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283|回复: 30

再评某坛的另一个精华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5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院子里,一朵带盐的花》

一朵带盐的花,在早晨
哭出了露珠
哭出了她郁积的盐分

她坐在火箭上的一生啊
同样也饱经了沧桑

庭院里,世俗一卷梦
深深梦,浅浅梦
不论朝深夕浅
她仍要过完一生

一生的盐
一生的风骚
深深流逝,浅浅流逝

近些年来,现代诗里滥用“盐”字,已经和当初“麦子”被滥用一样,几成恶俗定式了。很遗憾,在这里也看了这种人云亦云没创意的东东。全诗出现了许多重复的词,如“盐”如“一生”如“深深”“浅浅”等,一次次地重复着,让诗作更显缺少灵气。另外,第二节把一生说成“坐在火箭上”,不管合不合理,至少显刻意了,没有美感。

《5月3日黄昏》

安静的春风在吹
安静的春风在吹着树上安静的叶子
叶子闭着眼睛安静地摇晃
轻轻的气息,温柔的气息
把一种母性的伤感勾勒出来
呀,在世俗的摇篮里
我轻轻晃动
闭上眼睛才是幸福
睁开眼睛万般孤独

这一首前三句勾画出一种安静的氛围,可以用一个词言之,引人入胜。就这样被你引入“胜”了,我愿赞一下。三句良好感觉之后,再看后面四五六七四行偶立刻晕了一下。怎么会这样,这几句需要吗?台上的魔术师表演进行到了一半,自己先忍不住揭迷底了。这演出还能成功吗?十行的一首小诗,有四行是往留白里填字和解释。从这点来说,作者对小诗的控制力差了点。建议把此四行删掉,直接接最后两行。读到最后两句时,问了一位朋友,她说最后两行是全诗的亮点。我就安静地想了一下。恩,似乎有点儿亮点,不过这亮点太似曾相识。风筝只好再想了第二下,哈,明白了,当初汪国真不就满天满地喜欢写这样的句子嘛……

《黑》

你只看到了天的外表
慢慢变黑了
你根本看不到
天的体内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是由灰到黑
像蚕蚀桑叶一般缓慢
还是倏地墨黑
像一个人突然拉灭了电灯

反正,你黑黑的五指伸出来
再也抓不到我的五指了
天,真黑!

写得形象,初看无懈可击,应算一首很可爱的小诗。本来打算放过它,或者给这几句灌水似的浮夸,把视线转向下一首了。无意识中又读了一遍,在你的黑中眼前一亮。没办法,人倒楣喝凉水都塞牙,怎么会有这么明显的黑被我放过了呢?好了,不卖官子了,现在点出来:这首诗的毛病主要出在了第六到第九句。第五句相当于一个包袱,一般人读到此都会跟着想,是呀,天的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我们看到的外表之外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再看六到九句,这不还是再说着外表大家都能看到的现象吗?这些比喻不管再过形象,也和作者所谓的天的体内无关吧?打个比方,我手里拿着五块钱问你:“你只看到了这五块钱的表象,你知道这五块的体内是什么吗?其实,其实,它还是五块钱!”吊足了味口中,包袱打开却是这样的结果,大家在喷饭之足,不觉乏味吗?

《谈判》

我坐在谈判席上
我替他向我求情
我一会儿铁面无私
一会儿动摇不定
内心的钟
摆来摆去
一千只蚂蚁
一会儿把家搬到左边
一会儿把家搬到右边

本诗生动地写出人遇见某些事时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在面临某种抉择时作者内心的挣扎,短小有味,再品再品!新诗泛滥的年代里,能写出完全的经典也不容易。当然不是说这首就经典,估计如果我说它完全经典,作者本人都不会同意。还是点一下吧:第五第六行“内心的钟\摆来摆去”是可删的。它和上面的动摇不定有重复之嫌,如留这两句,那么就只好删第三第四行。这样才算没有浪费结尾三行造出来的亮点。

《空旷的时光》

搅拌机在高速运转
时光之胃早已空空
搅拌机的牙齿
白森森的
它抓不到那个
变质的人
时光之胃剧烈疼痛
在今日黄昏
什么事情都停不下来

最刺眼的地方是短短的九行诗出现了两处“时光之胃”和“搅拌机”,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出现一处都会觉生硬和拥挤,出现了两处就只能说真不是人呆的地方了。我分析了一下,作者还是因了担心读者读不明白,所以要用开始两句先行交待清楚。嘿嘿,把诗当成小说来写了。小心地建议一下,自己试着把头两句去掉,看看是不是真会损失些什么。

