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64|回复: 6

读某些注释联翩的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6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7月8日

幽深意境隐行间,灵感由来不用删。

好句天成忌雕琢,不须引典不须诠。
发表于 2007-7-16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冷字僻典早为古人所忌,今人刻意求之以为高古,实则陈词滥调.
至于诠释,有时确也必要.古体诗毕竟以精炼文言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7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难写。有些时候,即要讲韵律,又要达意,字数又有限,不免翻翻字典,找一个即代表意思并达意且押韵的字。我觉得,这是诗词写作者用生僻字的主要原因。
我有时也读读唐诗宋词,如果没有下面的解释,好多诗词,我真的看不懂。也许是自己水平有限吧。这可怪不得我哦。古诗是中华文化的魁宝,可教育部门并不这么看,从小学的古诗就不多,先天不足呢。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个觉得必要有注释还是应该要的,比如生典或新典。。
但过多的注释确实坏味。。
另外,俺还十分反感用繁体字发贴--虽然俺几乎认识百分之90以上的繁体字和百分之50左右的异体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7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句天成忌雕琢,不须引典不须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7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商榷。贵在天成,但为什么现在的古诗和近体诗读来味道不足,除了脱离了那种语言环境,与不善用典不无关系。写古诗是对文化传统的继承,用典也是一种继承。当然要会用典,善用典,最好是耳熟能详的。一首诗附上一串注,那就太“幽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8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者注释古已有之。。今某些人为什么有发扬光大之势?除了自显其才外,读者群学养不足不明辞义典故曲解诗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出发,俺理解那些喜作注释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30 05: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