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67|回复: 5

在哪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4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色浸肌骨
人未老
川原暮
月下收工还家
红绿城乡处处
一时遥想前后
慢点烟轻舒气
书报久不读
默对野鹊横树
末了
一架班机驰过
夜色如炼如洗
冲过冷水澡的风
迷恋手机铃声
在哪呢
妻问
马上到我说
即刻打起精神加紧步
直向一窗灯火避风处
发表于 2007-10-14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不自然。突出主题运用意象的铺展把它们溶为一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4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即刻打起精神加紧步
直向一窗灯火避风处


结尾刻画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的点评。谢谢。结尾确实仓促得很。前后两部分的融合也欠考虑。这样的诗能受到点评并且中肯真的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5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一部分雅,后一部分俗,前一部分妙手偶得,后一部分牵强附会。这种形式似词非词、似诗非诗,也许可以融入更多新诗的自由,多一点跳跃感,读起来会好一点,浅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悦缘居士 于 2007-10-15 09:39 发表
前一部分雅,后一部分俗,前一部分妙手偶得,后一部分牵强附会。这种形式似词非词、似诗非诗,也许可以融入更多新诗的自由,多一点跳跃感,读起来会好一点,浅见,问好!

没错。经常是这种情况,雅不起来,俗不下去。想表达的就是这种拧巴的生活。当然,诗本身不应该拧巴。谢谢意见。这种似词非词、似诗非诗的表现手法也是源于困惑,古诗词遣词造句极讲究,但灵活性差,尤其在现代叙事方面,怎样融入,融合。我很矛盾。总之,你的看法是对的。我多些尝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23 18: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