《胭脂之变》

我内心的秘密已经化为尘埃
我追寻的方向已经衰老
奢华者远去
千古风流,涟漪止息

请在长安的城头
继续设下一万枚暗箭
继续维持古老的尊严
把人事几度不堪的事理
郑重告诉子孙

胭脂淡去,青草崛起
仍是五月天
闻伤心人沿唐宋之路
边走边哭泣

残玉在秦,比比皆是
婴孩的骨头最硬
在紧要关口
偏偏谁家的标签
遗漏了最好的一枚月亮

对于这首诗我愿诚垦说一声:滴水不漏,再好事者也挑不出毛病。挑不出毛病就试着来找它好,找它的亮点。我同样也诚垦地再说一声:挑不出亮点,或许是作者留白太多,让我不能自信明白了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飘过,飘过吧。想想也是,作者位居当今的位置,若每一首诗都让我这无名小卒挑到了硬伤,也真就太不合情理了吧。

《明天我又摆出一副残局》

棋子减去五个。来。
我们来下江山。下风月。
夕阳正好。衰草一片。
正是令人心疼的美。

秦岭北麓的古来风
形成八面之势
将军,我不要您的战马
不要您的宝刀
请给我佩环
请给我一幅世俗的蓝图
请对我说:
“罗襦明珠不须还”

这棋局上日复一日的纠葛
握手言和
终究不是解决之计
翻来覆去的新愁旧恨
棋盘上的战火
并没有扑灭

将军,今天抽刀断水
断棋路
明天我又摆出一副残局
待收拾

第一句可删,第二节华美。第三节句子不太利索,比如第一句“这棋局……”中的“这”字,第三句的“终究”,第六句的“并”字,都稍有一点不顺,不过不伤大雅。第二第四节让我想起了在某个论坛做活动时,绿风寒雨丝假扮史湘云,写给假想的赵云的一首诗。我贴在下面,请大家共赏:

《醉笑陪君,不诉离殇——写给白马将军赵云的诗》

         文/史湘云

1、前世

我是醉了,也是睡了
百媚千红吐出的风,让天空
香软得浑浊。我醒在另一个时空
画堂之外,你的名字驰过
带着马匹的风声

两朵云,在尘世之上相爱
银龙枪不舞雪花,安静的像背景
战场的尘烟和花园里开了又合的
花瓣,都去了远处

这是一段奢侈的时光
所有的声音都安静着,除了鸟鸣
你白色的战袍,和我白色的呼吸
影子一样重叠,不说来历
我们隔着朝代

2、今生

我酣睡千年,梦境忘的一干二净
身躯被花丛包裹,甲胄遗失
遗失的又何止这些?将军
我在最深的红尘里向你张望
江山的颜色变来变去,不变的是你
倒背着“义”字,七进七出

当阳河水疼的像胭脂,将军
你的白袍一尘不染,胯下的白马
透明的像影子,它们和你
白的多么孤单
将军,我在时光之外等你
窖一坛女儿红,听你唤一声“云儿”
醉笑陪君,不诉离殇

(上面引用了霜儿的诗,下面继续回到正题)

《我还在奔赴你的劫难》

你在海边。在天空。在情人的臂弯里。
在黄昏。在梦呓。在东方的灰布上。
一个汉字,驾着四轮马车
挥着金鞭。驾,驾,驾。奔冲而来
我躲闪不及。在二零零四年,一场灾祸
扩散至今以及今后。
漫长的一生,吃得饱,穿得暖
似乎还不够
提及二零零四年,春,特别特别。

散文诗,耐人寻味。两处出现“二零零四”的重复,这样的重复,几成作者潜意识里的习惯了。

《骊山风流》

骊山,风流鬼。唐朝剩在一花枝上。
其余的,多年作古,面目全非。
杨贵妃转移成我。
如今我是平民。我怕谁。
我反对骊山招来你们游人
我若烦恼,就摇摇花枝
吓吓唐朝

有趣,可读性不少,没什么毛病。

◎墙

在你我之间
狠狠地长出一堵墙吧
长出一堵高高的、坚硬的、胜利的墙
一堵无边无际的、永不柔软下来的墙
一堵奢侈的森严、赌气贴上了巫咒的墙
让五月九日的露水
从青草上撤离
让青草自己养活自己
故事里封闭的那层软
被利刃一点一点异化
一个人,每天在建造带刺的墙
每天又在拔除墙里的刺

