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766|回复: 0

浅谈古诗与新诗谁更有生命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3 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古诗与新诗谁更有生命力
文/无尾狼

一部中国文学史如无古诗词是不完整的,如无现当代新诗歌亦是不完整的。新诗是中国文学革命的产物,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至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就是在国际上也有较大的影响。早在上世纪初,萧三以及其后的何达均因其新诗而扬名国际,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诗人;艾青因其新诗,由50多位(包括美国、日本、菲律宾、法国、前苏联、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作家、学者在《致瑞典皇家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的信》上签名,提名他为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就是今天,中国的新诗在国际诗坛亦有它一席之地。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有其自己的发展历程和规律,古诗词亦不是每个时代都能达到唐诗那样的辉煌。就是在唐朝的不同时期,其诗歌发展水平亦是不一样的。客观地讲,中国古诗到了清末,已经走到了它的暮年,清朝亦有唐朝那样的政治、经济盛世,而清诗岂有唐诗那样的盛景?如今有人要废新诗而立旧诗,难道在今天这个新时代的百花园里,有谁有能力用自己的圣水,让旧诗这棵老树焕发青春,并开出唐诗那样的奇葩?
中国古诗直到上世纪初,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发展时间之久,参与人数之众,是现当代诗歌无法相比的,出现唐诗那样的辉煌决不是偶然现象。中国新诗发展史至今不足百年,尽管早在上世纪初,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郭沫若们即开始尝试,也涌现出了百多位现代精英诗人,印行了数以百计的新诗集,新诗创作理论亦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完善,当代新诗亦出现过八十年代那样的高潮。特别是,今天的网络诗歌如同东方的一抹朝霞,令人振奋。但是,就新诗整体状况而言,创作队伍是薄弱的,创作理论是有待提高的,可以说,中国新诗创作者仍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仍是在“尝试”之中。既然是“尝试”,就应该允许犯错误,就应该允许有迂回,要想让新诗一夜间成熟,一夜间取得唐诗那样的成就,是不现实的,亦是不符合文学发展规律的。故,我们不能因其不能马上成钢而恨铁,更不能气急败坏地一棍子将之打死。中国新诗已经够不幸了,我们应该多些爱心,多些耐心,多些诚心,去守护它,去促其成长、促其茁壮、促其成熟。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主客观原因,新诗亦是一样。我们要想促其发展和成熟,首先,我们的新诗创作者要“吟诗羞作野才子,行己莫为小丈夫”,能写就写,写不出就学,切莫走捷径。诸如:“写一首诗/放一个屁”、“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之类的诗还是少写、少发表为好(尽管这样的诗也有经典,如:惠特曼《给老人》从你,/我看到了/那在入海处/逐渐宏伟地扩大/并展开的/河口)。其次,我们的诗歌报刊、诗歌网站的主编、总监们,应努力为新诗发展提供好的平台,创造好的环境,为辛勤耕耘的诗歌创作者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同时,所有的新诗参与者们,应促使“东家女笑西家女”、“桥上人‘骂’桥下人”的非正常文学现象早日结束。如果我们的新诗创作者都能拿出“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的精神,我们的新诗亦会有经典古诗般的警句为后人屡屡引用。
我坚信新诗的生命力较之古诗更有生命力;
我坚信新诗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4 0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