等歌曲的深入人心,广为流传。我们发现人类的这种把自身比做于自身同在一个主体世界中的其他物种的,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理性感悟,愈来愈强。这种美感,是人类跨越了,从与其他动物的生存竞争的过程中,走出敌视心理后的伟大的生命哲学的进步。
       我举一个物理学的共振实验例子,来看新诗的陌生感及差异性美的审美心理根源:新诗在意象选取上,就象振动实验的钢片,诗人有意让它偏离它原本形态,这种偏离,就产生了迫切的归位现象,从而产生了情感和理性的振动,同时在读者心理上形成共振。这种偏离愈大,它所产生的审美情绪就愈强烈。
就我所知悟,新诗的这种意象上的偏离原位,表现出的物种的像偏离,词性互动,时空偏移,律感的大起大落,进而解构,再建的景象,是伴随着人类认识进步,情感丰富,审美的发展的。这正是诗歌是证明人类自身个体存在的伟大的回归意识。

五,新诗审美批判:
      
       最近我看了些诗歌作品,语言和意象都很有特征和表现力,可我发现部分作品只注意这方面的拓展,忽视了诗歌作为艺术作品本质的东西,就是情感和理性的自然外现。把诗歌变为搜肠刮肚搞来的生活治理名言,机智话,和意象的堆砌,我所说的意思,拿现在油画来说,再抽象它也绝不是再胡涂乱抹就能成为作品,它总有它要传达的有生命的情感和理念的东西。作为艺术作品,它首先必须是有生命的,情感,意原与理性的自然显现。所有的字词以及它们所组合的意象,语言节奏都是以一意展开的,也就是这个意从你的身体里活生生地走出来,在艺术高度的和谐统一中,再显才成为诗歌。通比,否则你画技再高,也只能是画匠。

[ 本帖最后由 李郅 于 2007-6-11 17:38 编辑 ]
发表于 2007-6-16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是有限趋向于无限连接的对象,既人类出现前与消亡后的反延续

这个定义,就我的感觉来说是偏重理性的,而感性稍微轻了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4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tery 于 2007-6-16 18:53 发表
美:是有限趋向于无限连接的对象,既人类出现前与消亡后的反延续

这个定义,就我的感觉来说是偏重理性的,而感性稍微轻了一点。



嘿嘿,你很会幽默的,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23: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