凄绝哀婉,让我不禁有些手软,扪心自问,是不是有些地方批评得过分了。其实作者还是有她粉红的一面的,本诗可以作证。欲语还休,欲走还留。最后结尾两句让人读了心疼。稍稍小建议,诗里的软或柔软的字样还是显多了些,或能用其它的字来代替。第五句中“赌气”一词可以删除,因为本诗结尾两句也含着赌气的意思在的。

◎我的小剧场

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宽阔的事情
待我享尽人间秋风
我有我的小剧场
椅子的蓝、幕布的蓝、剧本的蓝、主人公的蓝
宁静渗透到大地的脚边上
新结识的潼关啊
请掩护好一个良民的小欢乐小小欢乐
使之不被暴露
她,确实不想,乖乖地被世界擒住

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弱了点,都减少了诗的味道。一首可爱的诗。

◎烟花五分钟

给你五分钟设计如何点着自己
点着,点着,非一般地点着
一枚带皱纹的花瓣
从折叠的地方开始解放
可爱的刀狐狸
陌生化的摧残真美
我先把炸药包放在这儿
你如果不过来
我就不会统治你
我们永远保持上一时刻的对立与苦闷

第二句多余,短诗就当精当,可有可无的地方从无最好。“刀狐狸”是什么东东一般人还真搞不明白,这种刻意生造的词并不能给诗添灵光,只会起反作用。

◎我要赖在你的饥饿里

你已经不供给我水了
不供给我象样的水
你的眼神不再清澈
是的。倦了并做作
你还得伪装
把一场已经发生的戏坚持到底
我收获干枯,索然无味
而切切实实不曾想过背离
就像月亮
压根没想躲到乌云的后面
断流断水,缺盐缺糖
除了为这样的饥饿流过眼泪
闹过战争,控诉过抗议过
我稳定地赖在这样的斜面上
虽然,一直下滑。一直。

本诗可联想的地方很多,属作者佳作。若比之于婚姻,这首诗恰形象地表现了从热爱到习惯到麻木的通常过程。许多人这样活着,爱与不爱无关紧要,写诗与不写诗同样无关紧要。活着,一天天地过,一天天地重复,习惯于日子一天天失去色彩,渐渐苍白,直到失色过多的死亡。没有人再想要改变什么,连在脑海里轻微地挣扎一下都不会再有……

◎一个夜晚的白色结构

她多余的那个人被淘走了
她又回到贫穷
本来刚刚没富裕上几天
你道今天晚上会出什么事
有个富裕的家伙从她身边走过
旋风一样地蛰了她一下
时光沿空白缝隙流了回去
柳梢头的月光消失得干干净净
一大堆泼不出去的浪花
在她胸口撞来撞去

跳跃的多了些,想读深入并不太容易。反正我是从诗名到内容基本一头雾水。这个体裁或许不太适合写短诗……

◎最后的台词

等把话说完人就那个了
所以,我该不停地说话
说下去
见人无亲无故也问好
见苹果无缘无故就问好
见隔了多天不露面的乌云儿
送上无边无际的问好
你们好!世界好!
我在祖国
不停地动用汉语庞大的根系
幸福地不停地支配着汉语
关于蝴蝶爱情
关于可怜的蚂蚁的家
关于被罚站的月光
关于自己可能留下的蛛丝马迹
我都尽力用汉语一说再说
等我把一生的话快要说完
剩下最后一句宝贵的台词
我会将这句设计为:
“孩子,你走在我的后面
让天黑下来的时候
先黑掉我”

若从“我都尽力用汉语一说再说”向下都删掉,应可看成另外一篇不同诗名的好诗。不过这并不是作者想要的,所以在感觉自己已经不太能驾驭思绪的瞬间踩了一下急刹车,匆匆把诗转个方向,向自己的诗名靠拢,并且靠得有点儿不知所云。因为这份匆忙,所以前后的风格没能统一起来。可惜了前面的文字……

[ 本帖最后由 风筝没有风 于 2007-8-5 22:41 编辑 ]
发表于 2007-8-5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独到的一面。。点出全是肺腑之言哪。。问候风筝,,把题中“管理员”那几个字去掉好吗?这是对诗不对人的。这组诗评值得亮起来让大家检阅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的点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诗已经看了!

诗外的东西不说!就诗歌而言,风筝的点评是比较到位的!

就现今的诗坛说几句,应该鼓励多交流多互相学习的吧!就新诗的理解而言,应是一

种形态而已,有的偏重形象的叠加,有人爱好语境的华丽,有人喜欢婉约柔美.....千人

千面.无可厚非的!何必在诗外拳打脚踢?!

     顺问好风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绿z衣 于 2007-8-5 17:48 发表
也有独到的一面。。点出全是肺腑之言哪。。问候风筝,,把题中“管理员”那几个字去掉好吗?这是对诗不对人的。这组诗评值得亮起来让大家检阅一下!


同意绿的意见。我不知道是评谁的诗,第一次看见这个帖子。就诗论诗,亮起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点评,抽去你和别的坛子的矛盾,仅仅就,就诗论诗的点评而言,这里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谢总版和管理员朋友的鼓励,“抽去你和别的坛子的矛盾,仅仅就,就诗论诗的点评而言,这里欢迎”。嘿嘿,俺抽去了。毕竟场外的是非已过了那么久,不提了……

[ 本帖最后由 风筝没有风 于 2007-8-5 22: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了,应该说大部分的点评还是有道理的,千诗千面,基于各人对诗歌理解的不同,就算误读了也没什么。我们上论坛的目的就是来交流提高而不是来做权威的。我也不清楚这评的诗是谁的,语言和技巧很老倒,也值得学习的。
红颜欢迎风筝朋友多来砍诗,只要是就诗论诗,怎么流血都行,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删除了背景,说诗的地方不说是非,只来说诗。

至于诗之好坏,风筝也许给大家留下一个印象就是只会动刀,不会赞人了。怎么说呢,大部分坛子都隐约有裙带关系,一首诗只要先被精过,后面再看的人,就算心里不以为然,也大都出于礼节不说出来。弄得基本上都在说着好话,人云亦云。大部分坛子的回帖都象刷墙似的,互相说套话,礼尚往来,你好我好大家好。

诗坛就这样封闭着,各自封成小圈,然后合成一个大圈子。圈外人提起诗,有时总不知道所云,不知道哪里好,哪里不好。

风筝不当自己是诗人,我只愿能做一个诗外朋友的启蒙者,做诗外与诗内的一座桥梁,这是我的理想和坚持。让诗回到它该有的位置上,不再象现在这样只有写诗的人才会看,不再被人笑话写诗的比看诗的人还多。这个想法虽如堂吉诃德在战风车,不过风筝会一直坚持。

白居易的诗要先念给老太太听,这种传说八层不可信,也无据可考。不过古诗和新诗比,至少古诗对古代千千万万的读书人来说,并不涩晦并不难懂。那些秀才举人们别管写的俗不俗气,读起诗的欣赏力应也不会太差,或者说,古诗并没远离古代的读书人的。

由此我们可以向下推论到今天,今天的大学生大致可以比成古代读书人了。新诗在今天的大学里的普及程度,不夸张地说,估计十分之一也没。因为他们不知道哪些诗算是好的,哪些算是俗气的。哪些被一直称颂的好其实也是有另一面另一种说法的。

当大多数的操母语的读书人出身的公民,对自己母语的某些文体敬而远之的时候,一定不是读书人出问题了,而是这种文体自己出问题了。

[ 本帖最后由 风筝没有风 于 2007-8-5 23: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6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诗论诗,不谈其它,这样让读的人也能心平气和的走入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楼,也因此风筝的评帖回帖,尽量避免说套话,尽量不用什么术语。有些理论有些术语其实也是似是而非的,大道理讲得再多,不涉及具体地方,也不会对读者读诗有什么帮助,这样的回帖这样的评帖,其实是在占用资源,没什么人真的会看。

我不喜欢这种虚伪的繁荣,也许我说不服不了别人,但是我可以要求自己做到说真话,怎么想怎么说,并且结合具体地方来点评。对与不对,点没点到要点,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如果能因为引发一些讨论,让大家更容易读懂那些叫诗的文字,也算是收获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6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我知道你心里想的。慢慢来。什么都有过程的。一起努力就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6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诗歌的这种问题和网络的发达和普及是分不开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诗人”,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好诗”。

我想,这就需要读诗的人尽量自己来分辨好坏了。
不过,这真的很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6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筝没有风 于 2007-8-5 23:11 发表
接上楼,也因此风筝的评帖回帖,尽量避免说套话,尽量不用什么术语。有些理论有些术语其实也是似是而非的,大道理讲得再多,不涉及具体地方,也不会对读者读诗有什么帮助,这样的回帖这样的评帖,其实是在占用资源 ...


        欣赏你的评论风格。写这样的批评文章并不会很轻松—— 必须认真地读作品,才有话说。论坛读诗容易匆匆一瞥,一瞥之下看都没看清楚, 又怎么谈得上读懂一首诗?这样认真地读、客观地看、具体地评且解读较为到位......当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6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筝看诗读诗全在于出自本心的爱诗,没有任何目的,现在论坛上这样的人很少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23 06: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